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提升课 第一章1.宏观思路:本章是独立成章,后面的选择性必修课本再无涉及,但它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丰富的案例、众多的活动进行讲解,学习本章时,要从不同尺度(全球、国家、地方),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树立正确人口观。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人口分布一节学习时,除教材上的世界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外,还要关注地方尺度的人口分布,如本省、本地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元的,如自然地理
2、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可以将世界地形图与世界人口密度图对比人口迁移一节,要充分运用书本鲜活的案例,尤其是这些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特点发生的变化,进行客观辩证分析,而且能够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人口容量一节,首先弄清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这是两个不同而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不要死记硬背概念,而是要理解这两个概念。认识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个限度的,人口数量如果超过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本节课开始讲授的人口增长,应适当拓展人口问题数理分析通过人口有关具体数据,分析说明人口特点、人口迁移方向、人口问题等图像运用充分借助人口的各种统计图表(坐标类图、结构类图、
3、人口金字塔图等),学会分析各种人口统计图表,掌握人口的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人口容量等相关内容(本章的“主题归纳”重点讲解了人口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坐标类图:类型例图判读技巧柱状图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2000年)特点: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对照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个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曲线图或折线图非洲人口增长折线图(1950-2000年)特点: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能直观反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
4、来分析统计对象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明显的转折点三角形统计图中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2004年)特点:由三个坐标轴,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判读时可用“逆右顺左”四字口诀来进行,具体如下: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三条)向右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数据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向左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平面正方形坐标图1950-20
5、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图特点:反映某地区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图中四条曲线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可以判读各地人口出生率的水平和变化,根据曲线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可以判读各地人口死亡率的水平和变化,根据曲线沿虚线对角线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可以判读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水平和变化2.结构类图:3.人口金字塔图:(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
6、。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特殊变化: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
7、能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2)甲地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是()A.上学难B.老龄化C.民工荒D.男女比例失调【解析】(1)选C,(2)选A。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越高,014岁的人口比重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呈金字塔型,年龄越小比重越大,10岁以下的可达30%以上,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地出生率小于40(38左右),死亡率也小于40(38左右),自然增长率在0左右;丙地014岁人口比重为20%,比甲地小;丁地为人口负增长。第(2)题,甲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上学、就业压力大,人均
8、资源少,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养老压力大等;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由甲地人口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2019山东1月学考)下图为我国浙江、安徽两省2014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造成浙江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劳动力迁入B.人口自然增长快C.出生率迅速上升D.老龄化问题加重2.导致浙江、安徽两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经济D.交通【解析】1选A,2选C。浙江省经济发达,对外吸引力大,外来人口迁入多,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安徽省外出打工人数多,迁入的少,导致常住人口小于户
9、籍人口,因此导致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因素。(2020浙江7月学考) 读2019年我国部分人口大省数据统计图,完成3、4题。3.河南省位于我国的()A.东部地区B.西部地区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4.关于五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省人口均超过1亿 B.人口出生率四川最低C.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D.整体处于低生育水平【解析】3选C,4选D。第3题,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包括9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因此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四川、河南和江苏的人口并没有超过1亿;人口出生率江苏省最低;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并不能缓解;
10、五省的出生率均较低,整体处于低生育水平。(2020全国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
11、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解析】1选D,2选C,3选B。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第2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
1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示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提高;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2010
13、年是614岁,这部分人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示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4.(2019北京高考)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下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解析】德国老龄人口分布特征需要从分布是否均匀,大部分地区的密度范围、分布方位、形态特点等方面具体分析。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当地劳动力、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兵源和养老产业等方面作答。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