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梁:中国红枣之乡 枣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枣树就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五果”。几千年来,枣树一直长盛不衰,并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近99%的枣树面积和产量,并占有全球100%的枣产品国际贸易市场。 吕梁地处黄河中游,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历史悠久,据传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清代以来,红枣即成为大宗出境特产。枣树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在十年九旱的吕梁尤其适宜生长。“沟壑梁峁斜角角,十年九旱干巴巴,只种庄稼没法法,载上枣树十拿拿”这支民歌里唱的就是枣树生命力强,耐干旱,能够在贫瘠的山坡沟壑生
2、存,即使天旱庄家欠收,红枣仍然可以丰收。红枣产业是吕梁的一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市红枣产品主要有帅枣、木枣、油枣、骏枣、梨枣、脆枣、灰枣、団枣等品种,近年来还引进了赞皇大枣、金丝小枣等优良品种,其中梨枣、骏枣、木枣被列为全国十大名枣之列。 吕梁全市现有枣林160万亩,产量约2.1亿公斤,年产量约占全省的50%,全国的13.4%,主要产区有临县、柳林、兴县、石楼、离石、交城等县(区),涉及60个乡镇、1300个村、70万人。其中临县产量最多,现有红枣8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1亿多公斤,产值1.3亿元。全县农民纯收入的43%来自红枣。临县克虎镇3万亩有机红枣林通过国家70多项质量标准严格检验,成为
3、全国首家通过中国认证中心红枣质量认证的红枣产区,获得了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张门票,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红枣之乡”。柳林县有枣树28万亩,三交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石楼红枣是山西名枣之一,早在清朝时曾做为贡品进贡朝廷。目前,石楼全县红枣经济林面积达到28万亩、1100万株,枣树品种有24个,其中,帅枣是目前山西最优良的大果品种之一,正常年景石楼红枣产量可达3000万公斤。交城骏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被誉为“枣后”。骏枣果大肉厚、质脆味甜、营养丰富、誉满三晋,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交城瓦窑村枣种先后进入原苏联及阿尔巴尼亚等国。70年代初期,先后
4、在北京、广州、太原等地多次展览盛名远播。交城骏枣和梨枣一起上过国宴,被定位11届亚运会特供果品,曾荣获澳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国际最高金奖”,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和九九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枣树不畏干旱、不惧风沙、不怕地瘠,其朴实的品格,坚挺的风骨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与吕梁人特有的朴实倔强、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性格相契合,也是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吕梁精神”的物化体现。凭着这种精神,成就了吕梁远古时期的文明;凭着这种精神,吕梁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养兵十万,牺牲一万,一部吕梁英雄传就是吕梁人民血与火的战斗史诗;凭着这种精神吕梁人民在新的时代,科学发展、奋发图强,谱写了新的
5、壮丽诗篇。全国规模最大的红枣资源为吕梁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自2007年12月起,围绕“吕梁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锁定红枣这一遍布吕梁大地、蕴含伟大人文精神和吕梁儿女不屈不挠英雄气概的代表性物本,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题文艺创作活动。吕梁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美术家协会组织全市的美术工作者、爱好者分期分批按春、夏、秋、冬四季四次深入到柳林、石楼、交城、方山、临县等地的枣林区采风写生、收集素材,共创作油画、国画、版画等各类美术作品180件。去年,先后在吕梁本地和省城太原精选八十余件作品进行了汇报展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吕梁红枣颂”美术展览,目的就是要构建吕梁地域特色文化,以红枣文化为纽带,与社会各界朋友增进友谊、加强交流、共谋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吕梁红枣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全力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就是要让观众在欣赏佳作之余,充分领略红枣所包含的精彩历史、精彩文化,以更加包容进取的精神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就是要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红枣所蕴涵的伟大人文精神,以此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