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经历五千年历史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国家。就法文化而言,同样源远流长、代有兴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又积累了治国理政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教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以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尚书五子之歌根据夏王失德失民亡国的教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周灭商后,有戒于纣王失民亡国的教训,强调国应以民为本,“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其后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而总结“君为民而立”。西汉贾谊总结秦亡教训时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后世总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为国策的支撑点。中国古代有关土地、水利、赋税的立法,都是着眼于保民生的;自汉朝起,法律对老、幼、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恤刑;唐律疏议以来的历代法典,都规定了对70岁以上,15岁以下,废疾笃疾和孕妇等社会弱势群体不得刑讯,并可减免刑罚。这些规定蕴含着鲜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国家的仁政。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贤从悠久而丰富
3、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思想家都主张以德化民。但是,道德缺乏国家强制力,只能化而不能禁止,需要得到法律的配合和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以德治国的作用。就法律而言,其职能在于禁暴惩奸止恶,但法律如果失去了道德的主宰,不仅丧失应有的权威性和正义性,而且难免流于滥罚酷刑的歧途。既重视发挥法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才能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严治官、宽养民是中华传统法文化所强调的施政手段。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论,此理论适应了国君的需要,因而演绎为严治官、宽养民的政治逻辑。严治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严上官之责,以警
4、下吏。唐代宗时宰相杨纶“清慎自饬,立法于身”,使得权倾当朝的汾阳王郭子仪“且为之悚惕,孰敢不服哉”。其二,行考课之法,建监察制度。唐代有四善二十七最的考课之法,宋代有监司互察法,明有八法考吏,清代有六法考吏。考课的结果是优异者擢升、平庸者黜革、违法者治罪。除此之外,还推行了严密的御史监察制度。其三,重任免考选,选贤任能。汉代实行孝廉方正的选官之法。隋唐建立科举考试制度,使选官制度化法律化。除去一般的科考之外,还有所谓的特科、恩科等配套制度,御史出巡也负责考察推荐贤能之士。与严治官相对应的是宽养民。宽养民主要表现为:国家给人民以必要的生产生存手段土地;宽减居民的赋税负担和力役之征;对于老幼妇残等
5、社会弱势群体犯法的情况,按律宽减;此外,还注意施行各种保民、利民、富民、惠民政策,以夯实政权基础。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法文化底蕴之深厚、特色之鲜明、影响之深远,以及治国理政经验教训之丰富,都显示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及其对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激活传统法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之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法文化支持。(摘编自张晋藩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材料二:从历史借鉴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采用的德礼与刑罚共同为用的社会控制模式已延续二千年而未变,究其根源在于:它具有明确统一的理论基础,即儒家学说;具
6、有持续一贯的政策保证,具体表现在“德主刑辅”“明刑弼教”上,并保持了一贯性、稳定性;得到了法律多方面的确认和保证,如各种礼仪规范、人伦道德、文化素养、社会风尚等等,或纳入法条,或借法推动,或限于一定的范围,或被用于整个社会;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密切配合,如为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孝悌力田的人做官而设立察举、征辟制度,为督励官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而建立一整套考课和休致制度,为发扬正常的社会风气而形成惩治诬陷的制度。正是由于道德教化、政策保证、法制建设三者联结交叉,密切配合,因此,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著名盛世。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所维护的秩序,其本质是“尊卑有序”的
7、等级秩序。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许多观念依然积淀在广大国民中而继续发挥着或优或劣的影响。所以建构现代的社会秩序,不能不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理论进行历史反思,以寻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摘编自蒋传光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秩序理念)1. 下列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汲取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借鉴其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 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历代法典因此以利民、富民、惠民为国策支撑点,蕴含鲜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仁政特点。C. 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撑,德法共治,才能使法律和
8、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D. 我国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的出现,与统治者积极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密切相关。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法文化不容忽视,因为它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经受漫长历史的考验,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B. 民本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法文化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传统法律的许多层面有很多具体体现。C. “严治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宽养民”可夯实政权基础,两者结合利于封建统治。D. 中国传统的德法共治的社会控制模式相对稳定,根源就在它具有明确统一的理论基础,即儒家学说。3. 根据材料内容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一所涉“中国传统法文化”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 重礼轻法、礼法合一的传统法律习惯研究B. 宽仁慎刑、重惜民命的立法指导思想研究C. 重和轻讼、无讼是求的用法价值取向研究D. 省刑寡罚、法宽刑缓的约法慎刑学说研究4. 对建构现代社会秩序而言,中国古代社会德礼与刑罚共同为用的社会控制模式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4分)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徙(节选) 汪曾祺先生名鹏,字北溟,三十后,以字行。家世业儒,少孤。尝受业于邑中名士谈甓渔,为谈先生之高足。恰好沈
