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038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8单元 民国后期的中国 第20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特征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第20讲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背景(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2、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3内容(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2)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4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3)遵义会议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

3、领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教材补缺立三路线和王明路线1930年,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史称“立三路线”。1930年5月,蒋冯阎大战爆发,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李立三等认为革命时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主张发动中心城市武装暴动,批评“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19311934年间,王明等在中共党内推行的一

4、条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史称“王明路线”。“王明路线”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在军事上,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来又变为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侵华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2侵华概况(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教材补缺华北事变1935年驻华日军为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

5、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全面侵华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扩大: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3侵华罪行(1)屠杀中国军民:如南京大屠杀等。(2)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3)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并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2表现(1)东北军民:抗

6、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2)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3)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发动“一二九运动”。(4)国民党爱国官兵蔡廷锴、蒋光鼐、冯玉祥等率军抗击日军。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教材补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牵制76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18万,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4)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5)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力。(6)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7)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易错

8、提醒正确区分国共两党抗战与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2国共合作抗日 战场阶段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1)淞沪会战(1937.81937.10),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徐州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3)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壮烈殉国。(4)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路线: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

9、抗战路线。(2)战术: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3)领导: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入缅作战: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1)战役: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2)地位: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图示解史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七大(1)时间:1945年春。(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0、。(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3)中国军队的反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3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历经14年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4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2)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

11、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教材补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英、美出于对日斗争的需要,于1943年1月与中国签订有关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这大大提高了

12、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三、解放战争1背景(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2)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5年10月)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结果:1945年,签署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意义:表明了中共合作的诚意,揭露了美蒋阴谋,教育了民众,使蒋介石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入被动。(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2

13、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3进程(1)土地改革: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3)历史意义国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4)历史经验:走经过新

14、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教材补缺第二条战线(1)概念: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相对于军事斗争的第一战线而言的,故称第二条战线。(2)主要事件: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3)历史意义: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反击蒋介石军队进攻的战争(第一战线)考点一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1)“革命根据地”,特指19

15、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1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及历史意义(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包括三个方面: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是工农

16、武装割据的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是革命基地。(2)历史意义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针对练1(2018广安、眉山一模,30)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

17、响答案B解析据所学1927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年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的结果,故B项正确。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3中国共产党从幼

18、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任务),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南昌起义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普遍原

19、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1936年胜利完成长征。(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考点二伟大的抗日战争1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2陕甘宁边区存在的

20、时间是1937年1949年,是中共主导的国民政府地方战时临时性的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该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1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共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进行“精兵简政”。到1941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2)经济建设: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

21、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从1941年前后,由于日军在军事上反复“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3)根据地的这些建设措施调动了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针对练2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政府委员18人,其中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答案D

22、解析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政权三三制的原则,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故A错误;土地革命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错误;抗战时期主要任务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故C错误;根据地政权三三制的原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D正确。故选D。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1)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战争领导:中日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3、。民众动员: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发动群众;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战略战术: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家国情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考点三人民解放战争“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1)“革

24、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1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

25、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全面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2.解放战争中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内战独裁,失去民心坚持独裁、内战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蒋介石政权败亡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为解决内战所需的大量军费问题,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解放战争后期,国民

26、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经济原因内耗严重,党内分歧巨大内部派系众多,与蒋介石有严重的政治分歧斗争。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内部原因战略方针失误错误的战略方针造成了军事上的失败,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军事原因针对练3(2018太原一模)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答案D解析“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符合1946年

27、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民族意识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影响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战,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角度2民族意识对抗战胜利的影响角度3抗日战争对民族意识的影响答案角度2:民族意识的觉醒、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角度3:抗日战争使中

28、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材料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要求:分析上面的材料,论证中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论证:_答案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落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多数,敌人在农村的统治力量薄弱;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材料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

29、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 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辨析史料:上面的史料中记述的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判断方法如下:一、合理推断: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

30、伤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日本资源匮乏,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这些都要求日本国内民众支持战争。再加上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普通民众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普遍采取了支持战争的做法。二、用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资料印证。该史料的记载和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中的新闻内容高度吻合。应用: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A美化侵略战争,基本不可信B因是后人记述,可信度不高C因是教科书选用,反映官方立场D史料真实可信,选用动机不可告人答案C全国卷考题统计年份考题2018年卷,30解放战争时期的外交卷,30抗日根据地的建设2017年卷,30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卷,30根据地革命力量的发展卷,30解放战

31、争时期的外交2016年卷,30国民党独裁统治卷,29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卷,30全国抗日救亡运动2015年卷,30国民党防御战的准备卷,30日本经济侵略2014年卷,41历史教科书目录卷,30国民政府的外交1(2018课标全国,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

32、案A解析A对: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错:“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D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技巧点拨中共中央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萌芽。2(2018课标全国,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

33、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A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B错: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C错: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D错: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技巧点拨善于解读史料并把史料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是解答高

34、考题的关键。本题是美国记者对抗日根据地的记载,结合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民主政策即可得出答案。3(2017课标全国,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等可知,中共此举是为了扩大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为抗日战

35、争时期,A、C两项所提到的历史事件与这一时间不符,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2017课标全国,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及群众组织的巨大发展,相较于抗战初期,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

