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162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淮河是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同时也是皖北与江淮之间的分界线,而长江则是皖南与江淮的分界线。读图,完成12题。1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的主要原因是()A淮河南北植被差异明显B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C淮河源头位于秦岭山脉D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2明清时期,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主要是()A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B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C两地气候差异明显D皖南种植业更发达1D2A第1题,由于植被分布具有过渡性,淮河南北植被差异并不明显,A错误;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但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B错误;淮河源

2、头位于桐柏山,且淮河源头位置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C错误;由于1月0 等温线、年降水量800 mm等值线大致与淮河吻合,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因此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D正确。第2题,南方多山,明清时期,水运是该地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故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A正确;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不是主要因素;两地气候有差异,但并不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原因;皖南多山区,种植业没有平原发达。(2020广东肇庆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3、。据此完成35题。3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多种多样地形多种多样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地质条件的差异ABCD4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A通风透气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C防潮D保温5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土壤3B4B5C第3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4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

4、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南边窗户较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5题,陕南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其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台湾兰屿岛居民日夜与海共生。岛上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68题。6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最主要是指()A地震B风害C暴雨D风暴潮7兰屿岛地下屋的突出优点类似于()

5、A蒙古族蒙古包B傣族竹楼C福建土楼D陕西窑洞8地下屋室内火堂的主要作用是()A缓解阴暗潮湿B提高冬季室温C加热所需食品D驱赶侵扰蚊虫6B7D8A第6题,兰屿岛的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台风来时,风力大,破坏力强;台风过后,酷热难当。当地达悟族人创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优点突出,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好,极具特色,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所以兰屿岛地下屋是为了躲避台风而建。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兰屿岛地下屋既可以躲避台风,又能够冬暖夏凉,类似于陕西窑洞。蒙古包是为了便于迁徙,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傣族竹楼是为了防潮湿,适应当地的湿热环境;

6、土楼是为了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的建筑方式。第8题,由材料可知,地下屋一半建在地面以下,室内建有火堂,可以弥补阴暗潮湿的特点。该地纬度低,冬季气温不会很低;加热食品没有必要配备专门的火堂;火堂没有特殊的味道,不会驱赶蚊虫。灯笼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是喜庆的象征。古代竹编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福建省莆田市的船渡村,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制作竹编灯笼历史的“灯笼村”。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十分吃香。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编制灯笼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境地。据此完成911题。9福建莆田历史上制作灯笼的

7、有利自然条件是()A气候温暖湿润B水陆交通便利C竹林资源丰富D消费市场广阔10历史上莆田灯笼用油纸糊裱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透光性B防风防雨C防止烫伤手D增加美观度11与古代竹编灯笼相比,现代铁丝灯笼的主要优势是()A材料成本较低B剪断裁弯容易C不可回收再利用D使用寿命较长9C10B11D第9题,由“竹编灯笼”“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可判断竹林资源丰富是莆田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第10题,灯笼内用蜡烛发光,需要灯笼具有防风雨功能;油纸不透水,油纸糊裱后,风也不易进入灯笼内部,则主要目的是防风防雨。第11题,铁丝比竹制品更耐用,所以铁丝灯笼使用寿命长,但成本较高,不易剪裁弯曲

8、且做工难度较大,同时铁丝可回收。(2021河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云南元阳以水田为主的哈尼梯田(图1)和山西昔阳大寨旱地梯田(图2)是我国南北方山区人民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1213题。 图1图212两地均形成了坡面“上部林地下部梯田”的空间结构,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有()防止山洪对梯田的毁坏为梯田提供养分防止大风对梯田的毁坏为梯田涵养水源AB CD13与大寨梯田相比,哈尼梯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独特性是()A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B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C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D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12D13D第1

9、2题,林地对梯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部的林地可以起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的作用,可以防止山洪对梯田造成破坏;同时林地可大量保存水分,为梯田提供水源,正确。两地气候较为湿润,风力作用并不显著,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不是防风;林地也不能为梯田提供养分,错误。故选D。第13题,大寨梯田是旱地梯田,哈尼梯田是水梯田,哈尼梯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高温多雨,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水分流失,哈尼梯田的建立,可以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保持土壤肥力,D正确。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并不是哈尼梯田的独特性,大寨梯田也有此功能,A错误。防止水分流失不会加剧土地干旱化,B错误。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

10、养分流失并不是哈尼梯田的独特性,大寨梯田也有此功能,C错误。故选D。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读图,回答1416题。14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的是()A水稻B棉花C冬小麦D玉米15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 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BCD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

11、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泥沙淤积加剧B地壳不断下沉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D人口密度增加14A15B16C第14题,垛田适宜旱地种植,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第15题,垛田地势起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说法错误;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可以加深河道,利于排水通航,但不能拓宽河道和沟渠,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大部分来自土壤表层,加之淤泥中的生物残体分解又会释放出有机质,因而可以改善垛田土壤肥力,说法正确;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16题,上游兴修水库可拦截泥沙,使得水库下游河段河水的含沙量减小,该地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减轻;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

12、季节变化的功能,兴修水库会使下游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减少,垛田不需要太高即可减轻渍涝灾害的威胁,故选项C正确。二、综合题1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和法国示意图(图2)。图1图2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公顷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三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地点海拔/m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hR2012.620.754.160.6824.51 975.3Q1 1118.

13、423.31.242.2193.72 975.7(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位于沿海,Q地位于内陆。第(2)题,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气温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对本地区来说,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对中下游来说,易导致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答案(1)R 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位于沿海,Q地位于内陆。(2)夏季高温,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