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扬子江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译文: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赏析: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该诗记载了被俘的艰苦经历,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沉的爱。作者介绍本文是一篇祭文,是作者在南宋著名将领文天祥诞辰760年之际写的一篇怀念英雄、赞美英雄的文章。文天祥,宋末杰出的抗元将领
2、。他是宋理宗时的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宋都临安(今杭州)危急时,文天祥请率二十万义师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昰,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闽、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在拘囚的四年中,敌人百般劝降,文天祥终因不屈被害。时隔700多年的1996年,作者缅怀英雄业绩,满怀对英雄的敬意,写下了这篇祭文,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由衷敬意和赞美。背景解读评 传传记种类多样,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其中,评传指带有评论的传记。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就是典型的评传。不同于其他传记,评传更具文学性,倾
3、注了作者的个性特征和思想色彩:在选择和陈述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的同时,还以一个现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700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伟大英雄形象。知识链接四、近义词辨析1工夫 功夫词语工夫功夫释义指占用的时间;空暇的时间。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例句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这工作真费功夫。2.迫不及待 急不可耐词语迫不及待急不可耐释义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例句他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每当他看见西瓜时,就急不可耐地拿勺子挖着
4、吃。3.日暮途穷 山穷水尽词语日暮途穷山穷水尽释义天黑下去了,路走到头了,比喻到了末日,陷入绝境。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例句 匪徒们真是日暮途穷,矛盾百出。你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五、重点词语戏谑:原指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文中是嘲笑的意思。戕灭:伤害,毁灭。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血口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伏对方;先于对手采取行动以获得主动。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黄钟大吕:黄钟、大吕均是我国古代音乐律制中的音律,现在经常用“黄钟大吕”一词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1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答案】内容上,概述了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了他被俘的情景;结构上,总领全篇,为下文描写刻画文天祥做铺垫。2在课文第二部分,文天祥与哪些投降者进行了交锋,表现了文天祥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答案】第二部分写了文天祥与各种投降者的交锋,他们既有元的重臣,又有宋的叛徒;既有与文天祥地位相同的前同僚,又有已成了元的傀儡的宋皇帝。他们用的办法也不同,有软有硬,有威逼有利诱。然而文天祥都坚决地拒绝投降,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结构图示这篇传记作品描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诱降、折磨以及他的思想行为,来描画其非同寻常的伟大人
6、格和崇高品行,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铁骨精神。主旨归纳1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集中笔力写文天祥在各种考验面前的凛然正气。请结合文天祥的表现,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1)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2)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3)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对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提示】重要语句的含意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叙述性文字后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的深层含意。理解了这一点,就比较容易把握全文的价值判断和
7、审美倾向。解答此类题,同样需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对语句进行修辞格、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答案】(1)名利引诱看起来比肉体折磨“美丽”得多,但它的杀伤力更大,因为它能直接毁灭人的灵魂,使一个人的思想变质。(2)对比说明英雄与叛徒之间决无共同语言,只有尖锐的对立。(3)因为同在高位,在敌对中更能感受对手的分量。最为了解对方的人生价值,最为了解对方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付出的努力。2请赏析“写完最后四句,文天祥掷笔长啸。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天祥凝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这段话。【对应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提示】传记常使用文学性的笔法
