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寒假生活历史(二)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社会责任感 维护社会稳定禁绝个人欲望A B C D2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
2、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4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 B C D5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
3、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6“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7 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8 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相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人文意
4、识 B.提倡独立思考 C.关注现实社会 D.评判事物标准9 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这表明他A将孔子树立为思想界的神圣人物 B认为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是非的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 D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空谈道德1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1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
5、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哥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2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 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学的贡献极大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13. 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
6、说明 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14普罗塔哥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珍视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荣誉至上15 有人评价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对此评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B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C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体现了苏格拉底提出的“吾爱吾师,吾尤爱
7、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16. 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C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
8、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
9、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完成:(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
10、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用材料中的史实) (2) 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 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2014高二寒假生活历史(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CBBCB 610 BADDC 11-15 ACCBD 16,. A二、非选择题17 (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8(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亦可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 “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其他例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2)作用: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帮助了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原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