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15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昌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共71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在讨论作为历史事件的改革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改革”的含义。此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自此以后,“改革”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均可称之为改革。不过,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既可用于革故鼎新的正面场合,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

2、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不过,今人所言历史上的改革,所用显然并非上述宽泛的词义,而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对于这种形式的历史事件,今天概以“改革”称之。具体到某次事件,则或称之为“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或称之为“新政”,如王莽新政、庆历新政等;或称之为“改革”,如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等。这些称谓,有的当时就有,更多的则是后人所加。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说某人“变法”,也未必就是正面评价。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正因为“

3、改革”含义宽泛,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其范围相差悬殊。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大,几乎是“江山代有改革家”;也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窄,认为真正称得上改革的事件没有几次。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纷纭。比如,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佳,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再如王莽新政,有人说是“托古改革”,有人说是“复古改制”。又如张居正,多数人认可他是改革家,但也有人说他的政策并无新意,算不上改革。即便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不一定可以为据。如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今人称之为“改革”或 “革新”,他自己却说是“修旧法”。事实上,要给改革下一个严谨、周延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更

4、不可能提出一套量化指标。改革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从改革的原初推动力看,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君主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没有君主的发动或支持,就不可能出现改革。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即由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发起和推行的。平民大众没有推动改革的途径和机会,当他们忍无可忍时,只能揭竿而起,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很多,用人是否得当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虽然认识到“方今之

5、急,在于人才而已”,但却不善于识人用人,所倚任者多为反复无常的奸佞小人,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能像管仲那样一帆风顺,或像孝文帝那样基本成功者,并不多见。大多数改革都遭遇了挫折或失败,如商鞅变法是政存身败,张居正改革是人亡政息,王安石变法是半途而废,戊戌变法是昙花一现。若观察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身败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吴起乱箭穿身,商鞅惨遭车裂,王安石忧愤而死,张居正死后抄家,戊戌六君子喋血刑场。改革之难,于此可见。篡用明太祖的一句话说:“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节选自博览群书1下列关于“改革”含义的理解

6、,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一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都是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B自后汉书之后,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都可称之为改革,词义越来越宽泛了。C“改革”一词感情色彩的变化是以近代为分界线的。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而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D现在所说的改革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好,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B“改革”一词含义宽泛,所以不同的人所认为的改革范围差异极大,具体到某人某事,看

7、法更加多样化。C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变法”也是一个中性词,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D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改革看法不同,即使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未必可以为据。所以,给改革提出一套量化指标是不可能的。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因为平民大众只能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所以改革都是由君主发动或支持的。B改革必须用人得当,否则会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C古今中外的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D纵观中国历史上

8、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非常少,绝大多数都身败名裂,甚至有的还付出生命的代价。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

9、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

10、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 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军谋祭酒:官职名。覃思:深思。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C粲恒典之 典:掌管 D其强记默识如此 识:认识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 )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文武并用,英雄毕力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粲

11、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B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3分)(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3分)(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8、阅读下面的唐诗

12、,回答问题。寄乐天元稹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z未生。二十年来谙n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1)“乐天”是唐朝诗人、文学家 的表字,和元稹一样被贬谪的他写下了“感商妇之漂流,叹谪居之沦落”的叙事长诗 。(2分)(2)诗中“追寻”了哪些“往事”?(4分)(3)诗歌尾联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三)名言名句默写(10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陈情表中,提到外无近亲,内无照应门户的五尺小儿的两句是: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直接抒发乐天安命思想的句子是: , 即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也

13、就实现了人生的意义。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 , ”,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在滕王阁序里,描写了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的一幅色彩明丽图的千古绝句是: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共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

14、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

15、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

16、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注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

17、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

18、,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

19、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C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

