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946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谣言”属于多数人觉得无需定义便知道的概念。人们一般以为,谣言是人与人之间流传的未经核实的消息,即“传言”。其实,传媒专家对“什么是谣言”也无统一意见。他们大多数用“谣言”指不能尽快证实或无法证实的信息。这是因为许多被当成“谣言”的传言,后来都被证实或部分证实;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无中生有,只是缺乏确实信息才无法证实。也有专家把谣言视为“宣传”的一个品种,而宣传,按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手段。

2、还有专家建议,讨论谣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欺骗的“误导信息”,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把不利言论都归为“故意欺骗的信息”。对传媒研究来说,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不是重点,因为研究谣言不是要找到可用来当作罪名的定义(如“欺骗”“污蔑”“破坏”),而是为了搞清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它传播的究竟是怎样一种信息或知识。最早关心谣言社会机制的心理学家威廉斯登发现,当人们口耳相传故事时,越到信息链末端,故事越简短,最后成了一句概括语。斯登的学生戈登奥尔波特,在与另一位心理学家约瑟夫波兹曼合著的谣言心理学一书中,用实验证实了斯登的看法,经过五到六次口耳相传后,70%的最初叙述细节会丢失。他们还总结了传言的

3、三个特点:单调,即细节的丢失;突出重点,即只挑某些细节来说;消化,即传谣者对信息的主观理解使消息发生变化。从传言发生机制看,大多数谣言只是传言,与处于传言链上的个人是否“恶毒”无关。谣言与闲言碎语不同。罗伯特克奈普在谣言心理学一文中,称谣言是“未经正式证实的公共言说”,“听上去可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包括神话、传说和幽默玩笑”。就是不宜把谣言太当真,但应从它的“公共言说”上探寻为什么没得到“正式证实”的原因。克奈普特别强调传言的“公共性”,认为传言是由于人们关心某一公共事件和出于某种大众心理传起来的。他把谣言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幻想,即白日梦。它能传播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希望,如日本油料短缺

4、,所以二战快结束了。第二类是恐慌,是大家都害怕的事,如世界末日、食盐短缺。第三类是挑拔离间,如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克奈普还指出,第一类是正面谣言,后两类是负面谣言,负面谣言比正面谣言更易传播。社会心理学家玛丽安艾茵姆在葡萄藤式的知识:作为(知识) 探索的流言一文中指出,传言是一种不同于“独语”的对话;“它不是某个人或权威在向相对陌生的公众灌输自己知识的那种报告或训话。传言发生在亲朋、邻居的熟人小圈子,所有参与者一起寻找某种知识。就此而言,它不是在讲课,而更像一个讨论班”。艾茵姆还指出,人们传流言,总觉得新奇、有趣,但未必听过就相信,所以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流言时往往会追问:“怎么知道的?”

5、有人以为人们听到传言就会相信。其实,传言取信于人并没有这么简单。艾茵姆说,害怕流言惑众是因为不相信或低估民众对信息的思考力:一个人对传言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到事情可疑,想探求究竟,于是流言也就成为真实的“催化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谣言是宣传的一个品种,是控制舆论的手段。B. 戈登奥尔波特和约瑟夫波兹曼对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做了研究,他们用实验证实了斯登的看法。C. 传言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往往会丟失许多细节或只剩某些细节。D. 有的科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谣言和幽默玩笑类似,不应该太认真。2. 下列

6、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公众对谣言的一般认识说起,引出专家对“什么是谣言”的各种解释。B. 文章从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的角度,结合实例,阐释了谣言传播的特点。C. 谣言与闲言碎语不同,这从克奈普的观点“未经正式证实的公共言说中可以得到证明。D. 文章引用艾茵姆的论述,指出传言并不易取信于人,具有消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媒专家们认为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对“什么是谣言”也没有统一的意见。B. 不利的言论虽然不都是“故意欺骗的信息”,但它是负面的,容易引起恐慌,甚至达到挑拨离间的效果。C. “受疫情影响,粮食短缺

7、”的谣言,比“双黄连口服液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谣言更易传播。D. 人们听到传言,觉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听了就相信,所以人们对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力。【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谣言“是控制舆论的手段”说法错误,原文是“宣传,按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手段”。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8、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D项,“具有消极意义”错误,由原文“一个人对传言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到事情可疑,想探求究竟,于是流言也就成为真实催化剂”可知,传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9、项,因果不当,原文说“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不是重点,因为研究谣言不是要找到可用来当作罪名的定义(如欺骗污蔑破坏),而是为了搞清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它传播的究竟是怎样一种信息或知识”。B项,于文无据,依据原文内容,“它是负面的,容易引起恐慌,甚至达到挑拨离间的效果”应为谣言的作用,而非“不利的言论”。C项,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双黄连口服液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属于幻想型谣言,“受疫情影响,粮食短缺”属于恐慌型谣言,依据原文“第一类是正面谣言,后两类是负面谣言,负面谣言比正面谣言更易传播”,可知选项说法正确。D项,因果倒置,“人们对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力”是原因,“人们听到传言,觉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听

10、了就相信”属于结果。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12月16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2、53 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所有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标志着

11、“北斗三号”核心星座部暑完成,并与服务于国内的“北斗号”、服务于亚洲的“北斗二号”联合组网,拉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精准服务的大幕。“北斗三号”卫星“天团”里有3类队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园地球轨道卫星。24颗中国地球轨道卫星组成了北斗全球组网的核心星座。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周期均为24小时左右,从地面上看,其位置基本固定,因此它们主要用来提供固定区域的导航服务。而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周期为12小时,与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卫星对应的地面位置“星下点”自西向东不断运动,可以覆盖全球,因此全球卫星导航功能,必须依靠这类卫星。(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卫

