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宿松县程集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历史 6 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48 分)1、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激发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2、“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述的农具是()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3、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
2、量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北方经济已经超过南方 4、15-17 世纪的世界,东方的中国商业繁荣,
3、兴起了像晋商,徽商这样的地域性商人群体;而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前者经商获利后便开始大量购买土地修建房屋,进而形成了今天在太原周边大量的山西大院;而后者纷纷购买奢侈品,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二者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国际地位 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 B.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 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 D.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 6、“在英属巴巴多斯(加勒比
4、海岛屿),1640 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 1685 年,黑人巳达 4.6 万人,而白人才 2 万人。同样,在法属安塔提克(美洲岛屿),到 1700 年时有 4.4万黑人和 1.8 万白人。”中此可知,欧洲的殖民扩张()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传播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 C.引起了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 D.导致了不同种族人口的流动 7、欧洲家庭史记载,在 19 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业革命
5、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8、1913 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 12 小时 8 分钟。当引进 T 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 2 小时 35 分。后来继续扩大 T 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 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9、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
6、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C.城市化的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0、根据“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B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放松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11、我国近代著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金龙”香烟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
7、爱国精神 A.B.C.D.12、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大批敌伪工矿企业,据 1946 年 7 月经济部报告,全国共接收敌伪工厂 241 家,其中接收后又发还和标卖的约仅占 10%。这些现象表明()A政府与资产阶级矛盾的缓和 B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3、1956 年,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这思想()A.适应了一五计划的制定 B.放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C.契合了中共八大的精神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14、19
8、53 年 10 月,中央规定“所有(粮食)收购量和供应量,都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此外,还对生猪、鸡蛋、糖料、桑丝、蚕茧、黄红麻、烤烟等 132 种产品实行派购。这些规定(或政策)的实行()A.模仿了苏联新经济政策 B.适应了工业建设的需要 C.加快了农村经济的恢复 D.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 15、1992 年 5 月 21 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那一天成为中国股票的真正诞生日,仅三天时间股市价格上涨 570%。这一现象出现的推动力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6、2019 年 3 月 15 日通过的中华
9、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此过程反映出中国()A.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B.为加入 WTO 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做准备 C.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D.通过完善法律文件保障和推动对外开放 17、20 世纪初,交际舞进入清朝宫廷。民国初年,举办交际舞会成为北洋政府礼待外宾的方式,也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髦娱乐。20 世纪 20 年代,交际舞业“迅速极盛”。这表明()A.政府主导社会文化的潮流风向 B.中西合璧充斥各社会生活领域 C.西方文明影响的扩展
10、 D.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18、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已经消除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19、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材料旨在说明()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B.科技革命促进生产方式变革
11、 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20、1930 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 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1931 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 50,这些举措()A.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 B.结束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时代 C.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D.降低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 21、美国新政期间,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时规定每小时 40 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 40 小时的最高工时,还禁止雇用 16 岁以下的童工。这些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A.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
12、盾 C.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 D.提供直接救济,稳护社会秩序 22、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下降到 1.3%,物价上涨了 1 倍。1981 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23、苏联从 1932 年至 1957 年在农业中实行义务交售制和拖拉机站实物报酬制。义务交售的农产品价格只及农产品成本的 12%22%,粮食只及 174%,牛奶只及 229%。苏联实行这种农业政策旨在()A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 B刺激农业生产发展 C调整工农业生产
