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892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专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2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江苏省兴化市(11943E12016E,3244N3313N)垛田镇的垛田是历史上华夏先民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四周环水的小块农田:有史以来,田上以种植蔬菜为主,环绕四周的水域主要养殖鱼虾,2014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评定“兴化垛田”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示意兴化垛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兴化垛田”形成的地理区位条件是A地势低法,河湖纵黄、水系密布 B水域辽阔、耕地短缺、降水丰富C河网稠密、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D雨热同期、光

2、照充足、土层深厚2“兴化垛田”的农业生产优势是A利于保水保肥保土,提高土壤肥力 B能够防御水土流失,减少养分流失C有效抵御洪水侵害,保障稳产高产 D维持多种生物,保持农业生态平衡3有史以来,“兴化垛田”以种植蔬菜为主的主要原因是A垛田面积小,耕种与管理难度小 B水源充足,蔬菜单位面积产值高C浇灌较便利,所需劳动力数量少 D土壤贫瘠,不适合粮食作物种植【答案】1A2C3B【解析】1垛田是历史上华夏先民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四周环水的小块农田,环绕四周的水域主要养殖鱼虾。“兴化垛田”形成的地理区位条件是地势低洼,河湖纵黄、水系密布,A对。垛田四周环水,不是水域辽阔,B错。垛田建设前,地形低洼,易

3、积水,C错。垒土成垛,土层较薄,D错。2“兴化垛田”在垛上种植,四周环水,与河道相通,农业生产优势是有效抵御洪水侵害,保障稳产高产,C对。是对低洼地形的改造,保水保肥不是优势,A错。垛田垒高,不利于防御水土、养分流失,B错。洼地的改造,不利于维持多种生物,D错。3有史以来,“兴化垛田”以种植蔬菜为主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蔬菜单位面积产值高,B对。垛田面积小,耕种与管理难度不是种植蔬菜的原因,A错。蔬菜种植,所需劳动力数量多,C错。蔬菜种植,要求土壤肥沃,D错。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

4、依次为( )A草原、草原、草原B草原、草原、草原C草原、草原、草原D草原、草原、草原5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答案】4C5B【分析】4从图中可看出,草原位于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A、B错误。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处位置较低,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D错误。故选C。5结合大兴安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上空常年受西风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山地西坡冷空气堆积,东坡形成下沉焚风,越往下空气越干燥,到200-400米附

5、近(平台-察尔森)尤其严重。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长白山等众多山脉的阻挡,到达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尔森以上抬升明显降水略多形成草原,平台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水分条件也较好,形成草原。)因此平台-察尔森便因为局部环流差异形成了草原。故选B。【点睛】 本区基带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在寒冷而干燥的蒙古高压的控制下很少降水,只有在强烈的冷锋过境时,才产生降雪,但降水量不大,每年11月到翌年4月的降水量尚不足全年的10 %。积雪期达 5个月,林内雪深达 30-50cm。与此相反,在一年中的暖季,本区东南季风活跃,造成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可达到全年降水量的 80-90 %。降水多的季节,正好

6、与温暖季节一致,这对与林木生长显然是有利的。因此东坡植被类型的变化与不同高度的气温、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地下水的分布对山麓地带的植被生长也有较大影响。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BCD7图中所示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8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答案】

7、6C7A8C【分析】6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7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

8、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故选A。8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点睛】珊瑚礁形成条件:1、水温。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2、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

9、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3、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4、光照。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5、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6、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7、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

10、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 中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生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下图示意丹霞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从沟谷季雨林到山顶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之间的植被依次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常绿灌丛B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常绿灌丛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10导致丹霞地貌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山顶效应是( )A“风岛”

11、效应B“雨岛”效应C“冷岛”效应D“干岛”效应11对崖下坡地植被分异影响最小的是( )A光照B土壤C水分D坡度【答案】9D10D11A【分析】9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独特的水热环境使得植被为季雨林;山麓地区(沟谷季雨林上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C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部,坡度相对较大,土层相对较薄,土壤水分相对下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较差,应为常绿灌丛;顶部光照强,风力较大,蒸发较强,应为硬叶植被,但边缘土层较薄,应为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顶部中部保土条件更好,土层相对深厚,应为硬叶小乔木和灌木,A错,D正确,故选D。10山下集水条件好,且被陡崖

