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9.64KB ,
资源ID:120155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15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A WORD版含解析.docx

1、第三章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降低出生率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等有关,B项错误;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项正确;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

2、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出生率降低,D项错误。答案C2.导学号10894071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解析如果幼年个体比例大,老年个体比例小,种群密度会变大,反之会变小。答案A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且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移动能力

3、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且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4.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答案C5.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

4、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也达到最大解析b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应表示年龄结构,a主要影响出生率,应表示性别比例,c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应表示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项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也有死亡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C项正确。随种群数量的增加,出生率呈下降趋势,达到K值时,出生率最小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项错误。答案C6.生态学家高斯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下列关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

5、下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他培养条件下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近似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解析K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容纳某种生物的最大数量,因此依据题意可知,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只适用于该培养条件下。答案A7.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

6、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内的个体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答案A8.下图

7、分别表示自然界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阻力的影响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根据“J”型增长曲线数学模型Nt=N0t可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答案A9.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有关下面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

8、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解析鹰与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可用图表示,捕食曲线的显著特点是两条曲线拧成“麻花”状,后出现峰值的是捕食者,即曲线b代表鹰的种群数量的变化,A项错误。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题中三图均不能表示该种关系,B项错误。大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基本同步,因此可用图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二者分开,彼此有害,C项错误。牛和羊都是食草动物,二者间为竞争关系,可用图表示;从图中可看出曲线a代表的物种在竞争中获胜,D项正确。答案D10.生物

9、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解析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是非常有利的。如在森林中,群落的最上层是乔木层,其直接接受强烈的太阳光的照射,有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但乔木层并没有把所有的阳光都吸收掉,还有很多光透射到林下,所以在乔木层下面还有灌木层和草本层,这是对光资源的充分利用。答案C1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解

10、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B12.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农田中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B.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解析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不能仅仅扫取表层土壤作为样土,应取包括表层土在内的1015cm深度的土壤。玉米属于种群

11、,没有垂直结构。答案C1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中第一句隐含的种间关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是()A.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B.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不会发生变化解析豆苗和草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B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吸收果树中的

12、水分和养分竞争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B.C.D.解析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可以遮挡阳光,不利于果树光合作用,故正确;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菟丝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果树中的水分和养分,故正确;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说明菟丝子和龙眼、柑橘的关系是寄生,故错误。答案D15.导学号10894072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时间/年物种数量种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木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

13、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40年间物种数量增加,灌木和乔木的出现使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16.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取样,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裸露泥滩米草群落招潮蟹类物种数53个体总数1812厚蟹类物种数12个体总数149沙蚕类物种数20个体总数120泥螺类物种数11个体总数10

14、10蛤类物种数20个体总数14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低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物种数为11种,米草群落物种数为6种,所以A项错误;从表中看出除泥螺外,其他生物的密度都是裸露泥滩高,所以B项错误;只要是常规底泥采样器取样,都会得出正确结论,所以C项错误;不同的生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比如说蟹类多会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所以D项正确。答案D17.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田

15、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浮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解析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B18.下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后17年间鸟群的增长速率。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

16、A.这7年中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5年时鸟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该种鸟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鸟数量的2倍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鸟群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得出解析从表中数据知,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曲线的特征,A项错误;第5年时增长速率大于0,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仍然为增长型,B项错误;由图中数据可知,第4年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应为K/2,即第4年时该种鸟的数量为该种鸟环境容纳量的一半,C项正确;鸟的活动范围广,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项错误。答案C19.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C.抽样检测法

17、: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D.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解析在个体密集区取样测得的种群密度会偏高,A项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记物脱落,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B项错误;采用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会使结果偏高,C项错误;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会使数值偏小,D项正确。答案D2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1)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

18、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表中数据说明移栽植物后,动植物种类、数量增加,会增大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移栽植物后,土壤有机质增多,小型土壤动物会增多;如果条件适宜,边坡甲上会发生演替,自然长出乔木;边坡甲上的群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稳定、成熟,群落演替不会逐渐加剧。答案B2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19、%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22.下列关于“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C.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一定会以“J”型曲线模式增长解析“S”型增长模式发生在有限环境中,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两条曲线的斜

20、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速率。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在迁入地可能存在天敌,而且会受到空间等环境因素的制约,所以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呈理想状态下的“J”型曲线模式增长。答案C23.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条件答案C24.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

21、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的关系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由弱到强到弱;拟谷盗种群第50天以后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不会出现最大值,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因素制约。答案B2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

22、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项正确。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B项错误。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项正确。初生演替的时间漫长,D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8分)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图A、图B和图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问题。(1)下面是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2)在渔业生

23、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应为图所示类型。(3)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所示类型。(4)假如图C代表的种群是某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我们应该特别保护(年龄段)个体。解析(1)甲中老年个体较少,幼年个体较多,与图A相符;乙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基本相同,与图B相符;丙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与图C相符。(2)渔业生产中,既要保持产量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加大对幼鱼的保护,使年龄结构为图A所示。(3)农业生产中,干扰害虫交尾能降低幼体的数量,使害虫的年龄结构如图C所示。(4)保护野生动物,应该保护好幼年个

24、体,使种群的数量可持续发展。答案(1)图A、图B、图C(2)A(3)C(4)幼年27.导学号10894073(10分)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填“K1”或“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25、会变小。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中A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接近“J”型曲线。(3)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4)D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或环境容纳量)会变小。答案(1)曲线图(2)J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K1(4)B(5)K值(或环境容纳量)28.(10分)某生

26、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时,在资源和空间充裕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试解释原因:。(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4)试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解析(1)在有限的空间培养酵母菌一定时间后,由于营

27、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改变,种群数量从“J”型增长转为“S”型增长。(2)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须设置对照实验。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且每次计数也要重复三次,求得平均值。(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增大培养液稀释倍数后再计数。(4)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溶氧等,可选取其中任一因素再进一步探究。答案(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需要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增大培养液的稀释倍数(4)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氧等)的变化关系29.(

28、10分)科研人员对甲(蚜虫不能钻过甲装置中的细孔纱布,将甲装置置于大田中)、乙(围栏放牧)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羊与青草之间的种间关系为。(2)甲、乙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3)决定甲、乙两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4)丙、丁两图所示曲线在ab时间段内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原因是。解析羊与青草为捕食关系。由于甲装置中没有持续的外源能量供应,因此蚜虫最后全部死亡,对应图丁所示曲线。围栏中的植物可持续获得光照,为羊提供营养物质,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对应图丙所示曲线。答案(1)捕食(2)丁丙(3)出生率和死亡率(4)图丙所示

29、植物可源源不断地获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为羊群提供营养,因此可保持相对稳定;图丁所示蚜虫将棉花汁液吸收完后,因无外源营养物质的供应,最终全部死亡30.(12分)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或其他。(2)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的变化。(3)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过程中,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

30、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1)初生演替是在原来没有植被或者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而题中的弃耕农田上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越来越丰富,曲线c表示植物种类数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个体数的变化。随着物种的丰富化,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增多,群落中形成的有机物增多,因此曲线a可表示有机物量或生物量的变化。(3)草本植物阶段物种含量少,外来物种入侵对其影响最大;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条件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答案(1)种子繁殖体(2)植物个体数的变化有机物量(或生物量)(3)草本植物基本不变人类活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