13、比重 D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24、“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主要是因为()A.没有关注农业 B.后期的改革引起苏联瓦解 C.忽视发展工业 D.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二、非选择题(52 分)25、餐饮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同时期不同文明餐饮的特征能体现人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同餐共饮,构筑起群体认同的纽带,一家人围坐在炉灶边的日常用餐,提升了亲密而持久的社会联系,巩固了家庭生活的基础。同样,正式的宴会有益于将一种家庭
14、亲密性因素传输到政治关系之中,巩固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界定族裔认同。论语描述了孔子对用餐的苛求:“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把精心准备的一餐饭与有道之邦联系了起来。即便在大部分问题上与儒家思想相背的严苛的法家,也赞同农业的髙产对于国家的安康重要性。中国的医生将逍家的阴阳观念应用于食物,建议病人通过平衡“热性”食物和“寒性”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材料二:食物在现代早期的传播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增长,19 世纪的工业化则彻底改变了食物的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铁路和汽船跨越大陆和海洋将水果、蔬菜和肉类运到市场上,改
15、变了世界各地的食物供应网络。与此同时,工业技术不断地将烹饪从家里的厨房转移到遥远的工厂。随着食物由铁路和汽船从世界各地运来,“健康卫生”的含义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肉的新鲜程度不再取决于牲口被宰杀的日期有多近,而是取决于它的包装和冷藏。在 19 世纪之前,只有精英阶层才可以每天享用白面包和肉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兴起,这两种食物和许多其他食物终于成为西方社会的日常主食。摘编自世界历史上的食物(1)结合材料一,分析餐饮在我国古代社会起到的社会作用。(8 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食物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17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1929 年,在大危机时
16、英国政府撤销了救济机构,实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自己举办的自助机构,是由工人自愿建立,为其成员提供保险津贴的一种组织。1945 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 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后来,保守党也将社会福利当做“竞选礼物”取悦民心。1970-197 1 年度统计,在英国的财政支出中住宅、环境服务、科技、保健,个人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共占 59.93%。-摘编自高德步王班编著世界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
17、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周学熙熙,华北地区早期工业化的奠基者。1894 年,周学熙考中举人,次年甲午战败,列强侵华加剧,许多实业家纷纷设厂救国。受此影响,周学熙毅然做出弃举业投实业的决定,1897 年他开始涉足实业。1898 年,周学熙以天津为基地,开始创办北洋实业。庚子战乱(即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开平煤矿被美人霸占,周学熙提出“以滦制开”策略,成立滦州煤矿有限公司,注明“招股权为华商,概不搭入洋股”。后因美商与政府官僚勾结,滦州煤矿内部瓦解,与美商斗争败。1906 年,办启新洋灰公司,为站住脚跟,周学熙时刻关注西方水泥制造工艺的改进
18、和新设备的发明,不惜重金引进。辛亥革命后,周学熙两度居北政府的财政总长。摘编自段明艳实业巨头到北洋财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学熙弃举业投实业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周学熙的实践活动。(9 分)6 月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解析】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代筒车,筒车是灌溉的工具,故 D 项正确。耧车是西汉赵过发明的播种工具,与材料的灌溉工具不符,排除 A。翻车是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与材料强调筒车不符,排除 B。曲辕犁是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
19、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来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材料不符,排除 C。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可知集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A 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的结论,B 排除。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C 选项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就已经完成,D 排除。4、【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晋商和徽商用经商挣来的钱购买土地,西葡用殖民扩张的钱来购买奢侈品和贵族头衔,导致国内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阻碍了国内工业的发展,C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在明清时期并未对外扩张,A 选项排除。材料与国内阶级矛盾无关,B 选
20、项排除。西葡的对外扩张导致黄金大量流入本国,但是并未转化为商业资本,最终导致本国走向衰落,D 选项排除。5、【答案】B【解析】本题强调“企业家”和他们的“资本”在欧洲“海外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正确答案是 B 项;材料没有否定航海家的作用,A 项错误;材料分析的企业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方法手段,并不是要提高资本家的政治地位,C 项错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时候还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D 项不符合史实。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殖民扩张的时代特征和影响,以及“早期”殖民扩张的背景等史实。6、【答案】D【解析】材料“在英属巴巴多斯(加勒比海岛屿),1640 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 1685年,黑
21、人已达 4.6 万人,而白人才 2 万人。”体现的是欧洲殖民扩张推动人口流动,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A 选项排除。材料与传播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无关,B 选项排除。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7、【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9 世纪的西欧工厂纷纷建立,故 B 项的表述错误;C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走出家外谋生”不符,故排除;D 项发生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故排除;自 18 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开展以来,工厂纷纷建立,急需
22、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故家庭成员“各自走出家外谋生”“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本题应选 A 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垄断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它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业垄断”信息,排除;C 项,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的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D 项,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说
