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共70分)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共11个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按题号填涂。2、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新文人画”的概念首先在新,新旧文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分段。在中国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开端的依据。因此,当时那些新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都应列为新文化人。此后凡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也都应属于新文化人之列。这些人当中的画家之作品即是新
2、文人画。如果把古代的文人之画称为文人画,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丰子恺、黄宾虹、潘天寿、石鲁、李昔禅、钱松岩、李可染、陆俨少等都应被看作新文人画的代表。新文人的产生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站在世界文化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新文人中最早提出改革中国画的是康有为,1917年他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急矣”,并主张“复古为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以美术革命为题,主张“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显然
3、,康、陈的主张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来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的。1919年,蔡元培曾特别指出:“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较之康、陈从文化的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之必要,蔡元培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中国画革新的途径。此后的徐悲鸿、林风眠无不受其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现内容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如“愚公移山
4、”这一来自列子的寓言所凸显的人格尊严和进取意识,与中国文人画含蓄幽婉的隐逸境界大相径庭,却与西方人文精神旁通。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这一题材本身,即已表明他拥有20世纪人文主义者的眼光,在表现形式也借鉴西洋画解剖和明暗法,通过塑造人物健康体魄恰当地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林风眠长期被其反对者和极左势力贬斥为形式主义者,其实他在自身苦心经营的艺术语言中,真切地表达了历经磨难而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尤其他早年积极响应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召唤,创作了摸索痛苦人道十字街头等颂扬人文先驱、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在暮年寓居香江时期,他又重拾早年油画主题,创作了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具有鲜
5、明反思意识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半个世纪过去了,大师的理想仍然停留在理想之中。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和文人的摧残使得中国画面临一次灭顶之灾,改革开放使中国画又面临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两个方面的冲击,各种文艺思潮的涌入和绘画市场的诱惑进一步加深了绘画界的浮躁、急功近利等混乱状态。中国画未来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选自文艺评论2012第8期)1.下列与 “新文人画”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中的画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画。B.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画家的画就是新文人画。C.新文人
6、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产生的,一些新文人站在世界文化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反思。D.“新文人画”的作者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主张“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康有为并主张“复古为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来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的。B.陈独秀主张的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画自己的画,同时他也认为要从文化的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的必要。C.蔡元培曾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林风眠积极响应,创作了颂扬人文先驱、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D.徐悲鸿、林风眠不仅对中国画进行
7、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现内容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中国绘画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人画开端的依据。其后的徐悲鸿、林风眠等等是新文人画的代表。B.和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含蓄幽婉的隐逸理念相比,新文人画作者拥有20世纪人文主义者的眼光和变革、创新的意识。C. 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表明,这幅画作不仅借鉴了西洋画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D.林风眠创作的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真切地表达了历经磨难而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
8、文言文,完成4 一 7题。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
9、佃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
10、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 裁:通“才”,仅仅B. 监淮北诸军事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C. 吴人大佃皖城 佃:耕作,引申“屯田”D.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 绥:安抚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浑沈雅有器量 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宣
11、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A. B. C. D.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
12、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5分)译文:_(2)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5分)译文: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其一)(宋 )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7.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8. 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
13、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山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 _。(杜牧阿房宫赋)(2)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_,_。(范仲淹岳阳楼记)(3) 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与陌生人交流那年我十三岁,念