20、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D.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E.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史学泰斗何炳棣孔子说过,一个人的血气与他的年龄有内在关系,少年之时,血气未定,壮年之时,血气方刚,老年之时,血气既衰,其行事特点也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血气是笼统说法,若细分起来,似应包括体质、精力、斗志在内。常人大多如孔子所说,所以老年人通常与和蔼可亲、慈祥平和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也有例外。何炳棣青少年时代志存高远,由南开中学到清华大学,勇猛进取,成绩优异;壮年时代,在欧美学术界东征西讨,成就斐然,为一代名家;到了耄耋之年,宝刀不老,思考大问题,开辟新领域,鸿篇迭出,新见纷呈。所写回忆录,亦是大气磅礴,滔滔雄辩,气势如虹。岁月的风雨,似乎

22、一点也没有消磨他的血气锐气,他永远是那么精力旺盛,一往无前。何先生祖籍浙江金华,1917年生在天津。其父为前清秀才,曾习日文及法政,在宁波、天津等地担任法官,到48岁时才有了独生儿子。少年何炳棣在父亲的呵护和督责下,自小就对史学和英文有了兴趣,并打下了基础。父亲是有志气、有眼光、懂教育的人,他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培养儿子的兴趣,在儿子读小学时就叫他到夜校里学习英文,在儿子读中学时又叫他圈点史记。父亲谆谆教育儿子要有大志气,好好读书,进清华,留洋。宏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扎实的资料功夫,是何先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博士论文英国的土地与国家,18731910,所引史料多为第一手资料,令答辩老师

23、大为叹服。以后,他的研究领域回到中国,举凡上古土壤结构、耕作方式、先秦思想、六朝城市、宋代土地、明清人口、会馆制度、扬州盐商、甘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之传入中国,都是他的课题,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发表在世界一流学术杂志上。几乎所有课题背后,都有他宏大的学术关怀,有的开宗立派,自树一说,如写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东方的摇篮,对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独到看法;有的推陈出新,前进一步,如写中国会馆史论,对会馆的创设年代、社会功能的研究都在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一步;有的考证翔实,廓清迷雾,如写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遍检北美各大图书馆近四千种方志,并搜集登科录、同年齿录,得出许多不易之论,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

24、实中的数据则成学术定论。自学进修,永无止境,是何先生成功的另一因素。人生也有涯,学也无涯,要懂得那么多知识,殊非易事,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持久的坚韧性是办不到的。在何先生那里,从没有什么学科壁垒,需要什么就补什么,考古学、地质学、人类学、生物学、训诂学,他都有涉猎。在回忆录中,可以时常看到他向人请教的记载。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辩论,即古代华北地区到底是实行“砍烧法”的游耕制,还是村落定居的定耕制,事涉“蒿类孢粉”与土质关系等极为专业的学问,令外行人望而却步。何先生则专门向美国地质学权威请教,获得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如果一个聪颖的人,自信的人,成功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急躁的性情中人,

25、则免不了得一“傲”字。何炳棣正是这样。在他读小学时,老师就诫勉他“如能爱众亲仁,则美玉无瑕矣”。何先生到老感慨,自己往往与中外学人不能和谐相处。这样的人,远望可畏,近看可敬,因为他真。读了回忆录,你会不时地为他的真诚所感动。他忆父亲,忆老师,忆同学,忆好友,一片真情。他回顾自己,剖析自己,一片诚恳。回忆录的写作,也是极其认真,一字一句,自出机杼,有些数据、资料,他还一一核对,自称原原本本、坦诚无忌、不亢不卑。特别是书中对雷海宗先生的回忆,述其博学、卓识、真诚、宽容,师生之间的交往,对其学术地位的评价,自称一生受雷海宗影响至深且巨,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恩师的无限深情,令人读后感慨不已。(选自文汇报,

26、有删改)相关链接:何炳棣(1917-20120607),浙江金华人。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何炳棣先生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代表作:明初已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东方的摇篮读史阅世六十年等。(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何炳棣在历史学方面建树颇多,其主要原因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培养了他的兴趣。

