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运用图表,说出自然环境中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地理实践力)3.了解碳减排的概念和核心,理解促进碳减排的主要手段。(综合思维)4.结合资料,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人地协调观)一、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碳循环和温室效应是两个彼此联系的自然过程。1碳循环全球碳循环是碳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形式进行转换和迁移的过程。(1)碳库
2、概念: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地球上共有四个碳库,分别为岩石圈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大气碳库。(2)作用: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稳定。(3)意义:碳循环是维持地球表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循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温室效应(1)概念: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通过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类似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2)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水汽等。二、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碳排放主要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时也指二氧化碳的排放。1全球变暖的原因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持续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表面温度升高。2对环境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冰川融化,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持续缩减,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引起海水发生热膨胀,海水体积增加,造成海平面上升。(2)气候变化异常气候变暖引发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如植被带向高纬移动;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减少,降水量较小的地区干旱加剧,引起土地荒漠化。气候变暖,降水变异加剧,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强度加大
4、,气象灾害频发。(3)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温度升高使中、高纬度地区的作物生长季延长、冻害减少,农业种植面积扩大,作物布局与熟制发生变化。在热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温度升高将加大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造成土壤水分缺失,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也会减少。中纬度地区“谷物带”由于气温升高、水分亏缺,粮食生产能力降低。气候异常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扩大,危害加重,还可能伴随可种植作物多样性减少。(4)影响人类健康极端天气增多容易导致人类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气候变暖还将扩大可携带病菌生物的生存范围,从而使流行病传播范围扩大,增加人类和其他生物
5、的患病风险。轻巧记忆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或全球变暖的原因: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被破坏;地表水域减少。特别提醒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因此人类要加强对气候的保护,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三、碳减排与国际合作1碳减排(1)概念:碳减排主要是通过人类活动,防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2)核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3)低碳发展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4)促进碳减排的主要手段第一,理念更新、保护现有碳库。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尽快形成
6、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第二,政策指引。我国陆续出台了替代能源及低碳经济相关扶植政策,如建立碳市场。第三,技术支持。采用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取固碳措施增加碳库的储量。第四,国际合作。碳减排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必须采取全球性行动。2碳减排国际合作(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面对全球变暖的威胁,联合国于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了京都议定书,这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了实质性减排的阶段。(2)巴黎协定时间: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巴黎协定。重要性:第一,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
7、参与碳减排的基本格局。第二,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主题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第三,巴黎协定标志着国际气候谈判将从宏观的机制谈判向具体的低碳行动和政策谈判转移。第四,巴黎协定标志着多元治理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亮点,城市和企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的表现突出。意义:从长远来看,碳减排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这是建立国际合作的基础。国际合作通过公约及法律框架约束合作国家积极兑现碳减排的承诺,是碳减排行动的必然途径。1水汽是温室气体。()2全球变暖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3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近年来,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
8、、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据此,回答45题。4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环境污染D酸雨危害严重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提示:1.水汽能吸收长波的红外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因此水汽是温室气体。2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3因为全球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
9、。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变暖的一种表现。4A5.A第4题,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第5题,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有效控制海平面上升。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材料一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阿德利亚企鹅数量锐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
10、到了目前的9 000对左右。材料二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来持续下降了约1.3米。材料三2020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岛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问题1(地理实践力)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提示:全球变暖问题。问题2(综合思维)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呢?提示:原因: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大量地毁坏植被;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危害: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异常;影响农业生产;
11、影响人类健康。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1)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人类大量地毁坏植被;(3)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影响表现海平面上升地球温度升高直接造成极地冰川和山岳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此外,温度升高的海水发生热膨胀,使海洋体积增加,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异常温室效应加剧会加快海洋和地表水的蒸发速度,使世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匀。一方面,世界上缺水地区的降水量和地表径流将进一步减少,旱灾加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水资源丰沛的地区降水量进一步增大,洪涝灾害加剧。此外,全球变暖还会使局部地区发生急剧的
