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860KB ,
资源ID:119770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770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陕煤建司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礼记表记中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B.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D.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可知,周人尊礼是指周人注重等级秩序,维护宗法分封制度,A正确;据所学可知,礼是贵贱等级,是奴隶社会的秩序,并非是以人为本,故B错误;据上分析可知,周代重礼,但并非否定天

2、命神权,排除C项;周礼由周公创订,此时儒家思想尚未形成,排除D项。2.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察举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西周时期为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而设计的,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以嫡长子继承原则为核心的西周宗法制,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解决权力继承问题无关;C选项错

3、误,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西周时期解决权力继承问题的制度无关;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期开始出现世袭制,使得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但是并未解决家族内部权力纷争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3. 西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这反映出A. 受封主体发生转换B. 利用宗法关系巩固统治C. 西周礼制发生变化D. 周王直接控制区域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可知,这是周王在通过婚姻的宗法关系来实现稳固政治统治的目的,故B

4、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受封主体的转换,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西周的礼制变化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只能说明周王间接控制区域扩大,故D不符合题意。4.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实际上A. 主张中央集权制B. 主张郡县制C. 反对分封制D. 反对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我听说商周之所以称王千余年,是因为他们将土地分封给王室子弟和功臣,来拱卫王室。现在陛下拥有天下,但是王室子弟却只是平民,就算有田常、六卿这些臣

5、子,但没有人可以帮助陛下统治天下,等到危急的时刻谁能来救您呢?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件事不遵守古训而能够长久的。”由此可见该大臣主张遵循古法实行分封制以卫王室,反对郡县制,排除BC,选D。A材料中未提及,排除。5.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

6、度的大同观念信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C错误。【点睛】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6.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用泥制陶的事实【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文物“看”历史和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中关键信息“秦代”“郡”

7、 “县”等,故选C。7. 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決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A. 皇帝独尊B. 皇位世袭C. 君权神授D. 皇权至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帝独尊,正确答案为A。皇位世袭和君权神授与材料没有关系,故B、C错误。皇帝独尊是建立在皇权至上的基础上的,乃是皇权至上的一种具体体现,皇权至上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8、。【点睛】皇帝独尊单指的是皇帝本人,是一个具体的人。皇帝独尊是建立在皇权至上的基础上的,乃是皇权至上的一种具体体现,皇权至上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8. 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分裂到统一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西周分封与秦朝郡县制的图片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上郡县制长官的任免权在君主,不再是诸侯世袭的统治,标志着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的转变,官员由

9、世袭变为任免,地方管理也由分治发展到了中央集权,说法正确,B项符合题意;分封制建立时,诸侯国拱卫王室,国家不是分裂的,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9. 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代的三省六部,是秦朝的三公九卿,是明朝的“废丞相,权分六部”,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最早和最晚的项目,然后排除即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10、”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 分工明确,互为补充B. 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 程序繁琐,效率低下D. 部门增多,相权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书、门下“相检察”,即互为补充;中书省负责“诏敕”,门下省负责“驳正”,它们分工明确,职责分明,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不是从相互牵制的角度阐述三省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利于提高效率,排除C项;材料不是从削弱相权的角度阐述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排除D项。11. 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A. 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B. 增

11、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C. 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 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答案】D【解析】隋朝把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两级制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故D正确;地方行政区划的简化会减少国家财政开支,故A错误;由三级改为两级,地方的行政职能没有变化,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出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故C错误。12. 一个开国皇帝质问大臣,为何迟迟不肯颁布他下达的命令?大臣回答道:我为了避免重蹈前朝倏亡覆辙,必须谨慎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所以延迟。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朝倏亡覆辙”“检查陛下

12、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唐代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选项B正确;汉代并没有检查皇帝命令的机构,排除A;宋代、明代君主专制加强,而且其之前的朝代并不是“倏亡覆辙”,选项C、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前朝倏亡覆辙”“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的解读。13. “网络反腐”己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 御史大夫B. 刺史C. 中书省D. 都察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中书省负责国家行政的中枢机关,不是监察机构,C项符合题意;御史大夫是秦汉中央监察官员,刺史是西

13、汉地方监察官员,都察院是明清时期中央监察机构,其它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4. 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正确的是A. 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腹里”B. 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C. 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D. 西藏归枢密院管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在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称“腹里”,A正确;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BC错误;元朝时,西藏归宣政院管辖,D错误。15. 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对清

14、代的边疆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 是清朝贵族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深化B. 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值得肯定C. 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破坏了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融合D. “改土归流”破坏了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因地制宜,因俗制宜,灵活有效,打击分裂,团结边疆各族上层等经营边疆做法,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B项正确;清朝贵族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的,A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处理边疆的政策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淡化华夷观念,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团结,

15、C项错误;改土归流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边疆开发,推进民族融合,并不会泯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D项说法错误。16.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马明同学结合一些历史电视剧,谈了一下自己对电视剧中的人物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被称为丞相说明当时丞相制度已经形成B. 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被称为秦王说明分封制很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C. 张居正的张居中正做为内阁首辅大臣,其政治地位与和英国内阁首相大同小异D. 宰相刘罗锅中的清朝政府官员刘庸,其官位无法和秦朝时的丞相李斯相提并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正式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

