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758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衡阳市八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叙事,通常理解为讲故事,历来是反观古代文学史演进时一个言人人殊的话题领域。本应以叙事见长的戏曲更因为主体性的横逸斜出而秉有了诗性文本的诸多特征,叙事的饱受挤压已成为审视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戏曲文体而言,无论是杂剧还是传奇体式,都曾在抒情传统所设置的召唤结构中徜徉内外,塑造并且被塑造。作为杂剧的标志性文体特征之一,“一人主唱”本来为文本提供了以曲词叙事的机缘,但“主角”之于杂剧文体结构的中心地位以及杂剧所采用的代人立言的演述方式,不仅使“人”始终成为作品构思的起点和全部,也将充

2、分展示个体的生命际遇、表达心灵的敏感思考固化为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往往忍不住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借助叙事主人公与自我的同构进行率性表达,“抒情”的凸显常常猝不及防。发展到后来,“我”甚至不再作为隐含的主人公,不再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而是直接登场,自为主人公,以“写心”的演绎方式直接中断叙事,旨在抒情。此际,杂剧短小灵便的文本体制不但带来了创作主体抒情写心的自在与随性,又借助“俗”的审美规定性给定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宣泄私人情感、挣脱雅俗羁绊的空间。抒情对叙事的干预不仅伴随了杂剧的文体独立,又“一路相随”,演变为南杂剧主角制下的人皆可唱的表征之一,轮唱、对唱、合唱等的介入形成了“代人立言”

3、的多个声部,不仅没有形成对杂剧文体的结构性影响,反而以“复调”的形态助力抒情丰富性的生成。传奇戏曲因为篇幅长、规制大、线索纷纭且故事情节复杂,成为明清时期与小说地位相当的叙事文体。初看起来,叙事于其文本结构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似非杂剧体一样可以轻易为抒情所左右,然其代人立言的角色传统、诗词化的剧曲演述、宫调叙事的结构模式等,作为这一文体的先天和元文体特征,仍然不可避免地为抒情提供了大量空间。在戏曲文体渐为文人青睐而又难入正统雅文化法眼的历史境遇中,其先天秉有的抒情元素为文人准确捕捉并巧妙展开,并逐渐演变为具有本体性意义的文体显在特征。在求“奇”、求“趣”、求“真”的艺术言说中,不顾情节之规定、

4、关目之要求,忽略人物形象塑造的行为、言语描摹,有意使用以抒情介入叙事的行文策略等。清代中期后,抒情之凸起与叙事之孱弱已然演变为戏曲叙事的一种特殊形态,古典戏曲文体日益衰落的现实自然也不可避免。(摘编自杜桂萍古典戏曲的“叙事”与“抒情”)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人主唱”是杂剧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但在南杂剧中这一特点的限制已经被突破。B. 杂剧“代人立言”的演述方式直接导致作者创作时以自喻和直接登场的方式表达自我。C. 传奇戏曲代人立言的传统、诗词化的剧曲演述和宫调叙事的模式等元文体特征使抒情更容易。D. 戏曲作为世俗文化代表因而被文人喜爱,文人的改造改变了其本体意

5、义的文体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从古代文学史演进中叙事的理解多样性出发,引入叙事在古典戏曲小说中饱受挤压的基本观点。B. 第段主要从文体特征、创作心理、文本体制等方面分析了杂剧发展中抒情影响逐渐深入的具体过程。C. 第段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古典戏曲抒情与叙事关系的变化与中国戏曲衰落之间的必然关联。D. 全文主要以杂剧、南杂剧、传奇戏曲等几个古典戏曲种类为例,表现对古典戏曲演述方式演变的认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戏曲这一注重叙事的文体中抒情的入侵事实来看,中国的其他叙事文学创作中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现象。B. 如果没有戏曲主体

6、性的横逸斜出而秉有的诗性文本特征,也许戏曲的叙事见长的特点就不会发生改变。C. 相较于杂剧和南杂剧而言,传奇戏曲的篇幅大、规制长、线索纷纭且故事情节复杂使其抒情性较弱。D. 文人在古典戏曲创作中不顾情节、关目、人物塑造的基本要求,根源于他们以抒情介入叙事的行文策略。【答案】1. A 2. C 3. C【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

