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391KB ,
资源ID:121360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36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这一时间可以表述为()A. 公元10世纪B. 公元前10世纪C. 公元11世纪D. 公元前11世纪【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1046年是公元前11世纪,故D正确;10世纪是900-999年,排除A和B;材料中是公元前,排除C。故选D。2.“(西周)每个诸侯国都有自身的一套统治机构,其管理制度可以与天子不同,也可以与天子相同,并且有一批官吏和家臣为其担任各种职务,管理国家。”

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西周官僚体系呈现复合结构B. 周王对诸侯国实施直接统治C. 诸侯仿效天子统治管理国家D. 诸侯王以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管理制度可以与天子不同”“也可以与天子相同”“一批官吏和家臣”说明西周时期的管理体制不仅是家国一体,还有官僚体系,呈现出符合结构,故A正确;西周时期分封制,诸侯权力较大,周王难以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排除B;“管理制度可以与天子不同”说明并不是仿效周天子,排除C;分封制下的纽带是土地和人民,排除D。故选A。3.由于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的客观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办法以加强集权统治。下面地图中

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图是秦朝的郡县制;图是元朝的行省制度,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是分封制,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都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B和C。故选D。4.“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索,通缴轮前旋鼓,掉枝一例随转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材料反映的工具()A. 提高了制瓷业工艺水平B. 促进了灌溉技术的成熟C. 推动冶金业进一步发展D. 发展了传统的耕作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水激转下轮”“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可知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水排,这一发明推动冶金业进一步发展,

4、故C正确;材料中属于冶炼技术,不是制瓷技术,排除A;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排除B;水排不是耕作工具,排除D。故选C。5.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提出“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的观点,南朱陈的农书进一步指出“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常壮矣”的肥培土壤理论。这与欧洲的“地力减退”理论恰成鲜明的对照。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A. 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B. 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C. 不断改进的育种技术D. 领先世界的施肥技术【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以粪治之”是对土地施肥,属于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故A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精耕细作的技术,不是农业条件,排除B;育种技术不符合材料“以粪治之”,排除C

5、;材料没有比较世界其他国家的施肥技术,排除D。故选A。6.“凡邦国之庶务,朝廷之大政,皆参议焉。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唐朝具有上述职能的中央机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枢密院【答案】A【解析】【详解】由“起草进画”可知是负责起草的部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故A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排除B;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C;枢密院掌管军事,排除D。故选A。7.唐中宗景龙元年,规定“两京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各听用寻常一样偏厢。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诸在市及人众中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这一规定(

6、)A. 严禁私人经商B. 加强市场管理C. 打破坊市界限D. 维护公平交易【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以滥物交易者,没官”的意思说不准以次充好,材料“在市及人众中相惊动,令扰乱者”的意思是不准扰乱市场,显然这里是加强市场管理的措施,故B正确;材料没有禁止私人经商的信息,排除A;打破坊市界限是北宋时期,排除C;维护公平交易不符合材料管理市场的信息,排除D。故选B。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而在明代,则是一切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下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7、直接统帅六部百司D. 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详解】宰相和内阁都属于中央的中枢机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故B正确;内阁不能独立处理政务,排除A;内阁不能直接统帅六部百司,排除C;二者都是辅佐皇帝的机构,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排除D。故选B。9.一般认为,市镇是带有市场贸易功能的集散地。如表显示了明清时期松江府(今上海带)所辖市镇数量的变化。这反映出()时间1550年以前1551-1722年1723-1861年市镇数量59113167A. 明清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 松江地区工业全国领先C. 松江地区商业发展较快D. 明清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中显示松江府从15

8、50-1861年的市镇数量大幅度上升,据此可知该地区商业发展较快。故C正确;明清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表格没有体现全国其他地区的市镇信息,排除B;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D。故选C。10.“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近代中国丧失独立体统始于()A. 19世纪40年代B. 19世纪60年代C. 19世纪8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答案】A【解析】【详解】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主权,列强获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故A正确;B、C和D时间均晚于19世纪40年代,排除。故选A。11.学者雷颐曾提