12、星定位系统的功能与系统中具有的卫星数量密切相关。下面是两个卫星数量统计表。目前各卫星导航系统在轨工作卫星数量GPS(美国)31颗GLONASS (俄罗斯)24颗BDS (中国北斗二号)15颗Galileo (欧洲)19颗QZSS (日本)4颗IRNSS (印度)7颗合计100颗注:数据截止2018年7月22日,不包含测试和备份不工作卫星。(注)数据截止至2019年6月末材料三: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服务是中国“北斗”的独创,不仅用户可以向卫星发送短报文,“北斗”也可以将用户的信息发送出去,在实际运用中将短信和导航结合起来。“北斗三号”就此发展了搜救功能,并加入了国际海事搜救组织。以往的卫星导航系统由

13、三部分组成,一是卫星:二是地面站:三是终端,比如手机。“北斗三号”的星间链路实现了卫星和卫星之间的连接,形成了一个卫星网络。如果某些地面站发生了摧毁性损失,可以用星间链路来实现卫星的自主运行,提升了系统的稳健性。现在手机的普通卫星定位,仅依靠接收卫星的单一信号进行,精度在5-10米。而“北斗”的一张网定位是先将多座基站接收的多种卫星信号传输到数据中心综合处理,消除各种误差,可使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和厘米级。“北斗”系统装备的高精度氢原子钟原计划从瑞士进口,但最终实现了自制。“北斗”是一个100%国产化的独立自主的系统。它不依赖任何别的系统而独立运行,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知识产权。(摘编自中国青

14、年报)材料四:现在,“北斗”已在交通、农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领域是北斗规模化应用的重点区域。小到自主泊车,大到智慧港口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都“嵌入”了北斗高精度设备。北斗导航使农业更“智慧”。采用北斗自动驾驶设备的拖拉机,牵引着精量播种机,可以使播种均匀,省时高效。人们还可以使用北斗报灾终端机接收北斗发送的灾害预警信息;或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应急求救。如今“北斗”正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燃气巡检用上北斗定位实时监测;居家养老装上户外北斗卫星救助警报器;利用基于北斗的物联网信息系统,全程监管废弃油脂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北斗”还将进一-步与互联网、物联网、5

15、G、大数据等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全人类。(摘编自人民日报)4. 下列对“北斗”系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三号”中有3类卫星,第52、53颗是中国地球轨道卫星。B. “北斗二号”开发了接收并发出短报文功能,可将短信和导航结合起来。C. “北斗”可综合处理多种卫星信号,消除误差,提升定位精度。D. “北斗”可以发挥导航、搜救、预警、监测等功能。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地球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因而可以覆蓝全球,是实现全球导航的核心。B. 2018年7月,中国的卫星定位系统功能已进入世界前列,已工作的卫星数量位居世

16、界第四。C. 相对于GPS, “北斗系统”起步较晚,近两年,GPS 虽也呈上升趋势,但已被“北斗”超越。D. “北斗”已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还将进一步与5C、大数据等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全人类。6.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新突破。【答案】4. B 5. C 6. 和“北斗”“北斗二号”联合组网,拉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精准服务的大幕。实现了固定区域和全球卫星导航功能。实现了卫星和卫星之间的连接,形成了一个卫星网络。能综合处理数据,消除误差,提高定位的精确度。100%国产化、完全自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

17、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是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二要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B项,“北斗二号开发了接收并发出短报文功能”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服务是中国北斗的独创,不仅用户可以向卫星发送短报文,北斗也可以将用户的信息发送出去”,可见,文中说的是“北斗”开发了接受、发出短报文功能,并不是具体地指“北斗二号”。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

18、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C项,“近两年,GPS 虽也呈上升趋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中GPS与“北斗”的图表数据来看,2018、2019相较2015、2016、2017年,GPS呈下降趋势。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抓住题干中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词句,明

19、确概括角度。其次是要根据概括角度,回归文本,锁定信息区间。最后是在确定信息区间的前提下,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并根据题干及文本层次分点整合组织答案。本题中,根据材料一中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所有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标志着北斗三号核心星座部暑完成,并与服务于国内的北斗号、服务于亚洲的北斗二号联合组网,拉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精准服务的大幕”,可见“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新突破之一是,和“北斗”“北斗二号”联合组网,拉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精准服务的大幕。根据“北斗三号卫星天团里有3类队员从地面上看,其位置基本固定,因此它们主要用来提供固定区域的导航服务”“而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可以覆盖全球,

20、因此全球卫星导航功能,必须依靠这类卫星”,可以概括出“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新突破之一是实现了固定区域和全球卫星导航功能。根据材料三中说“北斗三号的星间链路实现了卫星和卫星之间的连接,形成了一个卫星网络。如果某些地面站发生了摧毁性损失,可以用星间链路来实现卫星的自主运行,提升了系统的稳健性”,可以直接概括出“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新突破之一:实现了卫星和卫星之间的连接,形成了一个卫星网络。根据“而北斗的一张网定位是先将多座基站接收的多种卫星信号传输到数据中心综合处理,消除各种误差,可使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和厘米级”,可见“北斗三号”卫星系统能综合处理数据,消除误差,提高定位的精确度。根据“最终实现了