12、围合,热量不易散失,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上通风条件好,风力较强,光照较强,蒸发较大,水分条件较差,多为硬叶植被,这种分异的效应应为“干岛”效应,D正确,B错;丹霞地貌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主要是山顶和山下的土壤水分差异导致,其中风力和温度对这种分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直接、表述最恰当的是土壤水分的差异,排除AC。故选D。11崖下被陡崖围合,光照较差,崖下坡地光照差异不大,A正确;崖下自沟谷到崖底,土层深度变薄,水分条件变差,坡度变大,土壤、水分以及坡度等对崖下坡地植被分异均有一定的影响,BCD错。故选A。【点睛】注意山顶面积小,土层较薄,保水性差;山顶风力较大,蒸发量

13、大;光照充足,蒸发量大;丹霞地貌的岩石多为砂岩,砂岩(岩性)透水,保水性差;这些原因均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丹霞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大致表现为下图: 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为冲积性黄土母质在海浸母质上沉淀而成,有机质丰富。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地发展了上农下渔农业模式,即挖土成塘,注水养鱼,堆土成台,在上耕作。下左图示意该三角洲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和底层土壤盐碱状况,右图示意上农下渔的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该三角洲盐碱地的分布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乔木区降水最多B裸地区返盐最强C农田区蒸发最强D草地区淋盐最强13台田的盐碱程度一般比普通农田低,其原因可

14、能是台田( )A气温较低,蒸发较弱B土壤含水率高C土壤板结,阻碍返盐D地下水埋藏深14限制上农下渔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水源D热量【答案】12B13D14C【分析】12各植被带分布的区域差异范围小,降水差异小,A错误。裸地区含盐量最高,且表层含盐量高于底层含盐量,返盐作用很强,B正确。农田区含盐量并不是最高,水量也不是最大的,蒸发量不是最强,C错误。草地区含盐量较高,淋盐作用较弱,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依据材料可知,台田高于普通农田,则台田面与地下水位距离较大,即台田地下水埋藏深度大,土壤表层含水率低;使地下土壤中的盐分不易被地下水

15、带到地表土层中,从而盐碱程度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材料描述该地为冲积平原,有机质丰富,A错误。地形平坦,利于开挖塘鱼模式,B错误。黄河三角洲位于温带地区,热量能够满足农业发展,D错误。该模式消耗水量较大,而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模式大面积推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和农业区位的有关知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成因:由于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沿海一带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再加上黄河水侧渗和海水浸润顶托,导致土地盐碱化。其次,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直接导致土壤含盐量高。再次,与气候有关。东营市属于季风气候,蒸发量是降雨量的三倍,干旱季节土

16、壤毛细作用显著,盐分极易随水分上升。另外,不适当的人类活动也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农业灌溉方式的不当引起区域地下水位升高,是土地次生盐碱化的直接原因。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表1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下列各题。草地类型面积/104km2土壤有机碳储量(1982-1988年)土壤有机碳储量(2011-2012)土壤有机碳密度/kgCm-2碳储量/PgC土壤有机碳密度/kgCm-2碳储量/PgC草甸草原

17、17.255.801.006.651.15典型草原28.963.310.963.410.99荒漠草原12.560.700.090.270.03总计58.773.482.053.692.171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B新疆C贵州D西藏16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A年均温相对较高B降水量最少C植被覆盖率低D有机质分解慢【答案】15A16D【分析】15由材料可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说明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A正确;新疆地处内陆,植被以荒漠为主,B错误;贵州地处西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

18、绿阔叶林,C错误;西藏地处高寒地区,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为主,没有东北向西南方向上的这种变化,D错误。故选A。16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A错误,D正确;依据材料,草甸草原比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降水多,因此植被覆盖率高,BC错误。故选D。【点睛】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自东向西从400毫米降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植被也从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再过渡到荒漠,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城市首位度理论经过不断发展演化,形成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国常用的方法是一个地区

19、范围内首位城市的经济总量与地区经济总量的比值,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下表为我国城市首位度省区差异对比表(正常数值取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平均值高首位度(大于2)中首位度(大于1,小于2)低首位度(小于1)东部地区(0.83)沪苏(2.04)广东(1.43)海南(0.95)辽宁(0.85)浙江(0.91)福建(0.95)广西(0.63)京津冀(0.90)山东(0.43)中部地区(1.02)湖北(2.22)江西(1.18)山西(1.00)吉林(1.07)湖南(0.82)黑龙江(0.97)内蒙古(0.68)河南(0.66)安徽(0.55)西部地区(1.7

20、1)青藏(2.65)云南(2.23)陕西(2.04)甘肃(1.93)新疆(1.60)贵州(1.14)川渝(1.15)宁夏(0.95)17城市首位度与区域首位城市经济规模的关系是( )A正相关B只有西部地区为正相关C负相关D东部地区为负相关18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 )A首位度平均值较高B城镇化体系发展更好C低首位度平均值偏低D沪苏经济总量低于湖北19青藏地区城市首位度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城镇数量少B环境质量较差C经济发展水平低D区域中心不明显【答案】17A18B19C【分析】1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城市首位度是一个地区范围内首位城市的经济总量与地区经济总量的比值。由此可知,区域

