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任务落实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驱动一关注新词语仿照示例,将下列词语制作成词语卡片。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示例:词语逆行者来源2020年,“逆行者”成为对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称呼。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均被称为“逆行者”。含义逆行,指反着众人的方向而行,不走寻常路;逆行者,指由于职责和信念所系,在发生重大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人。答:参考答案:略。任务驱动二|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典例,完成下),sdo5(列各类语言基础积累运用任务)(一)
2、掌握标点符号用法分号标点用法常见用法注意点误用分析分号主要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可使用分号。(1)忌句子内部无停顿(或句中没有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用分号。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旅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句中没有逗号却直接用了分号,没有遵循从小到大的标点使用规律,应把分号改为逗号。(2)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包含句号时,各项末尾不能再使用分号。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既然“一、学习贵在自觉”“二、学
3、习贵在刻苦”后面都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便会层次不清。可将句号改为逗号,也可把分号改为句号。(3)忌简单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句中仅是两个简单的分句,不必使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4)忌分说与总说的句子之间用分号。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最后一个分句是总说,故分号应改为冒号。(5)忌非并列的单重复句的分句之间用分号。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转折复句,非并列的单重复句,其中的分号要改为逗号,
4、非并列的多重复句才可以用分号。应用体验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使自己兴奋。B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个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D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里的“容”不仅是宽容、理解;也是默许、等待;不仅是思想的无终无止,更是情感的无边无际。解析:选CA项,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句中没有逗号,直接使用分号不符合点号使用的层次
5、关系规定。B项,“交际”前的分号改为冒号。最后一句话是总结句,总结语前应用冒号。D项,第一处分号(“理解”后面)应为逗号。因为两个“不仅”构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而第一个分句又由两个并列分句“是也是”构成,“是也是”是简单并列分句,中间不用分号。(二)正确辨析修辞手法借代修辞特征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
6、一千个哈姆莱特。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注意问题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
7、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今天去访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国,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托尔斯泰庄园,名字叫雅斯纳雅玻里亚纳。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森林。粗大的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好像散落的水晶。散发着草
8、香、泥土香的空气,延伸至村外的林荫道,让人轻松愉快。四周有河流环绕,还有几个小的湖泊,湖边停靠着捕鱼的木船。托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与森林合为一体,很美。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灿烂。对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排比、对偶B设问、排比、借代C设问、反问、对偶D比喻、反问、借代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好像散落的水晶”是比喻;“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是反问;“在一片翠绿中间”,“翠绿”是借代。故选D。(三)准确辨
9、析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类型成分赘余1主语赘余示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分析: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多余。2谓语赘余示例: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语文大辞典编委会躬耕修典编纂三个春秋。分析:谓语赘余,删去“编纂”。3宾语赘余示例:很多广告的真实性让人怀疑,例如“智慧神”口服液,称儿童经常服用,可提高智商能力,便很需要打一个问号。分析:“智商”与“能力”重复,删去“能力”。4附加成分赘余示例: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去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分析:“愈发”与“弥”语义重复,删去“愈发”。5
10、表约数、概数的词语并列,造成重复示例: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约615万,同比增幅近7%,其中团队游客人数约37.4万左右,同比上涨2.5%。分析:成分赘余,可删去“约37.4万左右”中的“约”或“左右”。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示例: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分析:句中滥用“使”字造成主语缺失,应该删去“使”,让主语“我们”出现;或者删去“通过”,让“科技成果展览”充当“使”的主语。2谓语残缺示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测控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能力。分析: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残缺的,应该在“已经”之后加
11、上谓语“具备”。3宾语残缺示例: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分析:句中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4附加成分残缺示例: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分析:句中缺少介词,“促使”前应加上“为了”。应用体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我国,随着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大力融合、电子商务国内贸易与跨境贸易齐头并进,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B湖南卫视大年初一播出了歌手第二期,比上一期更扣人心弦,
12、来自哈萨克斯坦的90后小伙儿迪玛希夺得了第一名。C国家宝藏的播出又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节目邀请27位明星助阵共同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D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删去“随着”。B项,成分残缺,把“播出了”改为“播出的”。D项,成分残缺,应为“提高养老金的标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
13、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B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C鉴于这所学校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新思路的做法初见成效,有人建议在全国中小学推广该校的“学生家庭书房”。D时至今日,耕读传家仍让人回味和向往,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在工业文明到来后,生命的异化太严重。解析:选DA项,介词宾语残缺,在“多元化”后加“的客观现实”。B项,成分赘余,去掉“以上”。C项,成分残缺,可在“学生家庭书房”后加上“的做法”。二、单元共性研读任务驱动一“学习之道”的研讨和感悟共性特点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曹操对“天
