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入学调研测评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简图,两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该海区洋流分布及其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B.顺时针方向流动C.与同半球反气旋流向一致D.大洋东岸为暖流(2)图中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A.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B.秘鲁寒流、西风漂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南赤道暖流D.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2.读冬季太平洋海域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洋流形成
2、的主要原因是( )A.受盛行风影响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C.受海水密度差异影响D.受陆地形状和岛屿影响(2)洋流属于( )A.风海流B.密度流C.补偿流D.暖流3.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能使地表增温的环节是(填写序号)_。(2)图中数字代表的环节是_。(3)图中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填写序号)_。(4)由变成源于大气的_作用。(5)全球变暖主要源于()A.变大B.变大C.变大D.变大4.读下图“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题。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13日B.14日C.15日D.16日5.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数
3、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为地壳B.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D.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6.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沙丘1-2米
4、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7.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读图,完成1-2题。(1)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土壤肥力B.增强太阳辐射C.减少热量散失D.降低空气湿度(2)2019年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
5、物水分蒸腾二、材料分析题8.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竖线和横线上画出热力环流运动箭头?并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对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排序?(注:A点气压为Pa;B点气压为Pb;C点的气压为Pc;D点的气压为Pd)。(3)根据示意图,请你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4)请你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挂式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而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屋里靠近窗户下面的地面上?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阶地是研究现代河谷形成发育的重要地貌标志。通过野外考察,发现在云南元谋县龙街乡附近金沙江,晚更新世(第四纪中更新世的最后阶段,距今约
6、12.6-1万年)以来发育了5级河流阶地(如下图)。研究结果表明,阶地T5以基岩为基座,阶地T4-T1以深厚的龙街组粉砂层湖泊沉积为基座,而且河流下切速度较快。晚更新世以来由于受到下游局部地区滑坡堵江事件的扰动,使该段河谷的发育过程极为复杂。(1)分析龙街乡附近金沙江沿岸易发生滑坡的自然条件。(2)说明龙街组粉砂层深厚的原因。(3)说明T4至T1期间河流下切速度较快的原因。(4)简述晚更新世以来该河段河谷阶地地貌的形成过程。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这里春季大风天气较多,夏季降雨充沛,草甸植物茂盛,冬季寒冷。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
7、衰退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梨树县建有试验田,以秸秆还田为基础推行免耕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效果明显。下图是该试验基地制作的“传统耕作方式和免耕法对土壤的影响对比图”。该校大四毕业生小亮同学毕业论文以黑土流失与整治为研究主题,小亮了解到免耕法的具体做法是:秋季玉米收获时,运用收割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切断,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春季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机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避免对土壤的扰动。(1)小亮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东北天然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与当地独特气候密切相关。说明当地气候如何促进有机质的积累。(2)小亮在试验田调研时,发现农民对这种将碎
8、秸秆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的做法很认可。指出这两种做法的主要目的。(3)试验田研究员告诉小亮,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左图),频繁翻耕的土壤在农具的挤压和降水的影响下,会在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作物根系遇到这一层后难下扎,通气透水不便。与传统耕作方式对比,说出免耕法能让土壤肥力得以改善的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1)C(2)D解析:(1)根据图示风带可知,纬度30以北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纬度30以南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所以图示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流向一致,大洋东岸为寒流。(2)根据180经线可判断该环流为南太平洋环流,则
9、为南赤道暖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为西风漂流,为秘鲁寒流。2.答案:(1)A(2)C解析:(1)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是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洋流,A项正确。(2)洋流为秘鲁寒流,属于补偿流,C项正确。3.答案:(1);(2)大气逆辐射;(3);(4)削弱;(5)C解析:(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使地表受热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表有保温作用,故环节能使地表增温。(2)环节的大气辐射既射向宇宙空间,又射向地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为大气逆辐射。(3)“大地暖大气”,环节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4)是没有被削弱的太阳辐射,是被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成主要是受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5)全球气候
