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轲刺秦王学案【每日箴言】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学习目标】1 掌握39自然段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等文言语法现象.2 背诵第9自然段(易水诀别一段)。【知识链接】一、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强调的是主观上认为,是心理活动,客观上未必如此。意动用法只有名词的意动和形容词的意动,没有动词的意动,因为动词本身就有表示“认为”“把看成”意思的词。例如:1. 文帝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史记张释之列传)2. 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古时音乐分 、 、 、 、 、变宫、变徵等七音。【学习内容】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1秦之遇( )将军2将奈何( )3樊将军仰天太息( )流涕( )4顾( )计不知所出耳5臣左手把( )其袖,而右手揕( )其胸6此臣日夜切齿拊心( )也7血濡( )缕8人不敢与忤视( )9于是荆轲遂就( )车而去( )10今太子迟之,请( )辞决矣二、找出下面句子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函封之 2太子迟之 三、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四、注意古今异义词。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 今义: )五、注意下列特殊句式1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六、翻译句子,要求字字对译。1.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学法指
3、导】定语后置的常见类型:一、定语在中心词后,用“者”煞尾,即“中心词定语者”。例如: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纪廉颇蔺相如列传)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间加“之”,再用“者”煞尾,即“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韩愈马说)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三、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间加“之”,即“中心词之定语”。例如: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 四、数量词
4、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1.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3.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他山之石】 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释:燕丹:指燕太子丹。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没:死,即“殁”字。赏析: 因为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所以被武则天抓进监牢。可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
5、回家乡。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两句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
6、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