21、自制。北斗是一个100%国产化的独立自主的系统。它不依赖任何别的系统而独立运行,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概括出的是,100%国产化、完全自制,是“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新突破。根据材料四中介绍的“北斗”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北斗已在交通、农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概括出“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新突破之一: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捉弄契诃夫一个晴朗的冬日中午,严寒,冻得树喀喀作响。娜坚卡挽着我的胳膊,两鬓的卷发、嘴上的茸毛上,蒙着薄薄的银霜。我们站在高

22、山上。从脚下到平地伸展着一溜斜坡,雪坡在阳光的照耀下,镜子一样闪闪发光。我们身边,放着小小的轻便雪橇。“我们一块儿滑下去,娜杰日达彼得罗夫娜!”我央求,“只滑一次!我保证:不会伤一根毫毛。”可是娜坚卡害怕。从她那小小的胶皮套鞋到冰山脚下这段距离,在她看来像深不可测的地穴。我刚邀她坐上雪橇,她往下一看,倒抽一口冷气,连呼吸都停了。要是她当真飞向深渊会怎祥?她会吓死的,吓疯的。“求求您!”我又说,“不要害怕!您要明白,您这是缺少毅力,胆怯!”娜坚卡最后让步了,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是冒着生命危险让步的。我扶她坐到小雪橇上,搂着这个脸色苍白、浑身打颤的姑娘,跟她跌进深渊。雪橇飞去,劈开的空气迎面袭来,

23、在耳衅怒吼,凶狠地撕扯着衣帽,刀割般刺痛脸颊。风的压力下,几乎难以呼吸。像魔鬼用铁爪把我们紧紧抓住,咆哮着要把我们拖进地狱。周围的景物汇成一条长长的忽闪而过的带子再过一秒钟,就要粉身碎骨了!“我爱你,娜佳!”我小声说。雪橇越来越平缓,风的吼声和滑木的沙沙声已不那么可怕,呼吸也不再困难,终于到了山脚。娜坚卡已经半死不活,脸色煞白,奄奄一息我帮她站起来。“说什么也不滑了,”她睁大恐惧的眼睛望着我,“一辈子也不滑了!”一会儿,她回过神来,眼睛探察我:那句话是我说的,还是旋风的呼啸中她的幻听?我呢,专心致志地检查手套。她挽起我的胳膊,在山下又玩了好久。那个谜显然搅得她心绪不宁。那句话是说了吗?说了还是

24、没说?这可是一个有关她的自尊心、名誉、生命和幸福的问题,世界上头等重要的问题。娜坚卡不耐烦地、忧郁地打量我的脸,胡乱回答我的问话,等着我再说出那句话。啊,这张可爱的脸上,表情是多么丰富呀!我看得出来,她在竭力控制自己,她想说点什么,提个什么问题,但她找不到词句,她感到别扭,可怕“您知道吗?”她说,眼睛没有看我。“什么?”“我们再再滑一次。”于是我们拾级而上。我再一次扶着脸色苍白、浑身打颤的她坐上雪橇,再一次飞向恐怖的深渊,再一次听到风的呼啸、滑木的沙沙声,在雪橇飞得最快、风声最大的当儿,我再一次小声说:“我爱你,娜佳!”雪橇终于停住。娜坚卡立即回头看我们刚刚滑下的山坡,随后久久地审视我的脸,

25、倾听我那无动于衷、毫无热情的声音,于是她整个人,浑身上下,连她的皮手笼和围巾、帽子在内,无不流露出极度的困惑。她的脸上分明写着:“怎么回事?那句话到底是谁说的?是他,还是我听错了?”这弄得她心神不定,失去耐心。可怜的姑娘不回答我的问话;愁眉苦脸,就要哭出来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家了?”“可是我喜欢这样滑雪,”她涨红着脸说,“我们再滑一次好吗?”虽说她“喜欢”这样滑雪,可是,当她坐上雪橇时,依旧脸色苍白,吓得透不过气来,浑身直打哆嗦。我们第三次飞身滑下。她一直盯着我的脸,注视着我的嘴唇。可是我用围巾挡住嘴,咳嗽一声,滑到半山腰时,我又小声说道:“我爱你,娜佳!谜依旧是谜!娜坚卡默默不语,想着心事我

26、从冰场把她送回家,她尽量不出声地走,放慢脚步,一直期待我会再说那句话。看得出,她内心怎样受着煎熬,又怎样竭力克制自己,免得说出:“这句话不可能是风说的!我也不希望是风说的!第二天上午,我收到一张便条:“如果您今天还去冰场,请顺便来叫我一声。娜。”从此,我们几乎天天去滑雪。当滑下坡时,每一次我都小声说:“我爱你,娜佳!”。很快娜坚卡对这句话听上瘾了,就像喝酒、服吗啡一样上瘾。现在缺了这句话她就没法生活。当然,从山顶滑下依旧令人胆战心惊,可是此刻的恐惧,反给那句话平添一种特殊的魅力,尽管这句话依旧是个谜,依旧折磨着她的心。我和风究竟谁向她诉说爱情,她不知道,后来她显然不在乎了喝醉了就成, 管它用什