10、变暖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环节变大。4.答案:D解析: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间多云,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白天晴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大气增温快;夜间睛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最大的是16日。选D正确。5.答案:(1)C;(2)B解析:(1)图中显示,位于地面以上1255千米间,应为大气圈的平流层,不是地壳,A错。位于陆地表面至33千米处,应为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位于地表以80400千米,应为软流层,C对。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不是下
11、地幔,D错。(2)圈层为平流层,因含臭氧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错误。圈层为地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正确。圈层为软流层,因高温可塑性强,但不都是液态,因此横波能够穿过,C错误。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为液态,D错误。6.答案:(1)A;(2)D;(3)B解析:(1)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2)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
12、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3)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7.答案:(1)C; (2)D解析:(1)注意地点信息“北方”和时间信息“冬季”。北方冬季受冷空气的影响强,气温低,
13、大棚能有效减少大棚内热量的散失,保障大棚内温度条件,C正确;大棚无法增加土壤肥力,更无法增强太阳辐射,AB错;大棚减弱了大棚内土壤蒸发的水汽和植物蒸腾的水汽的散失,提高了大棚内的空气湿度,D错。故选C。(2)注意地点信息“南京郊区”和时间信息“8月”。8月,南京郊区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黑色尼龙网能有效削弱太阳辐射,从而减少作物水分蒸腾,保障农作物生长,D正确; 黑色尼龙网覆盖于大棚部,无法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是大棚的功能,不是黑色尼龙网的功能,B错;黑色尼龙网能有效削弱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温,地面辐射減弱,C错。故选D。 8.答案:(1)画箭头略(顺时针方向)
14、。根本原因是B、C两地冷热不均。(2)PcPbPaPd。(3)由于B、C两地冷热不均,B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A地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D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高空,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D地。在近地面,B地气流上升,使B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C地气流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气压高的C地流向气压低的B地,以补充B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4)在炎热的夏天,空调排放出冷空气,屋里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热空气膨胀上升,补充下沉的冷空气,形成屋内的空气环流,最终使屋内空气变凉。
15、在寒冷的冬天,暖气片放出热量,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受热上升,而冷空气下沉补充受热上升的空气,同样在屋内形成空气的环流,使屋内空气变热。解析:9.答案:(1)山高谷深,谷坡陡峭,地势起伏大;地壳运动活跃,岩体比较破碎;流域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于夏季。(2)因滑坡形成堰塞湖,导致流速减慢,金沙江上游和龙川江带来大量的泥沙,加上形成年份漫长,因此形成深厚的粉砂层。(3)形成堰塞湖后,由于坝体的存在和沉积物堆积,增加了该河段的落差(比降);坝体溃决后,因沉积的粉砂层硬度低,河流快速下切。(4)因地势起伏大,河流下切能力强,形成型谷;后因滑坡堵江而成堰塞湖,经历了长期的沉积作用;堰塞湖发生溃堤后,河流先后历经
16、了4次下切,最终形成目前阶地地貌。解析:(1)从图等高线看,该地等高线密集,说明山高谷深,谷坡陡峭,地势起伏大,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处于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活跃,岩体比较破碎;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于夏季。地形、降水、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造成滑坡。(2)下游河道因滑坡形成堰塞湖,导致流速减慢,金沙江上游和龙川江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河床中沉积,长期的沉积,因此形成深厚的粉砂层。(3)首先是山体滑坡导致形成堰塞湖,由于坝体的存在使湖内的沉积物堆积,形成较厚的砂质沉积物,增加了该河段的落差;坝体溃决后,因沉积的粉砂层硬度低,容易被侵蚀,河流快速下切。(4)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河流下切能力
17、强,最初形成V型谷;由于山高谷深,谷坡陡峭,地势起伏大,发生滑坡堵江而成堰塞湖,上游带来的泥水在湖中沉积,经历了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较厚的砂质沉积物;后来,堰塞湖发生溃堤后,河流先后历经4次下切,最终形成目前阶地地貌。10.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促使(草甸)植物生长,增加有机质来源;冬季漫长、寒冷(有季节性冻土),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生产大于分解(有机质不断积累)。(2)秸秆均匀覆满:减少雨水、风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保留秸秆高茬:削减风力,有利保存农田里的碎秸秆。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3)土壤表面有秸秆覆盖,腐殖质积累更多;减少对土壤的翻动,
18、保护了土壤的分层结构使表层土壤肥力较高;对蚯蚓等土壤生物起到保护作用,改善土壤结构。解析:(1)从气候角度来说,腐殖质来源于有机质,而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枯枝落叶丰富,又是由于植物生产量较大。因此东北地区腐殖质较为丰富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气候为风气候,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枯枝落叶丰富,且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慢,利于腐殖质的积累。(2)秸秆均匀覆满,可以遮盖表土,阻挡雨水、风对土壤的侵蚀,从而起到保护表土,保持土壤肥力;遮盖表土,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保留秸秆高茬,可以削减风力,有利保存农田里的碎秸秆。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3)读图可知,免耕法的做法好处是:土壤表面有秸秆覆盖,使腐殖质积累更多,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减少对土壤的翻动,保护了土壤的分层结构,使表层土壤较高肥力得以保持;免耕又可以对蚯蚓等土壤生物起到保护作用,使其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