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羽本纪 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掌握积累重要的“属”、“从”“壁”“引”等文言实词和虚词“以”的用法。2.品读12节了解项羽早期性格特点。精读第3节,把握“巨鹿之战”,分析其将帅神威。【学习重点】1在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阅读感知,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学习过程】一、情境引读:1背景资料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
2、,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2. 链接自助阅读并完成凤凰新学案P66 第7-8题,积累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与有关成语。3.朗读课文,给加方框内的词正音辨形。狱掾( ) 破釜沉舟( ) 力能扛( )鼎 被十余创( )二、整体感知:1查阅资料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 “百家讲坛”周末播放易中天主讲“悲剧式英雄项羽”。2.走进文本,深入阅读课文1-4节,初步了解项羽的人生历程。3.简要概括,领会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项羽家世 ; 第二部分(第2段): 。 第三部分(第3段): ; 第四部分(第4段): 。 三、研讨文意:1.小组讨论交流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完成。 (1)阅读课
3、文1-2节,解释下列加点字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 )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2.问题探讨(1)课文1-2节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其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 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4节,解释下列加点字(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 ) (2)楚兵冠诸侯 ( ) (3)诸侯皆属焉 ( ) (4)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 )4.问题探讨 思考课本P80右边批注(1)在巨鹿之战中,描写战争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巨鹿之战”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 5.课本P84“阅读与探讨”第2题:细读项王别姬一段,
4、思考这段描写对表现项羽性格所起的作用。明确: 四、课堂检测:(一)阅读第2段,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句中实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竟学竟:完成。 B.毋妄言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皆已惮籍矣 惮:畏惧。2.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就 B.略知其意 其:其中的C.梁以此奇籍 以:因为 D.虽吴中子弟 虽:虽然。3.下列句中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其季父项梁 吾其还也 .项梁怒之 何厌之有.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下令 .梁以此奇籍 必以长安君为质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
5、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5.翻译句子:(1)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译文: 。(2)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译文: 。(3)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译文: 。(二)阅读文本第3-4段,完成下列各题。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流逝 B与秦军遇 遇:相遇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 属:
6、归属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乃”相同,两个“以”不相同。 B两个“乃”不相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乃”相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乃”不相同,两个“以”不相同。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巨鹿之战是决定楚汉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使项羽一生的功业发展到顶峰。作者从侧面描述战争的过程,却极具气势。B文中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C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D慷慨悲歌的
7、项羽和叱咤风云的项羽,在司马迁笔下相反相成,相互辉映,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使得英雄的形象更加丰盈。五、我的问题与质疑 六、课外小练笔。我心中的项羽 项羽本纪 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读文本,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购”、“卒”“顾”“胜”等文言实词和虚词“乃”的用法。2. 探究项羽的性格特点及辨证地评价项羽。【学习重点】1阅读感知5-9段,概括课文主要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一、自主活动:1回顾鸿门宴了解项羽的命运际遇。2. 链接自助阅读并完成凤凰新学案P65 第1-6题,完成知识积累。3.朗读课文,给加点的词正音辨形。刈旗( ) 自矜功伐( ) 所向披靡( ) 瞋目( )二、整
8、体感知:1查阅资料了解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意义。2.走进文本,深入阅读课文5-9节,体悟项羽的性格特征及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3.简要概括,领会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第5段): ;第六部分(第6-8段): 。 第七部分(第9段): 。 三、研讨文意:1.小组讨论交流难理解的词。 (1)阅读课文5节,解释下列加点字。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 田父绐之曰 ( )2.问题探讨 (1)“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吗?试剖析。明确: 3.阅读课文第6-9节,解释下列加点字并重点识记。(1)项王亦被十余创 ( ) (2)吴闻汉购我头千金 ( ) (3)何兴之暴也 ( ) (4
9、)自矜功伐 ( ) 4.问题探讨 思考: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明确: 四、小结:项羽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对命运的影响。)明确: 五、课堂检测:(一)阅读P82第6-9段,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兴之暴也!暴:暴虐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C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喻微小的权势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即使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不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相同,相同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
10、“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二)阅读文本最后一段。太史公语段,完成下列各题。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兴之暴也暴:残暴 B陈涉首难 难:发难C自矜功伐 矜:夸耀 D奋其私智 奋:振,这里是“极力施展”之意5比较下列“之”“而”的意义和
11、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相同 C和相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 6对选文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