7、、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曲解文意,“直接导致”不正确,原句在第段,是“作者往往忍不住”,因而两者之间不是必然导致的关系;C项,“元文体特征使抒情更容易”分析不恰当,原文为“仍然不可避免地为抒情提供了大量空间”;D项,“戏曲作为世俗文化代表因而被文人喜爱”分析有误,对照原文“在戏曲文体渐为文人青睐而又难入正统雅文化法眼的历史境遇中”,两者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故选A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C项,“与中国戏曲衰落之间的必然关联”理解错误,

8、原文表述为“古典戏曲文体日益衰落”,中国戏曲和古典戏曲文体不是同一个概念。故选C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项,“传奇戏曲的篇幅大、规制长、线索纷纭且故事情节复杂使其抒情性较弱”因果关系说法不当。文中是说“传奇戏曲因为篇幅长、规制大、线索纷纭且故事情节复杂,仍然不可避免地为抒情提供了大量空间。”故选C项。【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

9、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

10、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

11、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1号随机点检测。”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

12、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

13、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

14、都是后天取得的。”“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1至10比特。”“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

15、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B. 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C. 天上地下截然

16、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D. 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5. 文中划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6.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D 5. 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

17、承。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 6. 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解析】【4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

18、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小说没有表现悲剧主题,引发的是读者的崇敬之情。从小说的最后一段: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所以选项中所说的“深深的同情”欠妥当。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先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在文本中进行理解,然后结合句子对中心主题和对情节推动的作用加以分析。考生要注意从句子的本身意思理解出发,从结构、内容、主题等角度作答。例如本题中句子有三方面的作用:构思巧妙;制造悬念;突出主题。【6题详解

19、】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李老师的坚守的毅力就是考生要抓住的一个关键点。例如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概括小说的人文精神:坚守使命;尊重文明;敬仰崇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

20、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

21、是运输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尽快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材料二图1图2(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材料三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

22、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

23、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

24、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之外,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B. 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C. 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

25、解决对策。D. 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B. 材料二图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人数居其次。C. 根据材料二图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D. 美

26、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答案】7. A 8. C 9. 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国家缺乏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积极性的政策;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解析】【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27、,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项,“难以形成共识”表述不当,文中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的信息。故选A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项,“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分析不当,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有了这个

28、标准就能解决问题。项,“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分析错误,文中是认为由包装公司负责的人数居第二。项,“比德国的措施更好”分析有错,文中没有与德国相比。故选C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归纳概括段意,提炼主要观点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全面准确。本题要求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材料一中“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可以总结出,国家缺

29、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材料三中“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可总结出,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材料三中“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可总结出,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由材料四中“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结合中国在快递包装材料回收率低的情况和美国的经验,可推知,国家缺乏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积极

30、性的政策;材料四中“除此之外,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可总结出,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禼,字公才,邛

31、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

32、,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

33、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B.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C.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D.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34、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B. 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C. 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D. 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B. 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

35、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 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D. 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答案】10. D 11. A 12. C 13. ()(夏国)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用

36、他们)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律,边界就安宁了。()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地对待您。【解析】【1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檄”是发公文的意思,主语是赵禼,因此

37、“檄”前面要断开;“曰”后面必须断开;“汝”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后”是句前的时间状语,“果来犯”前面省略的主语是西夏,因此“后”前面要断开;“安等”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俘斩”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刘安,前面要断开;“夏”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故选D项。【11题详解】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项,“春耕为穑,秋收为稼”说法错误

38、,应是“春耕为稼,秋收为穑”。故选A项。【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中,他说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可知,他并不反对诛杀种谔。故选C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

39、,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降人,归降的人;疆场,边界;宁,安宁。第二句中,必,假如;寇,入侵;第,只管;亡,失去;善遇,好好地对待。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