23、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关,故项正确;题干中资料是经济科技方面的内容,排除政治方面的 A 项;“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城市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无关,排除 C、D 两项。10、【答案】B 11、【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反映出近代民族企业提倡国货、实业救国精神,这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故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欺骗国人,材料显然无法说明争尝异味的普遍心理,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 C 项,ABD 错误。12、【答案】D 【解析】从材料看,抗战胜利后,国民 政府接收了大批敌伪工矿企业,而“接收后又发还和标卖的约仅占 10%”
24、,意味着绝大部分工矿企业变为官营企业或落入官僚资本手中,由政府直接控制,故 D 项正确;官僚资本的膨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项错误;“节制资本”是为了防止垄断组织发展影响民生和政治,而官僚资本的膨胀与“节制资本”的思想不符合,故 B 项错误;C 项中“开始”的说法错误。13、【答案】C【解析】“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符合中共八大反保守和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说明它契合了中共八大的精神,故选 C。一五计划期间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而材料主要是针对农业方面,因此无法得出 A 项结论,排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直到改革
25、开放前未曾改变,排除B;材料强调要将“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这说明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的问题,故要对其有所限制,排除 D。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学生需结合中共八大的会议精神来理解材料的内涵,除此之外,“1956 年”这一时间信息也是诱导解题方向的重要线索。1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措施的实行缓解了当时的粮食危机,有利于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适应了工业建设的需要,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与材料中统购统销
26、的特征不符;C 选项错误,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D 选项错误,统购统销政策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符合市场规律,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5、【答案】D【解析】从材料“1992 年 5 月 21 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说明在这之前的股市价格没有放开,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1992 年春,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故答案为 D。材料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 A。上海浦东开发是 1990 年,排除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 21 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C 错误。16、【答案】D【解
27、析】由材料可知,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进一步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故选 D。中国在 2001 年加入世贸,即已标志着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排除 A;中国加入 WTO,是在2001 年,准备一说不符合史实,排除 B;中国在 21 世纪初即已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排除 C。17、【答案】C 18、【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反映了骑自行车成为时髦男女对时尚的一种追求,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故选 C;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均
28、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ABD。1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的电脑、手机、互联网都是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它们为人类情感沟通提供了便利,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故 C 项正确。A 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不是对生产方式的影响,B 项排除;D 项,材料反映了科技发展丰富了人们生活,而非对人们形成制约,排除。20、【答案】A 21、【答案】B【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对工人权利的保障,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主要是为了化解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本题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要求学
29、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 选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 选项排除。23、【答案】A 24、【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他将改革的
30、重点放在农业方面而不顾地理环境,造成改革的失败,说明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精神,故 D 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关注农业,故 A 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苏联的瓦解,不是赫鲁晓夫改革,B 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有发展工业内容,故 C 错误。二、非选择题 25、【答案】(1)建立了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政治和谐,维系统治;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注意饮食有利于养生。(4 点 8 分)(2)变化:食物的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发生了改变;世界各地的食物供应网络发生了变化;新技术运用于肉类保鲜;白面包、肉和许多其他食物终于成为西方社会的日常主食。(3 点 9 分)原因:工业化的影响;铁路和汽
31、船等交通运输的改进;新技术的运用;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兴起对食品的要求。(4 点 8 分)26、(12 分)【答案】示例:观点(2 分):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论述:1929 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相关立法进行完善。“福利制度”逐渐与政治结合。到 1970-1971 年,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占英国财政支出的 59.93%,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10 分)其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总体难度偏高。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可知英国的福利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然后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27、【答案】(1)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出 3 点 6 分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实践活动:弃文从商(或弃举业投实业);创办北洋实业;与洋人争利;成立滦州煤矿有限公司;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关注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担任财政总长。(4 点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