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06KB ,
资源ID:120176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17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三必备: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三必备: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doc

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学习重点】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分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学习难点】理解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危亡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屡次侵略,每次战争都以中国失败、签订屈辱条约而告结束。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有识之士奋起自

2、救。而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包括民主思想在内的社会政治学说等都成为仁人志士们学习的对象。 【预习提纲】预习本课内容并填表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影响地主阶级抵抗派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惊了一部分有见识的士大夫,开始开眼看世界。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3、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创办了中国近代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外国资本主义侵

4、略的加剧;洋务运动的影响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中体西用”;工商立国;商战;君主立宪制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但其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严复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加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系统地翻译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天演论原富法意康有为托古改制;(1)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2)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3)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新民说(1)兴民权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2)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

5、德、独立人格四要素(3)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4)实现立宪政治的必备条件,制定一部宪法,培养有资格的公民。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五权分立【问题探究】1、联系必修内容,简述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人才培养:近代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2、19世纪以后,民主已成为西方政治的基石,当时的中国面对西方的经济和军事侵略,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晚清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6、顽固派: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维新派:早期: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康梁;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趋势:从拒绝到接受,从改良到革命,逐渐深化。【课堂检测】1、下列观点中,不属于郑观应的A、对旧专制政体颇为不满 B、仿行西方制度,建立代议制政体C、中国的出路在于“师夷长技” D、设议院通民情2、下列人物中,系统地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第一人的是A、郑观应 B严复 C、梁启超 D、孙中山3、下列观点中,属于严复的A设议院,通民情B、自由为体,民主为用C兴民权,新民思想 D、三民主义4、下列表述

7、中,不属于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是A、爱国思想 B、尚文精神C、社会公德 D、独立人格5、下列著作中,具有中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地位的是A、盛世危言 B、天演论C、新民说 D、原富6、孙中山的三权分立学说不包括A、行政权 B、立法、司法权C、外交权D、考试、监察权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州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到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

8、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赔款外债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 三、所有各国之既得权利,亦一体保护。中国同盟会方略对外宣言请回答: 依据材料1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为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建立。 材料2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希望得到列强的承认。说明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依据材料1、2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或三大革命有哪些局限性?对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公开反对帝国主义,只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是其民族革命的局限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

9、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课标要求】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民主化的影响;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学习重点】武昌起义后共和制如何诞生、临时约法中体现的民主思想和原则【学习难点】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评价、对临时约法的比较和分析导入语: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一条条不平等条约不断袭来。鸦片战争后100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民主与专制势力也不断进行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多失败,比如什么事件?(戊戌变法)我们这节课来学

10、习民主势力的一个重大胜利【问题探究】1、思考: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政治体制上有何不同主张? 改良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1)论战的中心:从论战的中心和基本主张中引导学生理解:这场论战的实质(关于什么问题的论战)及带来的影响:(2)实质: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影响:对于其影响,重点强调民主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传播,特别是更多的人接受革命的思想,使后面革命的发生有了更坚实的思想基础。(3)缺陷:但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反动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这也对后来的革命产生影响。2、面对风起云涌的斗争,清政府被迫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钦

11、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1)背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的刺激;改良派的广泛宣传、推动,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背景和大纲的名称,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评价积极方面 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政治家,这就使君主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消极方面宪法钦定,皇帝的权利很大,如大纲宣布皇帝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议院、政府、法院只能协助。与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相去甚远。钦的出台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12、 因为大纲虽然规定皇帝有很大的权利,但君主的权利毕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对于以前的君主专制而言,是有进步的。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1)主要目的: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确保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2)主要内容: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利和严格修宪程序。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3)主要原则补充资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

13、等自由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三权分立(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临时约法吸收西方民主的的哪些理念?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5)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6)临时约法评价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临时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权学说,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