12、天气变化,导致异常高温或低温、强风暴等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温度升高使中、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冻害减少,农业种植面积扩大,作物布局与熟制发生变化;在热带半干旱地区,若降水量不变,温度升高将加大土壤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水分缺失,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中纬度地区因气温升高、水分亏缺,粮食生产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异常将加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病虫害发生范围扩大,危害加重,可能伴随可种植作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极端天气增多容易导致人类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气候变暖还将扩大可携带病菌生物的生存范围,从而使流行病传播范围扩大,增加人类和其他生物的
13、患病风险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威胁国家安全全球变暖可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多方面影响,且影响巨大,给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减灾防灾等带来严峻的挑战,进而威胁国家安全读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1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C一直上升D一直下降2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1B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B正确。第2题,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
14、减少,高耗能工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以上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选D。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材料一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材料二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将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等议题展开谈判,大会预计
15、将持续至13日。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的谈判,其中,重点是关于巴黎协定第六条有关市场机制问题的谈判。材料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同时要增加4 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问题1(综合思维)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的
16、原因是什么?提示: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问题2(人地协调观)材料二反映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应遵循什么原则?提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3(地理实践力)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提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增强各国的环保意识,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并能促进各国进行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归纳提升_碳减排与国际合作 碳减排概念碳减排主要是通过人类活动,防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核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低碳发展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降低二氧化碳
17、排放,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主要手段第一,理念更新、保护现有碳库;第二,政策指引;第三,技术支持;第四,国际合作碳减排国际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面对全球变暖的威胁,联合国于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这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了实质性减排的阶段。人类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一个国际法律框架,用来限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干扰碳减排国际合作巴黎协定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标志着碳减排国际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参与
18、碳减排的基本格局;第二,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主题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第三,巴黎协定标志着国际气候谈判将从宏观的机制谈判向具体的低碳行动和政策谈判转移;第四,巴黎协定标志着多元治理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亮点,城市和企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的表现突出意义从长远来看,碳减排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这是建立国际合作的基础。国际合作通过公约及法律框架约束合作国家积极兑现碳减排的承诺,是碳减排行动的必然途径2020年12月,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风电、太阳能
19、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以上。据此完成34题。3我国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产业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A钢铁工业 B机电工业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4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地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目标的有()加大对汽车市场的培育,提高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站最多的国家国家加大对太阳能利用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地区使用秸秆发电、制沼气加快对东部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勘探,提高石油的自给率加快对风力资源的调查,提高风能的开发率ABCD3A4.D第3题,选项中四类工业相比,钢铁工业对煤炭的消耗量最大,煤炭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
20、氧化碳,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钢铁工业受到影响最大,A正确。第4题,核电、太阳能、沼气、风能不属于化石燃料,应提高它们的比重,D正确;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我国目前大部分汽车使用的都是石油,因此加大汽车市场培育和提高石油自给率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综合思维:透过树木年轮分析气候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我们一旦能够确定树木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读下图,完成12题。1若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
21、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明显下降B甲图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C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2关于树木年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表现得更加宽窄均匀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窄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树木会形成更宽的年轮1C2.D第1题,图中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1860年之前的密集,表明该地区气温下降明显;观察甲、乙两图可知,
22、两图中树木生长年代约重合45年;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60年(1840年至1900年)的气候变化;乙图中树木在1900年前后年轮结束,说明其停止生长(可能被砍伐)。第2题,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水分状况的影响;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树木年轮宽度比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树木年轮宽度变化大;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降水较多,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宽。素养立意本题组通过树木年轮能够记录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了解当地气候情况,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年轮的疏密成都变化反映了气候的变化情况。不
23、同的气候,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年轮的宽窄也不同。题组1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第25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A BCDD人类工业生产和汽车使用的过程中需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应图中的环节,故D正确。下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题。2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AABB CCDDC图中A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D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由于二氧化碳增加,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