21、首位城市经济规模越大,城市的首位度越高,两者应该成正相关关系, 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读表可知,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首位度平均值为0.83,东部地区首位度平均值较低,A错误。城市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体系中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东部地区首位度的平均值更低,表明东部地区城市体系中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相对较小,有利于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城市化体系发展更好,B正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东部地区低首位度的平均值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低首位度的平均值约为0.80,中部地区低首位度的平均值约为0.74),C错误。沪苏的首位度小于湖北的首位度,但并不表明沪

22、苏的经济总量低于湖北,应该表明沪苏城市体系中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相对于湖北较低,D错误。故选B。19青藏地区的城市首位度为2.65,首位度指数较高,表明青藏地区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较高。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区域中心主要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明显,小城镇数量相对较多,由于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C正确,AD错误。环境质量较差表述不明确,青藏地区虽气候高寒,人居环境较差,但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好,B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的解答一是要注意表格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明确不同地区城市首

23、位度的差异。其次要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城市首位度的定义,理解城市首位度高低所反映的内涵。青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省会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使得城市发展要素向中心城市集中明显,首位城市经济总量占地区经济总量的比值大。 格但斯克港是波兰最大的海港之一,地处欧盟“泛欧交通运输网”的“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走廊的北部终端,是波罗的海唯一能为超大型集装箱船提供服务的码头。2020年,在现有内港和外港的基础上,当地港务局计划再扩建一个新的外港。这项计划包括建设19km长的新码头、8.5km长的防堤、9个新码头、4个转弯区和3条进港航道。图中的海尔半岛在17世纪前为一簇小岛,后逐渐连接成半岛,成

24、为格但斯克湾各港口的天然防波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据图文材料推测,形成海尔半岛的主要作用是( )A火山活动B河流堆积C潮水作用D风力沉积21推动当地港务局计划再扩建新外港的首要原因是( )A货运量增长快B港口设施老化C欧盟资金支持D港口淤积严重22与格但斯克港成为优良港口关联性最小的是( )A沿海风浪小B海域盐度低C经济腹地广D沿岸地势平坦【答案】20C21A22B【分析】20据材料“海尔半岛在17世纪前为一簇小岛,后逐渐连接成半岛”,海尔半岛处于海湾的前端,小岛不断受近岸潮水作用,泥沙堆积,逐渐连接成半岛,C正确;图示区域没有火山活动,A错误;读图可知,海尔半岛并没有河流流经,B错误;图

25、示区域地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与海尔半岛延伸方向不一致,D错误。故选C。21据材料“在现有内港和外港的基础上,当地港务局计划再扩建一个新的外港”,可以推断,推动当地港务局计划再扩建新外港的首要原因是货运量增长快,A正确;港口设施老化应当改善设施,不一定再扩建新外港,B错误;欧盟资金支持和港口淤积严重,材料无体现,CD错误。故选A。22陆地阻挡了盛行西风对港口的影响,沿海风浪小(海湾);该港口与内地交通便利,且是波罗的海唯一能为超大型集装箱船提供服务的码头,经济腹地广;沿岸地势平坦,方便建设港口设施,ACD都是格但斯克港成为优良港口的主要因素,不合题意;海域盐度低与成为优良港口关系不大,B不是其

26、成为优良港口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4、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洞庭湖原为断陷盆地,长期处在缓慢沉降中。长江对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小明乘船游览洞庭湖时,意外发现一座仿佛建在水中的浮

27、塔,因担心船只搁浅不敢靠近观察。据当地渔民说,每年特定季节可乘船近距离观察这座水上奇塔。资料记载,该塔是始建于1782年的镇江塔(下图),当初建在资水入湖口的西岸陆地。(1)判断乘船近观镇江塔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2)小明猜想水上奇塔的形成可能与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有关。根据这一猜想,说明水上奇塔的形成原因。(3)除小明的猜想外,你对水上奇塔的形成还有其他何利种猜想?请提出种猜想,并列举为验证猜想所需查找的资料。【答案】(1)夏季。理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流域降水丰富,长江及周边径流大量汇入,使水位升高,船只不易搁浅。(2)长江对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长江输沙量大,洞庭湖流