27、B本文开头引述孔子关于血气与年龄关系的论述,为评价何炳棣的“血气”张本,同时衬托出何炳棣卓尔不群的个性。C他研究中国的历史,上古土壤结构、耕作方式,乃至明清人口、会馆制度等都是他涉及的内容,可见其是个勤奋的人,是个聪颖的人,是个自信的人。D何炳棣为了在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辩论中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可靠,专门向美国地质学权威请教,其求知欲于此可见一斑。E本文撷取了传主的若干人生片段,既全面地揭示了他成为史学泰斗的原因,也真实表现了传主令人遗憾之处“傲”。(2)请简要概括传主何炳棣的形象特点。(6分)(3)从文中看,何炳棣成为史学泰斗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请简要概括其中的主观原因。(6分)(4)何炳

28、棣在史学界取得斐然成就给你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 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A

29、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B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李克强听取了“中国制造2025”等情况汇报,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C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共进晚餐。这是自1949年后,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D.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

30、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文言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涣然冰释,也符合了“信”“达”“雅”的要求。B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C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D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

31、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 。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翻阅整个东亚艺术史,_ _。然而在当今的艺术研究中,这种单一的文化中心发源说受到诸多挑战,似乎在今日的语境下这种文化之间的传统羁绊已被打破和解构。历史上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 。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不仅引领未来的发展,也会映照历史的风貌中华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华文明有无处不在的影响 不同文明的融合和碰撞不仅可以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不同文明的融合和碰撞不仅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亦可以造成社会、经

32、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A B C D15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写出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节日,写三个即可。(3分)三月三的雅集,曲水流觞诗意清朗;五月五的龙舟,先贤之风山高水长;七月七的新月,女孩乞巧心事旺;九月九的登高,青云之志任消遥。 16阅读下面的近年中国石油日均进口量图表,总结出三条结论,不要出现数据。(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答:(1) (2) (3) 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老教授对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

33、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学生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学生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学生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34、,题目自拟。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三次月考一、现代文1C 2A 3D【解析】1C ( C项答非所问,不是“改革”的含义。)2A ( A项范围太大。原文第三段说“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3.D ( A项强加因果;B项“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不对,原文第五段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C项由原文第四段“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可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4D 5B 6A 7(1)在荆州避乱的读书人,都是海内的俊杰。(定语后置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2)他擅长写文章,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

35、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善,属1分,宿构1分)(3)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谋划着往南飞去。(夭阏,阻止,阻遏义;莫之夭阏,宾语前置;图,谋划,打算;南,向南飞。)【解析】4 D项的“识”应解释为“记住,记忆”的意思。5抓住题干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这一要求,仔细审视题中六句话,是指蔡邕;是称赞曹操的,都不合题目要求,因此凡含此三项的选项都应排除。6A项错误在于,是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参考译文】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

36、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

37、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

38、“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8(1)白居易 琵琶行(2)一同考取功名,年纪很轻做官,二十年来相知,同遭贬谪厄运(4分。每点1分)(3)对朋友的慰藉;对前途的悲叹;既慰藉也悲叹。(2分。分析略。从一个角度回答即可,情感、分析各1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聊乘化以归尽

39、,乐夫天命复奚疑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2 (1)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2)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3)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4)不因银屏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3 (1)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2)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3)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

40、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答出一点给2分)4相似之处:(1)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2)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3)都有一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答出一点给1分)不同之处:(1)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2)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来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答出一点给2分)【解析】1A项错误在于“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全文没有这个意思,C项错误在于“人物群像”,本文写的是老汪。E项错在“酒后吐真言”,没有“真相大白”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概括题。要结合老范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如老范设立私塾,但

41、是允许别家孩子免费来听;老范直接问老汪;老范并不辞退老汪,也让老汪媳妇偷麦子。一个率直,朴实,开明,尊师重道的老汪跃然纸上。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总结提炼题。老汪的人际交往不多,也不被人理解,甚至自己的媳妇也无法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所以结合他对“有朋自远方来”的另类解释和老汪最后对老范行为的感叹进行理解,就是知音难觅。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阐述题。答题时一定要分清,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两者相似在书呆子,不同则在于孔乙己的根源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式的无情调笑;而老汪则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的不理解和交流上的困难,但是总体上对他还是友好的。