27、么杯子喝呢!早春三月已来临我们也不再去滑雪。而我正要动身去彼得堡要去很久,也许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娜坚卡已出嫁,已有了三个孩子。当年,我们一块儿滑雪,风送到她耳畔一句话:“我爱你,娜佳!”这段回忆是永生难忘的。对她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动人、最美好的回忆如今我也上了年纪,已经不明白,为什么当初我说了那句话,为什么要捉弄她娜坚卡,娜佳,均为娜杰日达的小名。(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围绕“捉弄”展现环境,塑造人物,发展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审视和思考。B. 小说开头描写景物和描写人物相交融,为下文故事情节发

28、展、人物形象塑造做了准备。C. 娜坚卡渴望爱情,但又不敢大胆表白,她想知道准确的答案,但又害怕希望破灭,最终没能得到向往的幸福。D. 作者对“我”捉弄娜坚卡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结尾段表明了“我”的深刻歉意和内疚。8. 小说中多次出现“我爱你,娜佳!”及相关故事场景,请简要分析其作用。9. 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7. D 8. “我爱你,娜佳!”的反复出现,实现多点照应,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有序,不枝不蔓。“我爱你,娜佳!”及相关故事场景的反复出现,反复渲染,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清晰,进而鲜活生动。“我爱你,娜佳!”及相关故事场景的反复出现,审美意趣盎

29、然,令读者唏嘘共鸣,最终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不断清晰和发展中,完成社会生活和人性问题的深刻思考。 9. “捉弄”写出了娜坚卡被捉弄得鬼迷心窍、神魂颠倒,即是有再大的危险也不在乎。“捉弄”揭示了人憧憬诸如爱情、幸福等美好事物时的笃定、执着、自迷,哪怕是不能实现也不可自拔的人性本质。“捉弄”表明人性是善良的、简单的、纯美的,总是向往爱情、幸福、美好。同时“捉弄”还表明人性中也会有利用人向往爱情、幸福、美好等来捉弄人的特点。【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

30、此类题型,首先要浏览选项,带着选项当中的信息去阅读文本;其次要简要分清“内容理解类”选项和“鉴赏评价类”选项,将选项当中提到的信息和原文作比对;再次,本着“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选出题干中要求的选项。D项,“结尾段表明了我的深刻歉意和内疚”说法错误。结尾处说“如今我也上了年纪,已经不明白,为什么当初我说了那句话,为什么要捉弄她”,可见“我”在上了年纪之后,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捉弄娜坚卡的原因,我没有反思,更没有歉意和内疚。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其中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核心,“三要素”以表现主题为根本目的,而三要素之间

31、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小说就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命题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这是一个“循环解题思路”。其次,考查情节的作用,可从情节本身、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来分析。再次,还要规范答题模式,这类题型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作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采用“观点+具体阐释”式。本题中,从结构上来说,小说写“我”三次与娜佳一同滑雪,每次都是“我”在山腰说:“我爱你,娜佳!”使娜佳由恐惧的“连呼吸都停止”到提出“再滑一次雪橇”的要求,再到 “可是我我喜欢这样滑雪”,再到“从此,我们几乎

32、天天去滑雪”,到最后回忆“当年,我们一块儿滑雪,风送到她耳畔一句话”,“我爱你,娜佳!”贯穿全文,实现多点照应,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有序,不枝不蔓。从人物形象上来说,娜坚卡第一次听到“我爱你,娜佳!”,她“心绪不宁”“在竭力控制自己,她想说点什么,提个什么问题,但她找不到词句,她感到别扭,可怕”;第二次听到“我爱你,娜佳!”,娜坚卡“无不流露出极度的困惑”“心神不定,失去耐心”;第三次听到时,她“内心怎样受着煎熬,又怎样竭力克制自己”;到后来,她“对这句话听上瘾了”“现在缺了这句话她就没法生活”“我爱你,娜佳!”及相关故事场景的反复出现,反复渲染,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清晰,进而

33、鲜活生动。从主题思想上来说,“我爱你,娜佳!”及相关故事场景的反复出现,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令读者唏嘘共鸣,娜坚卡从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的疑虑、心绪不宁到逐渐困惑、彷徨,再到忽视身边的危险,沉溺其中不可自拔,都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剪影,最终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不断清晰和发展中,作者完成了社会生活和人性问题的深刻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一般按照三个步骤来进行:一是要点明手法,看文章标题有没有使用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要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即是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三是要分析标题的深层含义,要联系小说的情节

34、、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去具体分析。本题中,“捉弄”首先从表层意义上讲,“捉弄”是指“我”故意在滑雪时对她说“我爱你,娜佳!”,让她在极度危险中心神不宁,弄不清“那句话是我说的,还是旋风的呼啸中她的幻听”“那句话是说了吗?说了还是没说?”,因此一再要求再滑一次,即使面临再大的危险也毫不在乎。其次,从深层意义上看,娜坚卡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我”捉弄,正是由于对爱情、幸福的向往和执着,当她听到“我爱你,娜佳!”的时候,“就像喝酒、服吗啡一样上瘾。现在缺了这句话她就没法生活”“对她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动人、最美好的回忆”,可见,人性是善良的、简单的、纯美的,总是向往爱情、幸福、美好。最后

35、,“我”对娜坚卡的捉弄,是人性中复杂面的折射;娜坚卡渴望爱情,憧憬美好,“我”正是利用了她这一点,再三捉弄她,而我在很多年后却“已经不明白,为什么当初我说了那句话,为什么要捉弄她”,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审视和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属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庞行者不得往来盛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圣俞卒。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自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

36、,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日:“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列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三

37、年冬,袷于太庙,御史大夫韩绛言:“天子且亲祠,当更制乐章,以荐祖考,惟梅某为宜。”亦不报。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薄,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暑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谬,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B. 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准耶/何致客之多也/C

