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14B. 15C. 16D. 17【答案】A【解析】【详解】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K、L、M层上电子数依次为2、8、4,电子总数14,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4;答案选A。2.下列是几种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3号元素锂,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故A错误;B 8号元素氧,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故B正确;C12号元素镁,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核电荷数为+12,故C错误;D11号元素钠,核外有
2、三个电子层,核电荷数为+11,圆圈中不能写元素符号, ,故D错误;故选B。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答案】C【解析】【详解】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氢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属于非金属性,故A错误;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氦元素原子只有2个电子,属于非金属性,故B错误;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Be元素,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D. 原子最外层电子
3、数不能超过8个,但第一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故D错误;故选C。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 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比它原子序数小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钠离子和氟离子,A项错误;B. 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不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例如H+肯定不满足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B项错
4、误;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那么质子数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项正确;D. 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后的离子,则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比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该题的解题思路是借助于举例和排除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5.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abmnB. abmnC. abmnD. abmn【答案】A【解析】【详解】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X失去m个电子后与Y得到n个电子后结构相同,即可得到等量关系:a-m=b+n,即bmn,故A正确,此题
5、选A。6. 和原子核外电子数(判断前后两者的关系)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能肯定【答案】C【解析】【详解】 和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均为8,故选C。7.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aAm+和bBn-,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能肯定【答案】A【解析】【详解】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阳离子的电子数小于其质子数;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所以若Am+和B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质子数Am+Bn-。答案选A。8.第n电子层当它作为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6、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 KB. LC. MD. N【答案】C【解析】【详解】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最外层电子数最大是8,则其n-1电子层电子数是8;如果K层为次外层时最多排列2个电子、如果L层为次外层时最多排列8个电子,当次外层为M层时,最多排列电子数是18,如果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多10个,n+1层为最外层时其电子数最多8个,所以n层最多排列18个电子,所以该电子层为M层,故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9.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
7、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A.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 它的金属性比铅强C. 它具有+2、+3、+4价D.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答案】CD【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114号是第7周期IVA族的元素,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属于碳族元素;二、在周期表中处于元素Pb的下方,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详解】A第7周期IV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11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元素Pb的下方,故它的失电子能力比铅强,故B正确
8、;C根据碳族元素中,C、Si等化合价有+2、+4价可以推知它具有+2、+4价,故C错误;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减弱,碳酸是弱酸,所以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具有酸性,故D错误。故选CD。10.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B. 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答案】C【解析】【详解】A. Na、Mg、Al金属性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B. I、Br、Cl非金属增强,其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C C、N、O同属于周期元素,核电荷数增大,原
9、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D. P、S、Cl最高正价依次为+5、+6、+7,依次升高,故D正确;故选C。11.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A. 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B. 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C. 硫离子的还原性比氯离子强D. 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而氯则不能【答案】BC【解析】【分析】比较非金属性可通过以下角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的化合价高低等。【详解】A比较非金属的强弱,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HClO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A错误;B元素的
10、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可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B正确;C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元素非金属性越弱,硫离子还原性比氯离子还原性强,故单质的氧化性Cl2S,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C正确;DS在空气中燃烧体现的是还原性,不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BC。12.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钠离子为简单的阳离子,电子式为Na+,故A正确; B氢氧根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氨气中存在3个氮氢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氨气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一氯甲烷是共
11、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正确;答案选C。13.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A. 碘和食盐的熔化B. 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C. 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 苯和乙烷蒸发【答案】D【解析】【分析】汽化或熔化时,一般分子晶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克服共价键;离子晶体克服离子键;金属晶体克服金属键【详解】A碘和食盐的熔化,碘为分子晶体,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钠为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故A不选;B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而生石灰为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故B不选;C氯化钠为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而铁为金属晶体,熔化时克服金属键,故C
12、不选;D苯和乙烷蒸发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且两者均为分子晶体,故D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晶体类型和作用力,明确不同晶体中的化学键及分子晶体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点C,金属晶体克服金属键,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不是离子键。1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的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镁离子,2个氯原子从镁原子分别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的氯离子,在镁离子与氯离子的静电作用下结合形成氯化镁,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故A错误;B硫化钠是硫离子和钠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为:
13、,故B正确;C氟化钙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是钙原子失电子,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故C错误;DH2O为共价化合物,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电子式的书写规则,注意掌握电子式的书写原则,能够用电子式正确表示常见物质的形成过程,试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易错点C,注意是钙原子失电子,不是钙离子。15.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共价键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答案】D【解析】【详解】A. 共价键可能存在于共价化
14、合物如水、离子化合物如NaOH、单质如N2中,故A错误;B. 共价化合物不可能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故C错误;D.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只含共价键,故D正确;故选D。16.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v最大的是A. v(A)0.15mol/(Lmin)B. v(B)0.6 mol/(Lmin)C. v(C)0.3 mol/(Lmin)D. v(D)0.1 mol/(Lmin)【答案】B【解析】【详解】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