12、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4分)译文:_ _ (2)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4分)译文:_ 五、我的问题与质疑 六、课外小练笔。探讨项羽性格中的哪些弱点最终导致他的失败? 思考讨论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吗?试剖析。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
13、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3.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思考: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 明确: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九)小结:项羽人物形象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
14、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答案一、情境引读yun gng chung 二、整
15、体感知3.少年言志 巨鹿之战 霸王别姬 三、重点研讨(一)暗中, 部署,约束 【文本研习】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所戮。寓意: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1.两件事。一是少时学习情况。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非凡。豪迈不群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
16、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1)这节前面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 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项羽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 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跃然纸上。 (2)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性格:残暴不仁,目光短浅,沽名钓誉 1.下列句中实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17、、又不竟学竟:完成。 B、毋妄言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D、皆已惮籍矣惮:畏惧。(分析:妄,胡乱)2.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就 B、略知其意 其:其中的C、梁以此奇籍 以:因为 D、虽吴中子弟 虽:虽然。(分析:虽,即使)3.下列句中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其季父项梁 吾其还也 、项梁怒之 何厌之有、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乃下令 、梁以此奇籍 必以长安君为质(分析:A他的,表商量语气 B代词,提宾标志 C于是 D因为,把)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B
18、、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B不竟学:没有学完)5.翻译下列句子:(1)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译文: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2)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译文: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一万人的本事。(3)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译文: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4) 彼可取而代也。译文:那个
19、人的帝位可以拿过来替他做。6A逝:奔驰。7D“乃”,一为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一为“仅仅,只”。“以”,一为连词,表目的,来;一为介词,“用,拿”。8A作者对巨鹿之战,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而以侧面描写为主的写法。正面描写用短句快节奏地概略叙述战斗过程。主要用侧面描写渲染项羽的将帅神威。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兴之暴也!暴:暴虐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C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喻微小的权势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即使解析:选A。暴:突然迅速。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不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相同,相同解析:选B。两个
20、“为”都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两个“而”分别是表转折,表并列。3对下面句中的省略部分补充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B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C不忍杀之,以(之)赐公D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之)陇亩之中解析:选D。“起”后省略了介词“于”。4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
21、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解析:选C。AB两项对项羽功、过的概括都不够全面与到位。D项“褒多于贬”的说法没有依据,无论从篇幅,还是从表述的力度,都看不出这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8题。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
22、尝有。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6文中的四个处,应依次填上的语气词是()A邪矣也哉B哉也矣邪C哉矣也邪 D邪也矣哉答案:D7比较下列加点的“之”、“而”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和相同,和不同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也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B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陈涉首难首难:_(2)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_(3)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私智:_(4)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经营:_答案:(1)首难:发难(起事)(2)尺
23、寸:喻微小的权势(3)私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4)经营:治理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兴之暴也暴:残暴B陈涉首难 难:发难C自矜功伐 矜:夸耀D奋其私智 奋:振,这里是“极力施展”之意解析A项,暴:突然,迅速。答案A9比较下列“之”“而”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相同 C和相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 解析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均是表并列的连词。答案B10下面语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羽)乘埶起陇亩之中 (羽放逐义帝而自立(羽)身死东城 (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ABCD 解析都是省略句,省略介词
24、“于”;也都是状语后置句。为一般句子;为宾语前置句。答案B11对选文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解析A项,功绩主要为推翻暴秦。B项“身死东城不自责”是性格特点而非过失。D项,应为功过褒贬适当。答案C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4分)译文:_(2)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4分)译文:_答案(1)秦施行暴政,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拥而起,相互争夺,多到难以数得清。(2)五年就失掉了自己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