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1褶皱的基本形态是()A高山和谷地 B断层和裂谷C背斜和向斜 D块状山地和陷落盆地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 D内力作用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34题。3该地地形成因是()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4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D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矿资源5从板块构造理论看,安第斯山脉的成因是()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D太平洋板块与南
2、极洲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下图是“油气田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7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分别代表()A气、水、油 B气、油、水C水、气、油 D油、水、气8图中所在岩层的成因类型为()A岩浆岩 B沉积岩C变质岩 D玄武岩读下图,完成910题。9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A B C D10图示地质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A B C D1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A地形因素 B河流
3、因素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二、综合题12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报告实验材料:4cm30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替代)实验步骤:(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实验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2
4、)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A喜马拉雅山断层B泰山 火山C富士山 褶皱(3)分析说明背斜成谷的原因。(4)判断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13读“公路选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公路的以下两处弯曲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a处_,理由_;b处_,理由_。(2)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剖面线AB的是()(3)该公路在C处穿过的地形部位是_,为什么该公路线路选择在该处?请说出你的理由。 巧学速记地质构造判定的一般步骤(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
5、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褶皱(背斜和向斜)判断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成山也能成谷断层断裂且位移明显山区交通运输公路为主;分布在地势低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曲折答案1C褶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2B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故成为山岭。3
6、C4.D第3题,由等高线变化可知此地形为山地,由岩石的新老关系可以分析出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故为背斜成山。第4题,煤炭是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矿产,而B处是石灰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故不可能有丰富的煤炭。5C安第斯山脉地处南美洲西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的。6B7.B8.B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按密度从小到大是气、油、水,气密度最小,位于最上部,水密度最大,位于最下部。气、油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故应属于沉积矿,位于沉积岩之中。9B10.A本组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第9题,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首先不能选择在断层构造处,大坝建设需
7、要岩层有较强的承重能力,选在背斜构造处最适宜。第10题,如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则会发生弯曲甚至断裂,而处只有上下位移的断层线,岩层没发生弯曲。11A台湾岛中部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沿海地势低平、人口稠密。12(1)(2)ABC(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侵蚀而成谷地。(4)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的断层处)。解析这是一道规律探究性实验题。在解答问题时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第一,内力作用是促进地壳运动形成地质构造的主要能量;第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类型及形成机制;第三,明确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3(1)不正确a处无居民点,应缩短距离,减少运输时间正确在山区的陡坡上的公路要呈“之”字形弯曲(2)A(3)鞍部鞍部地区相对两侧地势较低解析本题主要通过等高线和交通线结合图考查了平原和山区对交通线选择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但城镇、居民点等设施较多,应该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通向大城市时尽量缩短路线距离,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山区通过的交通线应该尽量避开陡坡,穿过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在山区的山谷中要避开陡坡,在陡坡上要呈“之”字形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