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212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一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 (2020内蒙古高考模拟)甲午战后,日本出版学术著作,向世界呈现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战争,证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其意图是(B)A为“三国干涉还辽”正名B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理性C展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D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的计划 解析甲午战后,日本声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意图是为了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材料和“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不是明治维新

2、的重要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的意图,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2021北京东城月考)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说明马关条约(A)A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B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企图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中、朝、日地位平等 解析从材料“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可知条约结束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日本资本输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日本意

3、图清除清朝在朝鲜的影响,后来日本在实际上控制了朝鲜,故D项不符合史实。3(2020山东威海一模)中法战争期间,北洋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当北洋水师独力抗击日本海军之时,南洋水师竞保持“中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D)A地方势力之间的倾轧B东南互保运动的影响C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D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 解析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水军各自为政,没有一致对外,反映出清政府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D项正确;地方势力之间的倾轧与“拒绝前去救援”,“保持中立”不符,A项错误;“东南互保运动”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B项错误;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不

4、是中国三支海军各自为战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4(2020山东一模)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 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该现象发生在(D)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解析依据题干“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 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所以列强侵略势力可以到达重庆。故答案为D项。A项,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重庆并没有成为通商口岸,排除;B、C两项,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前列强的侵略势力已

5、经可以到达重庆,排除。5(2020黑龙江二模)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国际舆论同情中国,日本在外交上,一直有列强干涉的压力和危险,所以在开战之初,多数国家判断中国将获胜。日本各界亦有人认为第一次中日战争“确是天皇势力的巨大冒险事业,是把初生的生命作为赌注的投机事业”。上述情况本应该是中国可以抵御日本侵略的有利条件,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旨在说明(B)A日本对外战争具有不义的性质B晚清政府忽视战争舆论的重要C战争结果与国际舆论的相悖性D战争胜负取决于双方外交理念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战争爆发前,西方舆论同情中国,而日本也担心舆论对自己不利,但清政府没有充分把握这一有利于自己的有利因素,这对战争的结果

6、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强调日本对华战争的性质问题,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取决于”的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6(2021山东聊城期末)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等国发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如表是照会提出的三项原则。此后,列强相继接受了美国的原则。列强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D)原则一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的既得利益原则二各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均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原则三各国“势力范围”对他国船舶征收的港口及铁路运费,不应有所差异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B美国已成为公认的经济强国C避免瓜分中国符合列强最大利益

7、D“门户开放”利于列强扩大侵略 解析根据材料,1899年,列强相继接受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户开放”在承认各国在中国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相互开放“势力范围”,有利于列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D项符合题意;列强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进出口关税等,不能体现“资本输出是列强最根本的目的”,不能说明列强公认美国经济强大,A、B两项错误;列强承认他国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等,不是要避免瓜分中国,C项错误。7(2021广西桂林模拟)1899年春季,总理衙门将处理教案的权力逐级明确地下放到地方官手中,并规定“议定地方官接待教士事宜数条如下:分别教

8、中品秩:如主教其品秩既与督抚相同,应准其见总督、巡抚其余司铎,准其见府、厅、州、县之官,亦按照品秩以礼相答”。这些规定使得官员在处理民教纠纷时(A)A往往被教会势力挟制B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C有效地保护国民权益D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解析清政府将西方宗教教职与地方行政官员品级相对应,要求地方官“按照品秩以礼相答”,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西方宗教教职人员明显高于中国百姓,甚至地方官员,导致地方政府在处理民教纠纷时,往往被教会势力挟持,容易造成基层社会与洋教冲突,A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规定反而使地方政府处理教民纠纷时更加棘手,不利于效率提升,排除B项;总理衙门的规定有利于洋人,不利于保护本国国民的权益,排

9、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8(2021山东威海期末)下表反映了18611898年中国教案的情况时间数量项目1861189418951898教案分类房产、地产纠纷193文化、习俗冲突133口角细故70干涉词讼20团会对教民的打击011其他52促成表中教案不同类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C)A中国军民的团结对敌B中西文化观念巨大反差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8951898年中国的民教冲突不断,主要集中在团会对教民的打击,说明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群众起来反抗外来侵略,C项符合题意;教案主要是中国群众和教会之间的冲突,与中国军队无关,A项排除;中西文化观念巨

10、大反差仅是教案冲突的原因之一,而不是主要原因,B项排除;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主要表现为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办银行等方面,与这一时期团会对教民的打击的说法无关,D项排除。9(2021江苏无锡期末)纪录片大国崛起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C)A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列强在华设厂开矿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解析迫使中国打开“闭关锁国”大门的是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允许列强“设厂开矿、修建铁路”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

11、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正确。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故D项错误。10(2021黑龙江绥化期末)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抚拒绝参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南互保”。对这件事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12、。据此可知,关于“东南互保”的认识(C)A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B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D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 解析依据材料中“传统观点”、后来的研究者以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东南互保”的认识研究角度不断扩大,认识也逐渐全面,故答案为C项。A项,后来的研究者对“东南互保”的认识是肯定的,排除;B项,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的表述不符合后来的研究者的观点,排除;D项,后来学者研究仍然带有主观性,不能说明其可信度的高低,排除。11(2020河南南阳一模)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在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

13、时候,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以救助战争难民,特别是流落在当地的南方人士。这表明(B)A清政府注重难民救助问题B跨区域救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C清末的社会救济趋于完善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日益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以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体现的是地方精英跨区域救济的自发性,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间自发救助,而非政府行为,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救济制度,选项C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2(2020浙江金华二模)有学者评述:“宣战书中所说多系事实,文字激昂悲壮颇可同情。令人痛惜的为慈禧一任感情激动,罔顾时势,不惜孤注一掷,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14、之举”。此举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C)A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解析根据“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可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选C项;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排除A项;B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

15、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三凡事都有

16、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放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

17、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2)理由: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3)理解:一方面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从材

18、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得出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根据材料“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得出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根据材料“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得出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再结合材料二信息“日本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19、”,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3)本问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运用辩证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指的是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指的是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引者注)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

20、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恩格斯,1894年11月10日请根据甲午战争之后的史实,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恩格斯认为甲午战争后,清朝将进行主动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且传统的社会制度将会逐步瓦解,这一判断总体上符合历史事实。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式军队,采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训练系统,推动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

21、工商业发展。戊戌变法显示了民间和政府的改革意图。清末“新政”进一步实施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部商品、资本涌入的背景下,逐步解体。随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建立在小农经济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组织、宗法结构、思想观念,也都在解体或变形。可以说,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府的主动变革和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的瓦解演变,都证明了恩格斯的判断的准确性。但是,恩格斯对于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存在显著误差。恩格斯认为中国民众将大批移居国外,加剧西方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崩溃。实际上并未发生。中国的压力局限于国内,在20世纪初陷入了长期的革命和混乱之中。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甲午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内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等信息,归纳出恩格斯的观点,接下来,按照要求“根据甲午战争之后的史实”,如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新旧交替,或者是近代化成果进行整理,第三步 “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评”要用辩证的方法,“析”要从唯物史观出发,结合史实,讨论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破坏和建设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