42、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2)锐意进取,耄耋之年仍思考大问题,开辟新领域,鸿篇迭出,新见纷呈;视野宏阔,问题意识敏锐,资料功夫扎实,求知欲强,在史学界成就斐然;至真至性,对人对事一片诚恳。(6分)(3)自幼对史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有良好的研究习惯,视野广阔,善于发现问题,踏实治学;勤于钻研,学无止境。(6分)(4)要有踏实诚恳的求学精神。何炳棣为了在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辩论中让己见更有学术水准,专门向美国地质学权威请教;在何炳棣那里,从没有什么学科壁垒,需要什么就补什么。他遍检北美各大图书馆近四千种方志。正是由于在学术

43、上的踏实诚恳,何炳棣才无畏那些跨学科的难题,在学术问题上廓清迷雾,取得佳绩。我们在学业上也应培养踏实诚恳的求学精神,如此才能弥补不足,不断进步。(如,从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要学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8分)【解析】(1)【试题分析】A项,“其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当。C项,“是个勤奋的人,是个聪颖的人,是个自信的人。”有误,应为“可见其学术视野之宏阔”。E项,文中,作者并没有认为“傲”是“传主令人遗憾之处”,作者只是想借助“傲”引出他的“真”。(2)【试题分析】作答此题,要注意理清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为何炳棣作传的。通过划分层次可知,本文分三个部分讲述了何炳棣的事迹,第一部分讲

44、的是何炳棣老而弥坚的进取精神;第二部分讲的是何炳棣成功的原因,从中可提炼出其“视野宏阔,问题意识敏锐,资料功夫扎实,求知欲强,在史学界成就斐然”这一形象特点;第三部分讲的是何炳棣至真至性的性格特点。分析出了这些内容,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3)【试题分析】答题时可以关注文中的相关内容,关注文段中概括性的句子。通过筛选可知“兴趣”“基础”“宏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扎实的资料功夫”“自学选修,永无止境”等为重要信息,对它们进行归纳整合即可得出答案。(4)【试题分析】谈传主的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启示,选择角度提炼观点很重要。考生作答时要注意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角度,提炼观点时,要注意观察文中所能提供

45、的信息是否充分,对缺乏有力佐证的观点最好进行调整。作答时,要注意先列观点,后列佐证,最后联系自身进行阐发。11【答案】B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12C (A 语序不当 “不仅”和“也”后面的内容交换;B 成分残缺 “强调要坚持走之路”;D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13D D项,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A项,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B项,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之误。C项,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6、宜用“信口雌黄”等。14.A 第一空之后的内容是按照“历史现实”的顺序阐述的,所以,这个空语境选填第一句。即可排除BC两项。第二孔在三、四句中选择,第三句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第四句突出的是“中华文明”。依据语境可以知道,下文阐述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影响”密切关联,由此可知,第二空应该选填第三句。五和六都是递进关系的复句,但是第五句先说“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再说“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这更符合事物的规律和人们的认知。所以,第三空应选填第五句。15上巳节 端午节 七夕 重阳节 16(1)我国石油产品最终消费量历经多年递增后有微幅降落。(2)原油库存总量在多年相对

47、稳定后有较大增幅;(3)近年来石油库存远远抵不上石油产品最终消费量。(近年来石油产品最终消费量远远超过石油库存)。六、【答案】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有正确的认识。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

48、一步,关键在于规划。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拒绝诱惑诱惑,似一坛浓烈的酒,在给你痛快淋漓的快感之后,会绝然使你陷入无尽的崩溃之中;诱惑,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不知不觉中用长刀刺遍你的全身,微笑是她的武器。 有些人,不懂得拒绝诱惑。 李白,不懂得拒绝诱惑。封建王朝,官权可谓一大诱惑,它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无数的人为他奋不顾身,李白也不例外。因为在诗歌上的造诣,李白早已小有名气。但他不满足,他的理想是进朝廷,做高官。豪华富贵的诱惑,谁会不为之动心?终于,李白有了机会,“仰天大笑出