28、速较长江慢,大量泥沙在湖盆淤积;洞庭湖的沉降速度小于长江泥沙堆积速度,故湖盆升高,水位上升,湖水淹没塔基。(3)猜一地震导致塔基沉陷。资料地震发生的历史记录;镇江塔及其周围的地震遗迹。猜想二湖岸沉降导致塔身下陷。资料洞庭湖地区高程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猜想三洞庭湖水量增大淹没塔基。资料洞庭湖流域降水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猜想四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水位上升淹没塔基。资料洞庭湖地区土地利用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洞庭湖的气候特征、水上奇塔的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洞庭湖是与5 大河流相连的,每年接受着各个河流携带来的泥沙,尤其是长江每年向洞庭湖输入的泥沙为110 8m3,占据了整个洞

29、庭湖入湖总沙量的四分之三。而且,洞庭湖缓慢沉降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泥沙的堆积速度,这样就导致了湖水的水位不断上升。【详解】(1)最佳季节是夏季。理由:洞庭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长江及周边径流进入汛期,水量大量汇入洞庭湖,湖泊水位升高,乘船近观镇江塔,船只不易搁浅,比较安全,且更有水上奇塔的效果。(2)洞庭湖是由断裂构造形成,为断陷盆地,从古至今,洞庭湖的水位和形态处于不断地变化过程中。因为是断陷盆地,所以一直处于缓慢沉降过程中。长江对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由于长江流量大,中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输沙量大,洞庭湖流速较长江慢,长江的大量泥沙在湖盆淤积,使湖盆不断升高;由于洞

30、庭湖的沉降速度小于长江泥沙堆积速度,湖盆升高,水位上升,湖水淹没塔基,形成水上奇塔的景观。(3)水上奇塔的形成的猜想可以发散式的猜想,有可能是湖泊水位大增,也有可能是塔基下降,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可能是人为原因。猜一地震说:由于当地发生地震,导致塔基沉陷。资料地震发生的历史记录;镇江塔及其周围的地震遗迹。猜想二沉降说:湖岸沉降导致塔身下陷。资料洞庭湖地区高程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猜想三水量淹没说:洞庭湖水量增大淹没塔基。资料洞庭湖流域降水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猜想四人为说: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水位上升淹没塔基。资料洞庭湖地区土地利用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形地貌的

31、演化与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冲洪积扇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的影响尤为敏感。大青山属阴山山脉中部,南侧分布有山前断裂带,大青山山体间歇性抬升,南部的河套断陷盆地不断沉降并接受沉积。在构造活动中,不同地质时期,冲洪积扇形成发育的位置也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存在着由早到晚的三期冲洪积扇(图1)。图2示意某采样点的地层剖面,表下为三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及气候与构造运动状况。冲洪积扇期次形成时期区域气候条件构造活动强弱II期扇距今0.28万年至今冷干较弱11期扇距今0.8-0.55万年暖湿.弱1期扇距今1.14-0.8万年暖干较强(1)判断图2所示地层剖面最有可能位于图1中甲、

32、乙、丙三处采样点中的哪一处,并说明理由。(2)描述图1中、三期冲洪积扇的分布特征。(3)从、期冲洪积扇中任选其一,分析其分布特征的成因。【答案】(1)丙处。有两个砂砾石层,反映经历了两期冲洪积扇的形成过程,其中地下3米左右处砂砾石层在距今0.8万年之后形成,为期冲洪积扇;表层砂砾石层为期冲洪积扇(甲、乙两处均无期冲洪积扇存在)。(2)期扇规模最大(向南延伸较远),期扇规模比期扇小,期扇规模最小;、期扇均相互连接形成冲积扇裙,期扇以独立单元存在,未在山前相互连接;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3)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暖干(降水相对较少),较小的水流量不利于冲洪积扇的形成发育,但该时期构造活动

33、强烈,山体抬升速率较快,水流落差增大带来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弥补了降水较少的不利因素,即强烈的构造活动在冲洪积扇的形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了期扇形成的规模大且形成冲积扇裙。或: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冷干(降水较少),较小的水流量不利于冲洪积扇的形成发育,同时该时期构造活动较弱,山体抬升速率减慢,水流落差较小,水动力条件较差,导致了期扇形成的规模较小且以独立单元存在。【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冲积扇地貌的有关知识。【详解】(1)据图2可知,该冲积扇有两层砂砾石层,说明经历了两次的冲积扇的沉积,且下面的砂砾石层形成距今0.8万年后,为期冲积扇;表层的砂砾石层形成于期,甲、乙两处均无期冲洪积扇存在,由