24、暖关键的环节是大气逆辐射,C正确。题组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此完成第3题。3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主要归结于()A城市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D地质天文原因B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主要归结于温室效应。故选B。4(生活中的地理)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影响B旱涝灾害减少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A注意题目中“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物种灭绝与粮食生产关系不大,全球
25、变暖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全球变暖会使旱涝灾害加剧。题组3碳减排与国际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56题。5下列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的国家是()A俄罗斯B美国 C中国D马尔代夫6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限制的义务,说明()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
26、责任是相同的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5D6.D第5题,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其在四个国家中受危害程度最大。第6题,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提振全球气候治理雄心的中国担当为纪念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联合国及有关国家于2020年12月12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气候雄心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提出新倡议,宣布新举措,作出新承诺,以大国担当为更具雄心的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疫情触发对
27、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更受关注,亟需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共同行动。习近平主席在本次峰会讲话中向国际社会发出三点倡议: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讲话声声入耳,字字铿锵,彰显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共谋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智慧。面对气候变化,人类命运与共。作为巴黎协定达成的重要贡献者和积极践行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决心,更有雄心。今年9月,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本次峰会上,中国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
28、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新承诺的分量,源自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念之坚。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习近平主席在峰会讲话中专门提到,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承诺的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新举措的底气,源自
29、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实。中国既往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都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一件件、一步步成为现实。为“擦亮”蓝天,保卫碧水,中国近年来着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空气和水质优化,推进碳市场建设和增加森林碳汇。中国提前两年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来自中国,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5%新倡议的远见,源自中国共建美丽地球的意愿之诚。从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到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从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到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从大声疾呼维护多边主义
30、,到力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在努力谋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不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实现全球气候治理雄心需要各方持续而坚韧的努力。一诺千金,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探索疫后绿色复苏动力,共同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来源于新华网,作者葛晨、乔继红,有删改)教材P73思考1组成碳循环的各子循环系统的运转:人和动物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将氧气释放回大气中。当岩石、土壤、植物和动物残体等物质分解时,碳会以二氧化碳
31、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也在大气和海洋之间交换。海洋生物残体在海洋沉积并通过地质作用形成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陆地植物残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化石燃料煤炭。化石燃料燃烧又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2各子循环系统之间的碳循环是通过人和动植物、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教材P73阅读碳汇:森林、草原、庄稼等绿色植物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海洋中藻类植物也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碳源:自然界中的碳源主要包括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另外生物遗体分解也会放出二氧化碳。教材P74思考(上)碳循环不平衡会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教材P74思考(下)人类大量使用化石
32、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教材P75活动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沿海风暴作用加剧,海洋侵蚀加强。教材P77思考衣:穿着适宜的应季服装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食:购买本地、季节性食品,减少食物加工过程。住:居住面积不必求大。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用:装节能灯,使用时尚的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教材P78活动1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资源。2有效实现碳减排。教材P79思考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因此,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碳减排,解决气候危机,亟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教材P79活动1住:居住面积不必求大
33、。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用:装节能灯、使用时尚的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2主要措施:看电子报纸,使用电子邮件等,减少纸张的使用;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加强保护森林的宣传。教材P81思考发挥市场机制在碳排放空间配置领域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碳排放约束,促进能源清洁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教材P8182作业题1海平面上升,淹没我国部分沿海低洼地区;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加重;影响农业生产;流行疾病快速传播,影响人类健康等。2(1)热量条件变好,作物生长期延长,冻害频率降低,积雪期缩短,湿润条件变差,干旱频率增大,蒸发量增加,农业地带将大幅度地向北和高处推移。(2)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
34、基地。在目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的高低受热量条件影响较大,随着气候变暖,东北三省热量条件变好,粮食产量增加。随着气候变暖,作物复种地带向北推移,作物品种熟型分布区也会向北推移。随着气候变暖,干旱频率增大,又影响着粮食生产。要在气候变暖的进程中,开展动态区划研究,以适应气候变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全民气候意识,防止气候恶化,保护生态环境;趋利避害,减轻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开发“空中水库”,积极开展人工增雨的研究。3(1)地球大气碳库减少,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增加。(2)过去近20年间,我国新增加了1.295亿公顷植被面积。植树造林增加了0.544亿公顷。增加了碳汇。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如减轻了水土流失、荒漠化,改善了空气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