9、出:“在封建社会,反抗统治者压迫的农民战争当然是正义的,但最终却不可能建立一个超越封建专制的特殊政权。”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起义,其正义性主要表现为()A. 宣扬拜上帝教B. 反封建反侵略C. 建立人间天国D. 颁布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故B正确;宣扬拜上帝教属于宗教迷信,排除A;建立人间天国本质上还是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排除C;颁布资政新篇主要是体现向西方学习,体现出来的是进步性,没有体现出正义性。排除D。故选B。12.如图为威海卫战役后点石斋画报版画“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A. 符合历史实际B. 夸

10、大战役后果C. 背离历史真象D. 体现战争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材料中说威海卫之战获得全胜,这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故C正确,A错误;威海卫战役,中国是全军覆没,材料并不是夸大战果,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战争的性质,排除D。故选C。13.时报记载:“此次鄂省之乱,其纯然出于政治之革命,殆无可疑。吾侪所以反复辩白者,并非有袒于革党而为之夸张,特对于外国人不能不有所忠告者。”这反映了作者()A. 说服列强理解义和团运动B. 反对列强干涉辛亥革命C. 夸大武昌起义的影响范围D. 抨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此次鄂省之乱”可知是武昌起义,材料“特

11、对于外国人不能不有所忠告者”说明作者认为武昌起义是中国内部政治革命,不需要外国干涉,故B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爆发于山东、直隶,排除A;材料不是夸大武昌起义的影响,排除C;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主要是进入京津地区,排除D。故选B。14.如表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的是()选项史实史论A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B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中共接连发动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C正确;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君

12、主专制制度,但是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A;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军阀统治,不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排除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标志是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排除D。故选C。15.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以破袭正(定)太(原)铁路为重点,对日军占领的敌堡密布的交通线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该军事行动被称为()A. 淞沪会战B. 大原会战C. 淮海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是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是在抗战时期破坏敌后的交通线,位于华北地区,故D正确;淞沪会战是在上海,不是在华北地区,排除A;太原会战不是破坏敌人

13、的交通线,排除B;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故答案为D。16.“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由此“变通办法”通过的法律文献()A. 成为新中国制定的首部宪法B. 规定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C. 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在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建国初期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也没有制定宪法。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制定的首部宪法,排除A;1954年宪法规定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1954年宪法确立了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现在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17.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建议:“按照目前印度支那及亚洲的实际情况,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该会议()A. 促进了朝鲜半岛和平统一B. 实现了亚非各国友好交往C. 确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缓和了亚洲地区紧张局势【答案】D【解析】【详解】日内瓦会议主要是处理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这次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缓和了亚洲地区紧张局势,故D正

15、确;朝鲜半岛至今没有统一,排除A;万隆会议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的往来,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于1954年确立,排除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解题的关键是“按照目前印度支那及亚洲的实际情况,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18.以下柱状图根据外交部网站数据整理而成。可以推断,5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口应是()A. 与相同性质国家建交B.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 确立不结盟外交政策D. 突破美帝封锁包围【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柱状图中“1

16、954年”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此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B正确;与中国相同性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排除A;20世纪80年代中国确立了不结盟政策,排除C;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已经突破美帝封锁包围,排除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解答的关键信息是“5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口”。19.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一大批重要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等。这些立法()A. 为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奠定基础B. 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C.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法律保障D. 逐步

17、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材料中的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纷纷出台,表明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逐步形成,故D正确;1954年宪法为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障,排除A、C;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排除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等”。20.1987年11月3日中午,香港大角咀码头人声鼎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21位走向鼓浪屿”号

18、客轮的旅客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是数十年相思岁月后,第一批从台湾返乡探亲的同胞。”该事件表明()A. 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的敌对政策B.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C. 大陆对台湾的政策发生根本转变D. 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据此依据材料“1987年11月3日中午”“他们是数十年相思岁月后,第一批从台湾返乡探亲的同胞”可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故B正确;台湾当局并没有结束对大陆的敌对政策,排除A;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也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转变,排除C;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是1992年,排除D。故选B。【点睛】本题