36、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5(2017课标全国,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人民解放军对英国军舰的做法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坚决还击,这实际上说明我们并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B项正确。A、D两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符排除;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C项以偏概全

37、,排除。6(2016课标全国,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解析由题干时间“1932年”,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局部抗战时期,又由图片中“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故B、C项错误。7(2016课标全国,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

38、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答案D解析国民党禁止刊载的“谬误名词”涉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史实,这些“谬误名词”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严重冲击了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了维护“一党专制”,国民党不得不把这些名词进行封杀,故选D。指定“谬误名词”及其禁止转载的做法,会激化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排除A;政府把“争取民主”“国共合作”等归为“谬误名词”,显然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排除B;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是合法的中央政府,中共军队是在中央

39、政府领导下进行抗战的,排除C。1(2018天津河北区模拟)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导致共产党员绝对值锐减,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工人比例下降而农民比例陡增,与毛泽东等深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相关,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是解放战争时期与19501952年,故C项错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2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

40、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答案C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在西安事变之后,故A项错误;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序幕的是太原会战,故B项错误;“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表明正面战场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之后,故D项错误。3(2018长沙高考猜题卷,7)1936年7月

41、起,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八次,张群针对日本无理要求,强硬地向日方提出:1.废止上海、塘沽停战协定;2.取消冀东伪组织;3.华北日军及日机不得任意行动及飞行;4.解散察东与绥北伪军。张群的态度()A标志着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宣战B彰显了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C体现了国民政府准备联共抗战D表明蒋介石深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答案B解析1941年 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1936年7月起,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八次,张群针对日本无理要求,强硬地向日方提出”可知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强硬,彰显了国民政府抵抗日

42、本侵略的决心,故B项正确;这时的蒋介石还在“围剿”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故C、D项错误。4(2018日照5月校际考试,30)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新四军重大损失。事变发生后,中共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反攻为妥”。此举的出发点是()A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B维护全民族抗日的大局C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 D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中共之所以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其根本原

43、因就在于中日民族矛盾依旧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抗战大局出发,必须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首要工作重点,故B项正确。5中国共产党曾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释放出诚意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以民族大义为重D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取消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的行动,体现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

44、共由对立转向合作,故C项正确。6(2018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国民大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同样在东北没有根据地,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同样没有达到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

45、;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兵力和实力上唯一超过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邯郸一模,30)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由材料“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

46、有组织性”可知重视工人领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人斗争而非工农联盟,故B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故D项错误。2(2019唐山模拟)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答案A解析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因而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著特征,故A项正确;毛泽东掌握中共军队领导权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故B项错误;中国抗日战争

47、从1931年开始,而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在1937年,故C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口号,此时中共人民军队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3(2018呼和浩特期中)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C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D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民大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和所学知识可知,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符合中国的国情,团

48、结工农,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说明中共的工作中心在农村展开,与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或多或少受苏联影响,无法体现独立自主,故D项错误。4(2018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

49、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故C项正确。5(2018汕头一模,29)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判断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些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共的口号有利于团结一部分力量,从而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

50、转移,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6(2019聊城模拟)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提出,“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1935年又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突出说明国民政府()A力图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B意识到新的世界大战将爆发C为对川黔地区红军秘密“围剿”D正准备实施工业的战略内迁答案D解析材料“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和“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改运于川黔两省”表明出于国防的需要工厂内迁,故D项正确。7(2

51、018湖北武昌区5月调研,30)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A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B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C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D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答案B解析题干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推知国共在军事教学领域的合作,故B项正确。8(2019商丘模拟)1935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又对粮食资

52、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A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B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C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D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答案B解析1935年,国民党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中国民党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应对抗战,故D项错误。9(2018成都模拟)1943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

53、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A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升B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C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答案D解析从材料“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可知材料反映出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故D项正确。10(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以下为日本天皇某一公告内容节选:“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

54、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该公告()A继续垂涎中国领土 B抹杀日军在华暴行C建议中日和平谈判 D体现了中国的胜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结合所学,它属于日本天皇停战诏书一部分,表达了日本天皇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意愿,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11(2018湖北4月调考,29)毛泽东曾说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

55、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联合一切爱国人士,反抗国民党专政独裁统治,故D项正确。12(2018天津部分地区一模,8)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B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C

56、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答案C解析1949年新年三大战役即将胜利,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比较信息,故B项错误;由材料“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可知敌人不会自行消灭,还会继续存在,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故C项正确;美国没有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大连一模,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纪念日时间及设定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日本广

57、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诺曼底登陆纪念日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欧洲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材料二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国现代史

58、: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以上资料根据李良玉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59、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日战争研究发生变化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答案(1)意图: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尊重生命,凸显人性;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2)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意义:强调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与作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谴责法西斯暴行。14(2018南昌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1921年7月(一大)531934年30万1922年7月(二大)19519

60、37年初4万1923年6月(三大)4321940年80万1925年1月(四大)9941945年4月(七大)121万1927年4月(五大)5.7万1947年12月270万1927年4月后1万1949年10月448万1928年6月(六大)4万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答案主题方向: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和1934年1937年)。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

61、25年1927年;19271934年和19371940年等)。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从变化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其他合理的论题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论证: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剿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解析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人数减少的原因探究等,结合史实论证即可,注意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