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987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第二板块 阅读4通法 篇篇过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技法一“概括提炼法”在信息概括(归纳)题目中的应用现代文阅读中,对信息概括(归纳)能力的考查,是高频考点,也是保分考点,而“概括提炼法”是解答此类题的金钥匙。下面具体阐释“概括提炼法”,并结合题目展示这一方法。题型一实用类文本概括分析题例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正文见拉分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预测题型二典例印证) 题目: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解答示范回归原文,逐一检索信息合并同类,逐一概括提炼答案要点材料一(1)“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1)(2)合并,从数字化转型方面谈转变。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2)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3)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3)从与新媒体融合方面谈转变。材料二(4)图表一显示,实体店的销售额仍保持较高数值。(4)(5)(6)合并,分别从传统营销赢利和新模式营销赢利方面谈转变。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5)图表二显示,网店销售额出现较迅猛的增长势头。材料三(6)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产生巨大的效益。(7)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7)(8)合并,分别从内容传播和从信息获取方面谈转变

3、。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8)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个性点拨题型特点非连续性文本概括分析题,信息一般来自多则材料,故须从多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从不同材料中相同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从关键语句中获取信息;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从运用的不同材料中获取信息。整合作答分层整合信息,避免重复混乱,注意分条作答。题型二小说情节概括题例2(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

4、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

5、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

6、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

7、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8、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有删改)解答示范思考角度回归原文,逐一检索信息合并同类,逐一概括提炼开端(段)“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贝尔蒂俘敌。发展(段)“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贝尔蒂护敌。发展(段)“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贝尔蒂被俘。高潮(段)“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贝尔蒂脱险。结局(段)“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贝尔蒂赴死。个性点拨题型特

9、点小说情节概括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情节的梳理能力和内容的概括能力。情节梳理 寻线索。小说常见线索有事物、时间、空间场面、情感变化、对比冲突等,注意圈画线索信息。 理结构。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文章结构。题型三小说人物形象(性格)概括题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药砚 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摩擦,笑骂:“黄疸后生!”墟

10、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汽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

11、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冤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孝敬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12、。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夜晚,细雨蒙蒙,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

13、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分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

14、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莫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石钵头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选自天池小小

15、说,有删改)解答示范回归原文,逐一检索信息逐一概括提炼合并同类,答案要点(1)第段:“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似笑非笑。”(1)(2)合并,表现华昌斯文谦和,穷困落魄。(3)(4)(5)(8)合并,表现华昌身怀绝技,但隐忍退让。(6)(7)合并,表现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直善良,宽容大度。(2)第段:“传说是满腹诗书几块补丁格外刺眼。”(3)第段:“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4)第段:“石钵头说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5)第段:“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6)第段:“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

16、,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7)第段:“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8)第段:“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个性点拨题型特点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性格)的概括归纳能力。因小说是以写人为主的文体,所以小说人物形象(性格)概括题涉及的信息点非常多,遍布全文,需要在合并提炼上多下功夫。信息来源对人物形象的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对人物形象的间接描写他人评价、作者议论、环境的烘托;还有对人物形象身份、地位、教养的交代文字。易混点人物形象特点与人物性格特点不同:人物形象特点是“性格特点外在形象身份”,性格特点只是人物内在的性

17、格、品质、精神等。题型四散文内容概括题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正文见拉分专题四“散文阅读”第2讲典题试做唐诗几男子(节选)解答示范回归原文,逐一检索信息合并同类,逐一概括提炼答案要点(1)第段:“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1)(2)合并,是精神唤醒方面的意义。作为一种整体存在,它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可以全方位地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2)第段:“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3)第段:“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18、。”(3)是审美方面的意义。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个性点拨题型特点散文内容概括题,多考查主题概括、情感概括、层意概括、作用(价值、意义、影响等)概括、特点概括、原因概括等。主题、情感概括依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抓好标题、开头、结尾;抓好文章的文眼句、议论抒情句;辨识散文的三类型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哲理。综合这些内容因素,概括文章主题、情感。其他内容概括先审题干,明确概括方向;再回原文,确定答题区间,圈画相关信息;最后抓住内容本质,分类概括。做到信息点不遗漏、不交叉、不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题型五传主事迹概括题例5(2014新课标全国卷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