19、考查海峡两岸关系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有:“1987年11月3日中午”“他们是数十年相思岁月后,第一批从台湾返乡探亲的同胞”。21.1950年2月,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6月,中、俄等六国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表明中国()A. 坚持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 根据形势调整外交政策C. 积极发展同邻国的关系D. 坚决反对国际霸权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抗激烈,为了保卫新生的政权,新中国实行与苏联结盟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需要和平环境进行经济建设,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体现了结伴而不结盟的理

20、念。所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调整,故B正确;新时期是不结盟政策,排除A;积极发展同邻国的关系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国际霸权主义的信息,排除D。故选B。【点睛】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因此实现不结盟的外交方针。22.英国学者威廉科贝特说:“这份文件的重大意义在于,第一次立法澄清了过去近一个世纪国王与议会有关彼此权力与权利的争议且结果以议会的胜利告终。根据法案此前为国王否认的议会的各项权利一一得到

21、确认,议会不予认可的国王的逐项权力则被禁止。”这份文件()A.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B. 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 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D. 明确了议会选举规则【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信息“根据法案此前为国王否认的议会的各项权利一一得到确认,议会不予认可的国王的逐项权力则被禁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份文件是指权利法案,该文献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限制了国王权力,故A正确;国王统而不治的实现是1721年责任内阁制建立,排除B;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沃波尔组阁,排除C;材料明确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并没有说明议会选举规则,排除D。故选A。23.“立法权之人,较乐于听取我们对正义的呼吁-别这样

22、想,可不是吗-他们会容忍我们哪怕只是提到普选权吗?-而财产,那是你们所没有的,不正是他们全部的思想和愿望所寄托的枢纽吗?”据此判断,报纸的评论认为()A. “正义的呼吁”最终毫无作用B. 贫民获得财产就能获得普选权C. 经济地位与阶级立场无关联D. 工业资产阶级是改革的受益者【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的“中等人”即“授予立法权之人”指的是工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希望在下议院获得更多的席位,材料“全部的思想和愿望所寄托的枢纽”可知工业资产阶级是改革的受益者,故D正确;“最终毫无作用”说法绝对,排除A;贫民此时并没有获得普选权,排除B;材料说明的是经济地位与

23、阶级立场的关联,排除C。故选D。24.苏联学者列昂节夫曾评价某一著作:“为了人类所曾具有的一切目标中最纯洁高尚的目标争取劳动人民从资本主义奴役制度下解放争取创建没有人压迫人和人剥削人的新社会制度-而斗争的伟大纲领。”该著作()A. 借鉴了英法美德的文化成果B. 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阐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D. 预见了工业革命的必然发生【答案】C【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C正确;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是指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并没有借鉴美国的文化成果,排除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登

24、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排除B;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提出来的,没有预见工业革命的必然发生,排除D。故选C。25.“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这里的“尝试”指()A. 英国宪章运动B. 法国巴黎公社起义C.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答案】B【解析】【详解】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B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属于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C和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

25、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26.前苏联领导人加米涅夫曾指出:“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并且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事实上,列宁的“总公式()A. 指明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方向B. 推动了临时政府的改革C. 得到了党内同志一致拥护D. 确立了暴力夺权的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的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明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A正确; 列宁的四月提纲并没有推动临时政府的改革,排除B;材料“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说明并没有得到了党内同志的一致

26、拥护,排除C;四月提纲提出的是和平夺权,排除D。故选A。27.“美国的经济需要销售市场,同时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和出于它自身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为此,美国()A. 提出杜鲁门主义B. 实施马歇尔计划C. 成立北约组织D. 制造古巴导弹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又叫援助欧洲计划,主要是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故B正确;A是政治措施,排除A;C是军事组织,排除C;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制造的事件,排除D。故选B。【点睛】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此计划是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激发本国制造商和出口商的热情

27、融为一体,可谓一箭三雕。28.1970年9月18日,日本外相爱知揆一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要求重新考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构成。1983年5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提出,日本要对西方安全承担责任。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日本()A. 急于拓展国际市场B. 经济实力迅速增强C. 竭力摆脱美国控制D. 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日本在20世纪70、80年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80年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拓展国际市场和竭力摆脱美

