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260.50KB ,
资源ID:119976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976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浙科版生物必修第二册单元素养评价: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浙科版生物必修第二册单元素养评价: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四)(第五章)(6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B.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D.长白山上所有的牛皮杜鹃是一个种群【解析】选C。种群必须是同一区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含有多个物种,所以不是一个种群。2.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A.告诉人们所有的生物均由

2、细胞构成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是一样的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解析】选B。细胞学说的这个观点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很好地解释了动、植物在细胞结构层次上具有统一性的原因。3.古脊椎动物研究发现,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图:这更适应飞行生活。该研究结果属于()A.胚胎学证据 B.古生物化石证据C.生物化学证据 D.比较解剖学证据【解析】选B。在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中发现,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图),这是飞行结构优化的体现。该研究结果属于古生物化石证据。4.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

3、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解析】选A。使用除草剂的过程相当于改变了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抗除草剂的变异类型属于有利变异,随着遗传逐代积累,是杂草进化的前提,A项正确;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B项错误;基因库指种群中的全部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D项错误。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两个生物属于同一物种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因没有经过地理障碍而属于同一物种C.长期的地理障碍必然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没有隔离就一定不会形成新的物种【解析】选D。

4、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两个生物才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B错误;长期的地理障碍形成生殖隔离时才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隔离包括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生殖隔离,没有隔离就一定不会形成新的物种,D正确。6.下列关于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B.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D.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解析】选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

5、;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的基因不同,二者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正确;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如果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为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不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D错误。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个体遗传物质的改变B.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C.生物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不同的环境条件,B正确;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

6、确;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D正确。8.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FF(30%)、Ff(60%)、ff(10%);雄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FF(20%)、Ff(40%)、ff(40%)。假设该兔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B.Ff基因型频率为52%C.F基因的频率在雌兔中为60%、在雄兔中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不同【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子代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该种群发生

7、了进化,A错误;亲代中,雌兔F=60%,f=40%,雄兔F=40%,f=60%,因此自由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FFFfff=(60%40%)(60%60%+40%40%)(40%60%)=24%52%24%,B正确;自由交配后子代的基因频率为F=24%+(1/2)52%=50%,f=50%,因此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在雌兔、雄兔中相同,均为50%,C错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同一种群中雌雄个体进化方向相同,D错误。9.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

8、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C. D.【解析】选B。一个物种包括多个种群,错误;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长期的地理障碍导致生殖隔离,二者不是同时出现的,错误。10.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C.协同进化 D.地理障碍【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体现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都是由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而来的,C正确。11.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

9、化D.协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选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发生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会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错误。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障碍,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一般都是简单生物

10、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一般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选A。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A错误;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障碍,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个物种,B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古老地层中一般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一般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这说明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D正确。1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

11、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选C。随机交配的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变化;自交的生物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1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基因频率只要发生变化,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A正确,B、D错误;生物的

12、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性状改变基因不一定改变,所以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也不一定进化,C错误。15.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障碍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障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选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突变等因素,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B错

13、误;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两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16.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这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17.蟒蛇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是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这属于生物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C.生物

14、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解析】选B。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蟒蛇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是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更符合比较解剖学的内容。18.(2019浙江1月学考真题)细菌、真菌和动植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说明生物具有()A.适应性 B.变异性C.统一性 D.多样性【解析】选C。细菌、真菌和动植物属于不同的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19.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白眼雄果蝇(

15、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2.5%B.若以上条件不变,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C.该种群Xa基因频率是0.05D.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解析】选A。白眼雄果蝇(XaY)占5%,说明Xa的基因频率为5%,则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5%5%=0.25%;若以上条件不变,则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20.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被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

16、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B.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细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细菌(物种)不一定产生【解析】选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细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2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

17、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A正确;消费者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与生产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会导致二者协同进化,B错误;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使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22.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A.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C.生物个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解析】选C