10、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正在四处写信,托人找事,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长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他只提出一个条件:所有教员,由他决定。教育局长沉吟了一会,说:“可以。”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自然要考虑各种关系,也明知局长的口袋里装了几个人,想往初中里塞,不得不适当照顾,但是几门主要课程的教员绝对不能迁就。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许多人都感到意外。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沈石君认为很有道理。高先生要求“随班走”。教一班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
11、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
12、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穿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他非常重视作文。他说学国文的最终的目的,是把文章写通。学生作文他先眉批一道,指出好处和不好处,发下去由学生自己改一遍,或同学间互相改;交上来,他再改一遍,加总批,再发给学生
13、,让学生自己誊一遍,留起来;要学生随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章。他说,作文要如使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不能像驴转磨,走了三年,只在磨道里转。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片段,许多学生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泽远矣!教室里响起了高唱校歌的声音。校歌由高北溟先
14、生作词。玻璃一样脆亮的童声高唱着。瓦片和树叶都在唱。高先生的家也搬了。搬到老屋对面的一条巷子里。高先生用历年的积蓄,买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结实。天井里花木扶疏,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有删改)文本二:我的初中(节选) 汪曾祺初一、初二国文是高北溟先生教的。他的教学法大体如我在小说徙中所写的那样。有些细节是虚构的,如小说中写高先生编过一本字形音义辨,实际上他没有编过这样一本书,他只是让学生每周抄写一篇字辨上的字。但他编过一些字形的歌诀,如:“戌横、戍点、戊中空。”他讲书前都要朗读一遍。有时从高先生朗读的顿挫中学生就能体会到文义。“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永
15、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他讲书,话不多,简明扼要。如讲训俭示康:“厅事前仅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对写小说有好处。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如果记录厅事的尺寸,即无意义。高先生教书很严,学生背不出来,是要打手心的。我的堂弟汪曾炜挨过多次打。因为他小时极其顽皮,不用功。曾炜后来发愤读书,现在是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了。我的同班同学刘子平后来在高邮中学教书,和高先生是同事了,曾问过高先生:“你从前为什么对我们那么严?”高先生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想想,真也不必。”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运用比喻手法
16、,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作注水入瓶,又将作文比作使船,取譬自然贴切,生动形象。B. 高先生能自选教材,选文有标准,重视课外阅读,这些都体现出他的国文功底和对国文教育的独特见解。C. 受其熏陶、教育的学生大多会写文章,能欣赏文学,为人正直仁爱,这些都表现了高先生的育人之功。D. 高先生的庭院台阶上有苔藓,帘外生碧草,可见门可罗雀,人迹稀少,说明他性情孤傲,很少与人来往。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苛政猛于虎”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的经历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B. 项羽本纪选自汉书,其中“鸿门宴”选段记叙了项羽和刘邦在鸿门举行
17、的一次宴会,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C. 项脊轩志是宋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言志,情思深沉,“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D.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过很多讽喻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是古文运动的纲领。8. 文本一中说:“玻璃一样脆亮的童声高唱着。瓦片和树叶都在唱。”请对这两句话加以简要赏析。(4分)9. 请结合文本二,概括汪曾祺在文本一中虚构细节的作用以及从高北溟教学中得到的小说创作的启发。(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18、。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录天下耸动安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效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要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
19、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俄以检校刑部尚书为朔方行营宣慰使,未行,留知省事,更封鲁郡公。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刚而
20、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如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皆真卿始招起之,后皆有功。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节选自新旧唐书颜真卿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录/天下耸动B.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录/天下耸动C.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录/天下耸动D.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录/天下耸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21、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进士,科举考试用语,即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 朝觐,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C.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两次拱手,表示尊敬之意。也可在书信中用于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D. 文忠,是古代朝廷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经纬天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在清代仅次于“文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B. 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