38、. 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D. 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乙亥,是用干支记录日序,六十天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B. 公,是封建时代的爵位等级,文中王文康的爵位是最高等。C.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D. 员外郎,官名,是尚书省二十四司中各司的副主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圣俞的诗经历了一个由追求清丽、恣肆平淡,而涵容深邃,偶尔雕琢,而后气势充沛、笔法

39、苍遒的过程。B. 圣俞文章不像唐代那些号称诗人之人的文难之风,既不怪僻拘泥,又不狭隘浅陋。C. 圣俞不得志时,对事物有所嘲讽,都借助诗歌表现,可见其无奈与玩世不恭。D. 圣俞得以编修唐书,缘于其呈送自已编撰的唐载对旧史缺漏和锴误的补充与纠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2)天子且亲祠,当更制乐章,以荐祖考,惟梅某为宜。【答案】10. A 11. D 12. C 13. 以此来自我夸耀,所以求诗的人每天都接连不断登门,圣俞的诗于是流传天下。皇帝将要亲自去祭祀,应当更改乐章,来进献给祖先,只有梅尧臣来做最适宜。【解析】【10题详解】本

40、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动词等,其次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市者”意思是做买卖的,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做“废”的主语,与后面的“行者”相对应,依据以上分析,排除BD;“何致”意思是怎么招来,与后文的“客之多也”共同构成一个疑问句“怎么招来这么多客人”,因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画线句子大意是:城东的老百姓,做买卖的停市了,过路的不能往来通行,都惊讶地看着,相互议论说:“这座坊里住的大人物是谁呀?怎么招来这么多客人?”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

41、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员外郎,官名,是尚书省二十四司中各司的副主官”说法错误,员外郎,官名,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隋开皇六年(586),于尚书省二十四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

42、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可见选项表述绝对了。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可见其无奈与玩世不恭”错误,原文说“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可见圣俞虽在不得志时,对事物有所嘲讽,但是他只是以诗取乐,而不是借此怨恨什么,所以文中说他是君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

43、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矜,夸耀;日,每天;踵门,亲自登门;行,流行、流传。译为:以此来自我夸耀,所以求诗的人每天都接连不断登门,圣俞的诗于是流传天下。第二句得分点:祠,祭祀;更制,更改、改制;荐, 进献;祖考,祖先。译为:皇帝将要亲自去祭祀,应当更改乐章,来进献给祖先,只有梅尧臣来做最适宜。【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

44、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嘉祐五年,京城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四月乙亥(十七)日,圣俞染上疾病,躺在城东汴阳坊里。第二天,朝廷贤士大夫前往探问病情的人,路上接连不断。城东的老百姓,做买卖的停市了,过路的不能往来通行,都惊讶地看着,相互议论说:“这座坊里住的大人物是谁呀?怎么招来这么多客人?”过了八天,到癸未(二十五)日,圣俞去世了。圣俞,是字,他的

45、名叫尧臣,姓梅,宣州宣城人。他家世代都很擅长写诗,叔父梅询则因做官而显名,到了圣俞便因诗歌而闻名。从武夫、贵戚到儿童、农夫,都能说出他的名和字,即便是愚庸无知、不能懂得诗歌含义的人,只是说:“他的诗是社会上看重的,我能得到他的诗。”以此来自我夸耀,所以求诗的人每天都接连不断登门,圣俞的诗于是流传天下。他的诗起初喜欢追求清丽闲雅、恣肆平淡的风格,后来就变得涵容深邃、发挥广远,偶尔也雕琢词句表现得怪异奇巧,然而气势充沛,富有力度,笔法更加苍老遒劲。他应别人的请求而作的诗歌很多,所以他的诗并非只有一种风格。至于其他的文章,也都令人喜爱,并不像唐代那些号称诗人的人的文章,都很怪僻拘泥,狭隘浅陋。圣俞为

46、人仁爱厚道,和乐平易,从不曾和人有过抵触。当他穷困忧伤、感慨忿懑时,凡是对事情有所谩骂讥讽、嘲笑戏谑,全都在诗歌里表现出来。然而他只是以诗取乐,而不是借此怨恨什么,真可谓君子。当初圣俞在河南时,王文康公看了他的文章,慨叹说:“二百年来没有这样的文章了。”此后大臣们多次荐举他应该在馆阁任职,朝廷曾经召他应试过一次,赐他为进士出身,其余的建议都未批复。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陈言说:“梅某的学问人品整饬清明,希望留用他,让他给国子监的学员们讲解道德准则,创作雅颂歌乐,以歌颂圣明的教化。”圣俞这才获得了国子监直讲的职务。嘉祐三年冬,在太庙进行祭祀,御史大夫韩绛说,皇帝将要亲自去祭祀,应