20、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

21、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

22、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

23、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自

24、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解答示范回归原文,逐一检索信息合并同类,逐一概括提炼答案要点(1)第段:“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25、1)是真菌学方面的事迹。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2)第段:“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2)(3)合并,是农林方面的事迹。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3)第段:“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

26、新模式。”“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4)第段:“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4)(5)合并,是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事迹。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5)第段:“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个性点拨题型特点该题型一般是要求归纳、概括传主的事迹成就。因为传主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要概括传主事迹,不仅要着眼全文,围绕传主来梳理其事迹,还要关注“相关链接”,从中梳理出一些事迹。梳理事迹抓时间变化语句。传主的事迹不止一处

27、,不同时间的事迹要分别列出。抓地点变化语句。地点的变化也有可能标志着传主事迹的变化。抓称谓(职位)变化语句。对传主称谓的变化,标志着传主身份、官职、工作情况的变化,也体现出传主事迹的变化。抓工作内容与性质变化语句。传主的工作是其事迹的具体体现,概括传主事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传主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性质的变化。整合事迹对事迹中相同的内容,要注意整合;对事迹中相近的内容,要注意区分。技法二“定点联文法”在分析类题目中的应用在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对分析类题目的考查,几乎是必考题型,这类题目因答题术语较多,考生失分问题比较严重。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规范答题,熟练运用“定点联文法”。题型一小说作

28、用分析题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城市鸟巢黄学友 在金生居住的这座城市里,不要说找到一个鸟巢,就连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都很难看到。可金生却找到了一个鸟巢,还是在自己家的阳台上。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天是周六,金生一大早起床后,要到阳台上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刚踏上阳台,一只鸟就从某个角落“扑棱”一声飞向天空,在天空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后消失了。金生就在阳台上找那只鸟留下的蛛丝马迹。最后,他在阳台一角的一个瓷罐里找到了一个鸟巢。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他已经忘记了那个瓷罐是什么时候被放到阳台角落里的。那是他的母亲来城里看他时,从乡下带来的,说是让他放在厨房里当盐缸用。可他觉得这只瓷罐太古老

29、、太粗糙,与现时流行的用具格格不入,就随手把它放在了阳台的角落里,想不到它竟成了鸟儿的栖身之地。金生再仔细去看瓷罐里的鸟巢,那巢穴编制得很牢也很密。它的外一层是一些干枯的枝棒,里面铺满了松软的杂草。他抬起头望一眼这高楼林立的城市,心里想:“那只鸟是从什么地方衔来这么多枯枝棒和杂草的?”金生还在鸟巢里发现了三颗鸟蛋,鸟蛋的壳上布满了美丽的花纹。他刚要用手去拿,却又马上停了下来。因为小时候他听人说过,遇见鸟窝如果动里面的鸟蛋,那鸟就永远不再回来了。他没有去动那些好看的鸟蛋,他希望那飞走了的鸟儿再回来,仍然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尽快让那三颗鸟蛋孵出美丽的小鸟。阳台上的鸟巢成了他的牵挂。他除了百般呵护外

30、,还每天在阳台上撒一把小米喂鸟儿。鸟儿不仅回到了鸟巢,住在了阳台上,还渐渐地与金生产生了感情,见到金生不再害怕,不再飞走。金生不断地走近鸟巢,仔细观察那三颗美丽的鸟蛋,盼它们早一天孵化。终于有一天,那三颗鸟蛋变成了三只黄嘴小鸟。小鸟刚刚睁开两只圆圆的小眼时,在巢穴里躁动不安地“喳喳”叫,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金生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自然想到了把这一景色摄入镜头,于是就跑回房间取来了照相机,把镜头对准了瓷罐。这时大鸟嘴里也衔着一只小虫飞了回来,站在了瓷罐沿上,三只小鸟抬着头“喳喳”叫着抢要虫食。金生快速按下了快门,把这一精彩的时刻留在了相机里。没多长时间,金生拍的照片获得了野生动物保护一等奖

