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758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A.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 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D.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

2、狩河阳”可知,材料反映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说明周天子权威衰落,但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巡视河阳”,这说明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维护周天子的权威,D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据材料“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可知,春秋仍然维护礼乐秩序,维护周天子的权威,这说明周天子未丧失天下共主地位,B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晋文公履行分封制的义务,C错误。2.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推行的实质A. 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相配合B. 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 有利于官营

3、手工业的发展D. 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表明汉代采取垄断工商业等手段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这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一致,故A正确;材料反映了汉代实行的抑商政策,抑制商业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营工商业,工商食官的局面已经被打破,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结合所学汉朝实行重农抑商制度分析解答。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

4、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

5、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材料表明A.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B.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C. 儒学思想具有保守性和局限性D. 儒学体系在

6、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说明后人只是根据需要,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说明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排除D项。5.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

7、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这一现象表明A. 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 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C. 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D. 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理学家的主张在实践过程中理想诉求和现实实践的差异,选项D正确;根据材料“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这不是理学家的问题,而是统治者实施的问题,因而不能得出理学背离儒家民本思想的结论,排除A;选项B表述错误,理学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仅凭统治者限制民众生活的权利,不能得出民众生活日益艰难的结论,排除C。6.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方镇自治”君臣共治工商皆本”;顾炎武提

8、出“分权众治”“寓封建于郡县之中”,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A. 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B. 建立民主政治体制C. 反思国家传统治理D. 废除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方镇自治”“君臣共治”“分权众治”“寓封建于郡县之中”表明他们反对君主专制,这是在反思国家传统治理,故C正确;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并没有嬗变的趋势,故A项错误;古代社会仍然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思的是国家传统治理的方式,不是废除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7.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

9、现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

10、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 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

11、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9.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A. 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B. 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意识C. 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D. 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梁启超认为,屈原开创楚辞的文学样式,是受到中原文化和稷下学派的影响,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文化血脉相连,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故答案为B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

12、君主立宪,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军阀割据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10.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A. 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B. 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C.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D. 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

13、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11.“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A. 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B. 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C. 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口渐消除D. 抗战的胜利

14、促进了国家团结,引领了政局的走向【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习主席借用抗日战争的精神来激励现代的共产党,也反映出蒋介石用民族精神来激发国人的抗战意识,明显可以看出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和时代的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合作抗战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党派矛盾,C错误;抗战胜利以后,国家没有陷入团结稳定的环境之中,而是不久就爆发了解放战争,D错误。1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从苏联引进的156个特大工业项目中,绝大多数是重工业项目,而在60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欧、日本引进的设备中,洗涤剂、化学纤维、塑料、化肥等面向市场、面向农业的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5、。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尝试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B. 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体制框架C. 打破了资本主义对我国的封锁D. 探索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中国引进工业项目的重点从以重工业项目为主转变为以面向市场、面向农业的项目为主,这反映了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尝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此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未被突破,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选项错误,新中国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D选项错误,1961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以农业为基

16、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建设道路,尚未探索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A. 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B. 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C. 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D. 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5年”来看,这一时期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是为了即将开展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

17、有利条件。故答案为C项。当时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利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游资,排除B项;1955年大跃进尚未发动,排除D项。14.公元前5世纪后期,如果有人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了与既有法律相抵触的议案,或者议案提出的方式违反法定程序,在此后的1年内,任何公民都有权起诉议案提出者,如果起诉者胜诉,则给予奖赏,违法议案提出者将被处理罚款。这一制度的设立A. 凸显了法律建设的专业化水准B. 保证了城邦政治决策的公正性C. 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责任心D. 防止了行政官员对权力的滥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措施将促使雅典公民慎重提出议案,审慎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有利

18、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责任心。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建设的进步,排除A项;B项中的“保证了”说法绝对,且这一制度的设立与“政治决策的公正性”无关,排除;这一措施不是针对行政官员,排除D项。15.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A. 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B. 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C. 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D. 奴隶主贵族特权削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

19、可以看出罗马对侵权行为认识的制裁越来越完善,说明其理性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故A项错误。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故D项错误。16.1793年法国遭到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在医院里卷绷带,为士兵们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共和政府为此表示感谢,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等。这表明当时法国女性A. 取得了和男性对等的政治权力B. 是共和政府的坚定支持力量C. 是反抗外国军队入侵的主力D. 社会贡献促成了政治地位