47、当更改乐章,来进献给祖先,只有梅尧臣来做最适宜。圣俞当初凭借叔父的恩荫,补为太庙斋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由德兴县令担任建德知县。又任襄城知县,监管湖州盐税,兼任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管永济仓,任国子监直讲,积功升到尚书都官员外郎。他曾经上书自己所编撰的唐载二十六卷给朝廷,这本书对旧史书中的缺漏和错误作了很多补充和纠正。朝廷于是命令圣俞编修唐书,书完成后,尚未上书给朝廷,圣俞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梧桐(南北朝)沈约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珪。夜坐(宋)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4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注:周成王年幼继位,与胞弟叔虞玩耍时,把桐叶剪成了珪形,说“余以此封汝”;摄政王周公旦听说后提醒成王,要言出必行;成王于是履行诺言封叔虞于唐。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咏梧桐首句以一“遽” 字,写出了梧桐在秋天来临时树叶急速飘落的特点。B. 夜坐以“庭户无人”“月明”“清气”等意象,烘托出秋夜的寂静与清冷。C. 咏梧桐描写梧桐秋凋春发的场景,仅用寥寥数语,却能于平易简淡中见深意。D. 夜坐写景抒情,天然妙合,表现了诗人静夜独坐的见闻与感受,意境深远。15. 两首诗三、四句都写到了梧桐,但使用的手法与表达的情思有所不同,请结合诗

49、句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咏梧桐三、四句“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珪”采用了用典的手法。诗人用周成王剪桐叶封叔虞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目前虽然困顿,但依旧乐观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期盼机遇来临,成就一番功业的愿望。夜坐三、四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梧桐残叶“不甘衰谢”这一人的心态来写迎风尚能发出声响,书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

50、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C项,“咏梧桐描写梧桐秋凋春发的场景”说法错误。咏梧桐中,“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一句,“荑”指植物初生的叶芽,这里用作动词,指发芽。这两句是说梧桐秋天急速凋落,初春还没有长出嫩芽。因此“秋凋春发”理解不正确。故选C。【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

51、歌的表达技巧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此题可结合诗歌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时,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本题中,咏梧桐三、四句“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珪”是说梧桐叶虽然微不足道,平凡无奇,但是也有“一剪成珪”的机会。这是采用了用典的手法。结合注释,可知诗

52、人用周成王年幼继位,把桐叶剪成了珪形,说“余以此封汝”的典故,表达了虽然自己目前就像“虽可贱”的梧桐叶一样境况困顿,但依旧乐观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期盼机遇来临,成就一番功业的愿望。夜坐中三、四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是说梧桐不甘心就这样在清冷寂静的秋夜里默默凋零,残存的树叶依然在秋风的摧残下傲然挺立,飒飒有声。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人的性状赋予自然物,用梧桐残叶迎风尚能发出声响,来抒发诗人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从“_,_”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2)陆游书愤中运

53、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_,_”。(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两句,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答案】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 与其所以失之者 (3). 楼船夜雪瓜洲渡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5). 千里澄江似练 (6). 翠峰如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

54、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洲”“渡”“澄”“练”“簇”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一个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甲( )。就是说:“乙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 ) 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 )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

55、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作者的本意。”乙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相隔较远,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意旨。在解读字词诗句的过程中,我们要_“识字”,丙正确理解字义、丁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1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知人论世 不能 而 预测B. 以意逆志 不是 但 推测C. 知人论世 不是 但 预测D. 以意逆志 不能 而 推测18. 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的( )A. 甲B. 乙C. 丙D. 丁19

5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B. 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C. 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意旨。D. 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意旨。【答案】17. D 18. B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和虚词复位的能力。解答词语题时,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

57、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解答虚词复位题的时候,要从七个角度去进行辨析:1.从搭配情况辨析。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一些虚词如果出现了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2.从词性异同辨析。3.从词语使用对象、场合等方面辨析。4.从语气方面辨析。主要针对表示语气的副词或助词。5.从表达关系辨析。6.从虚词位置辨析。7.从标点符号辨析。本题中,第空,知人论世:原指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他的时代背景。

58、后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根据括号后句“就是说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可见括号中的词语意思应为“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他人的心思”,故应选用“以意逆志”。第空,文本中说“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结合后句“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根据语境,故应选用“不能”。第空,根据文本中“不能更不能应该”可见,此处应选用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的词语,故应选用“而”。第空,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预测:指事前的推测或测定。文中是说“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想象、猜想“作者的本意”,可见是根据已知的事来想象未知的事,故应选用

59、“推测”。故选D。【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两大分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和语气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其次要了解它涉及的知识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能够正确理解语义,辨别语气,分析语言结构,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2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用法,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3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4具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5具有识别、改正错误

60、标点符号的能力。最后,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特点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B项,此处双引号使用错误。双引号的作用有:表示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指的是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表示着重强调,着重强调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此处应删去双引号。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

61、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A项,成分残缺。应在“我们首先要”后面加上“通过”。C项,搭配不当。应将“情感”和“意旨”交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应在“诗句”前面加上“对”。故选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_?文学和读者们争论不休。我们固然能从罪与罚复活等小说里看到深邃的思想,而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福尔摩斯探险案里,似乎只看得到精彩的故事。我们不妨说,有的作品以思想为目的,有的作品不以思想为目的,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_,是自觉的。这样的作品,或给人哲理,或发人深省,总是让我们在故

62、事之外,再品味出一些更深长的意境来。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在表现主题时,是不自觉的。小说最初是从讲故事开始的,当时的作者满足于讲述技艺的精彩,后来小说逐渐发展成熟,开始追求深度和高度。_,而深邃的思想却必须通过锻造卓越而丰富的灵魂来达到,这个难度显然要大得多。【答案】 (1). 是否所有小说都有主题 (2). 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在表现主题时 (3). 讲故事的技艺是可以模仿和习得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第一空放在段

