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54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为150分,时量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人类在各自的栖息繁衍中,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它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历和民族记忆而探寻出的一套最适合于自身的价值体系。因此,才会有哲学家将一国之文明视为其民族精神的诠释,才会认为每一种文明蕴含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人类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

2、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文明的独特性与独立性,是现代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实际上形象准确地描述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第一,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异质性的;第二,各种人类文明都是平等的;第三,各种文明样态背后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达成某种共识的。对各种人类文明的尊重,实际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尊重。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文明体系和价值理念基于承认的认同。所以,真正的文化自信首先一定是要建立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之下的。其

3、次,从文明的存在本质来看,拒绝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特征,无疑从本质上否定了文明存在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再次,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一定是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双重特征的。前一个特征要求文明体系内部具有一种延续继承性的精神内核;后一个特征则要求其要在吸收、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自我反思的修正和革新能力。“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理念是中国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实践智慧。文明的异质性在现代社会里之所以是一个问题,从其本质上讲,关涉到的是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问题。对于现代性的主体和话语转向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人类社会开始向现代性转型之际,黑格尔就已经给出了哲学上的解答:他要求主体

4、一定要从抽象转向具体,在一种具体、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景下,从“我”朝向“我们”出发,最终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达成一种与现实的“和解”。的确,如果各个国家在对于文明的态度和立场上始终保持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那么这种交流的结果要么是一种“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要么是一种“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并非“不同不和”或“同而不和”,而是“和而不同”。受不同文明或风俗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现象,并不意味着不同文明之间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立和冲突的:“茶”和“咖啡”在文明表征上的不同,不等于“茶”和“咖啡”背后所代表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就一定是对立的。“君子周而不比,君

5、子和而不同”,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对话和交流,本来就是一种基于文明异质性而根本无法比较好坏优劣的“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基于一种文明的“相通”,达成某种一致的“和”之智慧。基于“求同存异”的对话态度,以尊重、平等的交流方式,谋求、构建“和而不同”的现代性人类文明特征,是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智慧。(摘编自张轶瑶“和而不同”与文化自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文明的异质性,所以各国依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造出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B.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下,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可以形成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C.

6、基于文明异质性的“和而不同”的对话理念,可促进不同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相互尊重、平等交流。D.国际文明交流一直存在的 “自说自话”现象,导致“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和“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两段论述文明的异质性以及文明异质性的意义,为下文论述中国对待文明的立场做了铺垫。B.文章第四段引用黑格尔的理论,为中国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理念提供了哲学依据。C.文章以茶与咖啡为例,说明不同文化现象所代表的不同文明在本质上未必是对立和冲突的。D.文章层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国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独有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智慧。3.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明的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和民族记忆而探索出的一套独特的文明体系。B.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之间并不矛盾,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与各种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的。C.文明异质性问题从本质上讲关涉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问题,因此国际交往中各国要有主体意识,把握住话语权。D.“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的观点符合“君子周而不比”和“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

8、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的丁歆经常使用网络用语。“我一般在跟网友聊天时,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状态时会使用,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语境,大家都在这种流行语境下,你会自然融入进去。但是在其他地方用网络用语,别人可能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在看直播或者发弹幕时会用网络用语,平时面对面交流一般不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梁杰认为,流行词是一种创造,“本来要说很长一段话的,用几个字就可以表达了。另外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某些流行词就代表一个特定的意思,这样说会更加明确。

9、”“使用流行语就是为了好玩,大家对于一些词语会心照不宣地笑一下。”丁歆觉得,网络语言会让语言异化,“我们会把一些传统词语进行解构,重新放到现在的聊天环境下,本质上来说是污染了汉语原本的语义的,但这可能也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调查显示,34.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59.1%的受访者偶尔使用,仅6.5% 的受访者完全不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认为,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感和心理。网络交际平台为交际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便于自由创造的语域。与传统的平面媒体上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内容可以突破常规,具有非正式性、随意性和简约性,

10、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词语表达方式。它们为现代汉语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多新的选择。一些创新因素已经突破自己的语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摘编自2019年03月21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无论是描述什么东西还是事件,我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福州市中学老师蔡筱佳说,“随着媒介的更新,有时我们不再需

