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1《祝福》第二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142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祝福》第二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1《祝福》第二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1《祝福》第二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祥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

2、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

3、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如柳妈便是无聊冷漠人中的一员。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

4、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谈笑。这种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鲁镇女人们“鄙薄”“烦厌”的神情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慌忙的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4.教师小结:鲁镇是一个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封闭落后的社会,是旧中国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守、自私,毫无温情可言。可见,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冰封无化的世界里。(解说:人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命运也应属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对“鲁镇”环境的分析将有助于对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根源的探求)三、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课题一:关于祥林嫂的死因1.提问:原文中说:“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你认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

5、么?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可能有以下看法:学生甲:死于贫穷,因最终沦为乞丐,迫于生计而死;学生乙:死于悲伤,因她失去了可爱的儿子;学生丙:死于恐惧,她害怕死后会被锯成两半;学生丁:死于孤独,因她的周围没有同情,只有冷漠;2.教师追问: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1)学生可先自由交流。(2)引导学生再度审视鲁四老爷等活动于祥林嫂周围的人的行为。明确:在小说中,鲁四老爷有三次“皱眉”。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所以皱了眉。鲁四老爷在猜测祥林嫂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皱了第二次眉,他对一个在自己家无法生活不

6、得不“逃”的妇女,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厌,说明他恪守礼教之顽固。这位老爷第三次皱眉发生在祥林嫂二进鲁镇时,这次,他暗暗告诫四婶,不可让“败坏风俗”的祥林嫂参与祭祀,这又恰恰成为日后在精神上彻底击垮祥林嫂的直接原因。再如鲁镇的众人,竟一致把祥林嫂因抗拒被卖而撞伤的额头视为“耻辱的记号”,把她的悲哀“咀嚼赏鉴”成渣滓后,再行“唾弃”,他们所取的立场,仍是礼教的立场。3.学生思考并讨论:谁应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最主要的“元凶”?明确:祥林嫂是一个“勤快”“能做”而又善良的女人,她是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苦苦地挣扎到最后一息的。她并非死于自杀,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再者,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

7、有过失的人物: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等也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祥林嫂一生犯了个大错寡妇改嫁。她触犯了“好女不更二夫”,从一而终的“灭人欲”的理学科律。最终被封建道德熏染的鲁镇人合谋杀害了。可见,封建礼教和迷信才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课题二: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1.学生思考: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明确:反抗过。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摧残,范伯群先生说:“大致是由逃、撞、捐、问这四个层次构成的。”祥林嫂从山里逃出来,到鲁镇做工,她是在上有严厉的婆婆,外有封建孝道和封建妇道的环境下逃出来的,她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维护人的尊严的

8、抗争;改嫁时“出格”的吵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一路上只是嚎,骂”,是她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洗刷污秽,让自己享有人的权利;临死前对鬼神的怀疑,问“我”灵魂的有无,则更体现了她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一种叛逆。这一切都表明祥林嫂曾抗争过。2.学生思考:祥林嫂的反抗与封建礼教吃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甲:祥林嫂的逃、撞、捐、问,反映了她命运发展的基本历程。这一切,都表明她有顽强的生命力,对封建礼教也曾进行过坚韧的反抗。这反抗闪烁着反封建礼教、反封建迷信的亮色。学生乙:小说确实刻画了祥林嫂的反抗性格,但这种反抗并不是为了摆脱她灵魂上的迷信的枷锁,也不能说明闪着反封建的亮

9、色,而是封建礼教“规范”下的产物。祥林嫂的出逃是为了躲避被卖的厄运,抗婚是不愿做“回头人”。其实质都表明她的行为在遵循旧礼教“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捐门槛是祥林嫂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表现,但实质上不仅使她深陷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泥潭,最终又成了灵魂再一次被愚弄摧残的证明。至于临死前祥林嫂在“照例相信鬼”的鲁镇,大胆地发出对灵魂有无的疑惑,我们同样不能认为这是她对封建迷信的彻底否定,而是她矛盾心理的反应。因此说,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觉地针对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抗争的结果,也不是跳出了“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这种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

10、会给她安排的。四、课堂小结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小说的主题。明确:祝福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尤其是广大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质。同时还有促人警醒,呼唤劳苦群众的自我意识之意。2.提问:作者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含义?学生思考后明确: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祥林嫂这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是由“祝福”这个典型事件牵动出来的。只有将其不幸置于“祝福”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示出旧中国社会,尤其是神权在其悲剧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

11、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祥林嫂的悲剧一生放在“祝福”的环境中,才能增强祥林嫂的命运的悲剧性,从而深化主题,把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进一步强化,即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五、布置作业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2.有的学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运,并称之为“新时代的祥林嫂”。这种看法是否合适?3.放映电影祝福片断。学生课外思考: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这个情节增添得是否妥当?写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她是“新年才过”“此后大约十几天”“开春事务忙”的时候被婆婆家抢去被迫改嫁的;她是在“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的情况下失去儿子阿毛的;她是在春节将临,“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家家户户准备祝福的时候死去的。2.这位学生对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是肤浅的,他没有认识到这位年轻妇女悲剧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