28、国控制关系不大,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势力,排除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战后日本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体现的是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结合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分析。29.1961年8月,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遭到否决。1967年5月,英国再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又遭到法国拒绝。1973年1月,英国才正式成为欧共体的成员国。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以上信息表明()A. 英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政策B. 英国与法国的矛盾不可调和C. 欧洲一体化进程较为曲折D. 英国是欧洲一体化核心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英国第一次申请加

29、入欧洲共同市场,遭到否决”“又遭到法国拒绝。”“英国才正式成为欧共体的成员国”“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表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较为曲折,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英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英法之间的矛盾,排除B;法德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力量,排除D。故选C。30.有学者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提出这样的看法:美国宁愿这是一个单极体系,并常常以霸主自居,似乎单极格局确实存在;而主要大国则希望现在是多极体系,它们可以在不受超级大国压力、威胁的情况下追求其利益,超级大国追逐单极体系的努力激起主要大国追逐多极体系的更大努力。该学者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A. 单极体系B. 多极体系C.

30、 混乱无序D. 一超多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美国宁愿这是一个单极体系,似乎单极格局确实存在”说明美国是超级大国,材料“主要大国则希望现在是多极体系主要大国追逐多极体系的更大努力”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综合可知材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故D正确;单极体系和多极体系包含于一超多强的格局特点,排除AB;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混乱无序说法错误,排除C。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31.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古代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

31、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摘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宋代科举)确定三级考试制度,即州府发解试、礼部省试、皇帝殿试;废除试前唐时流行的“公荐”、“公卷”,实行试时“糊名”、“誊录”;考试期由每年一次逐步定三年次,但人数倍增,且及第后,与唐之只取得入仕资格不同,一经登科,即释褐授官。-摘自傅璇琮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序(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基本程序。(2)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科举改革的主要内容,指出其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答案】(1)

32、程序:学习经术;舆论评价;吏能历练;考试检验。(2)内容:分级考试;“糊名”、“普录”;三年一考;登科即授官职。积极作用:笼络知识分子,扩大统治基础:防止徇私舞弊,利于平等竞争。(3)特点:注重德才兼备;追求公平公正;不断改革完善。【解析】【详解】(1)程序:依据材料一“习经术文法于家”可知学习经术;依据材料“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可知舆论评价;依据材料“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可知吏能历练;依据材料“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可以得出考试检验。(2)内容:依据材料二“确定三级考试制度”可知分级考试;依据材料二“实行试时糊名、誊录”可以得出“糊名”“誊录

33、”;依据材料“考试期由每年一次逐步定三年次”可知三年一考;依据材料“一经登科,即释褐授官”可知登科即授官职。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二的措施和所学从扩大统治基础和防止徇私舞弊以及利于平等竞争等回答。(3)特点:依据材料一和二以及所学从注重德才兼备、追求公平公正以及不断改革完善思考回答。32.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已经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戍维新、义和因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几个发展阶段。今天的抗日

34、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民主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摘自毛泽东选集一卷材料二:伟大的“五四运动”至今已整整六十年了。“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空前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一个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思想运动,来打破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旧传统,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民主思想的觉醒,不可能有民族意识的高涨,也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把社会主义当作彻底改造中国的道路。-摘自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定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理由及用意。(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

35、二纪念“五四运动”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后中国的发展轨迹。(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答案】(1)历史定性: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由: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新运动(是整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表现形式,也是革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用意:动员全国人民,以民族解放战争促进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不同:材料一侧重政治救亡,材料二侧重思想解放。轨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3)时代意义:爱国:进步。【解析】【详解】(1)历史定性:依据材料一“中国反帝

36、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可知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由:依据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所学从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新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回答。用意:依据材料一“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和所学从抗日战争的角度具体分析。(2)不同:依据材料一“已经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戍维新、义和因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几个发展阶段。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可知侧重于政治救亡运动;依据材料二“同时也是空前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