11、要用文字去描述,比如看到美景,你会把它拍下来,这让人更不会去思考怎样创造新的表达方式。”“现在大家夸人,习惯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者用很多夸张的语气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的丁歆说,汉语中有丰富的词汇供人们表情达意,可现在很多都被简化,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摘编自2019年03月21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记者:年末的各类汉语盘点,网络流行语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您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现象?姚喜双:互联网的持续繁荣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提供了平台。一些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深入人们的网络生活,并已逐步发展至线下,成为日常用语

12、的一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自身的发展,也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现形式,如“给力”“蛮拼的”“点赞”等,都很接地气。当然,伴随着网络语言井喷式的增长,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屌丝”“绿茶婊” 等低俗的词,这不仅对网络语言自身,更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以辩证的态度,既充分认识其对丰富语言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规范、不健康的一面。对于其使用,同样是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应按照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趋利避害,加以正确引导。记者: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13、,那么网络语言的底线和边界在哪里?姚喜双: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应首先考虑网络语言不同层级的要求,网络语言是一个复杂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给力、点赞、接地气、正能量”等词,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其使用应得到支持,如“给力”已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二是“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童鞋”等词,表义晦涩,缺乏规范,不提倡在公共场合、大众媒体中使用;三是“逗比”“逼格”等,品位低俗粗鄙,会对汉语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应予禁用。总之,网络语言使用不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符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则,而且要健康向上,不低俗。(摘编自2017年01月06日光明日报)4.下列对网

14、络流行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流行语具有突破常规、随意简约的特点,在网络自然流行语境下,网民会主动融入语言自主创新潮流中。B.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语言使用潮流,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对使用网络流行语乐此不疲。C.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使用让人们的表达显得单一固化了,夸赞别人习惯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夸张的语气,遇到好笑的事情一句“哈哈哈”完事。D.网络流行语追求简便快捷,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部分网民有时不再需要用文字描述事物,喜欢用视频拍摄过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先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报道了网络流行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15、的普及情况,然后通过专家解读的方式对网络流行语普及的原因进行宏观分析。B.材料二先总体阐述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人们语言水平的影响,然后用受访者的代表性言论展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人们语言水平的影响。C.关于网络流行语对当代汉语发展的影响,材料一侧重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范围予以评估,材料三侧重阐明网络流行语如何增强汉语的表现功能。D.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弊端,材料二仅是从个人角度指出了长期使用存在的危害。材料三则先从个人角度后从社会角度指出其长期使用存在的危害。6.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媒体语言,它流行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

16、完成7-9题。与瓦共舞林延军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

17、”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

18、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

19、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

20、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

21、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 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冽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只是为了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含义。(6分)9.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

22、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大讷,字敬叔,元浦江人,县人周恭肃王元俨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

23、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赞曰:丈夫

24、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注)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B.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C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

25、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D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嘉:在本文中指永嘉郡,治所约在今浙江永嘉县。永嘉在古代也可指年号,如导致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就因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而称为“永嘉之乱”。B印绶:印和系印的丝带,官吏印章的统称。凡治事的命官皆颁有印绶,以示职权受命于天子,并代表级别和权力。历代有之,但具体制度或有不同。C祠: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或祖先而修建的供舍。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D赞: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

26、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评价。史书的纪传篇总是先记述后评论,赞就是文后的评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C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为他建立了祠堂。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27、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2)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连山指诗人所

28、往之地连州。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寥寥数笔即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B颔联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名惭”写出诗人对柳士师的敬意。C“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意境凄惋。D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1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29、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以“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在攻下江陵后以酒洒江、能文能武的豪壮形象。(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河为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的两句是“_,_”。 (3) 游褒禅山记中,“有志与力,_,_,亦不能至也”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_全球影响力的第11版(2019年推出)全球医学纲要。中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讲究“气”。这个“气”是个多义词,常特

30、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诊释药的特性,是为“四气”。中医还有“补脏气”之说。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气”则指生理功能,“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和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养命”“养性”,都突出了中药_人体的功效,这也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这种特性对治疗疾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这也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_,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这是治疗上的_。由

31、此可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具有 调养 反之 助纣为虐 B.拥有 调和 反之 助纣为虐C.具有 调和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D.拥有 调养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是多么重要。B.多么重要啊,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C.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D.何其重要呀,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19. 文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有一句有标点符号错误,有一句有语病,下列选项与之对应的是( 3分)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人工智能为何如此耗费算力

