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倔强(ju)哈达(h)豁免权(hu)旋风(xun)B坎坷(k)唠叨(lo)牛皮癣(xun)友谊(y)C中听(zhng)桧树(gu)软着陆(zhu)腈纶(qng)D吱声(z)胆怯(qi)蒸馏水(li)狡黠(x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恢谐 扫描 天然气 融会贯通B博弈 摩娑 亲和力 自负赢亏C松弛 绿洲 哈密瓜 小题大做D告罄 平添 流水帐 微言大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
2、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高考资源网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
3、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5下列八句语句,上下文衔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的他乡许是你的故乡 将是所有人故乡的变化 每一个他乡的变化 他乡以后许是故乡 聚焦两会现场 这是所有离家的人 留给远方的心愿 关注社会民生 A. - B. - C. - D. -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送给他的金银财
4、宝和汉寿亭侯的官印一并送还。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义)B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C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袭人说这与宝钗项圈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精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是说教师要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论语)来源:www.s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道不远人”:处处把目
5、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 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
6、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
7、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
8、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
9、现于“度”的观念。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存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
10、以“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 (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原载2011年6月12日文汇报)7下列有关“道”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B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C儒、道两家学说中“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8下列理解和分析与
11、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B儒家的“中道”,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度”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C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D从哲学的视域来看,“道”具有“不远人”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9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儒家的“中庸之道”,能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B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美不远人”。C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体
12、现了“度”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9分,每小题3分)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 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
13、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封平津侯。弘为
14、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隠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节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病:毛病B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推:推让C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比拟、类似D士亦以此贤之。 贤:贤德,意动用法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弘乃病免归 问今是
15、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而又缘饰以儒术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弘奉禄皆以给之 亦足以畅叙幽情D食一肉脱粟之饭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2对下列文言文段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臣 闻/李 斯 之 相 秦 也 行/ 申 商 之 法 /重 刑 名 之 家/ 杜 私 门 /张 公 室 弃 无 用 之 费 /损 不 急 之 官 惜/ 日 爱 功/ 亟 战 疾 耕 B臣 闻 /李 斯 之 相 秦 也 行/ 申 商 之 法/ 重 刑 名 之 家/ 杜 私 门/ 张 公 室/ 弃 无 用 之 费/ 损 不 急 之 官 惜/ 日 爱 功 亟 /战 疾 耕 C臣 闻 李 斯 之 相 秦 也 /行 申 商
16、 之 法/ 重 刑 名 之 家/ 杜 私 门 张 公 室/ 弃 无 用 之 费/ 损 不 急 之 官 惜 /日 爱 功 亟/ 战 疾 耕 D臣 闻 李 斯 之 相 秦 也 /行 申 商 之 法 / 重 刑 名 之 家/ 杜 私 门 /张 公室/ 弃 无 用 之 费 / 损 不 急 之 官 / 惜 日 爱 功/ 亟 战 疾 耕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4分)(2)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4分)(3)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
17、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5古诗文填空(8分)1. 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2. 学而不思则罔, 3. 人能弘道, 4. ,则远怨矣!5. 岁寒, 6. 欲速则不达, 7. 君子之于天下也, , 无莫也,义之与比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小题。幽径悲剧 季羡林出家门,右
18、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小径另一面是
19、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
20、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
21、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
22、痛哭也没有地方了。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但是,眼睛虽闭,耳朵却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
23、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
24、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 (有删节)16.鲁迅先生曾给悲剧下了个经典的定义:“悲剧就是美的毁灭。”怎样理解文题中“悲剧”二字的含义?(5分) 17.古藤萝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表美,还在于它的内在美。据此简析古藤萝的形象。(4分) 18.文章围绕“幽径悲剧”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概括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什
