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卷本卷为选择题,共有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简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兴修的水利工程中,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的是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坎儿井2.战国时期记载的古代民众生活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的发展 B.井田制的完善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3.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
2、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 A在唐代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在元代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C只适合南方使用 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出现4 诗经中的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5.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
3、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男耕女织的重要性6.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C 东南沿海文化的影响力上升 D 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7.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元代手工业状况 的是 A冶铁业开始用煤做燃料 B 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的
4、两大系统 C.丝织品出现缂丝技艺 D出现脚踏三锭纺车8.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服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正确的是()A采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开放性 C其生产的产品质量精美 D其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市场9.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由起到了广告的作用。这反映出当时 A开始出现广告 B. 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C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人们用电灯照明10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
5、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强调了( ) A商人获利的非法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商业发展的危害性 D以商济农的重要性11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的人口数量是0.7亿人,明万历 28年(公元1600年)的人口数量是1.97亿人,清乾隆59年(公元1794年) 的人口数量是3.13亿人,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的人口数量是4.30亿人。 造成清代人口增长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根本原因是( ) A.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广泛种植 B.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C.中医药学的发展降低了死亡率 D
6、.政府赋税改革的有意推动12.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13.下图是一位航海家在16世纪开辟的航海路线。对此次航行,认识正确的是( ) A.首次从欧洲直航亚洲 B.船队启航港口位于西半球 C.船员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D.此次航行发现了新大陆14.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这种现象A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
7、成奠定了基础 D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15.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16.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 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技术与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了主要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市场和资金 1
8、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里“革命的火花取而代之”始于 A.18世纪60年代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迅速发展。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占19%,美国占12%,德国占13%,法国占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 )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
9、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D.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19. 光绪十六年(1890)的宜昌海关报告中载:“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使用洋纱更贵。”材料所述现象( ) A.必然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C.导致自然经济日益走向瓦解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2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性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军械所 D福州
10、船政局21“小荷才露尖尖角”、“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 A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B甲午战后、抗日战争时期 C一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D.甲午战后、一战时期22. 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 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23.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以“尽人力,辟地力,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为目标的运动。
11、该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使民族资本主义 A开始兴起 B初步发展 C较快发展 D陷入绝境24.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的人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满奴”。这说明 A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D.封建陋习已经丧失社会土壤25.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粮食垄断,绝对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绝对禁止任何私人隐藏粮食。”这一措施的实行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证了苏俄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推动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发展26.中国知识界曾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他
12、们认为“国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由此判断,苏联当时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的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27.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导致这一现象的大环境是() A.互联网的发展 B.经济危机 C.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 D.经济“滞胀”28.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A
13、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29 二战后,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30.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A公司变成工
14、人所有 B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31.二战后,伴随着福利制度的发展,“英国病”日益成为困扰英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恶疾。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11年的努力,“英国病”基本治愈。下列属于撒切尔夫人治愈英国病的措施是 A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 B推动英国加入欧共体 C提高国有企业的比例 D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进口32.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年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年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 A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B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与一定重视 C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
15、农业 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第卷本卷为非选择题,共有3小题,其中33题19分,34题20分,35题13分 ,共52分。33.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
16、里去?” 材料三 罗斯福政府颁布农业调整法以及紧急农业抵押放款法、农业信用法等农贷法规,对农业进行调节:一是政府用奖励和补贴的办法来缩小耕地面积和销毁农产品,以减少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二是采用优惠的农业贷款,解决农业资金不足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6分)(2)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以及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7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 什么特点?(6分) 34.(20分)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城市的
17、发展与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二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万人的
18、“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发展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
19、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1) 据材料一,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世界近代史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35.(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
20、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受到侵略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建立起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8分)(2) 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制度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5分) 六校协作体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答案15 BCACD 6_10 ADCBB 11_15 ABCAB 16
21、_20 DCDCA 21_25 BDCAB 26_30 CBACD 31_32 D B33.(1)沉重的封建剥削(或徭役、赋税);自然灾害的影响;高利贷的盘剥;土地兼并严重(6分,任意三点)(2)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分) 措施: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由支配(2分) 作用: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3分)(3) 目的: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使产销趋于平衡;摆脱农业危机,维护资产阶 级统治。(4分)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2分) 34.(1)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6分,任意三点)(2) )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2分) 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2分)欧洲的移民和投资。(2分) (3)特点:沿海沿江地区;通商口岸;分布不平衡(4分) 因素:近代工商业的推动;(2分)交通便利。(2分)35. (1)明朝政府的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对海外诸国的轻视。(8分)(2)变化:从实施贸易垄断制度转变为自由贸易制度。(2分) 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竞争。(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