31、。金生的照片获奖后,有不少人慕名来他家观看阳台上的鸟巢。这天来了一名参观者,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戴一副深度眼镜,脸上布满了沧桑。金生把他领到阳台上的鸟巢前时,他似乎对里面的小鸟并不感兴趣,而是用两只深邃的眼睛好奇地紧紧盯着瓷罐。他问:“这只瓷罐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金生回答:“是我娘从乡下带来的。”那人刚要用手动那瓷罐,被金生阻拦了。于是那人就俯下身去仔细观看,甚至还边观看边环绕鸟巢转了几圈,然后站直了身说:“好东西,好东西啊!”金生不知他说的“好东西”是指小鸟、鸟巢还是瓷罐,只是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那人思忖片刻说:“你的这个瓷罐我买了。”金生先是一怔,然后摇了摇头。那人就打着手势说:“我出

32、八万元。”金生又摇了摇头。那人咬咬牙说:“十万元怎么样,你该同意了吧?”金生还是摇了摇头,那人很惋惜地叹了一口气走了。那人走后,金生才知道那人是个古董商。他已看准装着鸟巢的瓷罐是一件稀有的古董。后来又有人出高价来买金生阳台上那只瓷罐,依然都被金生拒绝了。金生不是嫌买家出的价格低,而是为了那个鸟巢。 (有删改)题目:作者不避其繁地描绘古董商试图购买瓷罐、与金生商讨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解答示范答术语,定作答角度回原文,寻相关依据说效果,明艺术作用情节方面:推动情节发展(1)第段:“阳台上的鸟巢成了他的牵挂。他除了百般呵护外,还每天在阳台上撒一把小米喂鸟儿。”(1)(2

33、)(3)合并,可以看出该情节生出波澜,打破护鸟的平静,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生出波澜,推动情节发展。(2)第段:“那人走后,金生才知道那人是个古董商。他已看准装着鸟巢的瓷罐是一件稀有的古董。”(3)第段:“后来又有人出高价来买金生阳台上那只瓷罐,依然都被金生拒绝了。”人物方面:形象鲜明生动(4)第段:“那人咬咬牙说:十万元怎么样,你该同意了吧?金生还是摇了摇头”(4)(5)合并,通过人物在护鸟和钱财冲突中的选择,表现人物。让金生在守护鸟巢与获取利益的冲突中坚定选择,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5)第段:“金生不是嫌买家出的价格低,而是为了那个鸟巢。”主旨方面:彰显主题(6)第段:“那人咬咬牙说:十

34、万元怎么样,你该同意了吧?”(6)(7)合并,不同价值观对比,彰显保护生态的主旨。使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对比鲜明,进一步彰显主题。(7)第段:“后来又有人出高价来买依然都被金生拒绝了。金生不是嫌买家出的价格低,而是为了那个鸟巢。”个性点拨题型设置小说作用题设题角度有人物形象(或其他物象)的作用、情节的作用、环境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等。作用术语不论考查上述哪一方面的作用,都需思考考查点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读者感受的关系,答出其中最典型的三个角度的术语。如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揭示主题;给读者制造悬念;等等。自我感悟 题型二小说、散文手法分析题例2(2018全国卷)阅读

35、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

36、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

37、,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

38、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

39、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

40、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有删改)题目: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解答示范答术语,定作答角度回原文,寻相关依据说效果,明艺术作用引用(1)第段:“既来之则安之。”(1)(2)(3)合并,从引用、化用等角度分析。引用和化用:如引用“既来之则安之”等,化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等,以取得幽默效果。化用(2)第段:“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3)第段:“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重复(4)第段:“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

41、刻来钟”“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4)从相同行为模式的句子重复角度分析。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产生喜剧效果。书面语与口语混搭(5)第段:“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5)从书面语与口语混搭角度分析。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庄谐并出。排比(6)第段:“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6)从排比手法角度分析。排比:如“直落得