32、?具体而言,在经典的冯诺伊曼计算机架构中,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泾渭分明。运算时,需要将数据 ;运算后,会把结果写回存储单元。在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时代,AI运算中数据搬运更加频繁,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量远远大于之前常见的应用。当运算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由于访问存储器的速度无法跟上运算部件消耗数据的速度,因此再增加运算部件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就形成了所谓的冯诺伊曼“瓶颈”或“内存墙”问题。这就如同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却因为输油管狭小而无法产生应有的动力。2020年伊始,阿里达摩院发布的2020十大科技趋势报告显示,在人工智能方面,计算存储一体化,类似于人脑,将数据 ,能显著减少数据搬运,极大提高计

33、算并行度和能效。然而,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二个句子,使它们都可以替换原句。(6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1898年,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先生认为国民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国人不重视体育,于是,他大声疾呼:“强我种族,体育为先。”材料二:2019年8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公布实施,其中“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交往”五个关键词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悠悠百年,时光荏苒,“体育强国”终于由先贤的呐

34、喊变为纲领性文件,体育强国终将梦想成真,但实现梦想的征程任重道远。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任务。 某杂志社准备组织一次以“体育强国建设”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来投稿。 有人认为,国家强盛有科技就行,体育无足轻重,请你写一篇文章批驳这种观点。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 A强加因果,原文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具体表现。B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要求“文明体系内部具有一种延续继承性的精神内核”,并要“在吸收、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基础上”,“

35、保持种自我反思的修正和革新能力”。D“国际文明交流一直存在的自说自话”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如果各个国家在对于文明的态度和立场上始终保持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那么这种交流的结果要么是一种“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要么是一种“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2.答案D解析文化自信并不源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的智慧,“中华民族所独有” 于原文无据。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3.答案C解析“因此国际交往中各国要有主体意识,把握住话语权”错,第四段要表达的是各国在交往中要达成“和解”。(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 B (

36、于文无依据。调查显示,34.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59.1%的受访者偶尔使用,仅6.5%的受访者完全不用)5. B (A.理解偏颇。材料- -仅报道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不能理解为“报道了网络流行.的普及情况”,另,专家是对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进行解读。C.概括片面。材料一也谈到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表达功能的影响,“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材料三也谈到网络流行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已逐步发展至线下,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D.理解偏颇。材料二是指出“对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能力的影响,材料三是指出网络流行语对网络语言自身尤

37、其对社会语言产生不良影响。)6. (6分)(1)从使用现状来看:使用人数多,参与范围广,年轻人喜欢网络交往方式;(2)从网络平台来看: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不断更新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提供了平台和宽松自由的语域环境; (3)从流行语本身看:流行语表达简洁明确,有独特的词语表达方式,有自身的流行语境;(4)从发展前景看:层次较高的流行语有的被吸收进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7. A (解析:B 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C 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

38、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D也有烘托父亲的形象等)8.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共6分,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9.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

39、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共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10A (句意为:州城靠近大江,江水暴涨,堤岸很容易崩塌。赵大讷成行的排列巨大的木头,先用萁芒止住浪势,这样之后覆上实土,用石头砌垒上,一共几千尺的堤岸得以不被毁坏。故选B。)11C (也有生祠。本文就是生祠)12D (D项,“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说法有误。结合原文内容可知赵大讷“起家译曹掾”,再联系赞语“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可知,他并未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

40、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成就美名。)13(1)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2)赵大讷性情刚正,不畏惧大官,多次主管政务繁重的州县,均有能干的声誉,捕捉盗贼的小官吏不敢出乡,【解析】 (1)采分点:抱案,抱持案牍、案卷;诣,前往、去到;中,中伤;中以他罪,状语后置句,调整为“以他罪中”;句意1分。(2)采分点: 惮:畏惧 典:主管 剧:繁忙 卒胥:捕捉盗贼的小官吏 句意1分参考译文:赵大讷,字敬叔,是元朝浦江人,县人周恭肃王赵元俨的第十世孙。以译曹掾的职位被征召出来,后调任泉州录事。强盗四起,宁都泉州的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男子呼召

41、众人响应他们,于是谋划前来攻城。大赵讷制作栅栏用来抵御盗贼冲击,盗贼因此撤离。后调任兴化录事,又转任龙溪府尹。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里,运来石头修建孔子庙。所属庭县中有很多生活在山中的少数民族,官府稍有侵犯,他们就起来作乱抢劫、掠夺,管理起来极为麻烦。派出的大将出兵驻守,几年情况也不能缓解,赵大讷管理驾御得法,这些人顺服听从和一般百姓一样安分守己。县里有一世家大族依仗权势杀了人,郡守收受了他的钱财为他开脱罪名。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

