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下列有可能最早品尝到熟食的古人类是( )A. 圣人 B. 元谋人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2.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3.史记正义记载:“周封
2、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下表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几组人名,据此推知古代中国人( )姓名古籍姓名古籍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A.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B.宗法观念浓厚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D.忠君意识强烈5.西周初年,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青铜器大量出现,而作为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青铜器实用价值大 B.
3、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C.礼崩乐坏局面形成 D.青铜器冶炼技术提高6.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贵族权益有较强冲击的是( )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 B.军功爵制、郡县制C.兼爱、仁政 D.无为而治、严刑峻法7.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A君主专制 B实行仁政 C以德治国 D国家统一8.里耶竹简记载了古属楚地的迁陵,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县且以秦的衡器“铁权”厘定,同时用秦制确立了当地的横制。这反映了当时( )A.武力征服
4、与制度统一并行 B.南方楚地经济制度较落后C.秦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 D.争霸战争促进了经济交往 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C. 修筑长城 D.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0.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盐铁官营C.轻徭薄赋 D.算缗告缗11.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
5、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12.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主要意在( )A.神化君主统治 B.祭祀天地神祇C.炫耀文治武功 D.报答天地之恩1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
6、平均分配C. 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D. 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4.东晋建立之初,王氏家族的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兵坐镇长江中游,时人称之“王与马,共天下”。这一局面的出现表明( )A.朋党之争加剧政治腐败 B.东晋皇权受到严重威胁C.门阀士族政治影响力大 D.豪强地主势力开始崛起15.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 )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
7、16.对比图1、图2所示历史变化,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图1唐末藩镇割据形势图(902年) 图2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910年)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 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 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17.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画的与唐代武土的面貌完全一致;将千福寺壁画里的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蕴含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B.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风格C.代表唐朝绘画至高成就 D.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18.下列语句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8、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苏湖熟,天下足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1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0.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
9、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1.唐代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此种变化主要缘于( )A.节度使权力膨胀 B.宋朝崇文抑武政策C.科举制以文取士 D.宰相权力日趋弱化22.宋代从根本上改变重视家族门第观念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文轻武的风气 D.藩镇割据的消除23.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 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是金灭南宋的重
10、要保障 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24.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属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25.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机构( )A.宣政院 B.中书省C.理藩院 D.枢密院26.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27
11、.岳飞满江红词中:“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是指( )A. 匈奴族统治者 B.契丹族统治者C. 党项族统治者 D.女真族统治者2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佚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 B.重建了人的价值和信仰C.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D.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29.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体现在()黄帝内经的编定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授时历的编定A. B. C. D. 30.朱熹在北宋诸儒的基础上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下列属于朱熹的观点的
12、是( )A. 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B. 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 “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第卷本卷包括第31题、32题、33题、34题四个小题,共40分。31.(10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13、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材料四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 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这四则材料分别论述了何种制度?均产生了何种积极影响?(6分)(2)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演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演变趋势的认识?(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
14、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白居易集卷2重赋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
15、)之息。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历史意义?并阅读材料三指出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宋、明时期,新儒学派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并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据统计,中唐时期,
16、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材料三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学经书中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灏、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反对佛
17、教的理由与目的。(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分)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二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
18、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6分)(2) 依据材料二,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4分)(1)概括:外来人口众多(客商及文化使者等);外来服饰成为时尚;手工业生产吸收外来技术和风格;充满异域风情等 背景:帝国统一疆域辽阔;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放的社会风气等。 (2)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
19、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 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等。 (3)参考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唐朝末年官吏腐败,沉迷于吃喝玩乐,而百姓穷困潦倒的历史状况。 文学作品真实记载了历史事实,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途径。但要分清文学作品中哪些属于艺术性夸张,哪些属于史实。(两个政治大题,思想、文化各一个大题)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DCBD ACBCA BDCCB AADCB DCAD二、非选择题25.(1)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实行考核任期制,且任期逐渐缩短;增设监察官员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由中央官(或
20、朝官)兼任地方官;官员任职采取回避制度。(每点2分,共10分,答出五点即可)(2)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以服务于现实需要;政治制度要适时调整,但其基本精神不变;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都根据形势需要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不断调整,但无论如何调整,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趋势不变。(每点2分,共6分)26.(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每点2分,共10分)(2)影响:提高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打破了特权垄断,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尚学和古代教育的发展;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等。(每点2分,共10分,答出五点即可)27.(1)特点:民族实体不断扩大;民族政策因俗而治;以汉族为主体,民族交融程度不断加强;多元一体一直是中国传统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积极作用: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实质:从经济角度讲,民族交融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即农业化;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交融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即汉化;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交融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即封建化。(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