14、弹劾总统的权力等,它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果实的愿望。同时它代表了大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水平。这些民主内容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在中国是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思考:为什么一部专门用来限制袁世凯专权的临时约法却不能限制袁的专制乃至复辟?民主环境很不完善民众的公民意识差。例如唐绍仪内阁辞职时,国内各方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各级地方机构中,政治权利基本控制在旧官僚、旧士绅手里列强干预,如日本迫使中国签署二十一条袁世凯拥兵自

15、重,权欲熏心 (例如暗杀宋教仁、公开复辟帝制)4、简述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民主力量为建立和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与反动势力斗争的主要史实。民主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和思想的传播;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迅速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张里程碑。1912年8月同盟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等对袁世凯政府严加批评。1912年底,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国会选举。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宣布撤销复辟帝制,后忧惧而死。5、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转绕

16、这一焦点展开了哪些斗争?斗争实质是什么?斗争的结局又说明了什么?焦点:共和与反共的斗争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大搞独裁,刺杀准备组织责任内阁的宋教仁;袁世凯一步步走上“洪宪帝制”的道路,广大人民和革命党人坚决反对,进行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帝制迷梦破灭。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两次复辟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凭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次斗争,虽然保留了民国虚名,便仍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课堂检测】1、下列内容不符合改良与

17、革命论战的是A、要不要反满 B、要不要革命C、要不要改革教育制度 D、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2、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A、1911年10月10日 、 B、1912年1月1日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2月15日3、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不能说明A、宣告了中国二千多年帝制的终结 B、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C、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D、共和代议制的法律形式的确立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能说明A、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B、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C、中国二千多年君主制度的结束 D、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5、中国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的时间A 、1912年底 B

18、、1912年8月C、1915年 D、1916年3月6、下列活动不属于袁世凯的A、派人暗杀宋教人 B、护国运动C、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D、复辟制7、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两种民主思想的论战与实践共和制的诞生与成就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艰难曲折【知识整合】第17课 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课标要求】了解抗

19、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学习重点】抗战以来中共的土地改革政策、民主统一战线的斗争、新中国成立。 【学习难点】抗战以来中共的土地改革政策【问题探究】1、抗战胜利前后,为了建立民主的新中国,中共领导人民进行怎样的民主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斗争的大事年表时 间大 事 内 容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做十协赴,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

20、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全面内战爆发后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了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割,正式提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4月以后在中共领导下,民主统一战线开展斗争,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2、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改革政策(1)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共

21、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民主政策之一)目的: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解放区掀起了土改高潮。(3)1947年下半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背景: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人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以便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使正在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意义:一方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彻底铲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法,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梦寐以

22、求的历史夙愿在中国共产党手中实现了,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土地法大绷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生产关系的基础。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关于政权建设的主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政权与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政权相比(从代表阶级、革命任务、土地政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解放战争

23、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张。重要变化:由代表工农阶级转变为代表抗日的各阶层;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政策变为地主减租减息政策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变化原因: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逐步深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从民族大义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课堂检测】1、下列表述不符合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策的A、实行三三制 B、团结广大群众C、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2、抗战胜利后,中国

24、政治的主要内容A、建立独裁统治 B、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C、战争与和平独裁与民主斗争 D、走中间路线3、双十协定签订的时间A、1945年10月10日 B、1946年1月C、1945年8月15日 D、1946年7月4、下列表述不符合中共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政策A、减租减息、交租交息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1947年下半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5、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发表的下列文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双十协定五四指标中国土地法大纲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 B、 C、 D、6、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A、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

25、协会议 B、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教材分析】一、解放区的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的民主政策与措施)1、“三三制”原则(1)内容:1940年3月,中共中央总结了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阐明党关于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政策,指出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人员组成上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抗日民主政权的组成则应由人民选举产生,凡年满18岁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职业、党派、信仰、文化程度、

26、居住年限,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并明确规定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2)性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策。(3)意义:“三三制”原则的贯彻,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壬申士的认同,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巩固了根据地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战的胜利。2陕甘宁边区政府(1)性质:是最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2)作用:从1937年开始,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三个施政纲领来保障民主自由,特别是1941年的五一施政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三三制”原则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普遍实行。3、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

