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60.50KB ,
资源ID:12031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3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情分析】此专题,近年来对本专题的考查多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的改革等内容,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集中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重大改革上。本专题的命题多与其他专题联系起来考查,如联系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解体等。本专题高考还往往联系时政热点问题是的“三农”问题。从考查的力度来看,本单元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重视以下考点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要注意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的角度命题;要注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

2、经济政策方面的相互借鉴角度命题;要注意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留下的经验教训角度命题。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出现机遇更多些。热点问题要关注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都是为了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做的努力,总结经验教训,说明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知识交汇】一、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1相同点:(1)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2)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4)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

3、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2不同点:(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3)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4)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

4、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5)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6)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相似之处背景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之点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

5、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新政前美国遭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不同苏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在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性质不同列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实施缓和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

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创举实施成就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经济恢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使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结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计划性经济和市场性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三、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异同?共同点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十年“文革”使经济濒临

7、崩溃,社会一片混乱内容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国外大力招商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四、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

8、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机遇:(1)俄国: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2)美国1933年新政;(3)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2特点:(1)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2)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混乱和盲目性,达到缓解经济危机的目的。(3)中国: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环节,解放社会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9、结局:(1)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美国: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使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的世界趋势。(3)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4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类别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导致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内容政治上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经济上:加大对

10、农业投入,提高收购价格等;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等。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经济上“加速战略”;政治上背离社会主义,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等;把联盟变成邦联。结果影响结果: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影响: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结果:取得一定成果,但最终失败。影响: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结果:失败。影响:导致政局动荡、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最

11、终导致苏联解体。六、分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和历史教训1原因:(1)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内容和影响: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成效不大。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而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则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

12、面”,发展到放弃共产党领导,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苏联的政治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3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

13、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七、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曲折的原因和认识1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的原因(1)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时间很短,缺乏基本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2)二战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除东德外,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要想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

14、,决非短期能够达到的。(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其巩固与发展比任何革命都艰巨、复杂,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4)社会主义体制的诞生宣告了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神话的破产,必须遭到资本主义的敌视、遏制、围剿以至颠覆。2对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的认识(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这是世人公认的法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曲折也是正常的。(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受挫,这一事实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经过长期曲折斗争才能成功。

15、(3)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尚处于初创时期,还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八、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1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遵循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步骤。2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才是硬道理。4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大原则,从制度上保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贯彻执行。5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社会主义国家绝对不能执行称霸、争霸政策,而要采取

16、“韬光养晦”、“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中国领导人向世界庄严许诺:“中国永远不称霸。”6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激发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热情,从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必须以法制来保证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在文化上,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文化的一元性和多样化相结合,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掌握住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8在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思想方法】1要突出一条主线: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经济政策的演变。三个重点:即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贡献;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要注意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把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相比较,以加深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解和认识。3联系时代背景,全面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以及当时的社会作用。要深刻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借鉴意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