34、此判断符合丙处的特征。(2)沖洪积扇的分布特征主要从冲积扇的形状、规模、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1可知,期的冲积扇面积最大,期面积小于期、期面积最小;、期的冲积扇相互相连,形成洪积扇;期只形成单体的冲积扇,而没有相连形成洪积扇;后期的冲积扇覆盖在老的冲积扇上。(3)从表中的信息可知,期的气候暖干,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少,但从图1可知,期时冲积扇面积最大,规模大,说明形成时期,地壳构造运动强烈,河流落差大,河流侵蚀增强,弥补了河流水量的不足,因此导致期的冲积扇规模大,且形成冲积裙和洪积扇。从表中的信息可知,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冷干(降水较少),构造活动较弱,降水少导致河水流

35、量小,不利于冲洪积扇的形成发育,较弱的构造活动,使山体抬升速率减慢,水流落差较小,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能力弱,导致了期扇形成的规模较小且以独立单元存在。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东南部,北邻康马县、白朗县、岗巴县,向南呈楔状伸入邻国印度和不丹之间,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段在北麓、南段在南麓),中部是帕里镇里的卓木拉日雪山,地势是北低中高南低,山区植被广布。材料二:亚东鲑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且无肌间刺,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以一种特殊的水中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人工养殖的亚东鲑鱼是一种优质水产品。亚东鲑鱼生长在我国西藏

36、自治区亚东县至上亚东乡之间15千米的河域中,是一种身着七色斑点的珍贵鱼种,其生活环境优良,水质奇特。亚东鲑鱼尤为好动,最爱在奔涌不息的激流中穿梭畅游、追波逐浪。材料三:近年来,亚东县通过成立合作社,积极发展鲑鱼养殖产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下,在奔腾不息的江河中畅游着的鲑鱼已经成为亚东源源不竭的致富源泉,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昂首阔步奔向小康。(1)分析出亚东鲑鱼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2)在推广人工养殖之前,亚东鲑鱼产量较低,请分析自然原因。(3)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在当地鲑鱼养殖产业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4)指出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相比,当地成立合作社发展鲑鱼养殖业的好处。【答案】(1)位于山

37、区,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流急,鲑鱼运动量大,肉质鲜嫩;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质优良,污染较少;海拔高,年均气温较低,热量不足,鲑鱼生长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充分;生态环境优美,污染、破坏较少。(2)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的水域较少;食物来源单一,水中生物量少,饲料来源有限;海拔高,水温较低,鲑鱼生长期长;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断流,结冰期长,适宜捕捞鲑鱼的时间少。(3)采用生物技术,人工饲养鲑鱼,培育良种,提高鲑鱼产量与品质,采用水循环与净化技术,提高水质,减少养殖过程中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鲑鱼知名度,及时了解供求信息,降低市场营销成本,运用冷藏保鲜技术,

38、延长保质期,开拓中远距离市场。(4)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化经营的状态,实现规模化经营,取得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对接,减少不当竞争,降低经营风险,保障养殖户收益的稳定性,促进脱贫攻坚。【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详解】(1)自然原因跟当地的水质、河流水文特征、海拔高、污染少有关。亚东鲑鱼尤为好动,最爱在奔涌不息的激流中穿梭畅游、追波逐浪,亚东位于山区,河流短,水流湍急,落差大,河水氧气足,鲑鱼运动量大,肉质鲜嫩可口;地处青藏高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质优良,污染较少,以一种特殊的水中

39、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鱼质鲜美;当地年均气温较低,海拔高,热量不足,鲑鱼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品质高;当地工业少,生态环境优美,水污染、生态破坏较少,在这样的绿色优质的环境下生长的鲑鱼品质自然十分优良。(2)自然原因:亚东鲑鱼生长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至上亚东乡之间15千米的河域中,其生活环境优良,水质奇特,特别适宜生长的水域较少;以一种特殊的水中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食物来源单一,冰川融水水中生物量少,饲料有限;冰川融水水温较低,鲑鱼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冬季河流结冰期长,适宜捕捞鲑鱼的时间少,捕获量少。(3)积极作用表现在改善鲑鱼的生长环境,处理鲑鱼生长中存在不足条件,扩大规模、提高知名度、提高冷藏

40、保鲜技术等。加大科技投入,人工饲养鲑鱼,培育优良品质,提高鲑鱼产量与品质;扩大养殖规模,采用水循环与净化技术,提高水质,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提高鲑鱼的品质;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鲑鱼知名度;及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降低营销成本,运用最新的冷藏保鲜技术,建立冷冻物流链,延长保质期,开拓中远距离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4)好处:改变分散化经营的状态,扩大养殖规模,扩大知名度,取得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充分发挥规模化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处理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合作化经营模式,可以防止市场垄断和恶性竞争,保障养殖户收益的稳定性,提高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脱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加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