16、分封制在封建时代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始终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因此内阁首辅无法与英国内阁首相相提并论,故C项错误;明朝以后的宰相指的是中央的六部长官,和秦朝时期的丞相不可同日而语,故D项正确。17.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有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A. 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1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弘瞻因为跪坐在乾隆平日跪坐之地,这是对皇权的僭越,不可饶恕,因此被革去亲王爵位,反映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题干的现象,与设问实质不符,排除。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不是实质,实质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宫廷斗争,与题干强调皇权至高无上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8.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A. 促成新思潮的萌发B.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 使中

18、国卷入世界市场D. 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说明了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被改变,“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说明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新思潮,A错误。BC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项。本题解题关键抓住题干要旨“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即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脱离封建社会,开始被动地近代化。19. 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意图A. 割占香港岛B. 赔款2100万银元C. 协定关税D. 领事裁判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本质

19、的能力。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条约内容中能够打开中国市场的是协定关税。故选C。ABC三项均无法体现外国在中国销售商品和掠夺原料这一根本的侵略目的。考点:鸦片战争的目的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销售受到严重的阻碍。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 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

20、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B.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C. 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32 年正处于鸦片战争前夕。由“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和“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可知,清军对外国商船毫无警戒之心,体现了清政府的海防比较松弛,故 D 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清政府的海防松弛与闭关锁国政策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华背景21.

21、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共同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协定关税和在华设厂分别适应了这两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求,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适用于协定关税,因此A选项表述片面,故A选项错误;“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2、适用于在华设厂,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此项仅仅适用于协定关税,故C选项错误。22. 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影响和后果有:割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便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23、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符合史实;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故排除ABD,选C。23. 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使其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因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这些珍宝中就包括十二生肖铜兽头,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

24、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与鸦片战争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闯进圆明园,掠夺包括十二生肖铜兽头,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24. 费正清在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中说:“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条约口岸A.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B.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 具

25、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特性D. 导致近代中国的不断沉沦【答案】C【解析】【详解】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体现了西方的强权,另一方面则使得中国人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窗口,由此可知,条约口岸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特征,C正确;条约口岸不是中国主动开放的,而是列强强加的,A未凸显条约口岸是强权政治产物的特征,排除;B只强调了条约口岸客观进步性,未突出其破坏性,片面解读材料,排除;D只强调了条约口岸的破坏性,未突出建设性,片面解读材料,排除。25.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 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26、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C.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相关进步意义的认识。要抓住关键信息“反帝爱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导致了”,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阻止了”,不符合史实;D项针对的是“打击清政府”,与题干“反帝爱国”主旨不相符合,排除。C项表述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26. 如图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A. 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B.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 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D.

27、把中国的抗战带入到了相持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中中国和日本军队进攻方向都指向台儿庄,可知材料内容中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战役是淞沪会战,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发生的一次战役,而不是发生在敌后战场,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中国的抗战带入到了相持阶段的是武汉会战中武汉、广州相继失陷,与台儿庄战役无关,故D选项错误。27. 著名歌曲大刀进行曲歌词中写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

28、姓,”,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心声。该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A. 19世纪40年代B. 20世纪初C. 20世纪30年代D. 20世纪50年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大刀进行曲歌词中的“鬼子”、“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抗战”等字眼可以获知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28. 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该战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该战A. 是国共初次合作抗战的结果B. 是八路军主动进攻的大规模战役C. 是正

29、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 是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的标志【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该战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可知是1940年下半年中共领导的旨在破坏华北地区日军交通线的百团大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故B正确;国共初次合作的结果是进行国民大革命,开展北伐,故A错误;共产党领导的是敌后战场,故C错误;百团大战是抗日相持阶段的一次战役,不是反攻的标志,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由材料“该战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可知是1940年下半年中共领导的旨在破坏华北地区日军交通线的百团大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

30、次大规模战役。29. 甲午战争之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翰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人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A.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B. 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C. 强烈要求变法图强D. 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

31、入侵,各示所欲”说明士大夫对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清醒,故项正确;A中冲击错误;中没有提及;中是维新变法。考点:近代中国政治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30.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肯定中国

32、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国家政策的制定都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解答本题须知从美国角度去分析美国政策制定的原因。组合型试题,采用排除法。说法与史实不相符,排除ABC项;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对的胜利对中国战场具有很大依赖性,正确;反法西斯战争使美苏联合,然两者有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正确;中国牵制了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联合国的创立背景与目的分析,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AB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

33、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背景二、非选择题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裁体制的形成。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所说,宋朝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

34、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蘑曝杂记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形成“君主独裁体制”的举措。(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3)材料三中雍正帝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答案】(1)举措:建立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增设参知政事分散相权;设枢密院,主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2)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原因:元朝疆域辽阔。(3)原因:镇压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职能。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

35、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作用: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解析】【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一中“宋朝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形成“君主独裁体制”的举措主要有,建立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增设参知政事分散相权,设枢密院,主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两者的职责是不同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疆域辽阔。(3)直接原因:根

36、据材料三中“雍正年间,用兵西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镇压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达到了顶峰。32. 中国近代中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被割让的领土有哪些?(2)列举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至少3个)。(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两个战场,试列

37、举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至少3例)。(4)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领土: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民族英雄:邓世昌,刘步蟾,叶祖珪,丁汝昌。(3)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广州会战,枣宜会战,百团大战。(4)意义:是中国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耻辱,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详解】(1)领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民族英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主要有邓世昌,刘步蟾,叶祖珪,丁汝昌等。(3)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战役著名的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枣宜会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有百团大战等。(4)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反侵略历程、国际地位、中国革命和世界历史等方面分析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意义主要有,是中国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耻辱,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