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安市第十二班级高一(7)班备课人授课时间2016.321课 题高一语文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能正确理解文意过程与方法朗读与解读并重,引导学生读出、并体会言外之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关注现实社会 教学重点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仁政”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孟子治国思想的现代意义。教学程序设计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一、 导入同学们,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什么“得
2、道多助”“失道寡助”沿用至今,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可什么是仁政呢,今天我们就借助这节课来了解下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课文分析1、梁惠王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王?他产生了怎样的疑惑? 明:尽心、用心;民不加多,何也;2、在孟子眼中的梁惠王是一个怎样的王?孟子对这种做法持何种态度?孟子得出什么结论?明“移民移粟,非我罪岁;批判; 霸道虐政(伪王道)3、孟子用什么方式得出这一结论的?孟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 明:“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或重的区别) “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
3、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由此引出必须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4、如果你是梁惠王,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文中体现这些主张的措施有哪些? 明:措施 效果 结果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农】 养生丧死无憾数罟不入 鱼鳖不可胜食【渔】 王道之始斧斤以时 林木不可胜用【林】五亩树之以桑 衣帛(五十)【纺】 不王者,鸡豚无失其时 食肉(七十)【牧】 未之有也百亩勿夺其时 无饥(黎民)【农】 王道之成谨申之以孝悌 不负戴(颁白者)【教】三、探讨仁政思想1、解读孟子的措施(体会孟子的王道思想)明确:首先,第三段主要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这是物质生产。它解决了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能够保证百姓活下去,即保证了老百姓的生
4、存权。其次,“五亩之宅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实际上要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要活得好。能够让百姓也要享受到富贵人所能享受到的“帛”和“肉”,这实际上平等。第三,“谨庠序之教,审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在物质基础上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活得有品位。2、探讨:孟子的“王道”思想是什么? “王道之始”的标志是“养生丧死无憾”。让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都有了归属感。“王道之成”的标志是“七十者衣帛食肉”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他们生活质量提高。3、探讨:孟子的“王道”与“仁政”王道 仁政养生丧死无憾 安居乐业 (解决温饱) 衣帛食肉 “有恒产才有恒心”(要有固定产业) 孝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人伦教育(孝悌乃仁之本)4、古代的“仁政”是什么?四、拓展延伸“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提示:分田到户 取消农业税,给予种粮补贴 九年义务教育 医保、社保的普遍覆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切入话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进行信息筛选整合引导探究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升学生对课本的认识,对“仁政”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关心国事,明白通过学习,才能有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