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896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封建礼制【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

2、的特点,故选分封制,A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 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 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 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为了强化皇权,秦始皇进行封禅活动,为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尽管这一活动也具有A、B两项所述之意,但A、B两项都不是其主

3、要目的。D项仅仅是统治者用来维护统治的幌子。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提高了行政效率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并非越来越完善,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并非越来越大,随着专制主义的不断加强,这种政治制度的消极作用越

4、来越明显,所以第项错误。故答案选择排除该项的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机构的演变4.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别头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弥封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誊录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锁院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A. 参考人员多元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 选拔方式多样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答案】B【解析】“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以免考官认识笔迹”说明考试程序的规范和严密,B正确;人员不符合表格信息,A错误;选拔方式并不是多样化,仍然是科

5、举考试,C错误;D中流于形式说法错误。5.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 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 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 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答案】C【解析】“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代利用行省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A、B和D错误。6.1909年,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了多则咏叹,涉及报馆、高楼、电灯、银行、纸烟、打球房、马路、洋车等。这反映了,当时A. 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B. 近代

6、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 封建陈规陋俗逐渐被破除D. 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对传统社会生活造成冲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封建陈规陋习的破除;D选项错误,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在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应该设立基层党组织,而国民党一大党章规定其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乡镇层级。由此可知,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A. 更重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B. 更重视

7、开展革命武装斗争C. 更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D. 更善于开展城市工人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将根基扎在最基层的群众之中,更有利于直接组织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比较的是国共两党自身的党组织建设情况,与建立民主统一战线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共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两者开展城市工人运动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新文化运动早期,西方被国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1919年

8、后,中国人民则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促成这一转变的是A.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广泛兴起B.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 一战及其不合理的战后安排D. 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质及战后巴黎和会对中国收回国家主权合理要求的拒绝,使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国民大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这一转变的影响,不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D选项错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3月颁布中

9、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革命政策。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 封建生产关系具有顽固性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渐进式土地改革的合理性D. 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1937-1946年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最大限度的团结各阶级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194

10、6-1949年,阶级矛盾又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共产党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彻底平分土地,消灭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政策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现实的需求进行改变,并未体现封建生产关系的顽固性;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政策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现实的需求进行改变,并非呈现渐进式发展,也并未论述其是否合理;D选项错误,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持续加深,与土地政策的变动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表:1949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万)。大学毕业生18.5中学毕业生400小学毕

11、业生7000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43200就业年龄人口总数34000总人口数54000 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A. 保障人民受教育权B. 开展扫盲教育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 发展高等教育【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我国居民中文盲人数占总人数的80%,所以,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开展扫盲教育,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明确提出公民的“受教育权”,在1954年宪法中才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D选项

12、错误,此时期的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开展扫盲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发展高等教育。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 精耕细作必要性B. 耕地面积逐步较少C.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 重农抑商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人口和人均土地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单位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粮食就更加有必要性,即精耕细作的

13、必要性,A正确。材料中的人地矛盾严重,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加剧,并不能得出是因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缘故,B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人均土地面积,不涉及土地兼并,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但不能得出“抑商”的重要性,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利的,D错误。点睛: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社会人口剧增,主要原因是康熙年间颁布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雍正帝的地丁银制度,取消了人头税,使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致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12.唐代前期均田制关于百姓部分受田状况如下表是所示授田对象授田数量补充说明18-20岁中男21-59岁丁男80亩口分田,口分田死后归还政府20亩永业田,

14、永业田可传给子孙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60岁以上老男笃疾者、废疾者40亩口分田(若为户主,每人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30亩)寡、妻、妾30亩口分田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A. 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B. 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C. 缩小了土地买卖的范围D. 加强了政府对人民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不只给男子授田,而且对其他社会成员的授田也有规定,从而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一般妇女不受田”等信息可知,妇女地位并未提高;B

15、选项错误,均田制授田的土地是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并未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均田制的授田状况,不能体现授田之后的土地买卖情况。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的是A. 温故知新B. 有教无类C. 学思结合D. 因材施教【答案】B【解析】【详解】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思想,B正确。A、C和D属于教育方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强调农民要“强力从事”,发展经济;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垦荒地,制定

