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之情;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和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发情感的写法。3、体味文章通俗、纯净、简洁、亲切的语言;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思乡之情,培养对故土的热爱。二、补充材料: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有月牙儿,短篇小说有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性
2、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第一课时(一)、诗歌欣赏、导入课题乡 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点评:诗歌前三节写的是诗人离家在外以及到海外漂泊求学奋斗的经历,层层铺垫,最后,感情推向高潮。最后一节诗人比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人为的阻隔使得海峡犹如天堑一般割断了大陆与台湾的练习,亲人不能团聚,家乡无法探望,只能隔
3、海遥望寄托思念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自古以来,乡土情结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老舍先生一生有42年生活在北京,偶一离开,即念念不忘他的北平。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二)、整体感知课文,简要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1、研读13段,(1)作者为什么不用“写”,而用了“想”?(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明确:除了当时作者不在北平的原因之外,文章一开头,老舍就说“我真爱北平”但随后接着说“但这个爱是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作为导引,“说不出”在两段文字
4、中出现了四次,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对北平的爱。同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重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追问:老舍爱北平的情感是怎样的?明确:“我的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粘和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第三节) (3)这“说不出”在2、3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明确: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5、只是“说不出而已”。4、研习课文46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明确: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5、作者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呢?明确:(1)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巴黎布局“比上北平还差上点劲”北平布局合理;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李北平的贴近自然; (2)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生动鲜明,通俗易懂:以“还差上点劲”、“挤的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涵及其深刻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的举重若轻的语言功力。 6、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要在短短的篇幅当中表现出北平,表现出自己对北平的情感实属不易,“北平那么
6、大,事情那么多”,写什么呢?如果只是简单罗列平铺直叙,就会流于解说式的风光指南,而“捡着我知道的写,而避开我所不知道的”,又难免挂一漏万。因此,老舍决定以看待母亲一样的眼光来写“我的北平”,他抛弃了一切美好华丽的字眼,用极平素的语言,用最能引起共鸣的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北平城,传达了自己与北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感:“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一个北平”。 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三)、课堂小结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娴雅、黯然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第二课时(一)、精读
7、体味,重点赏析想北平的语言通俗,纯净而有简洁、亲切、充满京味儿,加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它亲切感人,写出了作者与北平亲如母子的关系,到处了他对北平的无限眷念。学习本文,就是要学习老舍那种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表情达意的创作精神。1、 课文第二段涉及“我爱我的母亲”应如何理解?明确:作者特别爱自己的母亲,这是文坛佳话。他将北平比喻为自己的母亲,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运用类比,借日常生活中爱母亲,但又说不出怎样爱这一事实来说明:“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这一道理,抒写了自己对北平真挚的爱。2、 作者为何称北平为“我的北平”
8、?找出文中相关文段品读。明确:“我所爱得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第2段);“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利有许多地方时这古城所赐给的”。(第3段)3、 本文是如何从小处着眼,大处达意的?明确:北平是老舍的故乡,是他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象。对于故乡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老舍曾说过一段话:“许多好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成的。我们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像北平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要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是日常生活中事物和画面。如“长者红酸枣的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每一
9、个城楼,梅一个牌楼”“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沙果、海棠”“黑枣、柿子”“玉李”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在老舍的笔下似乎在为北平增光添彩。这就是大文学家运笔的独到之处。4、 文章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说说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感情。明确:(1)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2)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括的情感很复杂。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
10、”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撼人心。(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接近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在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课时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
11、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课时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
12、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1、 第段画线句中,“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提示:具体指北平城。它与“摇篮”有两点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2、 第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为了突出北平的特点,一次表达作者对北平的喜爱。3、 第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2)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处处有空儿。(3)既能看见人文景观,又能看见自然景观。 板书:爱北平,但说不出来(13) 动中有静(4) 宁静和布置匀调人为之中显自然(5)想北平 颂北平 花多菜多果子多(6) 物产丰富,贴近自然景致美(7) 再次表达对北平的思念之情(8)课后作业:选取某一细小的事物(景物),写出自己的主观色彩,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