42、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反语(7)第段:“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7)从反语手法角度分析。反语: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夸张(8)第段:“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8)从夸张手法角度分析。夸张: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注答出表格中的任意三种手法即可。个性点拨题型设置小说、散文手法分析题,考查角度很宽泛,如表

43、达技巧、修辞手法、结构手法等。手法术语要熟记各个考查角度的手法种类,以便根据题干要求,答出相应的手法术语。表达技巧方面,或人称使用,或叙述详略,或插叙补叙,或描写角度,或描写手法,或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或象征,或衬托,或对比。修辞方面,或比喻,或排比等。结构手法方面,或线索技巧,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或照应题目,或铺垫,或伏笔,或前后照应等。寻找信息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印证手法,并答出手法达到的效果。题型三散文句段作用分析题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清 河 坊俞平伯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白老头儿舍不得

44、杭州,却说“一半勾留是此湖”;可见西湖在古代诗人心中,至多也只沾了半面光。那一半儿呢?谁知道是什么!这更使我胆大,毅然于西湖以外,另写一题曰“清河坊”。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里,街灯影傍的依恋。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若没有憔悴的女儿,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万有的趣味,都是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假如这基本趣味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

45、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离题已远,快回来吧!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条长街。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胜枚举。看官如住过杭州的,看到这儿早已恍然;若没到过,多说也还是不懂。杭州的热闹市街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我所经历的江南内地,都有这种可爱的空气。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彼例此,则藐乎小矣。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忙且如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我与妻,还有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

46、而已。若今天买的东西少,时候又早,天气又好,往往雇车到旗下营去,从繁热的人笑里,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微阳已是无多恋,更苦遥青着意遮。”我时时看见这诗句自己的影子。清河坊中,小孩子的油酥饺是佩弦注以诗作保证的,我所以时常去买来吃。叫她们吃,她们以在路上吃为不雅而不吃,常被我一个人吃完了。油酥饺冰冷的,您想不得味吧。然而我竟常买来吃,且一顿便吃完了。您不以为诧异吗?不知佩弦读至此如何想?他不会得说:“这是我一首诗的力啊!”在这狭长的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可是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的,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能不去!话说回来,干脆了当

47、!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话下了。我爱诵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有删改)注佩弦,朱自清的字。题目:文章第段,作者引用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意味悠长,请结合全文简析诗句的作用。(6分)解答示范答术语,定作答角度回原文,寻相关依据说效果,明艺术作用结构方面结构上:收束全文(1)全文内容。诗句在结尾位置,且内容与全文内容一致,以诗句作结,收束全文。结构上:收束全文。内容方面内容上:写什么(2)诗句意思:曾经江上泛舟、水边系缆,水面寂寥也耐看耐寻味。(2)(3)

48、合并,诗句内容与前文内容一致,形成照应。内容上:写曾经江上泛舟、水边系缆,水面寂寥也耐看耐寻味,与前文描写的景物与抒发的情感形成照应。(3)前文:描写的景物与抒发的情感。主题上:表现本文的主题(4)第段:“在这狭长的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能不去!”(4)(5)合并,这是些揭示主题的语句,诗句的内涵与文本主题一致。主题上:含蓄地表现本文的主题,即世上胜迹有了人的足迹、情感、记忆和领悟,才不会只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风景,人对万有的趣味,都是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5)第段:“或者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

49、久不在话下了。”个性点拨题型设置此类题型考查的句段的位置,或处于开头,或处于中间,或处于结尾,位置不同,其作用往往不同。作用术语无论句或段,无论处于什么位置,思考其作用时,都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着手。内容作用:或刻画人物,或表达情感,或奠定基调,或揭示(强化、突出、深化)主题。结构作用:或总领全文,或设置悬念,或做铺垫,或照应过渡,或总结(收束)全文。题型四小说、散文语言特色分析题例4(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

50、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

51、许多。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

52、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 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

53、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

54、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

55、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题目: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解答示范答术语,定作答角度回原文,寻相关依据说效果,明艺术作用生活化(1)第段:“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1)(2)(3)合并,属于语体特色。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等,给人亲切自然感。口语化(2)第段:“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3)第段:“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地域化(4)第段:“给他知道了

