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满分: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一、选择题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公元前195年诸侯国示意图(同姓九国+长沙国)针对图示状况,汉文帝时采纳了太中大夫贾谊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分齐国为六国,淮南则一分为三。据图文信息可以推知当时( )A.地方势力左右着中枢决策 B.王国势力赶超中央政府C.朝廷寻求权力机制的调整 D.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2.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 此表可以证明( )A.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B.
2、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3.时人评价朱熹和陆九渊的争论:“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龄)之意欲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由此可见,“此颇不合”是指( )A.天理人欲的关系 B.万物之本源 C.儒家伦理的地位 D.理的求证方式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3、.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 这显然是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 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6.如图是一部史学著作儒家统治的时代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副标题应该是( )A.东汉的衰落 B.南北朝的对立 C.宋的转型 D.元的统一7.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4、。天下非夷狄盗逆者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 私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 B.继承和发展西方的启蒙思想C.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8.左宗棠指出:船政局创办之后,即可布置沿海各省,“有事之时,以之筹调发,则百專之旅可集三韩,以之筹转输,则七省之储可通-水”无事之时.以之筹懋迁,则百货萃诸廛肆,非独渔盐、箝蛤足以业贫民”。由此可见,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A.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 B.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C.兼顺军事与民用的功能 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9.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
5、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 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10.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茶叶出口增加,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茶园面积,都一度迅速扩大,80 年代以后,茶叶的输出量逐渐减少,茶农亏本,茶园荒度,茶叶生产衰退。引起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南方各省 B.中国茶叶生产日益衰退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 D.欧美的茶叶需求
6、量减少11.两江总督张之洞正式札委(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张謇经理通海一 带商务,要求他召集商贾,在通州兴办纱厂。张謇踌躇多日,认定“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慨然应允。此时张謇创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是( )A.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C.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扩大 D.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想12. 以下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水平的曲线图,图中第一次高峰出现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B.一战对中国的影响C.中国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l3. 下图是收藏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
7、油纸伞藏品,此展品为20世纪30年代文物。此造型独特,呈八角形,由32根伞骨撑起,伞面中部彩绘梅、兰、竹、菊四图,图案之间手书“请用国货”四字。该藏品反映当时( )A.有利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B.有利于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壮大C.扩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海外影响力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14.根据下表信息(部分),中国近代大部分租界收回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B.欧美列强自身实力不断下降C.抗日战争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5. 1946年“五一 ”劳动节,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一 篇社论:“私人资本是重建解放区的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在
8、国内外垄断资本的沉重压迫下,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战胜这些困难,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劳资双方的互相谅解和协力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此社论旨在( )A.推翻垄断资本发展国营经济 B.吸引私人资本促进经济发展C.鼓动工人罢工改善工人待遇 D.促进公私合营实现社会改造16.下图是1961年由福建省机械工业厅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张车工转农民证明书。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突出 B.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兴起 D.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17.1980年,世界银行对中国考察后指出:“实行中国制度的结果,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
9、(必然导致早死、体衰、其他的体质缺陷和智力迟钝)几乎已经消除”。并建议中国要充分发挥旧体制的优势。由此可见( )A.世界银行反对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C.改革开放前的建设已彰显了制度优势 D.改革开放重视吸取国外的经验18.1992年夏,北京某名牌大学的教授在校内卖馅饼,被新闻界公之于世。自此,“练摊热、下海热、第二职业热在短期内便弥漫整个华夏山川”。上述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对外开放战略开始实施C.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19.从美国社会发展看,各州在解除外来殖民压迫之后,彼此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
10、愈烈。同时,英国等外国商品乘虚而入,货币、公债、制造商和进出口贸易四大集团利益遭遇重创。为此,美国的政治精英决定(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放弃贸易保护主义C.建立有限权力的政府 D.改变松散的邦联制20.20 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说:“大规模生产,就是把动力、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和高速运转等原则集中地运用到制造一种产品最低限度的成本,大量生产出按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工艺和标准化材料制造的有用商品”。这反映出美国( )A.机器大工业开始起步 B.经济组织高度科学化C.汽车制造领先于世界 D.工业产品日趋单一化21.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
11、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 )A.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认可资本主义运行模式 D.对共产主义理论自我反思22.下图是一幅有关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表明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推动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稳定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 D.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3.如图所示,美国联邦政府农业直接补贴在1936 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彻底消除 B.农业政策出现严重失误C.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D.农副产品售价急剧下跌24.某同学在查阅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的相关介绍时看到:“重建是它工作的重
12、要内容之一,通过实现包容性和可待续性的全球化减少贫困仍是它工作的首要目的”。这个组织是(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 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
13、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崔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材料二 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新格
14、局形成的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崛起的具体表现,(6 分)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部分)示意图从图中提取信息,围绕“世界发展趋势”拟定一一个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十月 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落后。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工业化)。列宁把实现工业化形象地比喻为: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
15、机器的、工业的、电气化的马上。但这一战略的推行很快就因为农业生产的迅速萎缩和农民的激烈对抗而宣告失败。列宁意识到,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但作为列宁后继者的斯大林则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陈痛一前 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材料二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双方在莫斯科
16、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向新政府提供3亿美元贷款。从此开始了两国长达近十年的政治蜜月期。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 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 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 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摘编自高晓春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为实现工业化而采取的措施(6分),并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在起步阶段的特点(4 分)。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又产生了哪些变化(4分)?据此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