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如果过去的商朝臣子很快带着他们治下的领土投降,或者遇到一个无法用武力征服的商朝旧臣,周朝就承认他们为封建领主。”材料主要说明 A. “封建领主”具有绝对的优势 B. 西周时期宗法制观念逐渐淡薄C. 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D. 殷商遗民在西周得到足够重视2. 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B. 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C. 天道权威萌
2、发了民本思想 D. 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3.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督察豪富家族和郡国守相,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刺史监察促使郡国的力量逐步削弱 B. 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C. 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 D. 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4.“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
3、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5.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秦.唐.明 C.秦.元.清 D.汉.宋.明6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
4、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这反映罗马法的进步性是A继承古希腊的公民意识 B公民的平等是基于自然的平等C强调了公民的主权平等 D运用法律极力维护共和政体7.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对“动力线”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是 A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 C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8.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德意志汉诺威的王公乔治一世继任英国国王并在英国统治了13年
5、。他不会说英语也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便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得到尊重 B.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出现良机C. 对王权的限制获得了重大进展 D. “责任内阁制”政府已经建立9英国的法令宣布“凡不承认伊丽莎白女王对教会的最高权威或不参加国教礼拜、秘密采取非法仪式者,驱逐出境”。那些被驱逐者中的许多勇敢者宁愿“在一个遥远的荒原上享受自由,也不愿在纷争家园的安逸中忍受奴役。”他们多是A旧贵族 B新贵族 C清教徒 D工场主10二战结束后,在对德国的处理问题上,英国企图占领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地区,以制服它在欧洲最大的工商业竞争者又不愿意彻底肃清法
6、西斯分子。材料表明英国A.继续奉行势力均衡外交政策 B.以德国为主要竞争对手C.不愿和德国法西斯彻底决裂 D.最关心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区11菲利普费尔南德茨曾提到,“19 世纪 80 年代的德国率先在养 老金、医疗服务、教育领域推行福利;英国在进行着对刑法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调整,使社 会福利好像是国家的职责,这些又常常被认为是在抵御社会主义潮流的冲击。”19 世纪晚 期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A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会议决议C工业革命后工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D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12. 胡适先生在给苦闷中的年青人一文中曾提到北京大学一位学生的来信:“从沦陷起
7、对政府所怀各种希望完全变成失望,自四月下旬物价暴涨,同时内战更打的起劲。联想到祖国的今后前途,不禁悲从中来,原因是深受过敌人压迫,实再怕做第二次亡国奴!”这封信应该写于A.新文化运动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已经过时B中国奉行积极务实的外交原则C中国外交即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D外交工作已经产生重要影响14.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
8、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15.“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理查德尼克松不战而胜),材料说明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是A. 中国已成为五大实力中心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B.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C. 利用与中国的和解夺取同苏联争夺中的优势D. 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16. 熙宁年间,
9、“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表明政府意在A.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7. 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A. 提高商品价格 B. 缓解债务危机 C. 恢复银行信用 D. 促进工业复兴18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
10、主义建设的探索是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B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C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 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 清朝初期,清政府将华侨视为“莠民不惜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到了晚晴时期,清政府给予海外华侨国民身份,并正式将海外侨民纳入领事馆权责保护范围。清政府这一调整A.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标志着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C.根源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 D.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0.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但是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
11、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致使“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根本原因是A.新式农具与传统耕作制度难以融合 B.人口和耕地的增长大量消耗购买力C.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D.传统观念造成农民的经营思想固化21. 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作者意在强调 A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 B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 C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
12、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D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22.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23. 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A. 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
13、B. 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 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241834年美国发明家麦考密克创制的收割机获得专利。“这是飞行器、手推车以及四轮马车的混血儿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在生产小麦”。这一发明A是内燃机的发明的产物 B减少了对殖民地的需求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诞生 D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25. 著名作家林海音所著的城南旧事)是一本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部充斥了厚重的历史面貌和怀旧情绪的时代佳作。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下列情景属于“城南旧事”的是A.四合院里的生活起居 B.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的儿时情趣C.剪辫成为新潮女性的追求 D.北
14、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示威2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有奖赏好人的天堂的观念,就一定有惩罚坏人的地狱的观念,如果只有死后升入天堂的希望而没有死后被打入地狱的恐惧的话,法律就会失掉之效力”。材料表明孟德斯鸠A.论证“法“是至高无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B.论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实行三权分立C.强调法律和宗教以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目的D.强调宗教对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性27. 黑格尔认为,中国哲学反映了中国人“普遍性抽象”的思维方式,“中国是停留在抽象里的”。在评价中国古代文化时,认为中国人也曾提出过抽象的思想,思考过纯粹的范畴。在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中,最能印证黑格尔观点的是A.尚书
15、B.诗经 C.论语 D.易经28.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 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29.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16、 B C D30. 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文化论争中,杜亚泉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李大钊认为东西方文明虽有诸多差异,但“互有长短”。据此可知,二者A. 注重比较东西文化的优劣 B. 仍未超脱“中体西用”的范畴C. 批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D. 主张西方文明更适合时代要求31.“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
17、主义的发展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32.“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 A达芬奇 B莫奈 C塞尚 D毕加索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33题10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第4题15分,共52分)33. (10分)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我们都
18、是法律的奴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是自由的。 西塞罗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2分)(2)材料二材料三所示的政体形式分别是什么?(2分)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立的政体与材料二所述国家政体有何相同点?(6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
19、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35.(15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
20、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材料二 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
21、其深刻原因的。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材料三 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5分)(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
22、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5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试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3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欺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
23、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抖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7分)(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BDDBBCBCAACBDC
24、D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答案ACAACBADAADBBADD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33题10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第4题15分,共52分)33、(1)基本原则:平等、人权、法律至上、正义。(2)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或共和政体)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都为资产阶级服务。;都实行普选制(民主制),都实行 三权分立的制度;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任意3点给6分)34、论证: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隋唐时期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
25、选拔人才结合起来。(6分)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1分)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4分)观点: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1分)35、(1)表现: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1分)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2分)思想根源:西学东渐;对理学的信仰危机(或:理学的社会弊端)(2分,任意1点2分)(2)新内容:学习西方;(2分)新发展: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分)(3)原因:近代儒家文化缺乏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近代儒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严重悖离;社会变革只注重实用方向发展,而忽视文化
26、观念的发展;学习西方没有从思想观念文化上反思。(3分,任意3点即可)说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仍然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以儒家思想为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没有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2分,任意1点即可)36、(1)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4分)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分异令”(小家庭制);奖励耕战。(任意三点3分)(2)看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道理。既看到商鞅变法在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强秦国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变法压榨民众的一面。(4分)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只看到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动乱的一面;没有看到变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