8、来刻画人物形象,文学色彩浓厚的地方即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形象的地方,要注意赏析其中的妙处。【答案】这段话中,作者以电影特写镜头的描写技法,再现了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将读者带入那风雨飘摇、雷电交加的夜晚,仿佛正和文天祥一起经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3作者在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中写道:“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的一些例子谈谈你的体会。【对应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作出评价【提示】传记选择某个人物进行叙写,是为了赞扬或贬斥某种精神品质,传达一种价值判
9、断,是作者思想的呈现和宣扬。对其中的观点,可以持赞同态度,也可以持不赞同态度,还可以持辩证看待的态度,只要能根据所选进行合情合理的论述即可。此类题一般还要求联系知识积累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来进行作答,因此平时还要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与运用。【答案】历史上有很多悲壮高亢的诗文的诞生情况和文天祥的正气歌诞生情况相同,都是在作者人生中最激烈、最惨痛的旋涡里创作出来的,例如屈原离骚(被放逐、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状况下),杜甫春望、“三吏三别”(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普希金致大海(囚禁),谭嗣同题狱中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李煜虞美人,李清照声声慢等这些都是在作者遭受极度的困厄之后创作出来的。当然
10、,前提是他们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遭受苦难、挫折或者委屈之后,特别有创作的欲望,并且,写出来的文字都是真情流露,写得比平时好些。因此,有时候经历一些磨难未必不是好事。对比是指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示得更加尖锐。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把文天祥的忠肝义胆和留梦炎的屈膝投降,文天祥的不卑不亢和爱阿合马的趾高气扬,文天祥的从容不迫与孛罗的理屈词穷一一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技法镜鉴对照比较,爱憎
11、分明【即时小练】请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写一段爱憎分明的文字。【答案】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不使民族利益受到侵犯,在异族入侵时,挺身而出,虽受尽折磨却不变节,在“义”与“生”之间,他明智地选择了“义”,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正气之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被围梅岭,写下了“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壮丽诗篇,为了正义,他以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迎接死亡。然而,极纯净的水是很少的,所以在历史的河水中,也飘浮着污秽,避免不了渣滓的存在。奸臣秦桧,卖国求荣,为苟全性命而丧失了人的本性,终于受到万人的唾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俘变节,但最终还是没能使偷生得逞,他的下场是可悲的,而丧失义节,苟且偷生,却
12、更显可耻了。【考点解读】实用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新闻事件的确定、调查主题和传记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因此,要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要善于从上述方面进行思考。对接高考传记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评价一个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等,还应确立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要依据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来确立。其次,对文本价值的阐述要结合文本中
13、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最后,把文本固有的价值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立两者的关系,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做出判断。解答此类题时,要联系社会、联系人生,从阅读者个体方面,从不同角度来谈文本的现实意义、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深度的思考和人生启迪。结合主题和内容,把握文本反映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深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还必须以自我的眼光来对其进行评判,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完全来源于原文。该类题的答题思路有如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从中提炼出某些观点,从某些角度、某些层面来看待。【典型例题】陈寅恪家族的“优美门风”刘梦溪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最服膺的人物是曾国藩。曾国藩和陈宝箴第一次接谈时,对陈宝箴说
14、:“人亦贵自立耳。转移之任,不必达而在上也。但汝数君子,若罗惺四、许仙屏者,沉潜味道,各存一不求富贵利达之心,一人唱之,百人和之,则风气转矣。”曾国藩强调的是士人的“自立”精神,在于须有“不求富贵利达之心”。曾公此语和陈宝箴的父尊陈琢如当年读王阳明书而拍案,斥当时的社会士风为“奔驰夫富贵,泛滥夫词章”,可谓同发一慨。陈宝箴的一生经历,确然是将曾公之言存乎心底并付诸行动。光绪初年,他在写给廖树蘅的信里,称赞曾国藩的诗词“亦皆卓然有以自立”,而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古人之作,所以传之百世,陈宝箴认为,也是由于“其 精神有独至者”。陈宝箴早年写的祭闵子清文有云:“世无真儒,不足以维名教;士无肝胆,不足