14、初一。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一入学便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次要。只有一门叫做“农业”的课,老师再三强调,这是为着我们将来上山下乡而设的。但是这些来自书本的乡村知识并不能激发我真正的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真正的农民吧。我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早点。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钢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
15、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在我当时的年岁,没有恰当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她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以后的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的一切。我学着她的样子,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自己正在身上诞生。是啊,一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后来我搬了家。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下乡。几年
16、后我返回城市,偶然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她还在。大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嘴里满不在乎地嚼着什么。我站在锅前,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她从锅里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的“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告知他人的往事,还似乎害怕被人识破心思。
17、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乘坐的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了。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小时候我常在这买油条。”我说。“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
18、”我说。“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嗯”,和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
19、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取材于铁凝的同名作品,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从第段可以看出,因为社会环境影响,再加上少年时贪玩不爱学习,“我”那个时期内心茫然而空虚。B.炸油条姑娘的美让“我”深受震撼,她让“我”自惭形秽,同时“我”决意要学着
20、她的样子,美好地成长。C.第段说炸油条姑娘“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暗示岁月流逝,她已视店如家。D. 第段开头写下午的阳光使店里显得温暖柔和,这种氛围让“我”产生了急于向炸油条姑娘表达的愿望。E.文章讲述的是平常的人和事,却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思想,这种平中见奇的写法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2). 文中四次写到油锅的沸腾、安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3). 文章结尾写道:“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4). 文章第段说“一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句话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
21、或你的阅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边疆教育先驱寸树声陆 安民国教育界出过一些知名人士,像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然而在最为偏远、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也有这样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士。他就是边疆教育的先驱寸树声。寸树声(18961978),字雨洲,云南腾冲县和顺乡人。1911年,寸树声考入大理中学,1915年毕业回乡执教小学堂,1918年赴日本留学,一待就是10多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寸树声回国,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执教。他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分析研究时局,力主抗日。后来,又与马
22、叙伦、张友渔、齐燕铭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救亡。关心地处边疆的家乡文化建设,一直是他始终不渝的情怀。他的家乡有建于1928年、占地1392平方米、藏书7万余册、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由胡适题写牌匾的和顺图书馆。这座气势非凡的乡村图书馆,是寸树声心仪之地,也是他心中的灯塔。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这座图书馆:“我心焦的是图书馆所有的书籍虽然增加,而阅者不增加,图书馆决不可成为一种独善其身的建筑物,应当利用种种方法引诱乡人来阅览,养成乡人一种进图书馆犹如进茶馆、上烟馆一般踊跃的习惯,只要进图书馆的人增多,那么
23、我们的目的在无形中就算达到增加了。”这些话,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振聋发聩之意义。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先后在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任教。1940年,寸树声回到家乡,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同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及和顺图书馆馆长。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并委托好友吴晗、曹靖华从昆明等地延聘来一大批学有专长、教书育人的名家,深入这座边陲学校,执掌教鞭,培育人才。在他的心目中,“乡村学校应与社会打成一片”,“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有优秀知识的学习者,而出了教室、图书馆又是优秀的生产者一种新型的人才”
24、。今天人们一再倡导的“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藩篱”的理念,当时的益群中学已经身体力行了。他十分欣赏斯巴达式的严格训练,认为,“以斯巴达的严格训练对背负着几千年因袭的中国青年是必要的,有益的。”这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就在日军铁蹄声声,逼近腾冲之际,寸树声在他一手缔造的学校里,上了那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学校中依然高扬着中国的国旗,飘逸出琅琅读书之声。一袭素色西装的先生,站在学校礼堂的台子上,神色凝重地给全校同学上了“最后一课”。那永远定格在史册上的“最后一课”,对于寸树声来说,更是刻骨铭心,挥之不去。他在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中这样描述:“讲完后,我呆站在讲
25、台上,只觉得鼻酸喉哽,不能再继续下去。台下的女生们已经欷歔地在哭泣着,男生都低垂着头,直立不动。似乎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我鼓着勇气说了一声:同学们,再见吧!就踉跄地走下台来了。”然而,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腾冲沦陷后,寸树声先后流亡到昆明和重庆。即使在颠沛流离、极为困厄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学生,在昆明组织成立了“益群校友会”,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1943年5月,他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一书,总结了乡村建设尤其是创办益群中学的实践经验,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其挚友徐家瑞评价此书,“情至文生,哀感顽艳,教育理论,以文艺之笔写出,更为动人。”抗战胜利后,寸树声返回
26、故乡,重新竖起益群中学的金字招牌,益群中学红红火火坚持办了下来。“文革”中,未能幸免,惨遭迫害。1978年因病在昆明溘然长逝。一代教育家寸树声的名字和业绩与故乡的山河同在,永远载入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史册之中。 (选自 文史春秋2012年11期,有删改)(1)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5分)寸树声在求学期间,力主抗日。他先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后来,又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救亡。寸树声留日归来后,先执教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执教于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寸树声关心家乡文化的