49、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结果如何呢?终因他的放浪不羁惨遭放还。不懂得拒绝诱惑,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只能游走世间,终日与诗酒为伴。 现实中的诱惑又怎会少呢?大街上随处可见“五折优惠”、“购物抽奖”的招牌,面对这样的诱惑很多人都会为之心动,而最终的结果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不懂得拒绝诱惑,伤人伤己真的很深。 而有些人,就懂得拒绝诱惑。 詹天佑,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当初詹天佑留学海外时因成绩优秀而被国外大公司承诺重金聘用,可以为他提供一切先进的技术条件。但詹天佑拒绝了,不是因为诱惑不够大,而是他心中装着祖国。虽然近代中国各方面都很落后,但他毅然回国,担起了科学兴

50、国的重任。他拒绝诱惑,虽然失去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他赢得了祖国人民的赞誉。拒绝诱惑,让他的人生有了崭新的轨迹,有了更深的意义。 徐本禹,也是懂得拒绝诱惑之人。 考上研究生的他,本可以静心读书,两年后在城市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毅然背上背包,走进偏僻的小山村,做起一名志愿者乡村支教老师。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拒绝了城市的诱惑,进出在一间简陋不堪的教室里为孩子们讲课、批改作业,艰苦的的生活没有遏制住他前行的脚步。 他拒绝了诱惑,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国人的赞许,他,感动了中国。 拒绝诱惑,不要让这坛醇香的烈酒麻醉了自己,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放任自己,因为痛快之后是痛苦的深渊

51、。 拒绝诱惑,不要在蒙娜丽莎朦胧的微笑中迷失了自我,因为在她迷人的微笑的后面,她已把长长的利刀刺向你。 拒绝诱惑,我们不会受伤; 拒绝诱惑,我们会有更加美丽的人生!坚持梦想人本无翼,若能拥有两只隐形的翅膀,着实是一份机缘,一种幸运。而这双能助我们翱翔的翅膀,一只叫做梦想,一只叫做坚持。 如果我问你,你有梦想吗?你或许会兴奋地回答我:当然有!我的梦想是能找一份好的工作,将来能买一辆好车,带上妻儿环游世界,等等,我问你的并不是这种小小的愿望,而是那种能成为你人生目标的梦想。更为重要的是,你对你心中的梦想,是矢志不渝的坚持,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一时热情? 生命之洋浩浩荡荡,一不留神便可能迷

52、失方向。梦想,是这片汪洋中的灯塔,能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坚持,则是你身边最有力的舵手,能稳稳地把住手中的舵,带你驶向梦想的远方。还记得尼克胡哲吗?这位澳大利亚的传奇少年一出世居然就没有了双手双脚。每每看到他小小的身躯,周围的人都不住地黯然叹息。但他心中有一份梦想,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完成了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没有人能想象他是靠什么毅力攻读了大学的两个学位的,只有他明白,是他心中的那份坚持,是坚持,让他能忽略他人的流言蜚语;是坚持,让他能坚定心中的那份梦想。也正是有着坚持与梦想,最终才能助这位无手无脚的少年振翅翱翔,飞往成功,飞往未来。 所以,不要抱怨世事不公,生活总会有坎坷。问问自己,心中是否有那样一份梦想?而自己是否又能有毅力坚持下去? 不是每一条河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开花结果,不呵护便成了空壳。不是每一刻梦想都有机会实现,不坚持便成了泡影。唯有带上梦想并坚持方能翱翔! 每当谈及人生、梦想及坚持,便忆起索尔仁尼琴炯炯的眼神,忆起他的癌症楼,忆起他毫不怯懦地变革世界的执拗;便忆起切格瓦拉毫不懈怠地脚踏古巴的荆棘行走于茂密的丛林,心中默念着“忠于理想,面对现实”;便忆起苏格拉底欲以真理改变世界的梦想,他们,无一不是在坚持心中的梦想而书写生命的华章。你呢?还在犹豫吗?带上你的梦想与坚持这两只翅膀,仰望苍穹,纵情翱翔吧!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