27、开展人民民主运动。1937年的民主政府施政纲领规定:“实行民主普选制度和议会制度。”1939年的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规定:“发扬民主政治,采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记名的选举制。”1941年5月1日颁布的边区施政纲领是边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政治方面除民主选举外,还包括保证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各种自由权,厉行廉洁政治。普选制度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二、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全国各阶层人民在国统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及签订双十协定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28、义阵营日益强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战”后,德、日、意法西斯战败,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开始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称霸世界。扶蒋原共是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2)过程: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特别是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强烈,而且最关键的是此时国民党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因此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为了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同意到重庆举行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达

29、重庆,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民的欢迎。经过43天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上,双方未达成协议。谈判期间蒋介石就在部署内战,并在双十协定后不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如1945年的“一二一血案”等。 (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在国统区和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局面。2按照双十协定的协议,1946年1月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否是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政治斗

30、争的主要内容之一。会上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的问题,是重庆谈判时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期间,中共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最终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但是,国民党政府很快撕毁决议,发动了内战。3内战爆发后,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民主斗争,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在发动内战的同时,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一直采取高压政策。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制造了暗杀李公仆、闻一多的血案。李、闻都是民盟中央委员,在战后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中始终站在前列,周恩来亲笔书写的悼词受到各界人士的赞同。1947

31、年5月,上海学生发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全国。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前线的战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势力。三、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改革政策)1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民主政策之一)(1)目的: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2)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解放区掀起了土改高潮。31947年下半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背景: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形势要

32、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人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以便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使正在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2)意义:一方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彻底铲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法,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历史夙愿在中国共产党手中实现了,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土地法大绷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生产关系的基础。四、建立新中国的准备(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及其领导的民主统一战线为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新政权而进行的千系列斗争) 1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重申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目的“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

33、,明确提出了“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以及“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2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打到南京去”,并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随后,毛泽东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常委沈钧儒等,提出先行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从同年8月起,各方面的代表陆续到达解放区,与中共代表共同进行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这一文件的发布,不但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而且标志

34、着新中国的建立已为时不远了。 3中共领导下的民主统一战线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比如,沈钧儒提出:民主同盟新的政治路线和斗争目标是“积极支持人民的武装去反抗反人民的武装”, “消灭反民主反和平的独裁政权”,“建立一个真民主真和平的新中国”,并积极配合共产党的主张。再比如,在全国解放前夕,民主建国会也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工商界介绍解放战争形势和解放区情况,宣传解释中共的经济政策,为安定人心、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贡献。 41949年9月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及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

35、关事宜的会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第18课 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教学过程(见后)教学内容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学生引言导入历史名言听思创造学习情境,激学生探究兴趣朗读史料感知材料指导朗读展示图表朗读回答感知材料,加强理解揭示本课探究的本质问题探究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问题1(见后)问题2(见后)问题3(见后)问题探究展示问题启发点拨探究回答问题1:从史料中概括出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并联系古代对民本思想的实践,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问题2:利用史料和史料的出处论证民本思想的产生发展历程 问题3:在前在面探究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清民本思想的本质探究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清官问题4(见后

36、)问题5(见后)问题探究展示问题启发点拨探究回答问题4:反思民本思想与清官、民本思想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5:反思现实,提高认识探究三、中国近代人民主权思想问题6(见后)问题7(见后)问题探究展示问题启发点拨探究回答问题6:探究近代民本思想与古代民本思想或西学东渐的关系问题7:发散思维,形成知识迁移探究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问题8(见后)问题9(见后)问题探究展示问题启发点拨探究回答问题8:反思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区别问题9: 明确古代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中地位。小结展示图表内化总结升华课后探究作业展示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历史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反思民本思想。探究问