63、落开端,用疑问句的形式引出下文作者的分析,依据下文“我们固然能从”到“我们不妨说”,可以看出文段在表述无论作品以思想为目的,还是以故事为目的,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由此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是“是否所有的小说都有主题”。依据前文“我们固然能从罪与罚复活等小说里看到深邃的思想,而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福尔摩斯探险案里,似乎只看得到精彩的故事”,可以看出文段把小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思想为目的,另一种是后文提到的“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再依据后文“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在表现主题时,是不自觉的”,可推知第二空应该填写“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在表现主题时”。依据第三空前面“小说最初是从讲故事开始的,当时的作

64、者满足于讲述技艺的精彩,后来小说逐渐发展成熟,开始追求深度和高度”,可知小说的作者最初满足讲述技艺的精彩,以后追求深邃的思想,由此推断第三空的内容与讲述故事的技艺有关;再依据第三空后面的“而”字,说明第三空内容与后文“深邃的思想却必须通过锻造卓越而丰富的灵魂来达到,这个难度显然要大得多”形成对比。综上分析,第三空应该填写“讲故事的技艺是可以模仿和习得的”。21.置身下列情境,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请按要求分别从三位老师的角度解答。前两处不超过50字,第三处不超过15字。明天就是大暑节气了。小明同学发现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些节气是相对的,如小暑和大暑、小雪和大雪、小寒和大寒。然而,也有例外,这就是只有

65、小满而没有大满。这是为什么呢?小明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请教老师。地理老师从农作物生长的角度解释了小满得名的原因,他说:“小满小满,麦粒渐满,_。”政治老师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他说:“_。”语文老师一言以蔽之:“_。” (填成语、熟语或诗句或名言)【答案】 (1). 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籽粒开始灌浆,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所以叫做“小满”。 (2). “小满”,是将熟未熟还有向上的空间,有“小满”而无“大满”,正是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哲学观及智慧理念。 (3).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

66、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中,要注意题干中对情境的设置:小明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三位老师分别根据学科特点作了不同层面的回答。答题时要注意结合不同的学科知识作答。地理老师“从农作物生长的角度解释了小满得名的原因”,这里要求填写的是“小满得名的原因”,暂时

67、不用考虑“为什么没有大满”,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老祖宗命名“小满”时,表达了一种收获在即的喜悦。此时,麦类正由青转黄,麦类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将熟而未熟,所以叫做“小满”。政治老师“哲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这就要求运用辩证法,有“小”而无“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一限度,就会趋于衰落,或者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有小满却没有大满。语文老师是“一言以蔽之”,是总结性的发言,对这个问题作一个综合概括,而且必须引用成语、熟语或诗句或名言。从“满”的角度上来说,中国有很多关于“满”的名言和诗句,比如“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比如“

68、满招损,谦受益”,比如“小得盈满”。最后还要注意检查字数。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12月27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中考改革新方案。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将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为100分。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基于以上材料,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作为云南省教育厅负责人,写一篇新方案说明会上的发言稿。作为中国教育报记者,写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女排运动员朱婷,发博客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作为初中班主任,写一篇班会上的发言稿。作为初中学生,得知新方案内容后,写一篇日记。作为初中生家长,在省教育厅网站上留言,表达对新方案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

69、,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参考范文:中华少年,靓丽青春我是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悉闻“中考体育成绩上调至100分”的消息后,虽稍有意外,但也觉是情理之中。体育加分是好事,从此少年多健儿,靓丽青春添风采。虽然,近几年中考体育也在加分,但力度仍不够,总有“隔靴搔痒”之感。常言道,顽疾须下“猛药”医,此次让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一下子平起平坐,大有“翻身农奴把家当”的感觉,更是一剂良方。且不说近些年常有“中国少年的体质远不及日韩”“中小学校多肥胖学生”“小学何以如此之多的近视”之类的报道见诸报端,单看

70、我们的周围:很多同学跑个两百米,气喘吁吁,直呼难过;做十个引体向上,也是“要他的命”;更不要说打篮球、踢足球和三步跨栏之类稍有技巧的运动,除非是在电脑或手机上。因此,校园里胖子“寻常见”,“眼镜”遍地是,“忧郁王子”每班有,“弱柳妹妹”级级多,也是见怪不怪;社会上“宅男宅女”“佛系少年”,甚至“伪娘”等,也是“奇葩”辈出。难怪有人感叹“如今少年太阴柔”!何以如此?“重智育、重体育”的教学观念是最魁祸首。虽然如今中高考已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分数仍是悬在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包括校长您)头上的一把剑。于是乎“分分就是命根”,为了分数,一个个都打了鸡血一般:“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

71、一分,干过千人”。且不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不要以“以后有机会锻炼”为借口,忽视体育,长此以往,“东亚病夫”的担忧决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幸好,有识之士看到这个问题,管理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既然大家都要分,那么就用分数的杠杆,撬动那些不当的教学观念,拦住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打碎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我为此次加分叫好!当然,作为家长,我们也担心: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必然要增加体育活动与训练强度,安全事故的概率出会提升。常言道,不能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不行船。只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就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其实,即使在锻炼中受点伤,这也是成长的必然代价,哪个孩子的成长没有一些伤疤?总

72、之,此次体育加分,于生有利,于国有益。只要学校、家长、学生充分重视体育锻炼,我想我中华少年定会重现一派生龙活虎、虎虎生威的新气象。【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1.审题:这则材料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地讲述了“云南省教育厅发布中考改革新方案。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将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为100分。”表面上看,这是提高中考的体育成

