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831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图体现的区域特点是(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层次性2. 能够体现图中的区域组合是(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B.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C.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D. 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区域包含于区域,区域包含于区域,体现了区域的层次性特点,故选D。【2题详解】读图可知,从区域到区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C正确;南方地

2、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并不存在包含关系,A错;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不存在包含关系,B错;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垂直温度带,并不属于中温带,D错。故选C。【点睛】区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3.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 植被和土壤B. 土壤和气候C. 气候和地貌D. 地貌和植被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 )A. 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B. 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3、C. 大致与2000米等高线吻合D. 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东部季风区为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多山地、高原和盆地;青藏高寒区气候为高原气候,地形为高原,因此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气候与地貌,故选C。【4题详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重合,所以大致与400年等降水量线重合,A正确,B错;东部季风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m以下,因此其分界线不与2000m等高线吻合,C错;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淮线重合,秦淮线并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D

4、错。故选A。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理学者可以利用高空的地球资源科技卫星来探察地面上的多种地理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 传感器B. 地面接收站C. 太阳能电池D. 计算机系统6. 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 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 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7. 下列地理现象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的是城市化率的统计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范围云层的移动 禽流感疫区的范围A. B. C. D. 【答案】5. A 6. C 7. B【解析】【5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遥感通过传感器,在一定的搭载平台上对地面地理

5、信息进行获取,其分辨率的高低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为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故选A。【6题详解】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对地面事物的分辨率越低,但获取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ABD错误,C正确,故选C。【7题详解】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分析”,森林火灾范围以及云层的移动可以通过探测卫星进行获取和分析,正确;城市化率的统计、禽流感疫区的范围均无法通过卫星获取影像,错。故选B。【点睛】遥感技术即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搭载平台),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

6、质及其变化。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 沙漠化B. 石漠化C. 盐渍化D. 寒漠化9. 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四川盆地10. 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云贵高原B. 江南丘陵C. 内蒙古高原D. 青藏高原【答案】8. A 9. B 10. A【解析】【8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A正确;石漠化多发生在土层浅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B错;盐渍化多

7、发生在气候偏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C错;寒漠化多发生在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区,D错。故选A。【9题详解】次生盐渍化是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春季、秋季气候偏干旱,加上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较为严重,B正确;东北平原纬度较高,蒸发较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降水较丰富,土壤次生盐渍化不严重,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同时,地形崎岖,降水较为集中,加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最为严重,

8、A正确;江南丘陵地区“红漠化”较为严重,B错;内蒙古高原地区气候偏干旱,土壤沙漠化较为严重,C错;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寒漠化较为严重,D错。故选A。11.据材料完成下题。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地处腾格里沙漠的南缘,南面是滔滔黄河,包兰铁路在这里穿过。为防御流沙对包兰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采取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使该铁路自1958年通车以来一直畅通无阻。沙坡头流沙治理主要措施是( )A. 飞播种草B. 钻孔深栽C. 灌溉D. 设置草方格沙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沙坡头所在地区通过设置草方格沙障,增大地表摩擦,同时截流地表径流,有效抑制风沙侵袭,D正确;沙坡

9、头所在地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气候干旱,降水少,飞播种草以及钻孔深栽均不易成活,AB错;灌溉不能治理流沙,C错。故选D。刚果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热带雨林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第二肺”,主要是因为热带雨林可以( )A. 涵养水源B. 固碳放氧C. 降解污染物D. 保护生物多样性13. 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重要作用包括( )生物医药的宝库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降解污染物A. B. C. D. 【答案】12. B 13. A【解析】【12题详解】注意关键词“地球第二肺”,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雨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同时

10、释放氧气,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正确;雨林具有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但均与“肺”的关系不大。故选B。【13题详解】雨林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动植物繁多,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生物医药的宝库,正确;刚果盆地所在的热带雨林地区,人类活动少,降解污染物不属于该地区热带雨林的重要功能,错。故选A。14.读南美洲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题。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序号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为热带雨林;位于巴西的东南部地区,受地形、较湿润的东南信风以及沿岸暖流的影响,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也为热带雨林,正确,A正确;为

11、热带荒漠,为热带草原。故选A。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不包括( )A. 煤炭B. 铁矿C. 铝土矿D. 石灰石16.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是( ) 改善了山西省环境质量 提高了山西省煤炭的附加值 使山西省产业结构多元化 实现了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升级A. B. C. D. 【答案】15. D 16. B【解析】【15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是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应用的主要资源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铝土矿和铁矿,这三种资源均为山西省的优势资源,三条产业链中依赖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不包括石灰石,