20、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题目材料可知,面对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为士兵制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从而获得政府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法律保障,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和男性对等的政治权力,故A项错误。抵抗外国入侵时的贡献,并不一定支持共和政府,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只是提供部分辅助,并不是反抗外国军队入侵的主力,故C项错误。17.曾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沃波尔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去职。反对他的人便以“首相”来称呼他,以讽刺他不适当地突出自己,压倒别的同僚,违反了大家

21、所共同遵守的原则。作为首相的沃波尔A. 开始成为英国最高权力的象征B. 要求议会对其主导的内阁负责C. 最终确立英国的内阁专制制度D. 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曾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沃波尔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去职。”并结合所学可知,沃波尔任英国财政大臣时,开创了内阁成员与其意见不一致时,要求国王解散议会提前大选,然后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首相去留的先例,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正确;英王是英国最高权力的象征,A错误;据所学可知,责任内阁制形成时,内阁对议会负责,B错误;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七十年代,内阁凌驾于议会至上,与

22、材料不符,C错误。18.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 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 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C. 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D. 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由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图可以看出,美国生产指数的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指数的增长,这就导致工人的购买力远远低于商品的提供能力,从而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所以容易诱发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图示中的工人收入远低于经济增长,故A排除;题干没有提到政府的干预,故排除B;由图示看,工人的实际收入总体上是提高的,所以不能说生活水平没

23、有获得提高,故排除D。【点睛】这一题属于折线图的数据比较题,首先考生要看到图表中的工人工资指数与生产指数所代表的是哪条折线,然后对比两条折线和四个选项,逐个对比选项中的说法和折线图展示出来的信息,只有完全符合才是正确选项,比如,A中的“同步增长”、B中的“政府适度干预”、D中的“未获得提高”都是与史实或折线图不符合的,故排除。19.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罗斯福意在A. 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B. 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C.

24、 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D. 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设立全国应变委员会和该机构的工作方式来看,罗斯福意在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即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进行社会管理。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排除B项;这一政策是为解决经济危机,材料没有反映罗斯福有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的意图,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州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排除D项。20. 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囡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A.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 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C. 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D. 扩

25、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突破”,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实施“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可得出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的结果,源于考虑到苏联经济实际发展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对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进行阐释,故D项错误。【名师点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异同点: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异:赫

26、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1.阅读下表欧洲人口,1700-1800年(百万)170017501800大不列颠法国哈布斯堡帝国普鲁士俄国西班牙瑞典尼德兰联省共和国9.0190802017560151810.52151856020090171916.5280280953701102320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

27、重要的因素是A.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B. 医疗技术的进步C. 国家政策的刺激D. 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欧洲人口增长迅速,因此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故答案为A项。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刺激是欧洲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排除B、C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70年代,其他国家在材料所示时间段内尚未开展,排除D项。22.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地区年份16991701170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欧洲83.

28、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13.346.949.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3.329.043.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B. 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C. 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D. 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洲以外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增速明显,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殖民地市场来销售工业品,即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故答案为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确立了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市场的竞争

29、状况,排除B项;欧洲仍然占有较大份额,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并联系所学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情况,比例的变化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欧洲以外的市场,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据此确定答案。23.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如“欧洲电视电影节”、“视听尤里卡计划”、“无疆界欧洲”等,“在联盟内部消除购销及发送接受视听产品中的一切壁垒”。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A. 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B. 消除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 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D. 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答案】D【解析】【详解】

30、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有利于强化欧洲各国人民共同文化背景意识,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欧洲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排除A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其贸易壁垒是通过一系列条约消除的,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只是欧共体国家采取的措施,因此与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无关,排除C项。24.1963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2%;到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4%-17%,内部贸易占48%-52%。这一变化表明A.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B. 两大阵营关系趋向缓和C. 经济全

31、球化的障碍扫清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经互会属于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马歇尔计划建立的经济组织,主要限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材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和1963年相比,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明显上升,说明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趋向缓和,故B项正确;战后经济秩序的建立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障碍扫除是苏联解体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两大阵营的贸易,不是区域经济组织贸易,故D项错误。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扩张,使得每一个国家都更难不受到距离遥远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在经历了25年的显著增长之后,1974年西方经济

32、繁荣突然陷入停顿。导致这次经济衰退的直接因素是A. 中东石油禁运,国际油价暴涨B. 国家干预经济,财政赤字剧增C. 建设福利国家,民生开支过大D. 技术革命兴起,经济深度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西方经济出现滞胀,而它的直接原因就是中东的石油危机,故A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建设是经济滞胀的长远的深层次的原因,故BC项排除;D项是经济滞胀的影响,故排除。第卷(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

