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八测评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243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八测评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八测评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八测评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八测评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八测评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七、八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强制性是余粮收集制的特征之一。联共(布)领导人、被誉为党内头号思想家的布哈林曾说过:强制是“吸引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手段”。布哈林认为强制性有利于()A.保证战时的粮食供应B.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C.组织农民,发展生产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布哈林认为强制是“吸引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手段”,有利于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很明显这是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过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思想内涵,故排除。答案

2、D2.这是一名同学上课做的笔记,笔记的部分内容如下: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自由支配。这主要反映了苏俄(联)()A.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的变化B.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C.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苏联模式的变化D.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解析从题干可知,余粮收集制、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劳动义务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选D项。答案D3.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

3、判断,当时苏联正在()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解析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选D项。答案D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是指()A.实行粮食税制度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

4、合解析“学会做生意”是指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答案B5.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解析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这意味着农民不能异地流动。苏联对农民实行严格的管理,结合斯大林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由此可以分析出主要目的是A项。答案A6.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指出,赫鲁晓

5、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C.苏联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解析材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还是利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而不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说明苏联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故选C项。答案C7.“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

6、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解析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处于斯大林体制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B项正确。此时,苏联的制度并未发生变革,故A项错误。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相互对峙,科技交流受到很大影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与科研方向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8.1982年美国的某份报纸曾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A

7、.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斯大林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中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故B项正确;C项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错误;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故错误。答案B9.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规定成员国投票权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据此推断()A.从各国所承担的责任看,此项规定合理B.从各国所享有的权利看,此项规定不合理C

8、.从各国的国际地位来看,此项规定合理D.从各国的经济实力来看,此项规定不合理解析据材料“规定成员国投票权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可知,从各国所承担的责任看,此项规定合理,故A项正确;认缴股金份额应该与各国所享权利有一定关系,应该是合理的,故B项错误;认缴股金多少并不能决定国际地位,国际地位应该是综合国力,故C项错误;经济实力强理应多缴股金,自然投票权利就更大,此处应该是合理的,故D项错误。答案A10.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

9、等状况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解析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自由贸易。答案D11.货币变局一书中提道:“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造成了美苏冷战局面出现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合作C.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终确立解析由材料“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可知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合作,故B项正确。答案B

10、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于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C.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D.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解析A、B两项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合,均排除。C项说法本身也是错误的,亚太经合组织中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项。答案D13.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对墨西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

11、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最能说明()A.发达国家侵略发展中国家经济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C.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解析解题时应将材料所述现象放到当今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背景下分析、判断,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有利亦有弊。换言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加两国为发达国家,他们占据绝对优势,而墨西哥则处于劣势,但总体而言或从长远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答案B14.导学号09504075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化思想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全球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去全球化”浪潮也悄然来袭。几个

12、重要的贸易国已悄悄关上了贸易大门,为了应对愈加严重的金融危机,新兴的金融保护主义也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判断()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大国经济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生逆转D.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出现曲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受益的,A、B两项不正确;贸易和金融方面的保护主义兴起只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曲折,但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15.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如“松材线虫”就是中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目前我国每年由于

13、生物入侵导致的经济和环境损失超过2 000亿元。面对这种状况,中国应()A.退出WTO等贸易组织B.拒绝生物商品的流通C.加强出入境商品监管D.限制跨境人口的流动解析我国不断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我们应该加强监管,积极应对,而不能故步自封,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 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 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

14、529个,1 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摘编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8分)参考答案(1)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原因:政府颁布“

15、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2)影响: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17.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摘编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

16、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1)根据

17、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4分)(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篇短文。(8分)要求: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紧扣主题,观点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参考答案(1)理由:葡萄牙、西班牙最早支持开辟了新航路。条件:政治上,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3)例文: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