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348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概览20世纪四五十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中国世界中国世界中国两极格局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多极化趋势的形成70年代外交突破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外交新局面内容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二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形成了多极化趋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缓和了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苏联解体后,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

2、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主旨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整个世界呈现出从两极对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第11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1“冷战”的兴起(1)背景(2)表现图解识记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措施(3)影响思维发散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由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二是因为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2“冷战”中的“热战”史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

3、的安全有关。”解读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史料二以下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解读史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史料三苏联获得核武器及其运载手段现在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核战争是一种相互毁灭的战争。美国总统肯尼迪解读史料表明“冷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危险之中。史论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史论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

4、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1(2013广东高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

5、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解析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既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措施,又是美国对抗所谓的苏联“侵略”的措施。联合国是国际性政治组织,其主旨在于维护世界和平而非倡导对抗,排除A项;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包括美国,且是在1967年建立,而材料中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在1947年,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目的是对抗美国,排除C项。2(2013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中奥匈帝国的存在说明是一战前的欧洲,中波兰复国,说明是二战后,德国统一说明是

6、苏东剧变时期,中捷克斯洛伐克已经不复存在,为二战前夕的欧洲,中奥匈帝国分裂,“东普鲁士”等信息说明是一战后初期的欧洲。综上所述,正确顺序是,故选C项。3(2010广东高考)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美苏两国以展览会为平台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

7、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说明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并没有改变,所以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交流而不是经济领域的冷战,所以A项错误;B项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生;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相对滞后,所以C项错误。4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美国正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推断是马歇尔计划。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

8、济互助委员会应对,以建立一个旨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5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答案C解析题干中“强大的稳定因素”说明“冷战”中的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保持了均势的态度,谁也不敢首先发起战争。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错误。“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2 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错误。杜鲁门主义提出后不久,美国国务

9、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3 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错误。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和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4 美苏“冷战”时期,世界不太平,仍然有局部战争。正确。“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如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

10、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2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美苏战时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战后对抗是为了维护战后本国国家利益。3“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美国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及国家利益的体现,是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4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防止了革命的爆发。5马歇尔计划决不仅是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6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8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