12、据此分析本题选D。【16题详解】山西省为发展能源基地,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主要是发展以煤炭为主的多元化产业链,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改变了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单一结构,实现了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煤炭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不能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据此分析,错,对,本题选B。17.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 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但山西以重工业为主,成为了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选D项。考点:山西生态环境问题根源现在生活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罗西老人,在回想

13、20世纪30年代的生活时说:“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空气污染很严重,土地上快要长不出庄稼了,每年都要防范洪水,人们的生活几乎难以为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当时田纳西河流域每年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 )A. 降水量大B. 地形起伏大C. 植被遭到破坏D. 炼铜业的发展19.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A. 光化学烟雾污染B. 酸雨C. 噪声污染D. 固体废弃物污染20.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长期过度垦殖 大面积森林被砍伐 经常性的大暴雨 质地疏松的黄土层A. B. C. D. 【答案】18. C 19. B 20. A【解析】【1

14、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可知,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弱,每年洪水泛滥,C正确;发生洪灾主要是降水集中,A错;地势起伏不是导致洪灾泛滥的根本原因,B错;炼铜业的发展会导致植被的破坏,但该区域植被的破坏并不只是炼铜业导致,排除D。故选C。【19题详解】炼铜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导致当地酸雨危害严重,B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炼铜业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故选B。【20题详解】该区域长期的过度垦殖,大面积森林的砍伐以及经常性的暴雨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正确;该区域土壤并非质地疏松的黄土,错。故选A。21.为了提高水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采用了许多有效的

15、措施,其中不包括( )A. 修建抽水蓄能电站B. 水源涵养林的保护C. 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D. 污染防治【答案】A【解析】【详解】修建抽水储能电站的目的主要为了保证电力供应,并不是提高水质,A错,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属于田纳西河为提高水质所采取的措施。故选A。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东北地区农业基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 )A. 土地资源优势B. 草场资源优势C. 矿产资源优势D. 地理区位优势23.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劣势主要是( )A. 热量不足B. 土壤贫瘠C. 地形起伏大D. 降水稀少24. 近年来,黑

16、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全球变暖B. 雨热同季C. 市场需求D. 交通改善【答案】22. A 23. A 24. C【解析】【22题详解】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土地资源是其发展农业最突出的优势,A正确;B选项不属于“最突出”的优势,排除B;矿产资源丰富不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C错;地理位置属于自然优势,但不属于“资源优势”,排除D。故选A。【23题详解】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A正确;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稀少,B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市

17、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近年来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表明水稻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C正确;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热量条件有所改善,但降水变化无从得知,A错;雨热同期不属于其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交通改善主要使得水稻外运能力增加,也不属于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故选C。【点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总结如下图:(2)地形、土壤条件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工业基地: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与生产资料供应。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使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利于规模化经营。珠江三角洲地区位

18、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 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 有许多优惠的政策D.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26.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 良好的区位条件B.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7. 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 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 珠江三角洲

19、地区平坦的地形D. 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答案】25. B 26. C 27. A【解析】【25题详解】注意题干关键词“地理位置条件”。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地区,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故选B。【26题详解】珠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够“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而并非侨乡因素,C正确,B错;C选项描述更为具体,排除A;D选项不属于国内背景,D错。故选C。【27题详解】20世纪80年代以后,适逢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A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外部条件,故选A。28.目前,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A. 劳动密集型产业B. 资金

20、密集型产业C. 技术密集型产业D. 资源密集型产业【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田,东西横贯9个省区,全长4 200千米,最终到达上海市白鹤镇,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 )A. 适应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平衡问题B. 解决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C. 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D. 解决西部地区的生

21、态环境脆弱问题30. 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距离更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 途经陕甘宁气区,提高供气可靠性D. 避开大江大河,减少工程量31. 上海是西气东输工程首选输入地,主要原因是(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上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上海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 城市人口规模大,居民天然气需求量大A. B. C. D. 【答案】29. A 30. C 31. B【解析】【29题详解】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缺口量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天然气资源丰富,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区域

22、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平衡问题,A正确;可以缓解东部地区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但不能“解决”,B错;可以为沿线地区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但不能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C错;西部地区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天然气的开采可能会加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D错。故选A。30题详解】甲地为陕甘宁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工程通过甲地,可以得到一定的天然气补给,从而提高供气的可靠性,C正确;陕、晋两省能源资源丰富,并不短缺,A错;与提高晋煤外运能力无关,B错;西气东输工程通过甲地后连续两次跨越了黄河,所以并没有避开大江大河,反而增加了跨河的工程量,D错。故选C。【31题详解】上海经济发达,人口规模大,天然

