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新中国的外交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一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20江西南昌二模)1946年凯南向华盛顿发回封80 000字“长电报”,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D)A出现严重战略误判B“冷战”全面升级C争霸形势骤然紧张D由合作转向对抗 解析凯南认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诺维科夫认
2、为“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结合时间可知,美苏两国由合作走向对抗,D项正确;两人的判断基本符合当时两国实情,排除A项;1947年开始“冷战”,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出形势紧张,排除C项。2(2020河北张家口市二模)1947年12月17日起,美国政府开始对政府、军队和国际订货商进行忠诚调查。在此影响下,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若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辛辛那提红色棒球队被迫改名,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人必须陈述其对马克思的看法。美国的做法(C)A强化了美苏争霸的态势B导致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反映出其固守冷战思维D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解析“冷战”时期
3、,美国政府进行“忠诚调查”,学校教学、体育、娱乐活动等受到影响和波及,反映出美国固守“冷战”思维,C项正确;1947年美苏争霸态势尚未形成,A项错误;美国国内多个行业受到“冷战”政策的冲击,不涉及“世界格局”的变动,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D项错误。3(2021山东济南期中)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消息传开,当时担任美国参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苏联的领先,主要是理科教育的成功,因此认为美国的教育必须改革并提高难度。这说明(C)A苏联国家体制适应时代发展B改革使苏联经济追赶上美国C国家利
4、益之争影响科技发展D理工科水平决定国际影响力 解析1957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维护其国家利益,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苏联国家体制,更没提到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一直以来苏联经济都没有赶上美国,B项不符合题意;“理工科水平决定国际影响力”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题意。4(2020浙江台州二模)“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这项“奇怪工程”的建成(D)A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B导致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极对峙
5、格局形成D预示世界局势紧张加剧 解析依据材料“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表明了世界局势紧张加剧,D项正确;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的是朝鲜战争,A项错误;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柏林墙修筑,德国分裂早于柏林墙的修筑,B项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项错误。故选D项。5(2020湖南岳阳二模)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时,英国决定不加入。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英国也缺席。1963年1月,英国的入欧申请遭到法国的否决。1973年
6、英国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进行第一次脱欧公投,结果67%的民众赞成留在欧共体。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反映了(C)A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B世界格局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C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更为不利 解析英国选择加入或者脱离欧洲,考虑的主要是国家利益,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历史潮流,排除;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是英国的国家利益,排除B项;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有利,排除D项。6(2021山东日照月考)1978年,大平正
7、芳在竞选日本自民党总裁时提出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当然要特别关照太平洋地区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日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C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D日本主导亚太经济合作 解析大平正芳的观点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扩大世界影响的意图,说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故选A项;大平正芳是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轴,而非扩大日美合作范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C项;日本主导亚太经济的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2021河北衡水月考)直到20世纪6
8、0年代,美国基本上能操纵联合国贯彻其意图,以至于联大有美国“表决机器”之称。但此后,美国操纵联大会议愈感乏力,1985年提出要求根据负担会费的多少“加权”选举权,甚至威胁退出联合国。 这一变化主要基于(D)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B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控制联合国十分困难,这主要和当时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关,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针对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属于金融体系,A项排除;材料与美苏对抗无关,且20世纪80年代美苏对峙中,美国占据优势地位,B项排除;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属于动态的发展过程,C项排除。故选D
9、项。8(2020山东潍坊模拟)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这表明(D)A中国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B不结盟运动建立起国际政治新秩序C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D中国与不结盟运动拥有共同的诉求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都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因此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故D项正确。9(2021湖北期末)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没
10、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的那样,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没有展示中国当时所流行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导向”。之所以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A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B成为规范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C在产生时充满理想化的成分D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虽然出于时代背景、冷战的格局,选择了“一边倒”外交政策,但未对非社会主义国家一概漠然处之,而是积极地接受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存的客观现实,务实地将国际秩序的标尺定位于尊重主权,倡导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因此D项正确。A、B两项错误,得出材料中论断是因为和
11、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务实的特征,并非是它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也与它成为规范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无关;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务实的特征,并非是理想化。故正确答案为D项。10(2020山东威海一模)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 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 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A)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 解析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日本等国签订了大量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
12、我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A项正确;此时美国对中国依然奉行敌视、封锁和包围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时,就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11(2021山西太原月考)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D)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解析A项发生于1955
13、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C项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激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选D项。12(2020广东深圳模拟)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D)时期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B政策缺乏一以
14、贯之的指导思想C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解析从材料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理念一脉相承,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同时期新中国的外交目的根据国际形势有所调整,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计52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
15、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
16、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16分) 答案(1)背景: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美苏争霸对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威胁;亚非国家保持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需要。(2)变化:由以政治领域为主的多边外交转变到全方位的多边外交。相同点
17、:都体现了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独立性;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独立、发展经济为目标;都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并结合亚非拉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发展经济”等角度思考回答。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事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1951年法国
18、、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0年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1991年苏联解体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以上
19、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趋势一: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1947年,伴随着“杜鲁门主义”提出,世界逐步进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之中。一方面,全面“冷战”愈演愈烈。在欧洲,两大阵营的对抗尤为激烈,导致了德国分裂、三次柏林危机等。在亚洲,美国和苏联的“冷战”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与一次核战争擦肩而过。1980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体现出美苏之间的“冷战”不仅体现在
20、政治、军事上,连体育赛事也无法幸免。另一方面,局部热战时有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世界长期的动荡不安。结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体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相互对抗的基本趋势。趋势二:二战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逐渐进入两极时代。但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旧有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在欧洲,欧洲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亚洲,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繁荣,日本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随着综合国力的提
21、高,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亚非拉,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之后,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以上这些新兴力量,对于美国和苏联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较强的冲击与挑战。结论:二战后,两极格局之下产生了若干新兴力量中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的发展趋势。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从表格中获取一定信息,然后归纳出主题,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说明。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论证从1947年起,伴随着“杜鲁门主义”提出,两大阵营的对抗,德国分裂,三次柏林危机,朝鲜半岛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分析
22、论证,最后从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等角度总结观点。1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中程导弹条约等协议,虽然这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但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但在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长期“冷战”局面结束“冷战”结束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
23、“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摘编自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长期“冷战”对峙的原因。(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两国“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9分) 答案(1)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苏军备竞赛,势均力敌;国际协议的制约;核战争的威慑;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制衡。(2)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因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国家利益的需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苏军备竞赛势均力敌、国际协议的制约、核战争的威慑、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制衡等方面回答。(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因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