56、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4)突出地域特色。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如“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语言鲜活真实。明快风趣(5)第段:“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5)(6)(7)合并,整体的语言风格。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6)第段:“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7)第段:“滋地一家伙下去”个性点拨题型设置或设置整体语言特色分析,或设置局部语言特色分析(如用词、句式、修辞等)。特色术语记牢特色术语,准确定位。语言特色术语:或华美绚丽,或平易质朴;或含蓄,或明快;或庄重,或幽默;或繁丰,或简洁;或豪放,或婉约。另外,还要考虑时代特色、地域特色、

57、语体特色等。技法三“由表及里法”在赏析(理解)类题目中的应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特别是对散文、诗歌体裁的鉴赏中,赏析(理解)精彩语言,是高考高频考点。“由表及里法”,是高效解答此类题目的好方法,下面对此作讲解。题型一赏析(理解)散文重要词语题例1(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

58、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

59、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

60、、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

61、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题目: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解答示范表层义读文章第一至五段:写我们生活中所用窗子外面的风景,依此理解“窗子”的表层义。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深层义联系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写限制人们心灵的抽象的窗子,依此挖掘“窗子”的深层义。指“无形的窗子”,

62、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借助象征手法:本文中的“窗子”有其象征意义。个性点拨题型特点该类题型要求赏析的重要词语,多是运用表达技巧、具有深刻含义,甚至是揭示文章主旨或情感态度的词语。理解表层义借助对词语常规义的积累和文章内容,理解得出词语的表层义。挖掘深层义借助上下文语境或文章主旨,借助修辞等手法,挖掘出词语的深层义;有些借助修辞等手法,表达效果明显的词语,还要说出其表达效果。题型二赏析(理解)散文精彩句子题例2(2014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

63、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

64、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

65、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

66、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

67、切都改变了。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呼噜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

68、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

69、的根,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选文有删改)题目: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解答示范表层义就画线语句看,语言较浅显。写奶奶和爷爷一年又一年地为家庭操劳,枣树一年又一年地变老。深层义借助反复、排比修辞。“一年又一年”的反

70、复,构成排比,写出枣树与爷爷奶奶之间的联系。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以及晚辈对长辈身体的担心与对世事的感慨。借助衬托手法。写枣树的老去,衬托出爷爷奶奶的辛苦操劳: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老年斑,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个性点拨题型特点该类题型要求赏析的精彩语句,精彩之处一般体现在:巧用技巧、遣词造句、揭示主旨或情感态度。理解表层义理解表层义是进一步挖掘深层义的前提,该类题的表层义虽有时不作为答题要点,但答题时最好先点明。挖掘深层义借助上下文语境或文章主旨,借助修辞等手法,挖掘出语句的深层义;要说出其表达效果。题型三赏析(理解)诗歌炼字题例3阅读下面这

71、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岑参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注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题目: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6分)解答示范“飘”“挂”二字用得好。表层义依据对“飘”“挂”二字常规义的积累,理解其表层义(即本义)。“飘”,飘动;“挂”,悬挂。深层义联系诗歌抒发乡愁的主旨,理解“飘”“挂”二字在此语境中表达的意思。“飘”,写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挂”,写边塞柳枝上悬挂行人的乡愁。借助融情于景的

72、手法,挖掘“飘”“挂”二字的深层义。“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突出了乡愁的浓烈。分析表达效果。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个性点拨题型特点赏析(理解)诗歌炼字题,大多设置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颜色词、拟声词等。赏析角度赏析(理解)炼字一般有4个角度:是否运用修辞、描述什么对象、营造什么意境、突出什么主旨情感。答题要点释本义:解释该字的本义。描景象:结合诗歌内容,描绘该字所呈现的景象。析手法:分析该字所运用的手法技巧。析作用:分析该字在营造意