23、气等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同时,上海能源短缺,制约了其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上海是西气东输工程首选输入地,正确;上海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入地,其天然气主要供应本地区消费,而并非为了出口,错。故选B。山东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中国首家特种纤维企业烟台氨纶厂发起设立,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及应用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据报道,在氨纶产业整合加速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下,泰和新材料收购宁夏越华氨纶资产,并将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本部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芳纶(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产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2. 促使烟

24、台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 中西部劳动力丰富B. 中西部产业基础好C. 降低生产成本D. 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33. 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A. 增加劳动力需求B. 向西迁移研发中心C. 制约制造业发展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34. 在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同时,泰和新材料公司本部的发展战略是A.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国外资金B. 进口国外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 加强技术研发,强化竞争优势【答案】32. C 33. A 34. D【解析】【32题详解】促使烟台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低,有

25、利于降低生产成本,C对。相对于东部,中西部劳动力少,A错。中西部经济落后,产业基础差,B错。中西部地区技术水低,D错。故选C。【33题详解】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就业岗位增多,增加劳动力需求,A对。产业的研发中心仍在东部,B错。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C错。产业迁入,可能降低区域环境质量,D错。故选A。【34题详解】在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同时,本部专业从事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及应用开发。泰和新材料公司本部的发展战略是加强技术研发,强化竞争优势,D对。加大政策支持,吸引国外资金,是初期发展措施,A错。进口国外产品,替代国内生产,不能升级产业结构,B错。扩大生

26、产规模,不能降低成本,保持价格优势,C错。故选D。35.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 )A. 劳动力成本下降B. 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C. 对外交通条件改善D. 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促使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A错,D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是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并非该地区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也不是由于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BC错。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综合题(30分)3

27、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千米,是1994年12月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33处国家重点湿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6.29平方千米,北海面积0.46平方千米。北海湿地保护区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具有生物多样性复杂、生产力极高的特征。(1)试分析北海湿地的成因。(2)简要分析北海湿地的作用。【答案】(1)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有地表径流大量汇入;下部的淤泥和岩层透水性差,下渗少。(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28、除污降解;具有美学、科学研究价值;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形成原因以及湿地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湿地的形成原因可从“来水多”和“去水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来水多”的角度:北海湿地位于云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有大量的地表径流汇入。“去水少”的角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湿地所在区域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另外,湿地的形成还与下渗不畅有关,该地下部淤泥和岩层的透水性差,水分不易下渗。(2)湿地既有经济价值,如具有美学和科考价值,可发展旅游业;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如水资源、渔业资源等)。也有生

29、态价值,如调节区域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点睛】沼泽或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如我国主要湿地的成因总结如下: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3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乌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乌江流域发电装机

30、量预计在2020年突破2 000万千瓦,同时将建成2个千万吨级“煤电一体化”基地。乌江年径流量与黄河相当,全长1037千米,干流总落差达到2124米。整个乌江流域还有丰富的磷、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乌江兴,贵州兴”,乌江流域的开发,成为盘活贵州省经济的命脉。(1)乌江属于我国长江的支流,它与黄河年径流量相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分析乌江成为我国水电基地的主要原因。【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年降水量大。(2)乌江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电需求量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以及流域水电开发的自然背景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

31、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乌江流域面积以及长度均远小于黄河,但年径流量与黄河相当,这主要和气候有关,乌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年降水量大,所以径流量丰富。(2)乌江成为我国水电基地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乌江的水能资源丰富,二是我国电力需求量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乌江干流总落差达2124米,河流落差大,同时乌江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的需求量大,水电消费市场广阔。【点睛】某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的思考角度:径流量的大小(与河流的补给水源和流域面积有关)、落差的大小(与地势条件有关)、当地大坝修建的条件(地质条件、交通位置、移民搬迁量的大小)、距离电力消

32、费市场的远近等。3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随着东部地区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我国中西部地区逐渐依托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贵州省人力资源丰富,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29.59万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2.5%。2015年贵州省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材料二 下图为贵州省铁路线路图。(1)分析贵州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有的优势条件。(2)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业转移对贵州省影响。【答案】(1)政策大力支持;距离珠三角地区较近;劳动力廉价且丰富;铁路运输较便利。(2)有利影响:促进贵州省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带动贵州

33、省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不利影响:部分企业会带来环境污染;加大当地的资源环境压力。【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相比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其次,在空间位置关系上,贵州距离珠三角地区较近,有利于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州铁路运输便利,交通便利;另外,贵州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2)需要注意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说明。有利影响方面:贵州省通过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贵州省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带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并且能为贵州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不利影响方面:随着贵州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部分企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部分资源密集型企业的落户,也加大了当地的资源环境压力。【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总结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