22、无论是平民百姓郑延祚,还是王府亲信管崇嗣,他发现不符合礼法的行为,都奏本弹劾,产生实效。C. 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反贼李希烈亲自当面以死威逼,颜真卿仍气节不屈,宁愿赴火受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D. 颜真卿笃实纯厚,为国选材。他始终坚持公正的言辞、正直的道义;最初引进起用的李正己、田神功等人,后来都于国有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4分)(2)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4分)14. 李希烈派人相问时,颜真卿“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的回答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23、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人送朱樱 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注野人:平民百姓。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B. “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
24、愁。C. “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D.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写“今日”,第三联写“当年”, 第四联写“今日”。16. 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运用了比兴手法来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随着岁月流逝而老去,这两句是“_,_”。(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_,_ ”两句概括了自己在听了琵琶女弹奏琵琶和自叙身世之后的万千感慨。(3)蜀道难中,表现面对危山高耸,行人只好无可奈何地抚胸叹息
25、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篱织成一道花墙,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浅紫与宝蓝;( )。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刹时便枯萎了。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联想,牵牛花又叫“朝颜”,
26、因为它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门,天尾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的早上。朝颜上还挂着昨夜露珠的晶莹哩!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B花藤婉转、优雅、修长,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C也有着婉转、优雅、修长的花藤,姿态极动人D姿态极动人,花藤婉转、优雅、修长。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
27、来。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严冬之下,有人热衷“低温养生”,尝试冬泳、洗冷水澡等。专家表示,所谓的“低温养生”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下低温对人体的调节。如果通过冷水澡、冬泳、穿得少来人为地降低体温,有时不仅无法达到长寿的目的, 。特别是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或患心脑血管疾病、怕冷体质的人,一味地追求低温,易导致感冒、冻伤等不适症状。某些低温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 ,低温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能最大限度保存食物中的养分,低温烹饪应以细火烹煮为佳,注意适当低温烹调。睡个“低温觉”也有利于养生。人的体温晚间
28、9点至11点开始下降,凌晨1点至3点降到低谷。夜间休息的时间正好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因此,每天应该按时休息, 。21. 在上文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35年,离现在并不遥远。展望2035,你准备怎样融入时代的大潮,谱
29、写辉煌的诗篇?校学生会准备举行“展望2035”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 A B.范围扩大,“历代法典”错,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这些规定”仅指前文所列举的法令规章;C.张冠李戴,“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撑”错,应是“道德是法律的主宰,法律是道德的配合和支撑”;D.“与统治者积极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密切相关”错,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为我国历史上的盛世与“道德教化、政策保证、法制建设三者联结交叉,密切配合”有关。2. D D.“根
30、源就在它具有明确统一的理论基础,即儒家学说”,表述有误。“中国传统的德法共治的社会控制模式相对稳定”还有政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保障。3. C A.“重礼轻法、礼法合一”与“德法共治”有关,材料一第三段就有讲到“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贤从悠久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B.“重惜民命”与“以民为本”有关。材料一第二段“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后世总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为国策的支撑点”就有讲到民本思想;D.“省刑寡罚、法宽刑缓”与“宽养民”有关。材料一第四段“严治官、宽养民是中华传统法文化所强调的施政手段”涉及“宽养民”政策。4. 确立明确统一的德法共治的理论基础;实现持续
31、一贯的政策保证;给予法律的多方面确认和保证;建设相应的制度予以密切配合。 5. 首先以中国法文化的传承为背景,指出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必要性;接着从以民为本、德法共治、严治官宽养民等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借鉴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6. D D.“说明他性情孤傲,很少与人来往”分析有误。选文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间接表现高先生的情趣高雅、襟怀淡泊。7. A B.“选自汉书”不对,应为“选自史记”。C.“宋代”不对,应为“明代”。D. “浪漫主义” 不对,应为“现