15、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比较反应快慢时,需要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其数值大小。若都用B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则选项AD分别为0.45 mol(Lmin)、0.6 mol(Lmin)、0.45 mol(Lmin)、0.15 mol(Lmin),所以最快的是B,答案选B。17.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3v正(N2)v正(H2)B. v正(N2)v正(NH3)C. v正(H2)3v逆(NH3)D. 3v正(N2)v逆(H2)【答案】D【解析】【详解】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同
16、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因此3v正(N2)v逆(H2)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答案选D。18.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形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溶解;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acdbB. cabdC. acbdD. cadb【答案】A【解析】【详解】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a、b相连时,a为负极,则金属性ab。c、d相连时,c溶解,则金属性c是负极,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
17、a是负极,所以金属性ac。b、d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则d是负极,所以金属性db。因此金属的活动顺序是acdb,答案选A。19.人造地球卫星上使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 负极,被氧化B. 正极,被还原C. 负极,被还原D. 正极,被氧化【答案】B【解析】【分析】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详解】根据Ag2O+H2O+2e-=2Ag+2OH-,氧化银中银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是正极,被还原,故选B。2
18、0.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是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能转换光-生物质能转换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光热转换是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属于光热转换,符合;光电转换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汽车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光电转换,符合;光化学能转换,绿色植物的生长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光化转换,符合;光生物质能转换,生物质能利用基于动、植物能的物质,形成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的能量以一种生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能源,是人类最重要的间接利用太阳能方式,符合;答案选D。21.欲制取较纯净的CH2ClCH2Cl(即1,2二氯乙烷),可采取的方法是A. 乙烯与C
19、l2加成B. 乙烯与HCl加成C. 乙烷与Cl2按12的体积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D. 乙烯先与HCl加成,再与等物质量的Cl2在光照下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氯气加成生成物是1,2二氯乙烷,故A正确;B乙烯与HCl加成生成物是氯乙烷,故B错误;C. 乙烷与Cl2按12的体积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是取代反应,得到的卤代烃是混合物,故C错误;D. 乙烯先与HCl加成,再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在光照下反应,取代反应中生成物也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有机合成路线的选择基本要求是:原料廉价易得,路线简捷,便于操作,反应条件适宜,产品易于分离,产品纯度高等。22.1mol
20、有机物充分燃烧后,只生成88gCO2和54g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H3B.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C.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D. 该有机物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可能含有氧原子【答案】D【解析】【详解】88gCO2的物质的量为2mol,54g水的物质的量为3mol,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列方程,解得x=2、y=6,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z,则该有机物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可能含有氧原子,答案选D。23.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1mol此氯代烷可与6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 CH2=CH
21、2B. CH3CH=CH2C. CH3CH3D. CH3CH2CH=CH2【答案】B【解析】【详解】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说明该烃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1 mol该氯代烷可与6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未加成之前有6个氢原子,所以结构简式为CH3CHCH2。答案选B。2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O2和O3B. 和C. 和D. 正丁烷和异丁烷【答案】D【解析】【分析】结构相似、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为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
22、子数,互为同位素;组成、结构均相同的为同种物质。【详解】AO2和O3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A不选;B和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互为同位素,故B不选;C和组成、结构均相同的为同种物质,故C不选;D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C4H10、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选;故选D。25.某一元醇10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2g,反应后又回收该醇1.8g,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于A. 88B. 102C. 115D. 196【答案】C【解析】【分析】设一元醇为ROH,发生反应:CH3COOH+ROHCH3COOR+H2O,参加反应的醇为10g-1.8g=8.2g,设醇的相对分子质
23、量是M,则乙酸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60-18),根据方程式中质量定比关系计算M。【详解】参加反应的醇为10g-1.8g=8.2g,令一元醇为ROH,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乙酸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60-18)=M+42,则: 所以M:(M+42)=8.2g:11.2g解得M=11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酯化反应的原理进行计算,乙酸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60-18),根据方程式中质量定比关系计算M。26.在下列物质中是同系物的有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互为同位素的
24、有_;(1)液氯(2)氯气(3)白磷(4)红磷(5)D(6)T(7)(8)(9)CH2=CHCH3 (10)(11)2,2二甲基丁烷【答案】 (1). (7)与(11)或(8)与(11) (2). (9)(10) (3). (3)(4) (4). (5)(6)【解析】【分析】结构相似、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互为同位素;组成、结构均相同的为同种物质。【详解】结构相似、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则(7)与(11)或(8)与(11)互为
25、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则(9)(10)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则(3)(4)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互为同位素,则(5)(6)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7)与(11)或(8)与(11);(9)(10);(3)(4);(5)(6)。27.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4g硫粉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37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_(2)命名有机物:_【答案】 (1). S(s)+O2(g)SO2(g),H=-296kJmol1 (2). 3,3,4-三甲基己烷【解析】【详解】(1)4g硫粉完全燃烧
26、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37kJ的热量,所以32g硫粉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296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6kJmol1;故答案为:S(s)+O2(g)SO2(g),H=-296kJmol1;(2)选取最长的链作为主链,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如图:,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故答案为:3,3,4-三甲基己烷。28.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两电极反应式为:正极_;负极_;【答案】 (1). 2H+2e=H2 (2). Mg-2e=Mg2【解析】【分析】根据自发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失电子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是
27、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详解】镁、铝和稀硫酸构成了原电池,自发进行的反应是镁和硫酸反应,金属铝为正极,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金属镁做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故答案为:2H+2e=H2;Mg-2e=Mg2。【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易错点:需要注意的握以镁、铝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电极反应不同。酸作电解质时,镁是负极;碱作电解质时,铝作负极。29.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
28、为_【答案】 (1). 3X+Y2Z (2). 0.05mol/(Lmin)【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X、Y物质的量减少,Z物质的量增加,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反应进行到2min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在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是(mol)1.0-0.7=0.3、1.0-0.9=0.1、0.2-0=0.2,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详解】(1)根据图象可知,X、Y物质的量减少,Z物质的量增加,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反应进行到2min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在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是(mol)1.0-0.7=0.3、1.0-0.9=0.1、0.2-0=0.2,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方程式是3X+Y2Z;反应开始至2min,Z的物质的量变化是0.2mol,平均反应速率为(Z)= 0.05mol/(Lmin)。【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注意分析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明确各物质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