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新课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马嵬(其二)李商隐回顾鉴赏咏史诗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寻找连接点)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体悟感情)(3)运用什么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分析技巧)步骤一:弄清史实,感知诗意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唐玄宗与杨玉环唐玄宗与杨玉环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易的长
2、恨歌便是一例。确实,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少有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贴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寻觅到了花容月貌的杨玉环。玄宗一见果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怀顿开。从此,玄宗把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她爱吃荔枝,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f州以驿马昼夜不停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变;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总之,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相传,有一年七月七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长生殿
3、发下誓言:“人寿难期,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长恨歌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竟升为宰相,身兼四十余职,总揽朝 政,无恶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也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率领15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消息传来,唐玄宗惊恐万分,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直走到离长安约一百多里的兴平县马嵬坡时,饥饿疲困的禁军将士对造成当前的局势非常愤怒,不肯再前进,包围了玄宗和贵妃等住的马嵬驿。他们首先杀
4、死了杨国忠,又要玄宗交出贵妃。玄宗深知大势已去,便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她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长恨歌中叙述了一个唐代即已广泛流传的有关杨贵妃的神话故事。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临邛qing道士杨通幽奉旨招魂,找到住在海外的仙山上的杨玉环,杨玉环拿出当年的纪念物品托道士带给唐玄宗,说只要爱心像金钿一样的不变,天上人间总有一天会相见,再续“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
5、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还有预料讥笑、嘲笑为什么整体感知诗意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夜里空听到禁卫夜间巡逻时的梆子声,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这一日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一年才会面一次。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步骤二:寻找连接点,把握感情态度 了解时代背景:论世。了解诗人经历:知人。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文本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诗歌时代色彩不够鲜明或不清楚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途经马嵬
6、,远望杂乱地长着灌木丛和荒草,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的马嵬坡,有感而吟长恨歌。一边的七师哥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味,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问题探究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被“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来写的,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这一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前者是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
7、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指向时间,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甚是
8、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自古便有美女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颠倒的因果关系。(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对比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3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
9、什么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马嵬(其二)玄宗之悲马嵬之变义山之叹首联 荒唐招魂颔联 剧变出逃颈联 可笑无奈荒淫误国无尽感叹尾联 诘责讽刺马嵬之变义山之叹玄宗之悲历史发展顺序:诗歌布局:玄宗之悲义山之叹马嵬之变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突出因果。内容谋篇
10、布局诗旨探究 唐玄宗对于作者而言是古人,马嵬之变对于李商隐而言算是一段历史,所以作者很可能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历史悲剧: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最终害人害己,还将盛唐引向衰败,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此诗是作者对唐明皇的讽刺和批判。艺术手法:倒叙的手法:对比: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过程,然后点出马嵬之变的原因,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诗歌的每一联都包含着鲜明的诗歌的每一联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对比:贵妃已死与:贵妃已死与海外招魂的海外招魂的对比对比;今生已了与来世难知的;今生已了与来世难知的对比对比;承平;承平年代鸡人报晓与奔亡途中军旅鸣
11、柝的年代鸡人报晓与奔亡途中军旅鸣柝的对比对比;长生殿里;长生殿里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前六军驻马的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前六军驻马的对比对比;长为天子不能;长为天子不能保住一妇人与民间夫妇白头偕老的保住一妇人与民间夫妇白头偕老的对比对比。这一系列的。这一系列的对照寓有深长的意味和沉痛的感慨,处处寄寓对玄宗对照寓有深长的意味和沉痛的感慨,处处寄寓对玄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惋惜与指责。的惋惜与指责。步骤三:分析作者写作意图作者咏史所为何事?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借古伤今,感慨个人遭遇;或是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
12、,李商隐常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马嵬应该是一个代表。李商隐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变,联想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步骤四:分析技法怀古诗词的最常用技法有对比、用典等。本诗最主要的方法是对比,也有用典。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过华清宫吴融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故宫唯有树长生。问: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两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13、。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李商隐诗选读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诗选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诗选读贾 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诗选读嫦 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诗选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
14、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诗句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咏史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呈畏之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迁移训练王昭君(唐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注:骄子,指匈奴。昭君曲(明莫止)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对比杜甫的咏怀古迹,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与杜诗有什么不同。杜甫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要点:杜甫的诗是怀古伤己之作,所以寄寓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感慨;而张仲素的诗是对王昭君出塞一事的理性评价,着重于她的历史功绩的评判;莫止的诗则高度肯定了王昭君的爱国精神。由于作者创作意图不同,对王昭君身世的表现角度就不同。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