16、阡陌(田界)。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A. 完全有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B. 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C. 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 为达成富国强兵、实现统一的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墨子、孟子、商鞅的措施可以看出,三人的主张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C选项错误,孟子和商鞅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D选项错误,富国强兵、实现统一是法家的主张,与墨子和孟子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5.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但当事者本人也并非毫无发言权。如汉武帝时信阳长公主改嫁大将军卫青,东汉光武帝湖阳公主曾公开提

17、出要嫁给宋弘,东汉末钱塘吴氏冲破家族阻挡嫁给孙坚。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秦汉时崇尚婚姻自由B. 秦汉贵族妇女普遍自主择婿C. 两汉时社会风气开放开明D. 封建伦理纲常有待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进入阶级社会后,女性在总体上处于男尊女卑、夫主妇从的地位。但秦汉时期对妇女婚姻的限制并不严格,这说明此时期封建纲常伦理有待强化,因此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可知,秦汉时期并不崇尚婚姻自由,且一般不能自主择婿,A、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秦汉时期妇女婚姻可以自由决定只是个例,不能说明西汉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开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公元前

18、5世纪中叶,阿提卡本土的工业原料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橄榄油和葡萄酒开始大量出口,纺织材料、金属矿藏及其他手工业原料因航海业的发展而不断进口。手工业的分工已相当细密,行业已增达20多种,各行业内部又有进一步的分工。上述状况A. 有利于雅典确立基于财产的等级制B. 壮大了雅典城邦民主派的力量C. 推动雅典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的出现D. 表明雅典经济实现了自给自足【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所述公元前5世纪中叶,阿提卡即雅典城邦的农工商业发展繁荣,结合史实可知,正是经济基础的进步,带动了上层建筑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雅典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的出现以及之后雅典确立基于财产的等级制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初的

19、梭伦改革前后,CA两项项与史实不符;雅典城邦属于典型的商品经济,与实现了自给自足矛盾,D项是错误的。【点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7.十二铜表法有专门针对“叛国罪”的条款,法律规定:“对叛逆者的诉讼应永远保持其效力”。这一条款A. 体现了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B. 激发了罗马帝国臣民的爱国热情C. 维护了罗马国家的整体利益D. 限制了罗马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答案】C【解析】【详解】由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专门针对“叛国罪”立法,并且保持永远追究叛逆者的法律责任,可知罗马法体现了重视奴隶制国家利益,所以C项解释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过渡,A项“高度成熟”说法错误,惩罚叛国者不是正面

20、引导,并且当时处于共和国时期,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并未对比成文法前后贵族权限不同,D项与题意不符。【点睛】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成文法的起点。18.万神殿的圆顶传遍了整个世界,“宣告了宗教艺术对政治的胜利”。万神殿修建时,统治罗马城的是A. 君士坦丁皇帝B. 哈德良皇帝C. 图拉真皇帝D. 朱理二世教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当今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0-124年间修建的,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君士坦丁皇帝承认基督教合法;图拉真皇帝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上最大范围;朱理二世教皇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合作,重修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他们都与万神殿的修建无关,ACD三

21、项错误。19.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经历了长久的演变过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变成惯例,最高行政权从国王向内阁转移,始于A.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B.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C. 威廉三世执政时期D. 汉诺威王朝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变成惯例,始于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所以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点睛】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变成惯例,最高行政权从国王向内阁转移是英国“虚君”成为传统的重要一环。20.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诉求,10天后,被资产阶级政府镇压。1834年,里昂工人再次发动武装起义

22、,提出了“推翻富人统治、争取民主共和”的口号。这两次工人起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体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说明工人已经关注自身的政治权益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从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的斗争目标看,他们要求自己的代表和民主共和,体现了工人已经关注自身的政治权益,受政府镇压和作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引起马克思等人的思考,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所以说法正确,本题答案是B项。作为欧洲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是阶级基础,而非理论基础;里昂工人起义没有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与之组合的ACD三个选项错误。21.