14、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拓展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查找有关资料,知人论世,探讨诗歌的内涵,思考这首诗、词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答:参考答案: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传言说白居易母亲坠井而死,而白居易赋新井
15、篇,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不可重用,因而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传世名篇琵琶行。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他们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凄凉、冷落的寂寞生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6、启示: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任务驱动二“古典诗词艺术匠心”的研讨和感悟共性特点本单元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用白描表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拓展探究任务一比兴手法探究(一)分析下面课内诗歌中的比兴手法。1分析短歌行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17、,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分析: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2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分析:参考答案:是比与兴重叠在一起。表面写“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目的为引出深层意思“自己身处污浊官场而渴望归隐田园”,这是起兴手法;而这两句诗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又具有相似
18、点,相似点是受束缚渴望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去,因此,又构成了类似于借喻的比喻。(二)分析下面课外诗歌中的比兴手法。1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分析:参考答案:是“比兴”格式,即想说某事物,而先说其他事物以起兴,且前后两者之间在某一点上具有可比性,又构成比喻。说“雨中黄叶树”的目的是为引出下句“灯下白头人”,这就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起兴手法;而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又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这又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的比喻修辞。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
19、,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桃夭)分析:参考答案:本句既有兴,又有比,即运用了比兴。桃夭作者用娇艳的桃花、繁多的果实、茂盛的枝叶渲染一种喜庆的热烈氛围,从而触发对新娘的赞美。同时,桃树开花、硕果累累、枝叶繁盛也可以暗喻新娘出嫁后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练中有悟比兴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
20、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比兴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兴除了包含比喻,还在诗歌中起到调节音律、渲染氛围、烘托情感的作用。任务二用典手法探究(一)分析下面课内诗歌中的用典手法。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登临赤壁,为什么会想到周瑜?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分析:参考答案:(1)作者用周瑜来与自己作对比。周瑜年轻有为,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作者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坎坷不遇,徒有报国之志,因此就发出了“多情应笑我”的感慨,语似轻淡,意却沉郁。(2)抒发了作者渴望报国却报国无门的惆怅,对自己年近半百却功业无成的感伤。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写孙权
21、、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这样安排?分析:参考答案:(1)这两个人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作者借此表达出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2)上片在塑造这两个人时,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二)分析下面课外诗歌中的用典手法。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2、分析:参考答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像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分析:参考答案: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练中有悟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
23、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三、单元写作实践学写文学点评(一)方法指导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2要确定评论点,
24、有明确的评价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与论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与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
25、章中,材料与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应该是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析、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写文学评论时,要避免陷入以下写作误区。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说。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作品的阅读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
26、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12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误区四另起炉灶,文不对题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
27、却写成赏析艺术表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为了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写作中紧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引用时,内容应全部出自原文;作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教科书上的大道理。误区五引用过多,叙述过细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文学评论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合,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引用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