40、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进士,担任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在陕西任宣抚使,朝廷征召赵禼掌机宜文字。种谔擅自收容绥州数万来降者,朝廷认为他惹是生非,商议杀种谔,将土地和归降的人还给夏国,以解怨仇免去战事。赵禼上疏说:“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如果改变此做法并将民众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

41、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边疆大臣虽然擅自接纳了他们,但其实毫无益处,只因以前夏国俘虏了我们的苏立、景询等人。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律,边界就安宁了。如果夏国扣留而不遣送,那么我们留下横山的归附民众,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调郭逵为鄜延帅,赵禼为郭逵起草公文给执政大臣,建议保存绥州,来扩充军队的实力,先规划大理河川,建设堡寨,划出可以耕种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归降的人。若舍弃绥州不做好防守,就没办法安抚刚刚归附的民众。他又引种世衡招募蕃部兵马屯守青涧城的旧例。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使数万名降人存活,成为东路屏障。夏国多次想来通好,却经常用虚

42、张声势的做法扰动边境人心。皇上诏问对付夏国的策略,赵禼审时度势,提出了破敌之策进献。派遣偏将曲珍、吕真率领兵士千人分巡东西路。夏国刚以四万大军欲从小路攻取绥州,途中与曲珍部队相遇,惊慌失措,仓促应战,吕真接着率兵赶到,夏国大败而逃。交趾叛乱,赵禼被征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率领九名大将前往征讨。赵禼认为郭逵熟悉边境事务,愿意担任郭逵的副职,于是朝廷任命郭逵为宣抚使,赵禼任他的副职。郭逵到任后,总是与赵禼意见不同,赵禼坚持和郭逵争论不能取得同意。赵禼分遣兵将砍伐树木做成进攻的器具,设埋伏攻打敌军,斩杀敌人数千,俘获了敌军首领,于是敌军全都投降。元祐初年,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境。赵禼知道西夏即将入侵

43、,发公文给西路将领刘安说:“西夏入侵边塞,你就直接率轻装精兵突袭夏国境内重地。”后来夏国果然来侵犯边境,刘安等突袭了洪州,俘虏斩首很多,夏国于是前来进贡。不久夏国用重兵压境,诸将领急忙请求增兵防备。赵禼因此派遣使者责问夏国,夏国便退兵了。梁乙埋始终不悔改。赵禼派间谍以善意问梁乙埋:“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对待您。”赠送给梁乙埋战袍、锦彩,从此梁乙埋不再侵扰边境。赵禼使用离间计,夏国人怀疑梁乙埋,杀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为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去世时六十五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江边晚望刘秉

44、忠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指画中。注: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画,通“划”,筹划。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B. 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准备和谋划之中。C. 三、四两句描写天光、山形,由山面如人各不相同暗喻了英雄人物功业的不同。D. 后四句,把千古公认的英雄与现实的豪杰两相对照

45、,表达了对忽必烈的赞美之情。15. 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14. C 15. 首句用“白”“青”“红”等描写颜色的词,抓住景物特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灿烂多姿;第二句用一个动词“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老树、沧波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境界苍茫雄壮。【解析】【14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暗喻了英雄人物功业的不同”赏析有错,三、四

46、两句描写的是水天相接、山峰如人般的山水之美。故选C项。【1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首联写景的精妙之处。首联“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沙白江青落照红”一句中,运用丰富的色彩词“白”“青”“红”,细腻地描写出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灿烂多姿。“沧波老树动秋风”中“动”字,具有表现力,写出了老树、沧波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有雄浑苍茫之感。【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

47、)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的两句慨叹是:_,_。(2)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和范仲淹渔家傲中“_”。(3)“_,_”,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写出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答案】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 长河落日圆 (4). 长烟落日孤城闭 (5). 风急天高猿啸哀 (6). 渚清沙白鸟飞回【解

48、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惑、圆、啸、渚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通过亲子绘本阅读图文并茂的互动方式营造温暖亲切的阅读氛围,使孩子能在阅读分享中得到爱与快乐。这种透过图画与文字两种媒介、借助父母孩子双方互动来说故事的阅读方式,对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彼此阅读所得以及认知互动有着