73、绩,但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只是手段,真正的目是增强中学生的体质。进一步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没有强健的体魄,妄谈美好的未来。没有身体这个基础,其它的都是“零”。“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强”不仅指拥有智慧的大脑,也指拥有强健的身体,而且强健的身体是前提。所以,表面上是重视体育,实质是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奠定根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革?表层原因是现代中学生普遍缺乏锻炼。缺乏锻炼的背后,有其深层原因。一是重智育、轻体育的应试思想。中国的家长普遍认为,读书时期,考试成绩比体育锻炼重要,学生因为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也主动让体育锻炼边缘化,直接导致身体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如果要再

74、往深处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应试思想。可以从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视野与格局来看:底层平民多培养孩子为实用品,为了孩子直接谋生;中产阶阶多培养孩子为工艺品,为了孩子全面发展,更好地谋生;而社会精英则培养孩子成艺术品,不仅要全面发展,而且要成为佼佼者,为了让孩子成为领导者。二是重智育、轻体育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了追求相对绝对的公平,中国千年以来的“一考定终身”的做法。使得各类学校的体育课形同虚设,学校操场闲置少用,导致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与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便是上体育课也是“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三无七不”的温柔体育。三是保平安

75、、求太平的学校管理策略。体育教育本身带有危险性,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一方面学校不愿意“惹火烧身”,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尚且不够,让孩子在学校参加剧烈体育磨练很多家长都望而却步,即便有的体育活动也是少有磨难性、竞技性与危险性。题干中创设了六种具体情境,任选一种写作即可,但不论选择哪种情境任务,写作的时候,都要注意情境中的身份和受众,发言稿、新闻评论、博客、日记、网站留言,都要正确选用格式。2.参考立意:(1)中考体育课增分,学生体质添彩;(2)提高中考体育分值能带来什么;(3)提高体育分数,引导教育回归;(4)表面是加分,实际是无奈;(5)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只是第一步;(6)

76、体育加分,会加重学生负担吗;(7)谱写生命之歌,弘扬运动精神;(8)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9)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限精彩;(10)生命无止境,运动无极限。3.行文结构:文章开篇表明身份,选择场景,简述事件,亮出观点。第二段,首先肯定中考体育加分是“一剂良方”,再结合现实,列举事件,论证为什么是“一剂良方”。其实,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中考体育加分的必要。第三段,从原因的角度,深层分析分析中考体育加分的必要。与前一段形成递进关系。第四段,再次肯定中考体育加分,同时站在校长的角度一分为二地看待体育加分可以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结尾最后肯定从两个角度重申中考体育加的意义,并提出号召,总结全文。

77、4写作素材:(1)课业负担多、课外活动少、电子产品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小屏奴”诞生。以青少年近视为例:目前,我国“小眼镜”人数已超过1亿人,中、小学生近视率分别高达71.6%与36%,高三年级学生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的占比更是达到21.9%。“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已开始亮红灯。”徐忠祥忧心忡忡,“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有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负荷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2)大家要知道,经常而充足的体育锻炼能调节机体代谢,助力苗条身姿;有助于调节情绪、消除网课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还能降低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再说

78、,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所以我们是需要好好体育锻炼的。(3)是的,2019年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疯狂肆虐,从中国到韩国,从东亚到欧洲为了响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号召,最美“逆行者”日夜奋斗在前线,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宅在家足不出户,吃吃吃、睡睡睡、手机手机网课以来,老师们的教和学生们的学也是坐着埋头苦干。马上就3月中旬了,你称重了吗?你胖了15斤还是25斤?你真的不打算体育锻炼,助力抗疫?(4)时任国家乒乓球女队总教练的张燮林对邓亚萍有一番评价:别看她个子矮,但也有优势,从

79、她的眼里看出去,对方打过来的球,总是在高处,总可以扣杀。这样,别人一般处理的球,她都敢起板扣杀。1989 年至 1997 年,邓亚萍共获得18 个世界冠军、4 项奥运会冠军。从国家队退役后,她热心体育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北京申奥活动,并出任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邓亚萍曾说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从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通过努力,她又实现了愿望。2009 年 4 月 16 日,她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从所向披靡的金牌运动员到一心向学的学生,从响当当的博士到勤勤恳恳的

80、政府公务人员,职场生涯的每一次转身都扎扎实实、可圈可点。(5)菲尔普斯是罕见的游泳奇才,被称为奥运会自设立游泳项目以来最伟大的全能运动员。他是目前世界上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运动员。然而,他的成功之路走得却不容易,他是在家人、同学的嘲笑和讥讽中从事游泳运动的,他的付出与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的大耳朵,他的长手臂,使他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被“关注”,被嘲笑,被讥讽。面对嘲笑,愤怒和消沉都无济于事,在沉默的同时,菲尔普斯更加刻苦地训练,因为他知道,成功将是对嘲笑的最好回答。后来,他打破了200 米蝶泳世界纪录,成为最年轻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他一人独揽八块金牌,创造了奥运会历

81、史上的“奇迹”。(6)被誉为无坚不摧的“铁榔头”的郎平,是上世纪 80 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她和她的队友们曾使中国女排在世界上取得了“五连冠”的丰功伟绩。那种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女排精神”。她们成为当时万众瞩目的“超级女生”,国人无不为之骄傲自豪。1995 年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率队夺得第八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与第七届世界杯女排赛第三名,1996 年获第 26 届奥运会银牌。2008 年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夺得北京奥运会银牌。朗平把排球在世界范围里推到了更高的层次,使更多的人喜欢它,她被誉为中国的马拉多纳,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点睛】作文写作方法:(

82、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