37、侧重于思想解放运动。轨迹:通过材料二中的时间“五四运动已经整整60年了”结合所学知识从1979年后中国发展轨迹回答。 (3)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结合所学从爱国和进步等回答。3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不承认的后面,中美两国之间的敌对状态日益发展。用结盟的方法来维护独立与主权,这与美国历史上用中立与不结盟来维护独立与主权形成鲜明的对照,反映了中美两个不同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同时,美国决策人把中苏结盟看作他们关于战后世界的两极理论的新证明。他们不仅作出了在东亚实行遏制的“基本决定”,而且把中国作为主要的遏制对象。-摘编自李庆余美国外交史:从独立战争至2

38、004年材料二:尼克松就任总统后致国会的报告指出:“中国人民是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继续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从长远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在致国会报告中认为中美“双方都需要结束大陆中国同外界现实的隔绝,从而结束同变化脱节的状态”。报告再次宣称,美国“准备同北京认真对话”。-摘编自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材料三: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子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摘自美罗

39、斯特里尔毛泽东传(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要点,指出美国决策人“决策”的依据。(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对“对华关系”的期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重大影响。【答案】(1)要点:不承认,敌视、過制新中国。依据:东西方价值观不同:认为中苏结盟,损害了美国利益。(2)期待: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美苏争霸处于不利态势: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苏关系恶化。(3)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直接推动中日建交;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以后改革开放创造了必要条件。【解析】【详解】(1)要点:依据材料一“在不承认的后面,中美两

40、国之间的敌对状态日益发展”可知是不承认,敌视和遏制中国;依据:依据材料一“反映了中美两个不同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同时,美国决策人把中苏结盟看作他们关于战后世界的两极理论的新证明”可知依据是东西方价值观不同和认为中苏结盟,损害了美国利益。(2)期待:依据材料二“中国人民是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继续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可知尼克松希望实现中美关系缓和;原因:结合所学围绕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从美国和中国两方面分析回答。 (3)影响:依据材料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子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并结合所学从外交新局面、中日建交、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等可知答

41、案。34.美国1787年宪法对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弗吉尼亚代表伦道夫认为)我们应该探究;这个政府应该具备的特征;邦联制的缺陷;我们局势的危急;校正办法。(其中)政府的性质,应该保证:抵御外来入侵;防止联盟内部各邦相互倾轧和个别邦发生暴乱;为各邦提供各种福利,这是彼此孤立无法办到的;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权力不被各邦蚕食;对各邦宪法处于最高地位。-摘自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材料二:美国宪法像一套精巧的连环体系,由三个机组构成。我不禁想走进设计美国宪法的现场,212年前在费城独立厅举行的联邦制宪会议看看每个机组由哪些部件组成,装配时加了哪些配件和附件

42、,打听打听他们为什么要把这套体系设计成这样最后怎样完成这项工作。-摘自美莱尔T阿尔弗森等美国宪法概论材料三: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都普遍崇拜这些开国之父。然而,1913年,查尔斯比尔德的宪法的经济学阐释一书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论点: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都是那些只考虑经济利益的人们。他认为,这些人所代表的都是财经界的精英,他们分别是西部的投机商、贬值的政府债券的持有者,以及那些拥有“纸张财富的债权人。-摘自美乔治布朗廷德尔等美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制宪会议召开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背景产生的前提条件。(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主要特点。(3)据材料三,指出美

43、国学者对1787年宪法制定者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的主要弊端。【答案】(1)背景:各州相对独立,邦联政府名存实亡(不能应对挑战,促进经济发展)。前提条件:独立战争胜利,北美十三州赢得独立。(2)特点:相互妥协(协商);宪法规定三权分立: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3)变化:从崇拜制定者,到认为制定者带有私欲。主要弊端:承认奴隶制:带有种族歧视烙印:忽视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解析】【详解】(1)背景:依据材料一“邦联制的缺陷;我们局势的危急”从各州相对独立和邦联政府名存实亡回答;前提条件:依据所学从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及北美十三州赢得独立回答。(2)特点:依据材料二“国宪法像一套精巧的连环体系,由三个机组构成”的信息从相互妥协、三权分立以及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回答。(3)变化:依据材料三“人们都普遍崇拜这些开国之父”“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都是那些只考虑经济利益的人们”的信息可知从崇拜制定者到认为制定者带有私欲。主要弊端:依据所学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从承认奴隶制、种族歧视以及忽视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