15、以议纲常。”“君子可贫,弗丧吾真;君子可贱,不亏方寸;君子可死,不伤不毁。”所阐述的都是士之独立之义谛。其所作书周贞女一文,亦阐论道:“盖常者众人所同趋,而异者孤臣、烈士、孝子、贞妇,之所以行其心之所安而求其所自是。当其一意孤行,可泣鬼神而贯金石,虽事之不必如是而可,而不屑援以为词,以稍抑其独至之意,此固圣人所深许也。”斯两篇文字所谓“真儒”“肝胆”“弗丧吾真”“不伤不毁”“行其心之所安”“一意孤行”,都是为了使“独至之意”而不受到压抑。此种精神,就是作为士人的“独立之精神”。职是之故,当陈宝箴因“王树汶案”蒙冤而降调浙江按察使一职时,他抗疏力辩,不是为了官位的去留,他说“一官进退轻如鸿毛,岂
16、足道哉”;但事关真相、伤损人格及朝廷大员“声气朋比”的吏治风气,他不能缄默不言。因左副都御史张佩纶奏请陈宝箴不应放过一折,其中有诬称陈宝箴“日营营于承审各官之门”,企图“弥缝掩饰”等词句,纯属出于党派门户之见的无中生有,故陈宝箴在抗疏中说“况臣具有天良,粗知忠孝立身之义,纵涓埃无补,亦惟力矢勿欺,有耻之愚,自盟衾影,而祸福听之在人”“若张佩纶所奏营营于承审各员之门,弥缝掩饰,臣纵改行易辙、判若两人,亦不应寡廉鲜耻,行同市侩至此”。后经朝廷委派阎敬铭复查此案,证明陈宝箴所辩真实不虚,“张佩纶所奏自系得自风闻”。但由于阎敬铭首鼠两端,原给予抗辩人降调三级的处分没有撤销,陈宝箴的仕途命运没有改变,却
17、保住了自己的名节。如此胆识、气度、风义,为晚清官场所仅见。陈宝箴抗辩自雄的整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义宁之学的风采。陈寅恪的父尊陈三立的风骨,比之陈宝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虽为进士出身,终其一生没接受过任何官职,吏部主事只是个虚衔。戊戌政变时,维新党人受到惩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革职后退归江西南昌,中间陈三立两次大病,一次拒不服药,至以牙齿咬碎药碗。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大赦在案人员,除康、梁和孙中山外,其余均予赦免,曾经革职者全部开复原衔。但陈三立视其为乌有,不仅不接受各项荣誉邀请,不得已偶尔北上,宁可绕道,也不入帝京。1937年日人犯华,陈三立愤而不食而死。欧阳竟无大师对散原(即陈三立)的
18、评价是:“改革发源于湘,散原实主之。散原发愤不食死,倭虏实致之。得志则改革致太平,不得志则抑郁发愤而一寄于诗,乃至于丧命。彻终彻始,纯洁之质,古之性情肝胆中人。发于政不得以政治称,寓于诗而亦不得以诗人盖也。”陈三立姿质峻洁、风骨凛然,晚清到民国的政坛文苑,稍知其名者无不啧啧赞佩。陈寅恪先生毕生守持的精神,固然是20世纪现代学者追求学术独立题中的应有之义,但将此种精神守持到如此纯度和高度,则又为同时代其他学者所不能望其项背。究其原因,实与乃祖陈宝箴和乃父陈三立所代表的义宁之学的精神传统直接相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里说:“士族之特点即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
19、。”其论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则又云:“家世信仰之至深且固,不易湔除,有如是者。明乎此义,始可与言吾国中古文化史也。”然则寅老之所论,是亦有自家门风之影响熏习之体悟存焉。时下对加强家庭家风建设的呼声十分迫切,读完本文,你认为应不应该倡导“门风”?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应该提倡。“门风”是指某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好的“门风”能熏陶渐染后代,对后代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相反,不好的“门风”也会贻误后代,流毒百世。从陈寅恪的祖父、父亲一脉相承的优美家风对陈寅恪有着良好的影响,最终让陈寅恪毕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由此来看,发扬优美的“门风”非常重要。在当今社会,谈“家
20、风建设”和“门风建设”对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以良好的家风、门风来影响后代,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文天祥之死大都 皇宫“我已经不能再等了,今天江淮之地又冒出了三股乱军,都打着文天祥的旗号,我们刚刚攻下的江阴、淮岭两郡又失守了。今天夜里,文天祥非死不可,我一定要让那些愚昧的老百姓知道,他们的丞相已经死在了元朝的手上。”“可是,陛下,能否容微臣再劝他最后一次,毕竟如果他能归降的话,南人将会望风而降。”“也好,可是明天太阳升起之前,我一定要得到答案。”“是!”美文赏读天牢不知道明晚的月色会不会这样美?文天祥透过天牢的天窗向外望去。
21、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欣赏月色了,最近右眼皮一直在跳,总有一种活不到明天的感觉。文天祥痴痴地想。“文兄!”一阵笑声响起。“是你!”文天祥睁大了眼睛。“丞相大人,这么晚你来找我不会是为了请我喝一杯酒吧?”“不错!”元丞相特穆尔敏德断喝道,“我正是来请文兄共进一杯的。”说着,他将手中所持的酒壶注满身后随从递上来的酒杯,递给了文天祥。文天祥看也不看,头一仰就一饮而尽。可是,特穆尔阻止了他,他看着文天祥的眼神里,有一丝钦佩。“这是一杯毒酒。”“我知道。”文天祥淡淡地道。“那么,文兄你还是不肯归降吗?”“丞相大人,你这不是第一次来了吧?”文天祥的脸上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从容,“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要我降,死都
22、不可能。”“是吗?”特穆尔笑了起来,“皇上已经下旨,不会让你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是吗?”文天祥眉毛一挑,“他忍不住了吗?他想要杀我了吗?”死。死是一个很古怪的想法。死也有很多方式,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地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那么我该选择哪一种,是选择跪着生?然后蝇营狗苟地过一生?那么,我这一生,也不过是中华浩浩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瞬间。如果我选择站着死,那么,我的死,将会是一种永远吧?永远。原来死也可以永远。特穆尔看看文天祥:“文兄,你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文天祥淡淡地道。他缓缓地举起了酒杯。特穆尔一脸敬重地看着他。原来这短暂的痛苦也会带来永远的快乐。原来死也是这么短暂。原来,短暂也会永恒。是夜,将星没于江南之地。当时的皇帝叫什么名字,人们都忘了。人们只记得文天祥还有他的死,他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文章选择文天祥之死作为写作素材,别具慧眼,处理素材也很巧妙:文天祥一生可写的事迹有很多,文中却只写他临死之时的两个片段场景,并且两个片段场景的叙写,有详有略。另外语言精练,描写传神,主旨鲜明,也是本文的亮点。最后以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收束全文,意蕴无穷。课外阅读推荐书(篇)目: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金庸:袁崇焕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