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377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版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备战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3 专题12 第3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三专题十二第35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9)有学者指出:“(向西方学习)就经济方面而言之,咸同两朝,偏重在求强;光宣两朝,偏重在致富。”材料中的转变()A表明洋务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体现出清政府根据时代变化适时变革C说明民族危机促进了晚清经济思想近代化的转向D体现了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到制度的历程解析:选C据材料就经济方面而言,由咸同的求强到光宣的致富,说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加速了经济思想的近代化过程,故选C项;在经济方面向西方的学习并不仅仅包括洋务运动,存在以偏概全之嫌,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经济方面向西

2、方的学习,并不能由此说明清政府适时变革,排除B项;经济方面向西方的学习,不能体现由技术到制度的学习历程,排除D项。2(2019届河南郑州三模,29)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解析:选B冯桂芬主张“通上下之情”和学习西方实现“君民不隔(统治者与人民要有沟通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故选B项;这一时期冯桂芬的思想仍属于洋务思想,

3、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排除C项;只是有西方的“民权”色彩,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3(2019届福建厦门一模,29)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解析:选D材料中“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

4、迅速增加”表明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传播,故选D项;“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表明外媒报道没有客观公正,排除A项;材料表明在民族危机冲击下,促进西学传播,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爱国意识和清廷政治变革,排除B、C两项。4(2019届安徽安庆示范中学高三4月联考,28)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宗教化。而到了1902年,梁启超却公开反对保教。梁启超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维新派已赞同革命解析:选B根据材料“戊戌变法前提倡尊孔保教到了1902

5、年公开反对保教”,表明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维新派主张改良,且梁启超不能代表整个维新派,排除D项。5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解析:选A根据材料“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重新解释经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对儒家思想重新解释和整合,使其走向近代化,故A项

6、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6(2020届山东滨州高三开学考试,17)严复在1895年说:“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而在1918年又提出:“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说明严复()A不能理性客观看待中西文化B以维新变法来否定传统文化C受一战影响对西方文明失望D思想观念具有阶级的局限性解析:选C根据材料“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

7、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受一战影响对西方文明失望,他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维新变法时期严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新文化运动时期受一战影响对西方文明失望,他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传统文化,他能够理性看待中西文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可知严复以西学来否定传统文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维新变法时期严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新文化运动时期受一战影响对西方文明失望,他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传统文化,

8、他能够理性客观看待中西文化,思想观念具有进步性,排除D项。7(2020届吉林长春一模,11)1902年,梁启超认为:“史馆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梁启超倡导的史学革命旨在()A发动群众革命 B复兴传统史学C唤醒民族意识 D推进维新变法解析:选C从材料“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故选C项;从材料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领域进行改革,没有涉及发动群众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从材料“史馆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可知梁启超认为传统史学没有可

9、满足其需要的地方,故要进行史学革命,排除B项;从材料时间,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是在1898年维新变法之后,排除D项。8(2019届辽宁凌源一模,2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A直接照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C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众的斗争需求D为后来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解析:选B依据材料,“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由可行的采用,不可行的可不予理睬,可知康有为的君主立宪制仍然强调

10、君主的权威,所以应该是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故选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而康有为仍然强调君主权威,所以不是直接照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而非中国人民的斗争需求,排除C项;康有为维新思想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进行渐进的改良,而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不能为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排除D项。9(2019届安徽蚌埠模拟)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

11、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解析:选C材料“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等信息反映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绝对地否定传统文化,是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故选C项;材料观点体现新文化运动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等要义,排除A项;材料对新文化运动认识的观点明确,排除B项;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思想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思想,排除D项。10(2019届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3月联考,29)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

12、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A区分封建统治思想与儒学B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思想C成为了新时期儒学的代表D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解析:选A由“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可得出其主要意图是要找出封建思想和儒家学术之间的区别,故选A项;“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没有体现科学的方法,排除B项;“十二世纪新儒学”是指宋明理学,胡适

13、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展开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没有发扬新儒学更深的内容,排除D项。11(2019届青岛高三月考)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A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D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解析:选C据材料“1922年,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

14、国主义才好”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共一大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书记,199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因此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故C项正确。12(2019届郑州高三月考)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解析:选B由材料“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

15、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促进文化平民化,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

16、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

17、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分)解析:(1)从材料整体来看,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产生发展的整个历程,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到明清,儒家核心思想贯彻始终,体现了其传承性;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从内容上涵盖思想、文学、艺术、科

18、技等,体现了多样性;在儒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来发展完善自己,如汉代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宋明理学又吸收了道教、佛教的理论来完善自己,体现了它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完善自己,但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又注重和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其本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2)第一小问表现,从材料二“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倡导新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念,由为专制服务到为民

19、主政治服务;从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来看,新文化运动主张个性解放,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向近代的转向是由中国社会现实决定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转向提供了条件。(3)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认知,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

20、护国家统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还可以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

21、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3)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4(12分)(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郑观应(18421922),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他“考究各国政治得失利病,凡有关于安内攘外之说者,随手笔录”,著成盛世危言。该书于1894年正式出版,书中写道:“新序曰:强必以霸服,霸必以王服

22、。恭维我皇上,天亶聪明,宅中驭外,守尧舜文武之法,绍危微精一之传。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该书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它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被重印20余次,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首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得出相应观点,再结

23、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依据材料“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的相关行为或主张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然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示例如下:郑观应的思想行为有利于中国近代化。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历丰富,目光敏锐,富有爱国情怀的郑观应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改革政治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工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教育上,学习西方

24、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校。这些思想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唤起民族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答案:(示例一)论题:郑观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论述: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增强,为掠夺原料、抢占商品销售市场,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商品的大量倾销,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此,郑观应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抵抗其经济侵略,这一思想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示例二)论题: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论述:近代以来,

25、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但是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层面。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郑观应明确提出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这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和救亡图存。(示例三)论题:郑观应提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较为完备的方案,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论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历丰富,眼光敏锐,富有爱国情怀的郑观应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改革政治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工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教育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校。这些思想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唤起民族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