23、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 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 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 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 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中可以看出,材料主张在封建主义势力依然强大的情况下,“中体西用”思想是较好的改革方案,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与中体西用的影响不相符合,近代中国正确的救国方案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他的救国实践都失败了;B项与中体西用的内容不相符合.22.在鸦片战争

24、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B. 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 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外国势力介入中国事务的程度愈深,“买办”的影响力愈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突出反映”的要求,排除;材料现象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D项不能反映,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与该现象的关系,

25、排除。23.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A. 上海工业化一瞥B. 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C. 改革开放上海D. 上海,红色的摇篮【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发昌机器厂建立、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说明了上海的工业化进程;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说明了上海的政治发展;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说明了上海的对外开放与发展。说明材料既反映上海的经济现代化

26、又反映政治现代化,符合现代化的内涵的是B,答案为B。ACD都具有片面性,表述不全面,排除。24.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据此推断这三年是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第一年19505164.0419.61189.3第二年20000196.9477.01563.1第三年17000170.9410.41214.7A. 19491951年B. 19571959年C. 19671969年D. 19781980年【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年主要的农产品产量先升后降,并且粮食、油料的产量第三年比第一年有小幅度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7、农业和农产品的产量增加,排除;B项是十年建设时期,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使农业有所发展,但1958年左倾错误泛滥,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符合题意;C项文革期间,农业生产下降,不符合题意;D项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不符合题意。2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 顽固守旧人士反对新式的交通工具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D. 现代交通工具未改变中国交通状况【答案】C【解析】【详解】A.材料体现,中国出现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大家都喜欢坐,非常拥挤,说明得

28、到了大家的赞同和认可。材料还体现了不分男女住,更多的是强调对传统男女有别观念的冲击。B.材料体现不出,顽固派反对。C.从材料可以看出,由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不分男女做,我哪里有别的传统观念,路上受到冲击。D.新式交通工具得到人们的认可,有很多人来乘坐,改变了中国的交通状况。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陈寅恪指出,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文化的复活与

29、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只能通过复兴才能实现。文艺复兴的经验和新文化运动的教训证明,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运用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事实,对材料中陈寅恪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文化创新通过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实现。论证:文艺复兴高举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倡导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

30、动继承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遗产,掀起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为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和文化平民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近代思想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示例二观点:文化创新在否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论证:文艺复兴将斗争矛头指向神学世界观,把人们从神学的愚昧迷信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人文主义世界观,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形成近代西欧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和专制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树立了民主、科学意识,推动了近代思想的解放和发展。(8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小论文

31、题。主要抓住本题的论点,文化创新是否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对于论点进行论述。要注意史实要与论点相符,论证要围绕主题,理由要充分。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文艺复兴内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27.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

32、盛的重要标志。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宏基伟业解说词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质。【答案】(1)特点:依法治国(实行法治);农战结合(耕战结合)。(2)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

33、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移风易俗。实质:封建化。【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依法治国、农战结合等方面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结合所学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移风易俗等方面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政策的实质是封建化。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国钱币自商

34、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阶段时间特征钱币萌芽商朝晚期到春秋初期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铜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纪地钱币春秋初到战国晚期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铢两钱币秦统一到唐中期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年号钱币唐中期到清朝覆灭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摘录自张宏明钱币提取材料中关于钱币的任意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

35、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钱币形制逐渐走向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铸造了形态各异的货币,如刀形、铲形币等;随着秦朝的统一,货币随之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历朝所铸金属货币沿用这一形制。货币形制的统一,反映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和演变,同时便利了携带,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钱币形制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解析】【详解】本题主要是根据材料反映的货币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特点,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概括提炼确定论题,如钱币形制逐渐走向统一、钱币经历了由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发展过程、钱币的发展变化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等。然后根据所确定论题,联系史实,分析钱币发展过程表现出这种特点的原

36、因以及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论题要确定明确,论述过程要联系史实,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

37、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材料二 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第15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2)根据材料一

38、、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答案】(1)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相似之处:政府高度重视;监察体系多元,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制定监察法规,规范监察权力运行。【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等信息可从总结和发展了

39、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等方面回答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即可。(2)关于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首先找出中国和英国监察制度的内容,然后找准比较的角度,归纳相似之处即可。根据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态度、监察体系、监察力度、监察法规等方面归纳即可。30.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4-20世纪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情况表时 间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新增)所属国家(区域)14世纪中叶16世纪末佛罗伦萨意大利17世纪18世纪后期 阿姆斯特丹 荷兰18世纪后期20世纪四十年代 伦敦

40、英国20世纪四十年代20世纪七十年代初纽约 美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东京、新加坡、香港 亚太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上海、深圳等 摘编自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阅读材料,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答案示例:1、科技革命是推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2、国际金融中心的分布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3、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它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4、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分布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5、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依据材料中“18世纪后期20世纪四十年代”、“伦敦”、“20世纪四十年代20世纪七十年代初”、“纽约”等信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关所学可拟定“科技革命是推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的论题,然后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相关所学进行阐述。还可拟定其他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