18、。生物的统一性有不同的层次,人和大猩猩属于个体层次。23.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C.生殖隔离造成D.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解析】选D。病毒在使用疫苗之前就已经产生突变,A错误;病毒抗性的提高是疫苗选择的结果,B错误;病毒的抗性是突变产生的,不是生殖隔离造成的,C错误;在疫苗选择作用下,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D正确。2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19、(1/2)n,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发生了隔离B.发生了自然选择C.没有发生生物进化D.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解析】选C。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A、a的基因频率均为1/2,连续自交n代后,所获得的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1-(1/2)n(1/2)+(1/2)n(1/2)=1/2,a的基因频率也是1/2,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该种群在这些年中没有进化,C正确,D错误。A、B两项很可能没有发生。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种个体间无法交

20、配,不能产生后代,被称为生殖隔离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若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可能发生作用D.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解析】选A。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A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若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可能发生作用,C正确;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0分)26.(4分)下表是某条大河两岸

21、物种演化的模型:表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回答以下问题:(1)由甲物种进化为乙、丙两个物种属于_的物种形成,需要的外部条件是_和_。(2)河东的乙物种迁回河西后,不与丙物种进行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解析】(1)由甲物种进化为乙、丙两个物种的内因是河东、河西的甲物种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两条河存在地理障碍,不同环境下自然选择方向不同,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1)异地自然选择地理障碍(2)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7.(8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

22、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各小岛上不同的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的作用。(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障碍。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物种。(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

23、_。(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不同的小岛上的地理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对分布在不同小岛上的地雀喙的突变进行了不同的选择。(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物种。(4)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一个种群,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生物的多样性包含遗

24、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答案:(1)南美洲地雀(2)食物选择(3)地理生殖(4)种群基本单位(5)物种多样性28.(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其产生的方向是_。(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为AA(灰身)

25、的有35只,基因型为Aa(灰身)的有60只,基因型为aa(黑身)的有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3)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 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_。【解析】(1)种群基因库的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不同的生物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使体内的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形成新的基因型,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2)利用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为35%,Aa基因型频率为60%,aa基因型频率为5%,所以A基因频率为35%+(1/2)60%=65%,a基因频率为5%+(1/2)60%=35

26、%。(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p+q)2=p2+2pq+q2=1,由题意可知: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为1/2 500,即q2=1/2 500,所以b基因频率为q=1/50100%=2%。答案:(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2)65%35%(3)2%(20分钟30分)1.(4分)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洒了一种新型的农药后,98%的甲虫死了,2%的甲虫生存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后,2%的甲虫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B.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种C.农药对甲虫进行了人工选择D.农药对甲虫进行了自然选择【解析】选D。甲虫在喷洒新型农药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使用农药后,农药对

27、甲虫进行了自然选择,把抗药性强的甲虫选择了出来,但是没有形成新的物种。2.(4分)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时,发现一株月见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2n=24条变成4n=48条,成为四倍体植株。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A.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B.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不能杂交产生后代C.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D.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解析】选A。月见草的四倍体(4n=48)是可育的,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为一个新的物种,但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后产生的三倍体是不育的,所以二倍体与四倍体存在生殖隔离。【补偿训练

28、】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 B.32% C.50% D.64%【解析】选B。运用哈迪温伯格定律(p+q)2=p2+2pq+q2=1,因p=0.8,q=0.2,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pq=20.80.2=0.32。3.(4分)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

29、结果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解析】选C。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即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指的是它们互相作为一种生存压力,淘汰不利个体,筛选有利个体,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C错误;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即自然选择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形成不同的类型,D正确。4.(10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材

30、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上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理由是_。(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

31、烈的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5)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XDXD2000XDXd50160XdXd100200XDY1800XdY170270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就D、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故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

32、改变。(2)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3)材料一中,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4)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材料二中如果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则一些基因会随着某些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进而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5)根据表格可知,A种群中基因D有2002+50+180=630个,A种群中D、d全部等位基因有(200+50+100)2+(180+170)

33、=1 050个,所以基因D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630/1 050100%=60%;B种群中没有XDXD、XDY基因型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D纯合致死。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的基因型只有3种,所以A种群遗传多样性大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2)是两者之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3)自然选择(4)基因库(5)60%(0.6)D纯合致死(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大于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或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的基因型只有3种)5.(8分)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

34、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力越强。(3)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有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B不定向的前选择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