42、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不久调任永嘉,永嘉按人口征收盐税,百姓因此痛苦不堪,赵大讷建议让当地富商把盐转卖到瑞安。奸猾的官吏伪造官府文书,诬陷百姓非法贩卖,百姓因此自杀的有三人。官府派人到赵大讷处责问他,赵大讷被调到临汀。州城靠近大江,江水暴涨,堤岸很容易崩塌。赵大讷成行的排列巨大的木头,先用萁芒止住浪势,这样之后覆上实土,用石头砌垒上,一共几千尺的堤岸得以不被毁坏。赵大讷被授予温、台等处的海运千户,遭遇母丧,改任永新州知州,州里百姓一向豪放强横,势气超出守吏之上,听闻赵大讷到来都惧怕而服从不敢发出声气。乡饮酒礼很久就废除了,赵大讷讲解并重新推行,宾主各就其位,互相敬酒有礼节,拱手跪拜有气度,

43、观看的人都赞叹悦服。在官两年,因年老请求退休辞官回乡,当时正值正八年夏季六月。赵大讷性情刚正,不畏惧大官,多次主管政务繁重的州县,均有能干的声誉,捕捉盗贼的小官吏不敢出乡,巨恶元豪也都互相转告远逃,多次平反冤案,百姓为他立祠奉祀。有时因为办事去外乡,父老乡亲带着子弟聚集观望并说:“这就是赵侯啊!”他就这样受人爱戴敬慕。赵大讷同一时期,有个叫金徳润字君泽的,也是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先后连任,官至嘉兴推官,也因政事被人们称赞果敢刚毅有作为,可谈论的人认为比不上赵大讷。评论说:大丈夫凭借功名显露自己,难道一定要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吗?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有成就的,世上怎会没有?但最终不值得称其为大丈夫

44、,一定是这样。从平民发奋,而高明杰出,不同凡响,小到有的作州牧,大到有的官居上位,使恩惠存在于人心,声名流传于后世,这样以后才无愧于这名字,真好啊!14D(本题D项“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说法有误,反衬应改为正衬,是以哀景写哀情。) 15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2分,答出虚写或者想象都给满分)不同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2分);刘诗尾联有景有情,借想象之景抒情,寄离别相思之情于山水景物中。(2分)(答出以景结情或者双关都给分)。【解析】本诗尾联写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诗人设想别后

45、,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这里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十分有力。雨铃霖的结句写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也是虚写,直抒胸臆,想象别后无尽的羁旅之愁。16(1)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3)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7 A 18,C 19.D解析:17.

46、A“具有”,有(多用于抽象事物); “拥有”,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产等),多用于具体事物。从语境“影响力”看,此处用来形容抽象事物,选择“具有”。调和:1. 形谐调和畅。 2. 动调解使和好。 3. 动无原则地妥协让步“调养”,调节饮食起居,必要时服用药物,使身体恢复健康。从语境“中药人体的功效”来看,此处应选择“调养”。“若非如此”,如果不是这样;“ 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从语境寒病用热性药、热病用寒性药与“如果以热益热”可知这两句内容相反,应选用“反之”。“刮骨疗毒”,比喻为了根除宿弊,不惧风险,不惜代价;“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从语境“以热益热,以寒

47、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来看,这里指如果药性与病性一样的话就会加重病情,故选“助纣为虐”。18.要补写的语句位于语段结尾,由“由此可见”可知,要补写的语句是对上文的总结。从语段内容来看,该语段主要谈的是中药运用“四气”来治疗疾病,要补写的语句总结的应是“四气”对治病的重要性,陈述对象是“治病”。结合四个选项,A、D两项的陈述对象是“四气”,应排除。B项与C项句式不同,B项是倒装句、感叹句,强调“多么重要啊”;C项是陈述句。语段是说明性文字,且该句是结论句,应用普通陈述句。19. D 独立引用,句号在引号外。第句中“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滥用介词“被”,应删去。20 从存储单元读取到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融合为一体计算存储一体化的研究无法一蹴而就。(答对1句给1分,答对2句给3分,答对3句给5分)21例:这就如同一座生产力旺盛的工厂,却因为熟练工不足而无法生产更多的物品。又好比一所教学设施完备的学校,却因为师资不足而无法培养更多的学生。(比喻修辞2分,因果关系1分,意思对即可)。22.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