73、境、突出主题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题型四赏析(理解)诗歌炼句题例4(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题目: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解答示范表层义该句诗通俗易懂,理解其表层义不难。写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像春蚕食叶的声音。深层义借助以声衬静手法解读该句诗的深层义。以声衬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借助诗歌所写为国选拔人才的喜悦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旨,挖掘该句诗的深层义。写考场

74、庄严寂静,学子认真答题,表达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分析表达效果。描摹声音,生动贴切;以声衬静,衬托效果最佳。个性点拨题型特点考题所要求赏析(理解)的诗句,多是运用手法、描写生动、含蓄交代诗歌主旨、揭示诗人情感、蕴含深刻含意的诗句。赏析技巧抓前提读懂句子的内容。依类型倒装句,有错位之美;互文句,有开合之美;对仗句,有整饬之美;炼字句,有凝练之美。辨技巧对运用了修辞等技巧的诗句,分析其表达上的特别之处。看位置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效果有所不同:首句,点题、开篇、奠基调;中间句,转折、过渡;尾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答题要点解读内容: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内容。抓住特点:抓住手法技巧,简

75、析其特点。点出情景:点出该诗句营造的语境和表达的情感。技法四“多维探析法”在意蕴类题目中的应用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设置一些意蕴类解读的题目。意蕴类解读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解读,解读的内容多是文本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情感的丰富性或深刻性。常见的有解读思想、情感意蕴和解读标题意蕴两类。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往往很难找准答题角度,可尝试运用“多维探析法”。题型一思想、情感意蕴类题例1(情感意蕴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双 琴 祭梁晓声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

76、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

77、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

78、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

79、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题目: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解答示范结合文本表面写琴和人的事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对双琴一毁一废表示惋惜。跃

80、下阳台,一命呜呼;最后,他疯了。对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表示同情。结合时代背景、现实情况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对美好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表示悲哀叹息。结合文本的情感倾向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答案要点惋惜双琴一毁一废;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例2(思想意蕴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

81、尔森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

82、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

83、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是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它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急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

84、,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陡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

85、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可是我赞成年轻人敢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漂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小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

86、。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

87、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题目: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分)解答示范结合文本事件第段对荡舟这一事件的介绍和感受,是对自然的感悟。荡舟的过程中既能感受荡舟之乐,欣赏自然之美,也能从自然中获得精神启迪。独木舟之道体现了人与自

88、然的和谐之美。结合文本描写的情景第段写荡舟在狂风暴雨和激流之中的欢乐,是敢于挑战的感悟。狂风暴雨和激流中,充满着变化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中,能够真正感受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命运的勇气与豪情。这是一种探险之道,即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结合文本的情感倾向第段写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漂流和探索;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这是对追求自由心灵的感悟。独木舟小巧灵活,不受水域限制,荡舟人可以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充分享受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第段写荡舟漂流会感到自己终于

89、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是对生存之道的感悟。荡舟人背着行囊,远离家园,漂流荒野,就能直面生活的本质,懂得简单就是幸福,从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与内心的宁静。这是一种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结合现实情况第段写通过荡舟体验传统生活方式来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是对现代人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反思。当独木舟行于渐趋荒僻的水道时,荡舟人与往昔旅者精神相通,感慨古老明智的生活传统的逝去,并对现代人远离自然生活方式进行反思。答案要点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划独木舟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荡舟的过程中既能感受荡舟之乐,欣赏自然之美,也能从自然中获得精神启迪。独木舟之道

90、即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荡舟人背着行囊,远离家园,漂流荒野,就能直面生活的本质,懂得简单就是幸福,从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与内心的宁静。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狂风暴雨和激流中,充满着变化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中,能够真正感受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命运的勇气与豪情。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越限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独木舟小巧灵活,不受水域限制,荡舟人可以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充分享受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独木舟之道即传统之道,就是通过体验传统生活方式来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当独木舟穿行于渐趋荒僻