25、么要这样安排。(6分) 19. 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联系本文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不少于60字)六(15分)20江西的春天,今年显得过于潮润,特别阴冷。人们似乎都在雨季里等待阳光。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抒写不少于200字的散文片段。要求:至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形散而神不散”写作原则。七(50分)子(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
26、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阅读上面材料,以“与浮云对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联系当今社会现实。(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3)文体要明确,书写清楚。(4)不少于700字。姓名班级学号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答卷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四、(28分)13、翻译(每小题4分,共12分)(1)(4分) (2)(4分) (3)(4分) 14、诗歌鉴赏(8分)(1)(4分) (2)(
27、4分) 15、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 , (2) (3) 。(4) (5) 。(6) (7)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共21分)16(5分) 17(4分) 18(6分) 19、(6分) 六、小作文(15分)(200字左右)20、(15分)100200七、(50分)南昌三中高二语文月考答案1、D(A倔ju,B坷k,谊y,C中zhng,腈jng)2、C(A恢诙,B娑挲,赢盈,D帐账,意义)3、C(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
28、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4、B(A“这里”“青松翠柏”主谓搭配不当。C“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D“受惠”的对象不正确。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入家庭受惠”。)5、B(他乡以后许是故乡,我的他乡许是你的故乡。每一个他乡的变化,将是所有人故乡的变化。这是所有离家的人,留给远方的心愿。聚焦两会现场,关注
29、社会民生。)6、C(“袭人”应为“莺儿”)7、C 【解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在文中无依据。8、B 【解析】A“在儒家那里”错误,应为“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C“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无中生有。D“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9、A 【解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庸提出的一种思想,并非能达成的结果。10B:推,推究 推求11C:(A,于是/竟却;B,而且/修饰;C,用来;D,结构助词“的”/它们12D(我听说李斯做宰相的时候,实行申不害商鞅法令,重视法家学说,限制私人势力,扩张公家权势,杜绝没有实效的花费,减少并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讲究功效,积极备战
30、致力农耕)13(1),“陈”“面”“折”“庭”各1分;(2),“然”“每”“毁”“厚”各1分;(3)“郤”“虽”“详”“阴”各1分。14、古诗鉴赏: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1分):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2分)“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1分)“假寐”更好。(1分)“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2分)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1分)(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5.略五(21分)16.(5
31、分)对燕园中的古藤萝遭受屠戮被砍断的悲悯,对挥刀弄斧屠戮古藤萝的愚氓的悲愤,对自己面对哭泣的古藤萝奈何的悲伤。(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两点3分,三点5分。“悲悯”“悲愤”“悲伤”是关键词。)17.(4分)古藤萝外在古朴而伟岸,繁盛而香美:干苍黑古劲而凌空,枝盘曲而上,叶一团团、绿,花一朵朵、紫红、香。内在天真而友好,善良而奉献:根干已被砍断,仍然微笑;装扮了春天,温馨了游人;安慰了“我”,让世界充满留恋。(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形象内涵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外在美”“内在美”各2分。)18.(6分)先写幽径之神奇美;(1分)然后由神奇的东西联想到古藤萝,详写藤萝之外在美和内在美;(
32、1分)然后一转,写古藤萝遭受屠戮被砍断的惨状和作者对它的悲悯。(2分)这样安排前后形成鲜明衬托与对比,突出古藤萝的悲剧,启迪人们深思造成古藤萝悲剧的根源何在。(2分)(考查作品结构分析和层意概括能力及表达技巧。)19.(6分)(不少于60字)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愚昧。(1分)“愚氓毁美”的悲剧不仅仅是一株藤萝和幽径以及整个燕园的悲剧,而且是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的悲剧,甚至是整个人性的悲剧!(2分)作者借古藤萝的悲剧讽刺了“文革”悲剧,也讽刺了愚昧的现代人。然而就在文明发达的当今,还有不少人迷信鬼神,算命卜卦,盲从广告,盲跟风,甚至做了邪教的牺牲品。而要避免“愚氓毁美”悲剧再次发生,就必须消除愚昧,提
33、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3分)(考查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文本意蕴的探究。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建元元年,太子刚即位,招选贤良文学之士。当时公孙弘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当了博士。他出使匈奴,归来汇报,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他无能,公孙弘就借病辞官回家。公孙弘为人杰出,见多识广,常常声称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他后母去世,守了三年孝。他每次在朝廷上商讨事情,总是先开头陈述事端,让人主自己来抉择,不愿意当面反驳,当庭争辩。于是天子发现他品行忠厚,善于辩论,熟悉法律条文和官场上的事物,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来
34、加以文饰,皇上对他十分宠幸。在两年之内,他官至左内史。公孙弘上奏事情,有时不被采纳,他就不在朝廷上争辩。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皇上在闲暇时间接见,汲黯先将事情提出,公孙弘随后加以阐述,天子很高兴,他所说的话都予采纳。因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亲近,地位显贵。他曾经和公卿大臣事前约定某项建议,到了皇上面前,他却全部违背了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诘难公孙弘说:“齐地人大多都奸诈而没有真情,你开始和我们提出这项建议,如今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是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是不忠诚。”皇上认为公孙弘的话对。皇上身边的大臣常常诽谤公孙弘,皇上却越发优
35、待公孙弘。汲黯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很多,但盖布被,这是欺骗。”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和我关系好的没有超过汲黯的了,可是他今天在朝廷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以三公的身份而盖布被,确实是虚伪欺诈想钓取美名,况且我听说管仲做齐国国相,有三处住宅,其奢侈可以和国君相比,齐桓公依仗他而称霸,也是对国君的越礼行为。晏婴做齐景公的国相,吃饭不吃两种以上肉菜,姬妾不穿丝织衣服,齐国也治理的很好,这是晏婴向下向百姓看齐。如今我职位是御史大夫,而盖布被,这使得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贵贱的区别,确实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么能听到这样的话呢!”天子以为公孙弘谦让,封他为平津侯。公孙弘为人猜疑嫉妒,外表宽容内心却城府很深。那些曾经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假装和他们相处得很好,暗中却用灾祸来报复他们。杀害了主父偃,把董仲舒调迁到胶西,都是公孙弘的作用。他每顿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需要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里没有余财。士人也因此认为他贤能。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不厌恶深切的直谏而来广泛地观察,忠诚的大臣不敢逃避重重的处罚而直言劝谏,所以事情没有失策而功名流传万代。如今我不敢隐讳忠心,逃避死亡来献出我愚昧的想法,希望陛下赦免我的过错,稍微考察一下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