37、题及资料探究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概括出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并思考在中国古代当统治者做到这些时会产生什么结果?反之,又会产生什么结果?举典型事例说明。2、“民本思想出现于西周(认识萌芽),形成于春秋战国(理论完备),发展于汉唐(具体实践),变化于明清之际(反思提高)。”请从教材和提供的资料中找出佐证这一观点的史料。3、从本质上讲,古代民本思想究竟是以谁为主?为谁服务?这说明了什么?探究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清官 4、清官与民本思想有无联系?如果有,是如何联系?举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清官。并思考长期以来,人民为什么会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5、如今“清官小说热,清官影视热,清官

38、报刊热,热遍神州。包清天,海青天,于青天,青天满天飞,而且大都是古代的清天,当然,偶而也会出现个现代青天。”谈谈你对此社会现象的看法? 探究三、中国近代人民主权思想 6、中国近代人民主权思想产生的与古代民本思想有无关系?如有,是什么关系?如无,分析产生的原因? 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在中国被译法意,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他的思想最先为哪国实践?成效如何?探究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 8、完成下列表格思想古代民本思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前提本质目的实现手段官民关系9、“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是继承了古代民本思想精华,吸取了近代西方民主成份并结合中国国情而形成的”。“精华”指什么?以今日政府之举措加以说明。相

39、关材料1、尚书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完整的史书。“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经典,故又称之为书经,为档案文件汇编,也是记言体史书,由上古各朝史官记录,非成于一人之手,后由孔子编订,成于春秋末战国初。 2、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3、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我国一部伟大历史名著,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杰作。现在比较一致看法是,作者不是左丘明,可能是战国初期人,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编写成书,后

40、经许多人增益。4、泰誓:周武王伐纣,兵至盟津所发出的誓师令。也写作太誓,已佚失。5、文公十三年:文公即鲁文公,十三年即公元前614年关于民本思想1、“民者,万世之本也。” 汉贾谊新论大政上2、“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唐白居易辩兴亡之由策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4、“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不仅培育了一批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与民休息的帝王,也造就了许多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良吏。但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以阶级剥削为前提,民本思想与这种剥削制度有着天然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民本思想必然受到种种限制,并且最终变成一种根本无法实现的政治空话。” 中国传统民本思

41、想论略俞祖华关于清官材料1、清末刘鹗在老残游记第十六回里有段评说:“賍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賍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眼所见,不知凡几矣。”材料2、康熙皇帝说过一段话颇耐人寻味:“为官之人,不取非义之财,一心为国效力,即为好官。或操守虽清,不能办事,无论谕旨批驳与部驳之事,积年累月,概不完结,似此清官,亦何裨于国事乎?” 圣祖仁皇帝圣训卷46。材料3、“清官文化里有一定的民本内涵-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材料4、“宋明以后,清官文化大发展。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清官文化大发展是社会的进步,相反,清官文化越发展

42、,越说明君权制度的腐朽与官民的水火不容关系加深。统治者越是在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的时候,越强调清官文化,他们希望通过彰显清官的爱民清政来修补制度之弊病。” 中材料5、“跪着的人民,才期待清官!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正由于百姓都是跪着的,不会自己为自己作主,所以才会成全清官” 材料6、“包清天的风靡,乃是子民的辛酸! 人民对清官的感情越深厚,讴歌越热烈,法律的悲剧性也就越沉重!” 材料36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端木赐香著白居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石灰吟被认为是他人生的写照: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

43、留清白在人间。大声朗读下面的史料1、“敬天保民”2、“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尚书洪范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尚书泰誓4、“天生民而树之,以利之也”左传文公十三年5、“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7、“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

44、,然后用之。”孟子8、“民者,万世之本也。” 汉贾谊新论大政上9、“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唐太宗贞观政要10、“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唐白居易辩兴亡之由策11、“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13、谭嗣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 不能相治,亦不暇治,干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 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 也,民本也。”仁学14、“(权)必在我,不在彼,此之谓民权。”法意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十六大报告w.w.w.k.s.5.u.c.o.m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