91、的水道时,荡舟人与往昔旅者精神相通,感慨古老明智的生活传统的逝去,并对现代人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个性点拨题型特点题干多有“意蕴”“情感”“道理”等字眼,表示解读文本思想或情感意蕴;有“解读”“探析”“谈谈”等字眼,要求多角度、深层次解读;还设有“结合文本”的要求,表示答案需从文中提取,忌脱离文本随意解读。解读情感意蕴情感意蕴侧重于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如赞同、反对,热情、冷漠等。解读思想意蕴思想意蕴侧重于文本中的自然、社会、人生方面的哲理,须答出思想意义或道理。题型二标题意蕴类题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

92、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换来的。”“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

93、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这

94、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那我多等会儿。”“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无定

95、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菜了。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噢,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

96、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朋友。”无定答。“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对。”“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节选自审丑,有删改)题目:“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答示范结合老人的形象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结合绘画之事从绘画看,审丑是一种绘画流派。结合手法标题一语双关,运用反讽

97、手法。结合形象品质从老人的角度看,老人外“丑”内美,“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从小臭儿的角度看,小臭儿是外“美”内丑,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结合主旨情感小说褒扬老人,贬斥小臭儿。答案要点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奔走的大树刘江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这驿站来

98、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就都走了。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所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

99、候走过的路时,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由于它长在一片坟茔里,所以就连那树下的灌木丛也没人敢动,密密扎扎连成一片,成了鹰鹞狐兔出没的地方。其实我们的村子基本处在槐树的包围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都是一棵大槐树。迎娶新媳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下;远行的人儿告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团聚也是在槐树下。所以,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

100、的男女老幼。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经过每一棵大树的脚步,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很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那树是田野的风韵。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而在外人眼里,那以树为背景的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添了几许田园的诗情画意。万万想不到,有一天攀上走过了千百遍的山峁抬头望去时,路边的槐树不见了。站在那槐树离去的地方再向村口望去时,村口的大树也都不知奔向了何方。没有了大树遮蔽的村庄,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散摊在那里,明晃晃地暴露在天地之间,任风吹雨打无遮无拦。沟畔上挂满了废弃的白色地膜,风起时像有一种悲切的呐喊,简直

101、惨不忍睹。据说理由是分田到户了,一分地要有一分地的收入,树影响庄稼的生长。一家举斧,家家效仿,能伐的伐,能挖的挖,似乎一切只有变了现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才可靠。冤屈的树,带着村庄的信息和留恋远走他乡。一日出门,楼下停着一辆车,车上载着一棵大树,开车的是老家的一位相识。他说,那棵树卖了四万。我的心口一震,但又从另一方面幻想,若是各地进城的大树都能站成一道风景,对那些来自同一块土地的务工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那劳苦之余他们若能指认自己家乡的树木,在它下面歇歇脚、说说话,就是抹抹委屈的眼泪,也可以聊解乡愁。可惜的是人们尽管给那棵来自我们家乡的树又是搭棚又是输液,很是享受了一番城市的待遇,但它只捱过了

102、一个夏季,在一个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以何种方式奔向了何方。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树能够给你指引;但真到了路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那一天,不知道人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题目:文章标题“奔走的大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答示范从“奔走”的字面义看“奔走的大树”指的是大树被人们从乡村移到了城市。结合现实情况大树的“奔走”,反映了传统的乡村文明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受到冲击的现实弊端。人们自毁家园。结合形象大树离开了故土,即便享受“城市的待遇”,也改变不了枯萎死亡的结局。人们违背了自然规律。结合主旨情感文中的“大树”实际上是传统的农耕文化的象征,是乡愁的载体,大树“奔走”乃至不知所终,

103、归乡的游子有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人们应该善待自然,守护家园。答案要点“奔走的大树”指的是大树被人们从乡村移到了城市;揭露和批判了杀鸡取卵、自毁家园的行径;讽刺了违背自然规律、人为造景等急功近利的做法;警示人们不忘根本,善待自然,守护精神家园。个性点拨题型特点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意蕴”“寓意”等字样,表示解读标题意蕴;还有“结合全文”的要求,表示不能脱离文本随意解读。解读表层意蕴把标题中涉及的人或事或物的表面意思解读出来。解读深层意蕴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结合文本的主旨情感、作者思想、形象、读者感受、时代背景、现实情况等,多角度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