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21山东期末)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其意为(C)一件鹿首容纳于饕餮构图,一件饕餮有牛角夔龙和凤的造型分布左右A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形成同一崇拜C商朝已经形成统治地方的国家力量D蕴含着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权力模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殷墟作为商都,其出土文物呈现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可知,商
2、代出现了文化融合的趋势,说明商朝在政治力量方面出现了整合的趋势,即已经形成统治地方的国家力量,选项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融合,而非多样,排除A项;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并不意味着各地区接受了商王族的信仰,排除B项;选项D不符合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排除。2(2020山东二模)先秦寓言中,凡言及愚蠢可笑之事,多冠以“宋人”,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并进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D)A宋国人思维同化B先秦诸子的影响力C寓言文学的特点D周灭殷的特殊需要解析西周灭商之后,将商朝遗民分封于宋,因此先秦寓言中愚蠢可笑之事多冠以“宋人”,这对于周的统治者而言可以强化其政权合法性
3、,D项正确;寓言故事并不一定是真有其事,因此不能由寓言故事判定宋人思维同化,排除A项;寓言故事和先秦诸子之间的思想并无关联,而且先秦诸子并未专门针对宋国,排除B项;寓言文学具有讽刺意味,批判性较强,但是寓言文学这些特点并非题干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3(2021陕西期末)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其中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不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华夏先民(D)A鲜明的血缘亲疏色彩B朴素的宗族宗法观念C久远的文化生活交流D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
4、时候,都认为自己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凸显的是共同的民族意识,D项正确;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宗族宗法观念无关,B项排除;材料与文化生活交流无关,C项排除。故选D项。4(2020河南高考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记述出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C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
5、分封制,按照等级高低对诸侯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选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西周的疆域如何,排除 A 项;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相对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诸侯势力大小,排除 D 项。5(2020贵州高考模拟)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C)A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B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解析根据所学,诸侯与周天子之间存在臣属关系,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尽到一定的义务,而周天子通过举行授土授民仪式,进一步明确其
6、与诸侯间的隶属关系,故C项正确;缓和矛盾并不是周天子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间的关系,排除B项;D项是分封制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周天子举行授土授民仪式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6(2021海南模拟)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知(D)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B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C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解析楚国的封号与其强大的国力不相称,楚君熊渠曾说
7、:“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说明楚国利用蛮夷的身份摆脱礼制的制约,进行兼并战争,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问鼎中原”的信息,排除A项;周不是诸侯国,并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征战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可知,楚国具有一定实力,并非夜郎自大,排除C项。7(2020山东德州二模)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周人的做法(D)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解析根据材料“恭行天之罚”,“
8、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周人宣扬“德”的做法影响了后世统治阶级强调以身作则、德治、“仁政”等执政思想,说明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周人“恭行天之罚”“德”等对后世执政思想的影响,无法揭示古代社会兴衰规律,A项错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主要通过礼乐制度,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周人“恭行天之罚”“德”等对后世执政思想的影响,与社会生产发展要求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8(2021陕西期末)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
9、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B)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解析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排除C项;“唯一”一词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9(2020山西一模)周代在王位和诸侯国国君继承对象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嫡出,若没有嫡出之子,再考虑庶出;在坚持“立嫡”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龄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不能错乱。这说明周代(D)A儒家“尊老敬长”的
10、礼制成为政治准绳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与基础C官僚政治的巩固须借助嫡长子继承制D注重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解析周代规定王位和诸侯国君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有利于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宗法制,没有涉及礼制,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故排除B项;周代实行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故排除C项。10(2021河北期末)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据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姓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姬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D)A赋予异姓贵族
11、祭祀祖宗的特权B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C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D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解析根据材料,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间结成亲戚以加强联系,可知是对宗法关系的补充,建立血缘联系,巩固统治,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的是婚姻关系,没有提到异姓贵族祭祀特权,A项不符合题意;宗法制维护的是嫡长子继承制,通婚关系是对宗法制的补充,B项不符合题意;通婚关系,加强王室与其他贵族联系,有利于巩固王权,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11(2020宁夏高考模拟)“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种重要政治活动,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时的“会盟”仍然是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举行的。这说明当时(C)A传统宗法分封秩序得到
12、恢复B礼乐制度已经全面瓦解C“天下共主”的号召力尚存D争霸战争违背历史潮流解析根据材料“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时的会盟仍然是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举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周王室政治影响力尚在,其“天下共主”的号召力尚存,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权力衰微,而不是传统宗法分封秩序得到恢复,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该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仍然是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举行的”说明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号召力尚存,无法得出礼乐制度已经全面瓦解,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号召力尚存的问题,没有体现争霸战争的问题,故D项错误。12(202
13、0甘肃高考模拟)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D)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C官僚政治开始形成D宗法分封制的瓦解解析春秋中后期,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主流地位确立,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开始形成是在战国时期,正式确立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材料一家谱是一种
14、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植根于小农经济,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
15、与大陆的关系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解析(1)分析原因时,注意从政治、道德观念、经济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作用时注意多角度分析,抓住道德、人际关系、政治几方面展开理
16、解。(2)注意紧扣材料,依据材料二中“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的信息全面分析,综合归纳。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自史记,其中记载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烽火”而失信于诸侯,等到申侯与西夷犬戎来攻时,“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对此提出质疑:“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日本学者平势隆郎认为,“烽火戏诸侯”如果真实,“其前提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阶段。
17、”另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受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辨析“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答案示例:不真实。理由:从史料价值角度说,战国竹简为实物史料,且时间上比史记更早,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从史料内容角度说,战国竹简未记载此事,而是记载幽王为主动进攻,应不需要召集诸侯来救;史记中诸侯远近不同却几乎同时赶到等记载不符合常理。从史事所处时代角度说,分封制下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有限,且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已遭到破坏。从史书作者角度说,可能由于历史久远缺少相关史料,以及当时君权强大和举烽传警等现实对司马迁产生了一定影响。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我认为材料中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并不真实,关于论点阐释可从史料的价值、史料的内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编写史实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