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157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主线1.辛亥革命(1)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2)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3)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中华民国建立(1)政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为重要。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机会。(3)思想: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了反封建的、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第19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

2、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时空定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2页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举措:“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3)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孙中山的转变(1)孙中山比较系统地接受过西方式的近代教育。(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3中国同盟

3、会(1)成立: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2)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 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3)意义: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4预备立宪(1)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的立宪运动。(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3)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

4、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保路运动(1)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后发展成武装起义。(2)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2武昌起义(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随后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3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4清王朝结束与成

5、果转移(1)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三、辛亥

6、革命的历史意义1进步性(1)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3)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是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拓清末新政拓晚清思想潮流

7、演进的特点注反清起义11895广州起义21900惠州起义31906萍、浏、醴之役41907黄冈之役51907惠州七女湖之役61907安庆之役71907钦廉之役81907镇南关之役91908云南河口之役101910广州新军之役111911黄花岗之役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旧历“辛亥年”而得名。拓中山装的设计解读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4页探究主题一近代中国救国思潮的演进史料探究点:简述以上不同历史时期救国思潮对应的阶级立场、演变特点。提示:(1)立场林则

8、徐、魏源: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技,以镇压人民反抗,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李鸿章、张之洞:地方封建实权官员,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在多领域进行了尝试,甲午战争标志着探索目的受挫。康梁: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是其革命指导纲领。(2)特点过程: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由浅入深、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内容: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是主流。影响:促进社会变革,引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三大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争取中国的独立、民

9、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国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3)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提出洋务运动:地主阶级、器物制度、甲午战争、中体西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制度改革、君主立宪清末新政:统治阶级、制度改革、自救、维新变法应用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度变革、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思想变革

10、、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探究主题二人治、法治兼具的临时约法史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史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史料三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以上史料均选自临时约法探究点一:史料一说明临时约法深受_思想的影响。史料三体现了临

11、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_的专制独裁。提示:启蒙袁世凯探究点二:陈旭麓先生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的理由。提示:体现了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2)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3)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4)评价:人治、法治色彩兼具。法

12、治色彩a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c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人治色彩: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中国后来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就这一点来看,未能达到初衷。探究主题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史料一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1911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史料二民

13、国三年,戴李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询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史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探究点一:史料一一方面体现了_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史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当时_影响有限。史料三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盲目照搬_政体。提示:太平天国运动农村美国探究点二:你如何理解史料三中“

14、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这一观点?提示: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1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2西方政治文明与辛亥革命的借鉴(1)指导思想上: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2)政体方面:学习西方,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在政权组织方面借鉴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原则。(3)思想内容上: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和以法治国的原则,这在本质上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一致的。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5页张謇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此言论认为该革命最伟大的贡献是()A结束了专制统治B促进社会习俗变革C推动工业化进程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解析: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强调的是建立共和政体,不是结束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习俗的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其政治意义,不是推动工业化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17、”得出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故D项正确。答案:D1协商合作精神的政体过渡史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识2对列强存有幻想的外交立场史(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

18、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识承认不平等条约、承认对列强的赔款及列强在华特权,体现出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及软弱性。3凸显因人立法的责任内阁政体史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识孙中山希望用分权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定了临时约法。虽然具有反对专制、维护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但体现出因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4权力由孙中山向袁世凯过渡是时势的产物史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

19、果由袁世凯获取,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被迫向袁世凯北京政府妥协,实现权力和平过渡是特定时势的产物。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随堂训练题组1辛亥革命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的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也不正确。答案:B2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下图中分别为()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0、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解析: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后,与材料时间轴不符,故A项错误;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轴,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与不符,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间与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A前后没有任何变化B从城市

21、向农村全面扩展C潜伏着失败的危机D使地主和旧官僚走向资产阶级化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前后没有变化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革命后变化不大,并不是由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改造有限,革命潜伏失败的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与地主和旧官僚走向资产阶级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4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最主要的理由应该是()A推翻了帝制B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D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解析:本题是考查辛亥革命的积极之处,是考查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四个选项均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但是最主要的理由只能是推

22、翻了帝制,其实辛亥革命最主要的目标也是推翻帝制。答案:A5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题组2临时约法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

23、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答案:A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A总统 B议会C内阁 D全体国民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答案:D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赋予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的权利时,又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主要用意是()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B防止专制独裁再现C扩大大总统的权力 D推动清政府破产解析:根据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说明国家的组织原则中包含了“责任内阁制”,这是美国政体中没有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描述,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前,目的是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B项正确、C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前,故D项错误。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