49、积极而有效的意义。然而,亲子绘本阅读的有效阅读尚依赖于父母的评价与讲述。从父母的角度讲,面对 的儿童绘本,首先需要有辨别地为孩子选取适合的绘本。在众多儿童绘本当中,难免会有一些滥竽充数,这就需要父母把这些绘本挡在孩子阅读的视野之外。同时,父母在给孩子选取绘本过程中,还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所以,一方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的阅读喜好而 ,进而影响到孩子自我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身,但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接受情况;另一方面,更不能一味地以父母的判断为标准,还需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孩子具体情况而选取不同内容的绘本。父母在给孩子选取绘本时,需要摆正心态、着眼于绘本内容所呈现出的价值,既不

50、要矢之偏颇,更无须 。即使是经典儿童畅销书,其面世后也并非一路坦途,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更广大读者中间所引起的积极反响。对同一绘本的阅读理解越多样,在某种程度上就越显示出这一绘本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及其理解的多种可能性。因此,人们不要 ,一看到绘本有些许瑕疵,就视其为洪水猛兽而直接拒绝,甚或还要上纲上线,这都是不足取的。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孩子的成长固然最终来自于自己的认知和体悟, ,万不可忽视这方面的价值。(2018年7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亲子绘本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互动方式营造温暖亲切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孩子能在阅读分享中得到爱与快

51、乐B. 亲子绘本阅读的图文并茂的互动方式营造了温暖亲切的阅读氛围,在阅读分享中使孩子能得到爱与快乐C. 亲子绘本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互动方式营造温暖亲切的阅读氛围,使孩子能在阅读分享中得到爱与快乐D. 通过图文并茂的亲子绘本阅读互动方式营造温暖亲切的阅读氛围,孩子能在阅读分享中得到爱与快乐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但父母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孩子对绘本阅读的讲解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B. 但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父母对绘本阅读的讲解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C. 但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父母对绘本阅读的讲解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D. 但父母对绘本阅读

52、的讲解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同样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琳琅满目 进退失据 吹毛求疵 因小失大B. 金碧辉煌 无所适从 求全责备 因小失大C. 琳琅满目 无所适从 吹毛求疵 因噎废食D. 金碧辉煌 进退失据 求全责备 因噎废食【答案】17. C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文本原名的毛病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A项,词语赘余,应删去“能”字;B项语序不当,D项,语意不明,有

53、歧义,“图文并茂”修改的是“亲子绘本”还是“互动方式”没有讲清楚。故选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主要考核填写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A项,不合事理,同上文意思相反;B项,“仍然”一词同上文不相应;C项,“同样是”一词在上文没交代。故选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琳琅满目”意思是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

54、丽,光彩夺目。句中是“儿童绘本”,用“琳琅满目”。“进退失据”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无所适从”意思是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句中是“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的阅读喜好”,因此用“无所适从”。“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求全责备”意思是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句子中是“给孩子选取绘本时”,用“吹毛求疵”。“因小失大”意思是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句中“一看到绘本有些许瑕疵,就视其为洪水猛兽而直接拒绝,甚或还要上纲上线”,用“因噎废食”。故选C项。【点睛】语

55、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20.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尊敬的各位业主: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谨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

56、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要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就能不辜负你们的信任。XX物业公司2018年11月29日【答案】“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改为“小区突发停电事故”“仅”“谨”“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业主”(书面语体)“敬谢不敏”“深表歉意遗憾”(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不再发生”“再次发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

57、“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这封致歉信,可发现:“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事件是指一件事情,可以是发生过的,也可以是没有发生过的,可以指好事或坏事。事故应该是指已经发生过的,而且是坏事情才会说成事故。这里是致歉信,应该是发生过的。一般是“由于,”或者“导致”,此处两个句式杂糅,删去“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语序不当,综合起来,应该为“小区突发停电事故”。“仅”,意思是仅仅,题干已经指出是致歉信,不能表示物业道歉的态度,可改为“谨”(谨:恭敬地)。“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为口语,此文是致歉信,要用书面语,可改为“业主”(

