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93KB ,
资源ID:120348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348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职权:中书省负责_、_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3)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4)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_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演变。(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设“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_掌管;财政归_掌管,相权进一步被分割。(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_,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答案:起草诏令门下省相权中书

2、门下枢密院三司一省制温馨提示三省六部制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但两者本质不同,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三权分立则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应用提升】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B)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二、选

3、官制度1西周:贵族世袭的“_”。2战国时期:实行_制度。3汉武帝时期:_和_。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易形成小集团。4东汉末年:采用由地方名人将本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品)、朝廷再按等任命的人才选拔制度。5魏晋南北朝时期:_的高低成为选官标准,南朝时走向末路。6隋唐:_。(1)原因: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来历:隋朝,分科举人。(3)完善: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4)发展:北宋,重视科举,导致选官过冗过滥;明清,_方式成为束缚思想的工具。(5)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_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

4、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答案: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察举制征辟制家世门第 科举制八股取士官僚体制温馨提示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赏赐、战功、门第、恩荫等途径获得官位的仍然很多。【应用提升】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C)A郡县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故“可以

5、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原因: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表现。A秦朝的_。B汉代在中央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汉武帝为监督州郡长官而在地方专门设立十三州_。C明清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设有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1)原因: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表现。A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_就负责谏议和封驳。B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C明清取消了专门的谏议机构。3评价。(1)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

6、发挥重要作用。(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_,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答案:御史大夫刺史门下省谏院皇权温馨提示在中国古代专制体制下,真正的权力监督、监察是不可能实现的。【应用提升】3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D)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一、选择题1(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联考)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

7、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B)A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解析:材料大意:汉代以丞相为首的三公的权力不如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小官尚书的权力大,而尚书不及中书的权力大。主要的是文官(与皇帝的关系)不如宦官那么亲密。可见,当时皇帝通过重用身边的文职人员和宦官来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2(2014山东威海期中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C)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

8、构,皇权顶峰解析:隋唐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3(2014中山期末考)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A匡正皇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草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4(2014湖北孝感一模)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9、(C)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唐宋时期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威胁到皇权,因此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故C项正确。5(2014北京西城期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C)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解析: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分权的特征,排除;B项是通过分割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C项符合题意;从军机处的特点来看,D项不符合题意。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10、:“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于上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A皇权受到更多牵制 B宰相的数量逐渐增加C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D皇权不断得到加强解析:材料中的“首长制”即是一相制,“委员制”即为多相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从秦汉到隋唐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即封建君主通过不断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A项说法错误。7(2014广东十二校联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意味着(B)A宰相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加强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宋朝”“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可知这应为“二府三司制”,该制度有效地削弱

11、了相权,加强了君权,故C项错误,B项正确;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导致“冗官”等现象,致使行政效率低下,故A项错误;题目中涉及的是相权与君权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故D项错误。8(2014湛江测试)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B)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解析:解读题意,在地方设立行省,维持复杂的局势,大量任命官员,使行省有诸侯的形制却没有诸侯的权力,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选官,故A项错误;行省不局限于边疆,钳制边疆地区

12、片面,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减少财政内容,故D项错误。9(2014广东百校联考)“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这种“制度”是指(B)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解析:依据“有文才的人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的分析,得出B项正确,因为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平民通过考试也可以步入仕途,故B项正确。10(2014湖北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

13、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解析:钱穆认为汉代的察举制和唐朝的科举制,政权向贵族特权阶级以外的人开放,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故答案为A项。11(2014广东十校联考)“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D)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

14、,一日看尽长安花。”解析:反映题干“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的是科举制。A项是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B项是汉朝的察举制和征辟制;C项是九品中正制;D项是唐朝孟郊在46岁中进士后所作诗句,反映的是科举制。12(2014海南单科)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C)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13(2014深圳宝安期末考)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

15、权。”该体制是(C)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解析:由“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可知材料所指为“监察体制”,故C项正确;宗法分封体制未形成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指体制不仅包括中央也包括地方,故B项错误;该体制自秦朝创立,而科举制为隋朝所开创,故D项错误。 14(2014山东临沂期中考)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16、。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D)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解析:A项说法夸大其作用,并不能“遏止”;B项材料只是说到“吃”这一方面,而对于如何防止官员在其他方面利用公款并不涉及,因而不能说是“严密”;C项对于官员在其他方面的不法行为未必控制了,因而不正确。而D项说的“便于”是比较恰当的说法。15(2014浙江嘉兴测试)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

17、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体制,D项可首先排除;B项应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后半部分正确;C项“满洲族”说法错误,应是蒙古族。故正确答案为A项。二、非选择题16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

18、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

19、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依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统合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