27、建设,支持边区教育。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捐款并提笔给家乡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抗日战争时期,寸树声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这篇文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寸树声求学、教学、办学的经历,真切的体现了作为边疆教育先驱者的风采。(2)1934年寸树声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图书馆,简要分析这个举动的作用?(6分) (3)文中对“最后一课”的描述,用了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这些细节描写的好处?(6分) (4)作为边疆教育先驱,“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 体现在全文很多方面
28、,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了魔术魔琴。他们表演得珠联璧合,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B最近的两场热身赛,加盟青岛队的美国篮球巨星麦蒂展现出的实力不容分说,这让球迷对他在中国的职业前景充满期待。C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网友赞不绝口,好评如潮。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一夜之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D“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
29、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B文字书写时代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C据媒体报道,中国将在2014年左右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进一步的技术基础。D面对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要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30、理念。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其实,网络文化并非与经典格格不入可以预见,网络文化的发展壮大,必定需要经典来滋养和提升文化品格目前呈现“浅文化”或“轻文化”状态只是其尚未成熟和健全的阶段特征届时,经典将借助网络手段而大放光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长时间、有意识的努力人类离不开经典,网络时代亦如此。A. B. C. D.16.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5分)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
31、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 ,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 ;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 ,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今年央视春晚的相声这事不赖我播出后,反响强烈,对这种遇事一味推卸责任的做法你怎么看?请以“责任”为话题,仿照下列例句,写两句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大体一致。(6分)例句:爱心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爱心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六
32、、写作(60分)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孔子带弟子们在泗水河畔玩游,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颜回问:“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水有什么样的感悟,选好角度,明
33、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11.(1).(5分)A(“少年时贪玩不爱学习”有误)C(“她已视店如家”有误)(2).(6分)第一次,以油锅的沸腾衬托出(1分)炸油条的姑娘充满活力(1分);第二次,以油锅的仍旧沸腾,反衬出(1分)她被岁月消磨,已经活力不再(1分);第三次,以油锅的安静衬托出她已变得麻木消沉,毫无生气(1分);第四次,以油锅的再次沸腾,衬托出她重新焕发了生活热情(1分)。(意思对即可)(3).(6分)答题要点:与陌生人交流,向陌生人
34、学习(2分),陌生的炸油条姑娘“启发”我,“我”向她学习,开启了美的追求(2分),在陌生的“我”的启发下,炸油条的姑娘重新燃起了对美的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4).(8分)句意理解:这里的模仿就是向陌生人学习,模仿陌生人的打扮,一个新的自我在向陌生人学习中诞生。句意理解2分,阐明自己的观点2分,联系事例说明2分,语言表达2分。12.(1)(3分,2分,1分。“在求学期间”表述错误,“寸树声立即捐款”无中生有。“以议为主”不太恰当)(2)表明自己对图书馆作用的看法,强调建图书馆目的就是让乡人阅读;表达了对家乡的人进图书馆读书的渴望;体现了寸树声对关心边疆的家乡文化建设精神。(每点2分,共6
35、分)(3)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上最后一课时寸树声的衣着整齐、神态凝重的形象特点;写出了学生听课时候痛苦悲伤的情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寸树声对最后一课难忘的情感。(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4)第一个方面,对边疆教育的关心方面,在大学执教时,写信给家乡,关心家乡教育,流亡到昆明期间,组织成立了“益群校友会”,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第二个方面,边疆教育的实践方面, 创办中学,筹备资金,聘请名师、亲自执教;抗战胜利后重建学校。第三个方面,边疆教育的理念、思想方面,创办学校的同时,他总结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训练形式和意义;后来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 (写出一个方
36、面2分,解说每点3分,共8分;如果写了两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如果写了三个方面,按照前两个方面给分。)13C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A.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B不容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D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14. D(A. 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 B逻辑关系错误,“已经终结”应为“快要终结”, C语序不当,应为“进一步奠定技术基础”。)15.A (通过句间关系可以选出)16、竞相争抢经济利益。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良的社会影响。(大致意思相同即可,每句2分,全对5分)17.(6
37、分)参考答案:责任是黑夜里的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前进的方向;责任是失意时的加油站,使陷于倦怠的人们得到前行的动力。18.作文:按照高考评分标准阅孔子借水喻人,发人深思。作文的写作重心应停留在孔子的意味深长话语中。写作时可从水的以上几种特性思考做人的道理:像水一样,做真君子;有德行,哺育众生,永不停歇;有情义,谦下和顺;有志向,无惧无畏;而且还善于教化别人,洗净人们内心的污垢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王浑传等到大规模讨伐吴国,王浑率军队从横江出兵,派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打寻阳濑乡,又攻击吴牙门将孔忠,都打败了他们,俘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派遣殄吴护军李纯占据高望城,讨伐吴将俞恭,打败了他,斩杀俘
38、获很多。吴国的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恐惧而来投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人率兵数万向城阳进发,王浑派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打败了他们,在阵前杀死两员将领,并斩首七千八百人,吴人十分恐惧。转任征东大将军,又镇守寿阳。王浑不崇尚刑法,处事决断公正。当时吴人刚刚归附,很是有畏惧之心。王浑安抚外乡人,诚心安慰接纳,座上没有空着的席位,门前没有滞留的宾客。于是江东人士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太熙初年,迁任司徒。惠帝即位,加授侍中,又在京陵设置士官,如同睢陵那样。等到诛杀杨骏,重视旧臣,于是加授王浑军职。王浑认为司徒是文官,主掌国史不统领军队,统率军队则下属官吏穿红色服装。自认为偶然受到一时的宠幸,权且掌管军队,不符旧典章,于是命令自己的下属官吏都穿黑衣。议论的人赞美他谦虚而识大体。王浑在所担任的职务上,一直有名望,元康七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