58、书面语体)。“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可改为“深表歉意遗憾”。“不再发生”,前面已经有“杜绝”,此处再进行否定,为双重否定,属于否定不当,可改为“再次发生”。21.在下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我的庄园里有一片面积很大的田地,因为太远而被废弃,长满了杂草,原本打算锄草后再种上庄稼,但我突发奇想:既然这块地本来就不想生产庄稼,_?我不强迫它,看它到底想长成什么。就这样,过了几年,_,十年后,灌木长成了一片葳蕤的树林。再后来,树林里有了鸟兽和各种奇异的植物,成了我写作之余休息、狩猎的好去处。我时常想,_

59、,而不是顺其自然地让其生长,那我今天还能收获一片葳蕤的树林吗?【答案】 (1). 那我为何要强迫它呢(注意:人称用字和后面的“?”) (2). 那块荒废的土地上长满了灌木(注意:上下文的提示) (3). 如果当初我强迫这块地长庄稼(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注意后文“不强迫它”,第空注意后面的“灌木长成了一片葳蕤的树林”,第空注意前文“原本打算锄草后再种上庄稼”。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8年10月18日,苏州太湖马拉松,中国选手何引丽在冲刺阶段两次受到运营方安

60、排的志愿者“递国旗”干扰,以5秒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的事件引发关注。视频显示在何引丽接国旗后,国旗从手中滑落。事后有个同样是马拉松运动员的博主指责她“成绩比国旗更重要?”何引丽回应称,当时“胳膊僵了,摆臂的时候甩出去了,很抱歉”。事后苏马运营方接受某报采访时对此表示了歉意,这事情才告一段落。运营方安排了这一插曲,为的是用国旗激发选手和观众的爱国情怀,彰显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网友认为,让运动员拿着国旗冲刺就表明他们爱国,这做法未免太形式主义了;有网友认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也是爱国的表现;有人认为,运营方无视比赛规则,让志愿者进场递国旗,干扰了比赛,此举不可取;也有人认为何引丽不需要道歉。上述材料

61、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 800 字。【答案】爱国之心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便沉淀出了爱国文化。岁月让爱国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每当忆起这番话,内心便是止不住的热血沸腾。心中也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了一代领袖对我们后辈的期望。我们正属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阶段,为何不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为了

62、祖国,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吧!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爱国主义”毫无疑问成为了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准,爱国、一个多么神圣而又庄严的“举动”,事实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视爱国为第一任精神支柱,诚然,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是与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唇亡齿寒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乃广为传扬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吴三桂引兵入清,则遭万世之唾骂。遵循客观规律,人们自是尊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痛恨奴颜婢膝的卖国之辈。如果让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相信你不会傻到去做个遗臭万年的“害虫”吧!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

63、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64、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苏州太湖马拉松中,运动员因运营方让人递国旗,而导致与冠军失之交臂。对此网友看法各异。有否定让运动员拿着国旗冲刺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太形式主义了,爱国有千万种,不必在运动员要冲刺时递国旗,这会给运动员造成影响;有认为取得好成绩也是爱国的表现,爱国应不拘形式,真心,真诚爱国即可,任何时侯,任何地方都可以爱国;有认为运营方无视比赛规则,干扰了比赛这种做法不可取的,因为,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也有认为运动员无需因国旗掉地而道歉,因为她没做

65、错什么。考生写作时,可抓住其中任何一个自己认可的角度立意构思作文。参考立意是:激发爱国情怀,需要守规则;爱国要出于自愿;爱国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真爱,深爱;爱国的方式多样,争取更好的成绩是其中之一;道德绑架不一定能激发爱国情怀等。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

66、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67、。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

68、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素材:一、名言

69、警句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则。(顾炎武)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于人和国民来说,最伟大最神圣的东西是自己的祖国。(哈里斯)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普希金)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是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二、典型事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公元胶121年,他又两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敌区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象片他为国建勋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