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4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219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4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4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4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4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4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24神经调节课时规范练第54页一、选择题1.(2017海南)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A解析由“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信息可知此调节为神经调节,由“当血压升高时从而使血压降低”可知为负反馈调节。2.(2018全国理综)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

2、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结构基础。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K+通过离子通道由膜内扩散到膜外,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而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Na+通过离子通道由膜外向膜内扩散,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3.(2016全国理综)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

3、B解析本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所以ATP能在此产生,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为扩散,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是离子运动的结果,离子的运动要消耗ATP,D项正确。4.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经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

4、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A项正确。K+外流导致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B项正确。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5.下列有关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不属于反射D.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其手指皮肤被刺破时的反应是有感觉但不会缩手答案C解析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可以是

5、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项正确。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借助于神经递质,所以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B项正确。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手指皮肤被刺破时,其相应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以及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此人有感觉,但大脑皮层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后,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相应的效应器,所以此人不会缩手,D项正确。6.(2018天津理综)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

6、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C项错误。神经系统也受激素的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项错误。免疫调节才是消灭病原体的,D项错误。7.(2017海南)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

7、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是耗能过程,缺氧会影响该过程,A项错误。神经肌肉接头也是一类突触,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为突触后膜,其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项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后,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C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项正确。8.右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

8、的反应答案D解析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经过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A项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很快会被酶催化分解或被摄取回收而失去活性,B项正确。题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为神经纤维,c处为突触,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率,C项正确。为感受器,感受器不能接受各种刺激,如视觉感受器不能接受声音的刺激,D项错误。9.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

9、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酶系统所破坏,有利于突触前膜快速大量释放神经递质,A项正确。神经冲动是电信号形式,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项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了相应离子通道的开放,C项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阳离子内流或阴离子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不能使阳离子和阴离子同时内流,D项错误。10.(2018湖北浠水实验高中三模)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

10、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水解释放B.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人体的动作变得缓慢而无力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大脑发出“讯号”需要能量,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A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关系,B项正确;HD患者M发生退化,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的抑制作用减弱,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会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项错误

11、;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M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加强下一个神经元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D项正确。11.(2018河南商丘一高期中)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A.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B.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C.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D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神经冲动答案B解析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

12、位无法形成,因此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前膜b处没有电信号的作用,则不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c处也不会产生动作电位,A、D项错误;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没有影响,在a处给予刺激,突触前膜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B项正确;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c处,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C项错误。12.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下丘脑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B.C.D.答案D解

13、析一个人在专心作答试题时,首先要通过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完成审题,经过缜密思考后,再通过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写出答案,在此过程中,听觉性语言中枢基本不参与。13.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现象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可以不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多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答案C解析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属于条件反射,二者均有完整的反射弧;现象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且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较多,因是同一效应,故参

14、与的肌细胞数相同。二、非选择题14.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2的结构名称是,结构的名称是。(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作,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上的变化。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脑皮层(3)外负内正(4)兴奋膜电位解析图1中A内含有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神经元

15、之间的突触,F(肌肉)和支配它的运动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图2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对于神经纤维来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到刺激时,转变为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15.实验探究。.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1)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电流计,在X点给予刺激,则X处膜内电位变化为,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肌肉不收缩,通过上述实验说明药物起作用的原理是对兴奋在(填字母)

16、处有阻断作用。.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震颤,十分痛苦。研究时发现患者神经末梢“多巴胺”明显缺乏,现在已知一种药物“利血平”可与“多巴胺”作用使之失去效用。(1)某研究小组要对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病因进行研究,作出的假设可能为。(2)以下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以验证假设。实验材料和用品: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一定浓度的“多巴胺”溶液、小白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实验步骤a.分组。b.不同处理并观察。c.再处理并观察。实验结果。结论。答案.(1)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0(2)Z.(1)“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时不自主震颤的原因(2)a.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目相同的甲

17、、乙两组b.甲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并观察小鼠的运动状况c.甲组小鼠出现症状后注射一定浓度的 “多巴胺”溶液,培养观察甲组小鼠在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后出现不自主震颤,注射“多巴胺”溶液后恢复正常;乙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多巴胺”缺乏能引起运动时不自主震颤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所以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在X点给予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但在突触之间兴奋无法反向传递,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2)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神经纤维)处,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突触)处,刺激Y处,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只对兴奋在细胞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据题干信息可作出假设:“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时不自主震颤的原因。进行实验时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