33、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延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材料二: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

34、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后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摘编自中国经济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并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答案】(1)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答洋务

35、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的影响。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冲击和动摇了中医的地位。(2)因素:中医的科学价值;中医服务有效,简便,低廉;中国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看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肯定了中医学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医的传播和发展,提高我国中医的影响力。【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所给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西医传入的背景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和西方文明的传入;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可知,此时西医传入的背景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

36、,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可知西医传入的背景是受到日本的影响。西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需要从中国近代医学发展、民众生活和中医的地位等角度考虑。(2)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依据材料二“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的信息和所学从中医的医学技术地位、中医的传播和发展等角度思考。看法: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医学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推动中医的传播和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中医的影响力等思考回答。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酒馆成为最初的公共领域。酒馆是模仿贵族的社交方式而来的,同时也保持了平民化的特征,为市民敞开了

37、更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许多雇主可以在酒馆雇到工人。莎士比亚经常来酒馆边喝酒边写剧本,他的很多剧目也是首先在酒馆上演并传播的。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辉格党企图推翻查理二世的阴谋就是在一家酒馆里策划的,酒馆在17世纪末18世纪早期已经成为英国正在出现的政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酒馆里资产阶级对政治事务的讨论和批评在范围更广的公众中得到传播,使公众可以对国家及其事务进行监督,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领域成为宪政的基础。摘编自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等材料二 明清以后,四川茶馆遍及城乡。晚清至民国,茶馆成为成都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茶馆是人

38、们消闲、打盹儿的自由天地和评书、杂耍的表演场所,也是说买卖的民间交易所,还是讲道理、断公道的民间公堂。人们在场馆谈论时政传播消息以及摆龙门阵,不分生人、熟人,不管是体面官绅,还是下里巴人,萍水相逢,围坐闲谈。民国三十几年,社会不稳,茶馆忌谈政治,墙上往往贴有“莫谈国事”的警语。1950年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以及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再加上政府通过登记、税收、规章等方式加以限制,成都茶馆逐渐衰落。摘编自贾玉英成都茶馆经济与茶馆文化述评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酒馆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2)据材料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酒馆文化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成都茶馆文化的

39、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角度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后成都茶馆衰落的原因。【答案】(1)作用:为人们休闲娱乐与交流提供了社交场所;成为政治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市民劳动力雇佣市场;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场所;是资产阶级进行宪政活动的基地。(2)不同之处:在政治上的影响不同。英国酒馆文化积极传播民主思想,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而中国茶馆文化不谈论国家政事,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影响小。原因: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高压政治;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形成以自身利益为重的社会氛围;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民智未开,国人缺乏参与政治的意识。(3)原因:社会主义改造,茶馆所有权发生变化;政治运动

40、(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社会风气的转变;政府的限制。【解析】【详解】(1)作用:根据“为市民敞开了更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得出为人们休闲娱乐与交流提供了社交场所;根据“馆是模仿贵族的社交方式而来的,同时也保持了平民化的特征,为市民敞开了更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得出成为政治活动的公共空间;根据“许多雇主可以在酒馆雇到工人”得出是市民劳动力雇佣市场;根据“莎士比亚经常来酒馆边喝酒边写剧本,他的很多剧目也是首先在酒馆上演并传播的”得出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场所;根据“酒馆在17世纪末18世纪早期已经成为英国正在出现的政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得出是资产阶级进行宪政活动的基地。(

41、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可得出在政治上的影响不同。根据“酒馆里资产阶级对政治事务的讨论和批评在范围更广的公众中得到传播,使公众可以对国家及其事务进行监督”得出英国酒馆文化积极传播民主思想,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根据“茶馆忌谈政治,墙上往往贴有莫谈国事的警语”得出中国茶馆文化不谈论国家政事,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影响小。原因:根据所学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分别从政府的高压政治、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专制政策和国人缺乏参与政治的意识等角度分析总结。(3)原因:根据“由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得出社会主义改造,茶馆所有权发生变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根据“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得出新的意识形

42、态的确立,社会风气的转变;根据“政府通过登记、税收、规章等方式加以限制”得出政府的限制。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是一部描绘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西安周边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着白、鹿两大家族,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休。“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

43、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鹿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被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9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结合晚清民国的相关史实,从上述小说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公示禁止缠足。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的移风易俗。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可提取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回答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