32、实主义”“古文运动”不对,应为“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映时事,二是为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纲领,文中的“新乐府”已对选项的错误作了暗示。“古文运动”是唐中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韩愈、柳宗元为其代表。8. 这两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先以“玻璃一样脆响”比喻童声,形象地写出了童声的清脆、响亮;后将“瓦片”“树叶”拟人化,突出了童声高唱的感染力。作者通过对童声、瓦片和树叶的描写,刻画了学生齐声歌唱校歌的动人情景,间接表达了对高北溟先生精心培育人才的崇敬之情。 9. 虚构细节作用:丰富了小说情节,使
33、内容更为具体、充实。使高北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启发:汪曾祺从高北溟讲授训俭示康中得到小说创作的启发,即小说中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不能堆砌抽象概念。10. A “真卿劾奏之”的“之”,指郑延祚,作“劾奏”的宾语,故在“之”后断开,排除B、C;“二十九年”作“卒”的补语,所以“卒”后不能断开,排除D。11. C C.“两次拱手”错误,“再拜”是“先后拜两次”的意思。12. C C.“反贼李希烈亲自当面以死威逼”错误,是李希烈派遣将领辛景臻、安华到他家,以死相逼,并不是李希烈亲自去的,后来又派阉奴去害颜真卿。13. (1)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他们的首级
34、全都不是这样。”(2)是否采纳由你决定,提议的人有什么过错?再说朝廷的礼仪怎经得起你一再破坏呢!【13题详解】(1)关键词:绐,欺骗;素,一向;是,这样。(2)关键词:用,采纳;舍,不采纳;岂,怎么;堪,经得起。14. 言外之意是:李希烈的行为属于悖逆,不合礼法,应该改恶从善,归顺朝廷,自己坚决不附逆。参考译文:颜真卿,字清臣,琅邪郡临沂县人。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又担任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去世二十九年,仍停柩在寺庙院内,颜真卿奏本弹劾他,郑氏兄
35、弟三十年未被录用,全国轰动。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杀了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段子光送三人的首级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他们的首级全都不是这样的。”于是腰斩段子光,秘密藏起三人的首级。过了几天,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并祭奠,设灵位哭祭了他们,十七郡同一天主动归顺,共同推举颜真卿为主帅,有军队二十多万。当时朝廷纷乱无暇他顾,而颜真卿约束管理一如往日。广平王统率二十万军队前去平定长安,辞别那天,在宫门前不敢乘马,急步走出宫外设置的木栅樘桓后方才骑上。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上奏弹劾他。皇帝(将他的)奏章还回,安慰并答复(他
36、)说:“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敢有失。管崇嗣年老又跛足,你姑且宽容他。”百官态度都恭谨严肃。皇帝从陕州返回,颜真卿请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宰相元载认为迂腐,颜真御发怒道:“是否采纳由你决定,提议的人有什么过错?再说朝廷的礼仪怎经得起你一再破坏呢!”不久以检校刑部尚书身份任朔方行营宣慰使,尚未赴任,留下主持省事,改封鲁郡公。李希烈僭越称皇帝,派人询问仪式,(颜真卿)回答说:“我已经老了,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罢了!”(李希烈)派将领辛景臻、安华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派阉奴
37、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阉奴说:“应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失礼,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阉奴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只是反贼罢了,为何称诏书!”(阉奴)于是勒死了他,(颜真卿)享年七十六岁。儿子颜頵、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为他)停止上朝五天,追赠司徒,谥号为文忠。颜真卿在朝中端庄严肃,刚正而有礼仪,不是公正的言辞正直的道义,不生于心。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只称鲁公。至于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人,都是颜真卿最初引进起用的,后来都立了功。他擅长正楷、草书,笔力遒劲温婉,世间当做珍品流传。15. B B. “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38、错误,此处表现的诗人情感不是哀愁,而是对如此娇嫩的樱桃的珍爱。16. “金盘玉箸无消息”承颈联对当年皇帝赐樱桃的回忆,表达此时远离朝廷的伤感与思念,表现诗人对皇朝的忠心。“尝新”呼应首联今日村民赠樱桃一事,表达诗人尝樱的喜悦和对村民的感激之情。“任转蓬”表达此刻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之情,暗含忧时伤乱之感。17.(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18A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用分号隔开,证明前后是并列关系的句子,那么结构、句式就要选择基本一致的,从上文“有着,有”的句式可知,括号内句子也要用此句式,排除BD;从“有
39、着极美丽的颜色”可知,与之对应的句子是“有着极动人的姿态”,排除C。19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牵牛花的藤蔓”,喻体是“丝线”。A借代,“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此处用来代指六宫中的女性。B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C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与文中句子修辞一致。D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
40、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20将“的早上”去掉;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21. 反而损害健康比如饮食方面保证充足睡眠(评分参考:每句2 分,要求衔接恰当;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语意不符合要求不给分。)22. (1)低温养生不能人为降温(2)不要过多高温烹饪(3)不要熬夜(评分参考2 点计 3分,答出 3 点计 5 分)23.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分析材料。所给材料是党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作出这样的战略安排是符合中国国情
41、的,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拥护。接着引出 “展望2035,你准备怎样融入时代的大潮,谱写辉煌的诗篇”,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躬逢盛世,风云际会,自然倍感振奋,渴望勇立潮头,为实现伟大目标发挥自身价值、奉献青春与力量。分析任务。这是一篇主题征文,因此要紧扣主题展开写作,谈自己对下一阶段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的期盼与设想,谈自己在时代潮流中的人生规划。文体适合写议论文,应言之有物,勿泛泛而谈;宜真情实感,忌大话套话。总之,应以理服人,同时力争做到以情动人。【立意】勇立潮头,不负青春。“大我”“小我”,完美统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练就过硬本领,奉献国家社会。与伟大祖国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