28、部分”,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的方法,不必拓展。误区六滥用术语,乱贴标签对策: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文学评论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术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体分析上。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在于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二)写作训练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自选角度,写一篇3
29、00字左右的评论短文。丑石贾平凹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石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
30、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喝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31、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真的,是太丑了。”“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以丑为美?”“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
32、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写作指导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丑石极力描写丑石的“丑得不能再丑”:“它黑黝黝”的颜色,暗淡无光,“牛似的模样”,静静地卧在那里挨着地面;形状“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在描述丑石的“丑得不能再丑”的同时,步步加深地写人们由于无知而误解,产生对它的冷漠态度及其不幸境遇。评论的重点
33、确定后,还要严格筛选评论的角度,为评论的展开或深入寻求一条最佳途径。贾平凹的这篇散文有一种清淡、拙朴之气,又蕴含一种哲理,从大俗中显出大雅。可以在这点上做文章,也可以分析“丑石”的形象,还可以赏析丑石欲扬先抑的写法,等等。参考答案:丑石是贾平凹散文当中的精品,文章短而精辟,寓意深刻。文章以自家门前的丑石为叙述对象,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了奶奶的厌烦、伯父的不屑、孩子们的嫌弃,种种态度写得细腻真实。作者甚至还列举了汉白玉的细腻可以刻字雕花,大青石的光滑可以浣纱捶布,从而反衬丑石之丑,对比丑石的了无用处。后面突然振起,天文学家的突然出现,一番言语为丑石洗脱丑名,原来它天生不是被用来做墙,铺台阶,
34、甚至雕刻、捶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它“是天上的呢”,“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它虽然没有绚丽的外表,但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屈于误解,不眩于名利,以丑为美,泰然自若,因此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而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地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丑石较好地体现了贾平凹的散文风格,率直、坦诚、语言平实,全然没有雕琢的痕迹,带有一种乡村的自然风味。欲擒故纵手法的娴熟运用,极大增强了这篇散文的艺术感染力。四、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三)(一)家族阅读阅读主题阅读目标论述中国传统感情1.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社会圈子、大家庭、部落社群等。2
35、梳理文章的结构提纲及其论证思路。内容提要家族:本篇主要从结构的原则上说明中西方“家”的区别: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而西方是“家庭”;前者的结构是单系的、纵向的(以父子传承为主轴)、长期的(生育任务完成后,还有其他的任务)而又复杂的,后者是横向的(以夫妇为主轴)、临时的(孩子成年后,生育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不具有其他的功能)和简单的。具体论述时,作者引入了“功能”的视角,指出中国的家庭由于差序格局的界限模糊而承担了除生育外其他更多的功能,成为“小家族”;而西方的家庭由于团体格局的界限分明而仅需履行生育功能,而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可由其他的团体来承担。功能与结构是相互影响的:中西方结
36、构的不同催生出功能的差异,功能的差异又巩固了结构的不同。不同的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家是事业组织,重纪律而排斥私情,缺少夫妻二人世界的生存空间,人们处理两性情感时“矜持和保留”“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中”;西方的家庭是夫妇共同经营的团体,子女只是该团体的配角,“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阅读家族,理解概念,填充下面表格中空缺部分。阅读文本核心概念表达的观点家族团体:只指由_中所形成的社群。“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_,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叫“_”。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在_中夫妇是主轴,子女是配轴;在_中,父子之间是主轴,夫妇成了配轴,亲子间讲
37、究负责和服从。社会圈子:_中的基本社群,相当于“小家族”。事业组织:用来形容中国乡土社会中的_家庭。在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上具有绵续性,主轴在_、婆媳之间,_是配轴,这两轴都被_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生活堡垒:用来形容_团体。在这类家庭中,_是主轴,共同经营生育事务,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家庭是_的中心;_是配角,成年后要独立出去;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答:参考答案: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家族式父子之间 夫妇 事业西洋家庭夫妇 获取生活上安慰 子女生育社群 氏族西洋家庭团体 中国乡土社会阅读家族,填充下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内容。答:参考答案:
38、社会圈子,差序格局由亲子构成生育社群,与一般社群相比具有短期性有严格的界限,主要功能是生育儿女父子是主轴,夫妇是配轴,都不具有短期性结构基于家庭,具有生育功能,但不限于此(二)礼治秩序阅读阅读主题阅读目标论述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1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礼、礼治、法治、调解、评理等。2梳理文章的结构提纲及其论证思路。内容提要礼治秩序:本篇首先批驳了 对“人治”和“法治”的传统理解,提出两者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没有“法”,却有“礼治”;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
39、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相比之下,在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阅读礼治秩序,理解概念,填充下面表格中空缺部分。阅读文本核心概念表达的观点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_的习惯。“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_,“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人服礼是_的。礼是传统,是_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_的特色。法治:是“人依法而治”,靠_推行。人治:是有权力的人根据_决定的。礼治:是人依礼而治,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_,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_,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简言之,“礼治”就是对_的服膺。答:参考答案: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国家的权力个人好恶传统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传统规则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主动整个社会历史乡土社会阅读礼治秩序,填充下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内容。答:参考答案:是指依靠个人意志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传统由世代传递而成,其在乡土社会的效力更大人们对乡土社会中世代积累的经验有敬畏之感,仪式体现了这种敬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