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884.50KB ,
资源ID:12058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58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选择性必修 第14单元 第37课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选择性必修 第14单元 第37课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37课法律与教化本课主要讲述中国和世界法治与教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史主要叙述了德治与法治相关的儒家与法家之争,中国古代德治和法治逐渐走向融合,并以家规、乡约的形式深刻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在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历程,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史主要叙述了西方法律的源头罗马法及在近代发展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基本内容。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3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

2、作用。4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1)背景:夏商时期,君王及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起源:西周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3)发展: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们寻找治国新思想。2法治(1)早期国家已有法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2)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开启。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兴起的背景(1)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经济产生并发展。(2)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宗法、分封、礼乐制度逐渐瓦解。(3)思

3、想:礼崩乐坏,礼制社会秩序逐渐崩溃。诸侯国君寻找治国新思想。百家争鸣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历史影响(1)经济:维护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2)政治成文法运动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标志着旧的奴隶制法律时代的终结和封建制法律时代的来临。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为历代封建王朝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诸侯国政权。(3)思想:巩固了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地位,是中华文明的结晶。3德治与法治之争(1)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2)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商鞅在秦国

4、颁行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儒家仁政与德治的思想不合时宜,在当时备受冷落。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需要,受到重用。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的法治(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2)表现: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3唐朝礼法结合,提倡礼治(1)唐高宗撰成永徽律疏,即唐

5、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2)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社会层面,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观念及其弊端(1)法家思想中的法治观念“以法为本”,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公布法律,重典治国的成文法传统。“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平等精神。(2)儒家思想中的法治观念以人为本,主张“天下归仁”。以宗法为纲,重视人情的因素。维护传统制度,强调因事设刑。(3)道家思想中的法治观念:崇尚无为而治,否定有为的人定法。(4)法治观念的弊端专制主义笼罩,缺乏“妥协”的精神。宗法制度压抑个人独立,缺乏权利意识。政

6、治缺乏民治思想。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如天圣令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2.教化(1)宋朝理学形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深入到族规、家训之中,如朱熹的家礼和小学。(2)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如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3)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4)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并引用大清律例,使乡约具有约束

7、力,并与法律合流。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1)深受宗法群体观念的影响,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刑并用。(2)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专制色彩浓厚。(3)传统法律制度有着浓重的等级观念,“刑不上大夫”,在天理、国法、人情关系上协调统一。(4)法律体系中,国家制定法居主导,而调整家族关系的家族法也是重要组成部分。(5)在“天下本位”“义务本位”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只规定义务而忽略权利。(6)重伦常关系,孝亲亲伦。(7)重社会和谐,调解息争。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进程内容渊源罗马法(1)内容: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等(2)地位: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

8、“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发展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普通法系(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民法系(“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或“民法系”罗马法的历史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

9、从形式上看,罗马法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许多领域。(4)从作用上看,罗马法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1)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地位突出。代表国家主要是英

10、、美、加、澳、印。(2)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体系较为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司法的分工,法官作用不突出。代表国家主要是法、德、意、日。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1基本特征(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2局限性(1)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等。三、宗教伦理与教化1中世纪: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的控制,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

11、日常行为。2宗教改革后(1)新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一些新的主张。如反对教皇权威,自己阅读圣经;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2)局限性新教仍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宗教冲突。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1)表现: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2)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

1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3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2)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宪法的特点和地位4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1)中共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和2004年,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3)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中共十八大以来,

13、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进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5)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6)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

14、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20世纪9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3.21世纪新时代: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图解史实】法律与教化法律与教化的具体表现(1)法律与教

15、化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是社会治理的两大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这一点在东西方没有区别,区别是谁占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更加重视以德治国,法律呈现出儒家化的趋势,儒家伦理道德成为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内容,很多属于社会伦理道德范畴的家规、乡约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中国传统更加重视德治教化。(3)西方法律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法律具有绝对的强制性,与起着引导和教育作用的社会道德截然分开,法律在社会上起着主导作用。西方的社会教化主要是由基督教会承担的。(4)中华人民共和

16、国成立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法治精神,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点一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的法制考向1|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可继承的思想资源。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法律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机遇中国法律思想的基本范畴,诸如德刑关系、民本、礼治、德治、人治、法治等,都在这一时期确立起来。经过争鸣和辩驳,各学派相互借鉴与吸收。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唐

17、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遂成为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摘编自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转型解读:找关键获信息法律思想中融合社会多种学派的思想,呈现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人伦入法的特点法律思想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法家思想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特色法律思想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不断完善,唐朝时最终定型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提示:特点:源远流长,渐臻完善,唐朝时最终定型;援礼入法(或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人伦入法(或伦理纲常法律化)

18、,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特色;重刑法轻民法,强调以法禁民,漠视人权保障。考向2| 罗马法材料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解读:定时空由“十二铜表法”和“罗马公民”确定是共和国时期;由“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确定是罗马帝国时期找关键公民范围扩大得结论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问题:根据材料

19、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变化: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或由适用罗马公民到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原因:对外扩张,疆域扩展;民族矛盾和经济矛盾增多。一、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比较项古代中国法制古代罗马法法律观念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 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 法律地位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 法律结构民刑不分,以刑为主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 法律内容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学家地位完全以官方为主导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 历史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 越南等

20、东亚、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中华法系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罗马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罗马法时代,是奴隶制社会,不会存在人人平等。但是对于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地位,主张平等原则,该原则发展成后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法人制度:罗马法没有法人名词,但是设立了法人制度,对法人分为社团和财团,并对法人的权利义务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3一夫一妻制度:与现在内涵不一样,但是至少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名词,成为后人战斗的武器。4物权法定制度:罗马法强调物权的范围和种类都由法律规定,所有权为自然权,为核心权利。后来该原则发展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5继承制度:实

21、行遗嘱至上原则;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考点二中外近现代法律考向1| 近代西方的法律材料解读:找关键获信息人权宣言强调政治权利;人们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受到保护拿破仑法典强调民事权利;人们享有平等的权利;保护私有财产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两部法律文件内容的异同。提示:异:前者强调的是政治权利;后者强调的是民事权利。同:都有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考向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材料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

22、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郭庆珠新中国60年法治建设历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提示:主要成就: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

23、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改革开放新时期,依法治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西方法律制度发展演变趋势1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和系统化)的过程。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繁荣了大陆法系。3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和法官地位上存在明显不同。4近代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5其他:西方中世纪法律分为世俗法和教会法,罗马法和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的基础,法律适用范围从少数男性公民扩大到全体公民,以及法律性质的变化;等等。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体系特征1内容(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

24、明、和谐。(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体系特征(1)主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2)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3)包容性。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4)超越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25、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体系的差异所在。(5)开放性。开放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马克思主义伴随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提供了源泉和动力。【真题展示】(2020天津高考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命题人揭秘】找准题眼:提取核心信息“乡村基本实行自治”

26、“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隐含信息:本题题干的信息隐含着官府对县以下乡村的管辖较松,主要是自我管理。明确答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项正确。【阅卷人点评】失分1不能准确辨别历史事件(现象等)的本质与表象。如把题干中的“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理解为法律健全,易错选C项。失分2不能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正确认识。乡村是中央统治下的地方区域,仍受政府的管控,故D项错误。1(2020江苏高考15)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

27、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A解析:根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故A项正确。B项中最高法院与各州无直接关系,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2(2019海南高考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君子懂得并能做到坚持道义,而小人恰恰相反,他们总是不择手段地捞取好处,将其作为从道德方面区分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标准。同时,孔子反对追求不义之财和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这表明孔子重视社会道德重建,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